查看原文
其他

敬请查收 | 报考八一农大的五大理由之光荣历史

2016-06-14 八一农大公众主页


报考八一农大的五大理由之光荣历史
策划:招生就业工作处 党委宣传部图片:新闻中心撰文:天亮 苏伟封面设计:信息技术学院14级学生 李旭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一所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成就突出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
学校校名是由前国家副主席、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上将在担任首任校长时亲自起定。“黑龙江”,表明学校的地理位置;“八一”,源自王震老校长要求师生永远保持和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而学校成立之初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转业官兵,他们刚刚摘下领章、帽徽就走入校园;“农垦”,表明学校与中国垦荒事业血脉相连,彰显办学特色和立校之本。这是目前中国唯一以“八一”、“农垦”命名的高校,校名涵盖出身和来历,明晓历史与未来,令人过目难忘。
翻开八一农大厚重的史册,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在那些近乎传奇的历史缩影里。荒原、繁星、马架、篝火;大地、太阳、犁铧、歌声……
天地之间,一所云集热血澎湃的复转官兵、支边教师、韶华学子的学府就这样诞生在裴德峰下的荒原里,一所白手起家的大学就这样拉开弦歌不辍的帷幕。
“完达山高,兴凯湖水蓝,黑土地有我们美丽的校园。王震将军亲手创建,聚集了多少英雄的好儿男。”伴随着激昂雄壮的校歌节拍,让我们回溯八一农大的源头,品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求真、负重致远”卓绝历程。
  拓荒年代,应运而生(1958)
1958年,为适应北大荒开发建设对人才和科技的迫切需要,时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王震上将决定创建一所垦区自己的大学并兼任第一任校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由此应运而生,并在密山市裴德镇北的完达山下,走过了45年的办学历程。
 艰苦创业,宏基初奠(1958—1965)
建校初期,学校办学基础极为薄弱,仅有8栋旧平房以及5000册图书资料,开设有农学、农经、农机三个专业。
平地创业,白手起家,历经困苦,克服困难,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八一农大在黑土地上扎下了根并开花结果。
 文革劫难,逆境求存(1966—1976)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初步走上办学正轨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以极大冲击。学校停止招生7年,校名也几经变动。
从1973年起,学校恢复招生,连续招收四届共1000余名“工农兵学员”。1978年,在王震将军的协调下,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名得以恢复。
 改革奋进,顽强发展(1977—2002)
“文革”结束后,学校紧跟时代步伐,走上了稳步发展的办学道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几代教职员工克服边疆农村办学的重重困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使学校逐步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就,积淀下了丰厚的办学底蕴。
1990年8月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老校长王震将军重回32年前他亲手创办的大学看望师生员工。面貌焕然一新的校园,让王震将军兴奋不已,他连连感叹:“八一农大的变化太大了!”
45年间,八一农大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成长,虽然历经雨雪风霜,饱尝艰难困苦,但无论是社会贡献还是自身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也由此凝练形成了服务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鲜明特色,赢得了作为“垦区黄埔”的办学地位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凝练出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求真、负重致远”的八一农大精神。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偏僻的办学位置,极大地限制了学校的发展,也给师生的生活、出行、交流、就业带来诸多不便。迁入具有发展潜力的大中城市,与兄弟高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成为农大人的普遍共识和强烈愿望。
 创业迁校,逆境崛起(2003)
2003年,八一农大抢抓历史机遇,整体迁入大庆市,实现了办学地理位置的战略迁移。
2003年1月6日,新校园筹建工作正式启动;3月20日全面开工;9月15日,近4000名新生报到入学;10月15日,一万余名师生全部进入新校园。八一农大人仅用300天的时间在平地上建起了新的家园,完成了横跨黑龙江省东西部700余公里的战略性迁移。
人们用“涅槃之舞”这个词来形容八一农大迁校。八一农大正如传说中浴火重生的凤凰,那充满生命激情的舞蹈是八一农大精神的完美化身,它所焕发出的光彩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刚迁校时,校园里弥散着清新刚健、昂扬高蹈的气氛,师生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理想闪光、意气风发,坚信明天会更好。那段心境和经历,像假期一样欢快,像玻璃一样透明,跟我们的青春拥有同样的质地,令人感染且怀念。
 乘势而上,跨越发展(2003—至今)
“看吧那闪耀的黑土之光,那是生生不息的希望之火,师生们珍惜美好岁月,一起创造美好新世界……”这首歌浓缩情感,穿越时光,唱出了农大人的志向与追求。
迁校后至今,是八一农大办学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各项事业与时俱进:从办学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到专业数量、教师数量、办学规模倍增;从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到申请博士学位授予权一次成功、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从获批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到摘取省长特别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年增长,到龙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教学新秀不断涌现;从申办飞行技术专业,到学科专业建设硕果累累;从为垦区定向培养输送基层管理人才,到深度参与大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从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到开放办学;从确立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到精心谋划“十三五”规划、深入实施“五大工程”……成就斐然,有目共睹。
半个多世纪风雨,当我们置身于今天坐落在大庆那气势恢宏、美丽如画的新校园,怎能不感慨岁月的沧桑与馈赠?怎能不感慨八一农大薪火相传中的光荣与梦想?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大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当传授智慧;大学不应满足于培训技术,更应致力于锻造人格。
八一农大有优良的学风校风和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八一农大精神”、“延安精神”,护佑内心世界,磨砺心智,培养情操。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大学要让学生具有历史的记忆,对过去的责任,说到底是为了未来。
提及将近一甲子的办学史,弱冠少年也仿佛瞬间成长,胸中鼓荡元气,指尖触摸沧桑。八一农大作为背景矗立在身后的苍茫广宇之上,定锚在时间河流之中,使我们不再感到身单影只,不再担心青春易逝,不再忧惧迷失行程,个人成长与宏伟命运紧密结合!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追忆校史,寻根探源,我们不单单活在当下,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好似在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重温澎湃激荡的豪情,酝酿再度前行出发的力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欢迎您! 这里是放飞梦想、实现理想的精神园地。 这里是发奋图强、潜心学习的知识殿堂。 这里是燃烧激情、勇攀高峰的成才高地。
▼ ▼ ▼不得不看

报考八一农大的五大理由

将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 ▲ ▲

-HBAU1958-

-困知勉行 积厚成器-

-做高校官方微信难 但我们乐此不疲-

排版/编辑:小万

文稿来源:八一农大新闻网

投稿邮箱:2086662013@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