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十大特色乡村美术馆精彩纷呈
【品橙旅游】美术馆是保存、展示艺术作品的机构,是为艺术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教育研究提供空间的场所,除作品展览、鉴藏外,也举办讲座、音乐会或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在现代文化中,美术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不仅是展示、保护、传承艺术作品的场所,也是创造文化、促进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机构。
中国当代美术在近代的崛起以都市艺术为标志。因此,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美术馆都是建设在大城市里,都是高大上或阳春白雪式的,是只有“城里人”才能享受到的精神福利。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尤其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施行,广大乡村地区涌现出了众多的美术馆。他们有的位于乡野,有的由仓库、民居改造而来,有的设计精巧,有的活动丰富。这些各具特色的乡村美术馆绘就了一幅幅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通过对网络公开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本期我们共收集到了28家乡村美术馆的信息,这些乡村美术馆都位于真正的乡村地区,覆盖了甘肃、湖北、广东、浙江、上海、重庆、四川、北京、新疆、江西、湖南、山东、江苏、河南等14个省(区、市),其中浙江、上海两省市数量较多。
28家乡村美术馆的开馆时间从2008年开始,延续至今。比较显著的特征是,自2020年开始,乡村美术馆的数量开始大幅增加,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9月分别为4家、4家、5家、8家,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发展态势。
表1 乡村振兴中的乡村美术馆(不完全统计)
通过对28家乡村美术馆具体信息的梳理,我们筛选出了10家特色更加鲜明的美术馆,以下是详细介绍。
1、国内首个艺术改变乡村的美术馆——甘肃天水“石节子美术馆”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叶堡镇的石节子村,从2009年开始,便打造设立了“石节子美术馆”。石节子美术馆的创办和发展,源于既是艺术家,也是村长的靳勒。1985年,靳勒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到兰州的西北师范大学任教。2008年靳勒被推选为石节子村的村庄,由此开始了持续13年的艺术乡建。
石节子美术馆并不是一个单体建筑,村庄的13户民居构成了13个分馆。实际上,靳勒将整个村庄都当作了一座无墙、无边界的美术馆,包括四周的自然景观,也包括村民们的家庭、生活、生产劳动等等都被囊括在这巨大的“美术馆”之内。
在13年的艺术乡建过程中,靳勒采用了“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不断提升村民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创作水平。在13年中,有一半以上的村民通过艺术活动走出大山,远赴德国卡塞尔和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兰州等地参与活动。在13年中,以石节子美术馆为中心,邀请个人、院校、机构等合作开展艺术活动和驻地创作——让艺术在石节子村发生,让艺术构建新的视觉环境,让村民深度参与艺术活动。
如今的石节子村,村民都是艺术家。一有空闲时间,村民就会搞艺术创作:做木雕、捏泥人,收集老一辈的农具做展览。村民和艺术家们一起创作的艺术作品也陈列在村庄的各个角落。在不少村民家,充满艺术意味的影像和传统的年画悬挂在一起,土房和爬满青苔的院墙呈现着石节子村各具特色的景象,吸引许多艺术家和游客前来创作参观。
随着艺术乡建的进行,石节子村的村容村貌也在不断更新发展。2012年,石节子村完成了道路硬化;2014年,完成了山泉水引流工程;2015年,村子里更换了太阳能路灯;2016年,完成了无线网络的接通。石节子村通过艺术乡建,真正实现了蝶变。
2、稻田里的美术馆——上海青浦“可·美术馆”
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的可·美术馆,开馆于2018年,是坐落在田野里的一家乡村美术馆。可·美术馆是上海首家乡村美术馆,开馆之后广受欢迎,也被赞誉为“上海最美乡村美术馆”。
可·美术馆的原址是一片废弃的厂房,周围是荒芜的农田。2017年,当地的几位艺术家来到这里,决定租下这块地方,并改建成美术馆。可·美术馆虽然坐落在阡陌乡间,却是一座按照现代化标准建造的美术馆,在专业水准上对标国内一流。美术馆由几栋二层小楼组成,总建筑面积13亩,其中展览面积1200余平方米。外形上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青瓦白墙,简约淡雅之间透露着浓厚、恬静的乡村艺术之美。馆内会议室、研究室、陶瓷馆等功能空间一应俱全,还设有总服务台、咖啡厅、书店、篮球场、网球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美术馆还建有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家公寓、陶瓷制作烧制空间,为展览、艺术家驻留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与都市美术馆的风格不同,可·美术馆的作品力求呈现在地文化,还原乡村田野间最真实的生活艺术。这样的作品能引起当地村民的共鸣,从而吸引他们来看展。可·美术馆每年要举办8-10次展览,并邀请知名画家在现场为观众讲解自己的画作。
2019年8月,可·美术馆及周边的环境设施进行了全新的升级改造。园区内铺设了宽敞的健身步道,美术馆旁的果园种植了上百棵桃树,放置了不少精致的雕塑作品。可·美术馆由此也成为了市民游客放松身心的好去处。通过举办“练塘田园艺术季”等活动,可·美术馆的人气持续走高,热爱文化艺术的市民游客不断前来参观打卡,这也让青浦练塘成为了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3、没有屋顶的美术馆——江西浮梁“史子园美术馆”
史子园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臧湾乡,是典型的移民村。1966年,村民们从浙江省淳安县威坪镇(新安江水库)搬迁至此,已扎根生活近60年。茶叶是史子园村的主导产业,当地的茶园种植面积达到千亩以上。
2020年,浮梁县通过乡创特派员制度,吸引了行业专家、文旅精英、在外乡贤等带头人,参与到浮梁乡村振兴工作,开始了以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的全新实践。
2021年,该村成功吸引了“艺术在浮梁”项目落户,春秋两季展览共邀请了来自5个国家和地区的34位知名艺术家创作了27件艺术作品,将田间地头、闲置民房、废弃厂房和存量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复用,将该村移民的历史、垦民的文化、乡村的生活等以综合丰富的艺术形式呈现,以全村为载体,把艺术作品点缀于乡间田野,使普通的村庄变成了一个“没有屋顶的美术馆”。
在艺术展之前,史子园村没有一家饭店、民宿。如今,村集体和展览项目团队合作成立了一家文旅公司,打造了“拾八方”品牌,专门售卖各类艺术衍生品和红茶、米酒等土特产,村民也开起了餐厅、民宿、小卖部等。2021年,该村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增收近百万元,带动村民就业200余人。
以艺术为媒,与当地的人、资源、环境进行对话,实现文化与乡村的多维链接,逐步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这是史子园村探索出来的有效经验。
4、由仓库改造而成的美术馆——浙江台州“卡·美术馆”
卡·美术馆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联群村,隐于村舍民居间,石墙黑瓦,朴素无华。走进美术馆,现代简约的风格、五彩的画作瞬间将参观者带入一个优雅却不失时尚的艺术世界。
卡·美术馆展览面积150平方米左右,是用村内一座废弃的仓库改造而成。在改造的过程中,该美术馆保留了旧仓库的原有建筑风貌和石砌特征,利用内部空间结构,搭建了一个创意工作空间。馆内尺寸不同的大小画作与地面、墙体,通过线条、光线、透视交相辉映,展示了古朴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卡·美术馆的主人吴庆扬表示,该乡村美术馆不只是建在乡村那么简单,不是简单搬到乡村的“城市美术馆”,也不是只在特定时间短暂开放的“艺术实验室”,而是要通过365天永不落幕的文化活动让艺术在乡村真正生根。
5、可以住的美术馆——重庆沙坪坝“界外美术馆”
界外美术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虎峰山村,是与民宿合二为一的一家美术馆。
界外美术馆的创办者江永亭是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的教授。基于自己的专业经历和对乡野民宿的喜爱,在对重庆周边的山水环境进行考察的过程中,选中了虎峰山。虎峰山森林植被保护良好,至今没有太多商业,但已有很多艺术家在山上租了村民的房子做工作室,自带几分艺术气息。经过半年多的选址,江永亭找到了如今的“界外”。它原是村民自建的一栋石头房和一栋夯土房,背山面水的位置绝佳。
作为一个画家,江永亭几乎是在用画画的方式造房子,把美术馆的概念延伸到了各处。在砌墙方面,江永亭没有用常规的较为整齐规则的方法,而是研究出来一种不停变化的、不规则的方式。在用材方面,江永亭在墙砖中加入了瓦片和石块,让墙面产生了类似于绘画的节奏感。
界外美术馆和民宿共占地1000多平方米,拥有两个独立院子,客房只有12间。美术馆区会不定期开办画展,并且对山中的村民、山外的游客全都免费开放。为了增加村民、游客对绘画艺术的了解,房名都清一色来自于美术术语,如基调、飞白、速写、写意、白描、印象等,每个房间也装饰有其亲笔画作,整体契合了界外的艺术文化气息。
图:界外美术馆
6、“土生土长”的美术馆——北京怀柔“瓦美术馆”
瓦美术馆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距离慕田峪长城3公里。
美术馆原址是一家餐厅,经过国际知名设计师的设计与两个多月的施工后,成为了面积约700平方米的美术馆。之所以取名瓦美术馆,是因为北沟村曾经是一个生产琉璃瓦的地方。美术馆门前也被做成了金灿灿的琉璃瓦墙。
这是一个富有设计感的美术馆,同时也是“土生土长”的——它的建筑及空间材料均就地取材,参与建造的许多人是北沟村村民,这让美术馆的诞生饱含着村民对家园的情感。美术馆内部设置了三个主题空间,分别是“北沟的记忆”“北沟的现在”和“北沟的未来”。顶楼有眺望长城的景观露台,在露台上还可以俯瞰小村景色。
瓦美术馆的建成受到了村民的热情欢迎。运用艺术作品放大当地人文景观的模式,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7、华侨画家主理的美术馆——江苏如东“志远美术馆”
志远美术馆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栟茶镇,以旅美画家丛志远的名字命名,并由其作为主理人。丛志远是栟茶镇美术名家中的杰出代表,现任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版画专业主任教授、中国艺术中心创建主任、全美华人美术教授协会理事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际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丛志远年少时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和中华文化的熏陶越洋求索,事业有成之后,长期致力于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大力宣传中华绘画艺术,为中美文化交流互鉴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赞誉。他的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奥林匹克美术伦敦展、2020中国美术馆“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作品展等展览,也被多所博物馆和相关机构收藏。
志远美术馆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由美术展览馆、志远陈列馆、艺术教育基地和艺术家访问中心4个功能单位组成。志远美术馆的开馆,能进一步弘扬栟茶人文精神,传承历史文脉,推广美育教育,创建艺术新星培养基地,带动乡镇文化繁荣和旅游发展,推进国际人文交流。
8、收获设计大奖的美术馆——浙江宁波“杜岙美术馆”
杜岙美术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章水镇杜岙村,坐拥群山环绕的优美环境。杜岙美术馆所在地块最初是军队粮站,后被宁波汇港集团收购。美术馆由意大利波捷特建筑设计公司负责其建筑概念设计、室内概念设计等多项工作。经过将近一年的设计与建造工作,于2016年6月底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
2018年,第八届筑巢奖颁奖典礼暨金奖作品展首次走进万里之外的欧洲,在意大利米兰隆重举行,杜岙美术馆荣获了第八届筑巢奖——公众媒体关注金奖。
杜岙美术馆的设计特色鲜明,整体造型有七个分支,由中央区域相连,各分支从建筑中心向不同方向延伸开来,将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色与光线收纳入室。每个分支的角度根据周边景色分析而成,因此每处风景都独具特色。建筑与周边环境的互动使其成为艺术家寻找灵感、艺术与文化相互碰撞的绝佳空间。建筑底层设有展示区,竹园和雕塑与绿山丘充分结合,进一步模糊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界限。山丘脚下的室外工作区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休息与创作的理想区域。
中央庭院贯穿建筑的二层和三层,为整个项目增加了更多自然元素。二层主要设有私人房间和花园,各分支的末端的大面积玻璃窗使其成为观景胜地。三层主要为社交活动设计。露台占据了三层约一半的空间,是社交活动和音乐会的理想场所。露台一角的露天浴缸为整个建筑增添了奢华的氛围。三层还设有会客室和餐厅,以满足私人会客的需要。
杜岙美术馆总建筑面积达2700平方米,目前,馆藏品中有65%以上是宁波本地知名艺术家作品,包括书画、摄影作品等。馆内还会定期举办一些宁波籍艺术家作品展。
9、农民画村里的美术馆——浙江衢州“中国乡村美术馆”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沟溪乡的余东村是浙江省重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因风格独特的农民画被誉为“中国第一农民画村”。这里的村民白天扛锄头,晚上拿笔头,把门板当画板,将卧室当画室。凡人琐事、花虫鸟语、市井人生,在他们的画笔下都散发着温暖的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余东农民画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最开始是6名农民跟着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学习画画,后来,参与的农民不断增多,画作水平也显著提高。自余东村农民画家毛老虎创作的农民画作品《大吉图》在2010年荣获第一届全国农民画大奖赛金奖作品后,余东农民画创作进入了快速蝶变期。郑利民的《生态新村》、余晓勤的《小康路上齐奋进》、余云梅的《雨水》等370余幅作品在全国、全省农民画大奖赛中屡屡获奖。如今,在余东的农民画画家中,有创作骨干成员48人,其中中国美协会员1人,省级美协会员10人,6人入选 “浙江省民间优秀艺术人才”。
余东村中国乡村美术馆于2020年9月建成开馆,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馆内设有美术作品展厅、多媒体室、名家工作室、名家交流中心、写生宿舍、餐厅等,建成后成为了衢州市重要的文化艺术聚集地。
在中国乡村美术馆内,除了色彩斑斓的精致画作以外,还有农民画装饰、丝巾、雨伞、礼品包装等几十种衍生产品。在做强乡村文化品牌的基础上,余东村以农民画为核心,推动形成“农民画+文创+旅游+研学”的新型文化产业链,实现了农民画从卖画到卖文创、卖版权、卖风景、卖旅游的四个转变。
10、以“乡村振兴”为名的美术馆——浙江衢州“霞山乡村振兴美术馆”
2020年6月30日,衢州市开化县马金镇霞山村“霞山乡村振兴美术馆”正式开馆,同时首个“陈晓齐水墨霞山写生作品展”展出,吸引了众多村民参观。
“霞山乡村振兴美术馆”是全国第一家由民政部门正式批准以“乡村振兴”为馆名的乡村美术馆。它建立了乡村治理和文化艺术两大纽带。在乡村治理方面,通过美术夜校在全村发展了近百名书画爱好者,使不少村民、留守儿童在夜校中获得了温暖,培养了艺术兴趣,燃起了对艺术的热爱。在文化艺术方面,美术馆成为了乡村文化的大舞台。自创立以来,已有不少文化艺术人士前来拜访,有艺术院校表示要把霞山村作为写生基地,还有文创人士前来洽谈文创农产品开发,互联网直播公司也多次前来讨论村播合作。
霞山乡村振兴美术馆的建立,把霞山村的自然美、历史美上升到艺术美,拉动了霞山村旅游,用艺术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未来,霞山村还将在文创产品、村容村貌、艺术节、数字美术等方面加速发展,让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取得更大的成果。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久工程。乡村美术馆的建设,既让农民走进了美术世界,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对艺术世界的认知;也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农民参与到了美术产业之中,通过绘画、卖画实现了收入的增长。同时,乡村美术馆的开放,为乡村带来了网红打卡点,也进一步带动了农业、旅游、商业的发展,形成了农文旅商等业态的融合发展格局,使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