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经济资助,更是精神激励:清华校友励学金工程18年,清华精神跨时空代代相传
在清华历史上,传颂着很多前辈学长资助贫寒学弟学妹完成学业的动人故事。2006年1月,“清华校友励学金”工程正式启动,以“助困励学、爱校育人”为理念,专项资助由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让他们不为经济困难所累,身心愉悦求学,顺利完成学业,同时直接感受到校友给予的精神激励。
18年来,在广大校友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下,“清华校友励学金”工程助力学校兑现“不让一个勤奋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庄重承诺,成为清华大学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底,参与励学金捐赠的校友约4.1万人次,共设立446项冠名励学金,捐赠总额达1.9亿元。
春风化雨,励学育人。“清华校友励学金”工程已成为学校所有捐赠项目中深受校友欢迎和认可的项目,通过在捐赠校友与受助学生之间开展的多种形式的互动和交流,持续发挥着“助困励学、爱校育人”的作用。
筹 集
18年来,不论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蜚声学界的名师教授,事业辉煌的行业翘楚,还是刚刚毕业的年轻学子,都感念于母校的教诲和帮助,以“励学金”为纽带,为母校的建设和学弟学妹的发展尽着一份力。
“我自己从小到大,就读的都是重点学校,我现在有捐赠的能力,应该反哺社会,有多少能力我就做多少事情。”2006年,1954级机械工程系校友、航天航空学院退休教师关冀华得知励学金捐赠项目后,怀着与励学金设立同样的初心,和丈夫商量拿出退休工资资助贫困好学的后辈完成学业。那是他们第一次来到校友总会,自此就成了每年不曾更改的程序。2022年设立“清华校友—周春田关冀华夫妇励学金”,用以资助生活简朴、自强不息的清华学子。她描绘起心中应当获得励学金学生的样子:耐得住寂寞,承得住艰苦,一心一意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即使生活贫困,也应拥有仰望星空的勇气,付出脚踏实地的努力。“我觉得励学金就应该起到这样的作用。”
“资助贫困学生,培养人才,这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和关键。我刚得知消息时就想要捐款,可是我一个工薪阶层,当时没有那么多钱,后来有了一笔咨询费,就赶紧送过去。”2007年10月,1949年毕业的机械系老学长林宗棠捐赠出刚刚挣来的咨询费现金,并对校友励学金寄予厚望,“目标争取筹集到1个亿,甚至10个亿,为贫寒学子成才而努力奋斗。”那时励学金项目刚启动1年多,究竟能筹集多少资金,大家心里都没底。林学长鼓励道,“大有可为,事在人为,关键在为。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克服的。”
2007年,清华大学发起倡导了以清华知名学者、先生名字命名设立的奖学金、励学金活动,意在物质奖励、资助在校生的同时,将这些清华名师严谨的治学之道、育人之德传承下去,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
“汪家鼎励学基金”由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希最早提议并率先捐款,由化工系和汪家鼎先生的家人共同倡议,在清华校友总会和清华教育基金会的积极支持下而设立,旨在弘扬和传承汪家鼎先生的优秀品德和高尚精神,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奋学习,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化工人才。倡议发出后迅速得到校内教师、校友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截至2023年底,基金本金累计近1250万元。
汪家鼎励学基金设立仪式
“清华校友-梁思成林徽因励学基金”是建筑系校友梁勤、杨文娟夫妇共同捐赠并以著名建筑学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冠名设立的,优先资助建筑及相关院系经济困难的本科生;启动资金为30万美元的“清华校友-李衍达励学基金”,用于资助和奖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和精仪系的学生等等。截至目前,名师励学基金共设立25项,基金总额达7800余万元。
解放战争时期老校友是一个特殊的校友群体,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热爱母校清华,“总想为母校做点什么”。2010年2月25日,解放战争时期清华老校友联络组向这个年代的校友们发出倡议:捐资设立“解放战争时期清华老校友励学基金”,向母校百年校庆献礼。一石激起千层浪,倡议得到1947-1952共6届校友的热烈响应,当年就有369位老学长捐资58.2万元。此后,该励学基金年年续捐,至2023年底,共计有546人次参与捐款,捐款总计379.44万元,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本科学生341人,资助金额174.95万元。
2016年6月24日,清华大学1952届土木系校友谷兆祺学长的夫人陈方老师来到清华校友总会,按照谷学长的意愿,捐资设立“清华校友-谷兆祺励学基金”。毕业后留校工作的谷学长,半个世纪多时间从事水利水电及岩土工程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工作,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病榻上,谷学长委托夫人将多年积蓄80万元捐赠给校友会,设立“清华校友-谷兆祺励学基金”,资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勤奋、生活简朴的学生完成学业,成才报国。谷学长去世后,陈方老师和女儿再次来到校友总会,捐赠抚恤金以及最后一个月工资共20万元,基金本金累计100万元人民币。
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向谷兆祺学长的夫人陈方老师颁发捐赠证书
四年后的2020年8月,1996级水利系校友李伟为“谷兆祺励学基金”注资20万元。李伟曾是清华助学金体系的受益者,在校期间依靠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的岗位,顺利完成了学业。1997年他在谷老师的支持下,带队赴河北易县支教,谷老师的为人为学给他留下了深刻烙印。“毕业20年之际,捐赠20万至谷老师生前设立的励学基金,也为母校建设出一份力,我觉得特别有纪念意义。”
绵绵师生意,浓浓校友情。篇幅有限,无法一一枚举。可以说,每一项励学基金的设立和发展背后,都有着生动感人的故事。每一笔捐赠,都是清华精神的一次跨时空传承,传递着一代代校友对母校、对恩师、对亲人的深情厚谊。
“清华校友-德强骥金励学金”的四位捐赠者写给受捐同学的一封信
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说,“清华校友励学金”工程是学校所有捐赠项目中深受校友欢迎和认可的项目,因为这个项目与其他项目比更加温情,有很多校友与同学间的互动,对捐赠者和受捐者来说都更加亲切。
这份亲切,从励学基金的命名可见一斑。如,在个人捐赠项目里,2005级精仪系校友郑义以父母名字冠名“郑玉杰姜守梅励学金”,以此表达对母校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在集体项目里,有一个用数字和字母命名的“22F6”励学金,代表22号楼6层,是曾经同住一个楼层的非同级非同系非同门的同学们一起捐赠的,纪念着他们同住一起的难忘时光。而“解放战争时期清华老校友励学基金”,以及“61届给1班励学金”“建五班励学金”“深圳MBA01班励学金”“航院2007力海天空励学金”等名称,看似直白,实际上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符号,承载着校友们的共同成长记忆,纪念着不同院系不同年级校友之间的集体往事。
除个人捐赠、集体捐赠外,地方校友组织是校友励学金的重要捐赠主体之一。据清华校友总会统计,目前海内外活跃的校友会组织已达143个,其中国内87个,国外56个。截至目前,已有近30个以海内外校友会冠名的励学金项目。如,河南校友会励学金、广州校友会励学金、东莞校友会励学金、香港清华同学会励学基金、全英清华校友励学金、波士顿校友励学金等。
在国内,各地校友会将励学金作为支持母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纳入当地校友会的重要工作。各地校友会的捐赠对象,首先以入学清华的本地贫困学生为主,使他们在学期间获得物质资助的同时,深深感受到家乡校友们给予的精神激励,有利于其树立报效祖国、报效家乡的宏伟志向。励学金活动得到本地校友的积极参与,不少校友企业、校友所在企业也开展年度捐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励学爱心还在清华在读学生中接续传递。清华大学推出“爱心勤工 励学助困”活动,倡导广大在校学生在获得国家、社会、学校和校友资助的同时,也能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勤工助学,捐出“工时”折合的报酬,汇成“清华校友-爱心勤工励学金”,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奉献爱心。2009年活动启动至今,已有2200余人次参加,累计捐赠30余万元。
2019年9月,“清华人”小程序开通小额捐赠渠道。近5年来,已有700余位校友通过小程序捐赠励学金60余万元。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2006年至2023年底,参与励学金捐赠的校友约4.1万人次,共设立446项冠名励学金,捐赠总额达1.9亿元。“争取筹集到1个亿”的期许,已经在2013年成为现实。如今,校友励学金正向着“2个亿”的新目标奋进。
2023-2024校友励学金大会上的获助学生代表合唱
每年,清华大学都会在校庆期间隆重举行清华大学校友励学金大会。在2024年4月25日举行的“2023-2024学年度清华大学校友励学金大会”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说,校友励学金设立十八年来,始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传统,让同学们在获得经济资助的同时受到了清华精神的激励和鼓舞,汇聚起了清华人的绵绵之力与仁爱之心,让一代代校友虽相隔万里,却心心相印、薪火相传。他勉励同学们怀感恩之心,不辜负国家和社会的期望,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曾经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深刻分析了励学金设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清华校友总会的推动下,每年都会有部分励学基金的捐赠代表与受捐学生们的座谈会。通过座谈,在学长和受助学生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每次座谈,既是精神激励,也是专业分享,更是人生观的传递。
参加励学金大会的校友代表和受助学生代表座谈
2012年3月,在“解放战争时期清华老校友励学基金”捐赠代表与学生座谈会上,出席的1949级土木系陈秉良、1950级电机系顾廉楚、1950级土木系张其锟、1951级航空系王浒等老学长,没讲什么豪言壮语,而是分享了他们的求学经历和人生感悟,更关心同学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希望同学们“把贫困看作是一种精神财富,用它来激励自己成长和前进”,“帮助别人是对社会尽责任的一种表现,希望校友们把它作为一种传统,像接力棒一样把它传递下去。”
“解放战争时期老校友励学基金”捐赠代表与学生座谈合影
励学金受助学生深深铭记前辈学长的精神勉励,在校时努力学习、勇攀高峰,毕业后尽己所能为励学金注入新鲜血液。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50个励学金冠名项目获得当年励学金受助校友的注资。在捐资时,这些当年的受助者用最朴素的话语,表达他们最质朴的感情——
“我当初是农村学生,希望能帮助农村学生。”
“希望跟我一样的人在清华能得到同样的帮助。”
“励学金真是聪明的发明,对于当年成绩一般家境一般的我,保留了自尊心又给予了支持。”
每年,校友励学金获得者也通过一篇篇文章表达着他们入学以来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讲述了自己在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成长。
“正因为经历过生活的拮据,才更容易感受他人的感受。”曹同学写道。得到励学金的资助后,他主动参加校园讲解、疫苗接种以及青年爱劳动等志愿活动,并从中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想要去报答他人,才能够以不竭的动力继续砥砺向前。”
“在感激之余,我也总会想,除了努力提升自我,不辜负这些关爱之外,我还能做些什么来回报这些善意呢?”刘同学写道,“我想我已经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了,那就是继续‘传递希望’。”大学四年,刘同学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观察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并计划未来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
校友总会特别策划
“向祖国报告”系列报道。
时代洪流中,
清华人在各自岗位上笃行奋斗,
始终与祖国同向同行。
行动是最好的表白。
向祖国报告,
清华人准备好了!
来源 | 《水木清华》2024年第2期总127期
欢迎订阅
《水木清华》订阅办法
【订阅价格】中国:内地100元/年、260元/3年,港澳台200港币/年,500港币/3年;国外:100美元/年,260美元/3年
“清华人”小程序认证校友可通过【校友服务—期刊订阅】线上订阅(特别推荐);您也可以登陆清华校友总会官网(www.tsinghua.org.cn)→媒体平台→我要订阅,查看更多线下订阅方式详情。
【邮局汇款】收款人:清华校友总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100084)
【现场捐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街道中关村东路1号院紫清大厦6层
【发行电话】010-6279788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