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波大学博士学位点介绍

考博之路 2022-03-24

文末有多个考博交流群

2022年考博,这些逆耳的话,建议你看看!

宁波大学2022年拟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直博1人,硕士65人!

宁波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及复查通知
宁波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办法:现场笔试
宁波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办法:现场笔试
宁波大学2021年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招生相关通知
宁波大学2021年申请考核制考博的报名条件与奖助体系
宁波大学2021年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42人
宁波大学2020年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宁波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宁波大学2021年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040300体育(一级学科)

体育学一级博士学位点包括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4个研究方向。宁波大学体育学院从200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体育学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一级学科硕士点。体育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宁波市重点学科A类)。现拥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波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平台残疾人冬季项目科学化人才培训基地和跨学科的大健康研究院的学科研究平台,且与“安踏”、“乐歌”等多家上市公司合作,建立了多高水平的实验研发平台。

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2人同时以包玉刚讲座教授形式聘清华大学范维澄院士承担本学科科技类项目指导和青年学者培养指导工作;聘请新西兰奥克兰大学Fernandez Justin Wade、匈牙利塞格德大学Bíró István、香港浸会大学Julien Steven Baker、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Huw Wiltshire等国际知名专家来院为研究生授课兼合作研究,匈牙利罗兰大学Gusztáv Fekete、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Dušan Mitić聘为国际化导师。  

近年来,学科在体育产业与场馆管理、运动装备与健康促进、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传承领域完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近五年来,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累计科研经费达3000余万元;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体育科学》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5项;出版学术著作18部。

01体育人文社会学

主要研究领域:体育产业与场馆管理。特色与优势:(1)在体育产业政策选择方面,提出“体育产业政策的结构安排及效益” 等架构;在体育赛事及赛事组织方面,构建“体育赛事与关联产业及区域核心竞争力” 的概念结构体系(2)在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方面,立足地方,瞄准前沿,首次提出体 育场馆民营化及 PPP 项目治理模式。上述相应成果被副省长批示,并被各级政府部门采纳。

02运动人体科学

主要研究领域:运动装备与健康促进。特色与优势:(1)在功效型运动装备研发方面,探究鞋具致跖趾关节形变的生物力学机理,成果应用于“安踏”核心产品鞋楦优化,转化产值上亿元;开展基于健康大数据的训练干预及智能监测,开发无轨迹训练系统,服务国家残疾人雪上项目国家队;(2)在运动促进脑健康方面,首次确定促进药物成瘾者脑功能改善的最佳运动处方,该成果被评为司法部优势教育戒治项目,并向全国推广

03体育教育训练学

主要研究领域: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特色与优势:(1)在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研究方面,提出运动训练长期计划模式的架构,同时对运动训练生物学基础模型的演化提出系统观点;在科技助力奥运备战方面,为国家队一线队伍提供体能、核心力量及训练监控等科技攻关服务;(2)在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及实践探索方面,结合运动队实际,提出教学、训练、科研、保障“四位一体”科学化培养理念及方案,为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支持。

04民族传统体育学

主要研究领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传承。特色与优势:在具体地域、代表性民族(族群)、典型性身体活动契合实证研究中,积累了身体活动与地方性文化遗产、文化衍生和文明发展的指向性和本源性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民族传统体育在个体层面是生命力和思想力、在族群层面是凝聚力、在国家层面是生产力“三层”“四维”系列认识。

学位点负责人顾耀东教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荣誉教授,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士 (FRSM),安踏(中国)有限公司高级生物力学顾问,国外高水平期刊主编和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装备研发,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200余篇高水平研究论文,主编全国统编教材1部,出版专著2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项,科研项目经费超1000万元。

学科带头人丛湖平教授,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委员、《体育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杂志编委,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编《体育统计学》《体育经济学》等全国统编教材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社科类软科学研究项目、省哲社科研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5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

带头人李建设教授,宁波大学大健康研究院院长,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运动生物力学》负责人。2006年获“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曾任亚洲运动生物力学学会主席,兼任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体育科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等。长期从事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与测量技术、体育装备技术研发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奥运攻关项目、科技厅重大课题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等14余项,重大横向项目4项,科研总经费达3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邮政编码:315211

联系人: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456

E-mail:shencailian@nbu.edu.cn 

 

 

070100数学(一级学科)

数学一级博士学位点包括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人工智能的数学理论、统计与数量经济等6个研究方向。基础数学于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浙江省和宁波市重点学科,设有基础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浙江省和宁波市重点学科,设有应用数学研究所和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2018年数学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一级学科博士点。数学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和宁波市一流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是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和宁波市重点学科。

该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13名、教授13名,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浙江省特级专家1名、浙江省151人才3名。

近年来,学科在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分支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特别在数学物理、分形几何、微分几何、数论、组合数学、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随机微分方程、非线性波、几何测度论、计算流体、代数和密码学等领域完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Adv. Math., Comm. Math. Phys., Arch. Ration. Mech. Anal., Trans. Amer. Math. Soc., J. Funct. Anal., Proc. R. Soc. Lond. Ser. A, Math. Z., Nonlinearity和J. Math. Pure Appl.等国际 著名期刊上。近五年来,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多项面上项目,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发表了12篇高水平论文。

01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是宁波大学数学学科的传统优势方向,涵盖数论、代数、微分几何、数学物理和分析等主干研究方向。学科成员在数学物理、微分几何、分形几何、数论、代数群及表示论、非线性分析和偏微分方程等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发表在JDG, Adv. Math., Trans. Amer. Math. Soc., Math. Z., J. Number TheoryJDE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学科带头人及成员多次受邀在重要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引用。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

02应用数学

本方向主要从事水波、物理、海洋、金融和光学等领域中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分析、可积性、对称性及其应用的研究,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包含多名优秀中青年教师的研究团队,在非线性波及其应用、 非线性可积系统、非线性系统的对称和应用偏微分方程等方面,完成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工作,在CMP, ARMA, JFA, JMPA,NonlinearityCalc. PDEs等期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普遍引用。本方向还致力于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发展数学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海洋灾害中的数学问题,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

03计算数学

计算数学是宁波大学数学学科的特色方向,主要从事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和计算、计算流体力学、数值优化及其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数值代数和密码学、组合优化及算法、组合设计、符号计算和计算几何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完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发表在CAGD, IEEE TIT, Proc. R. Soc. Lond. Ser. A, J. Math. Imaging Vision, Lett.Math.Phys., Comm. Comput. Phy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多次受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多所著名大学作报告。

0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本方向主要从事随机分析、几何测度论、金融数学、保险精算和随机控制的理论及应用的研究, 形成了包含多名优秀中青年教师的高水平学科团队。在几何测度论、随机分析、随机微分方程、金融数学、大偏差原理及最大值原理、保险精算、最优投资及衍生品定价理论等方面完成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发表在JFA, Anals of Oper. Research., Nonlinearity, J. Theor. Prob., IME等国际主流期刊上。

05人工智能的数学理论

    人工智能的数学理论是宁波大学数学学科的交叉研究方向,涵盖机器学习、符号计算及图像识别等主干研究方向。学科成员在机器学习中的优化算法、符号计算在孤立子理论中的应用、图像识别中的深度学习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学术成果发表在Algorithmica, EJOR, IPL, JOS, OMEGA, JOCO,CIE和DAM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学科带头人及其成员多次受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引用。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

06统计与数量经济

统计与数量经济学科方向是应用数学与经济学交叉的重要学科领域,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社会经济规律、特征、内涵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递进的研究分支。是在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上,利用数学方法和统计技术,研究经济数量统计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交叉学科。通过经济数学与统计模型来研究各类经济关系。其中统计领域更侧重经济数据的采集、生成和传输,运用数理统计学分析经济数据背后的经济现象以及复杂经济系统的规律,数量经济领域则更侧重对构建于统计学基础上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为经济研究和经济工作提供方法与实证支撑,在应用上为改进经济计划和经济管理服务。

学位点负责人屈长征教授:兰州大学博士,主要从事非线性数学物理和非线性波的研究,分别于1985年、1988年和1993年在兰州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在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近年来, 主要从事非线性可积系统的几何性质、孤立波的稳定性和解的奇性等方面的研究, 在国际著名杂志CMP, ARMA, JFA, JMPA,Adv. Math., Nonlinearity, JNS和 Calc. PDEs等期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普遍引用。曾多次赴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西班牙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并被邀请在一些重要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报告。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和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等基金的支持。研究成果曾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二等奖(2001年,2005年)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998年)。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邮政编码:315211

联系人:金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620

E-mail:jinqianyu@nbu.edu.cn

 

 

070200物理学(一级学科)

学院于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9年获评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1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5年入选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和省重点建设大学优势特色学科,2021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学位点设有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光学、计算物理4个学科方向。物理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有国际影响力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75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5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市特聘教授3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才2人。目前,学院在高压物理、非线性物理、计算物理、光电子及光伏材料等方面形成特色与优势,做出多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重要成果。近年来,学院承担了物理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11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在Phys. Rev. Lett.Nat. Commun.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

01凝聚态物理

主要围绕高压物理、能源材料、软物质等方面开展研究。在超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电子行为、太阳能电池材料、聚合物复杂体系和生物体系胶体蛋白质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构建了光伏半导体薄膜的微纳结构,提出了各向异性的电子传输特性模型通过纳米尺度界面离子调控行为设计出固态类脑认知器件,实现了对生物突触响应行为和神经元功能的模仿。高级职称15人(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4市级人才1人),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5项。

02理论物理

主要围绕非线性物理、拓扑物理和引力理论等方面开展研究。建立了多地物理学和多线性分离变量法,开辟了台风的孤子理论研究,使非线性大气和海洋动力学在灾害性天气中的应用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首次提出了一类无需自旋轨道耦合的零陈数拓扑相变和最简二维SSH模型;给出了史瓦希黑洞的霍金辐射和德西塔时空吉布斯-霍金效应的另一种理论推导。高级职称14人(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4市级人才1人),承担国家基金重点等项目30项。

03光学

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生物光子学、量子光学等方面的前沿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基于全光极化样品的有效光学频率变换,利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在钛酸钡钙晶体内实现了铁电畴的三维可控反转;在实验上观察到三维准相位匹配光学频率变换效应;提出多种肿瘤标志物SERS检测方案,实现了肿瘤标志物的高灵敏和高特异性检测,应用前景良好。高级职称15人(国家级人才1人,市级人才3人),承担国家重大、面上和省部级等项目21项。

04计算物理

主要开展超导与强关联、低维储能、电解质等体系的数值研究。发现了磁性原子在各类拓扑半金属中的近藤屏蔽效应,预言了硼烯中的高温超导电性;提出了金属化σ能带电子是发现新型高温超导体的有效途径;揭示了一系列新的高容量低维储能材料的储能机制;开发出一套定量化计算离子吉布斯自由能的方法;揭示了球状聚电解质刷子由于半径过大而处于一维平板聚电解质刷子的状态。高级职称14人(省级人才3人),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7项。

学位点负责人崔田教授:

主要从事高压极端条件下凝聚态物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包括超高压极端条件下,理论方法与原位实验技术;超高压下物质的电子行为、晶体结构与结构相变;新型多功能材料的理论设计与实验合成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主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1项、973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防重大专项3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00余篇,被引用6000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项;组织过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国际会议中多次担任顾问委员会委员或会议主席。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联系人:董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7

邮编:315211

mail:dongchengqiong@nbu.edu.cn

 

 

080100 力学(一级学科)

力学学科在建校之初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对口援建。首任校长朱兆祥教授和副校长王礼立教授为学科创始人,重点发展了爆炸力学和冲击动力学,后来又大力发展了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近年来与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和船舶海洋工程等学科开展跨学科交叉前沿研究和人才培养。力学学科一直是宁波大学优势特色学科,1994 年入选浙江省重点学科,1998年获批工程力学硕士点,2007 年获批工程力学二级博士点,2008 年和 2012 年连续入选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0 年获批“冲击与安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5 年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 A 类。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获批力学一级博士点。现拥有力学一级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一级硕士点和工程力学本科专业。

宁波大学力学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不断创新进取,获取得了丰硕成果。科学研究方面,近5年来力学学科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近5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以及国防军工重点项目1项。爆炸与冲击动力学方向,服务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加强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军事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重点研究爆炸冲击载荷下金属、钢筋混凝土、轻质合金等材料的变形及断裂机制、力学响应和动态碎裂特性,解决了国防设施抗爆抗冲击关键基础理论和技术难题。固体力学方向,服务电子信息领域,加强力学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交叉融合,在新型磁电功能材料、功能梯度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周期结构超材料以及新型压电传感器设计等力学前沿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成功构建了结构有序CTGS横向场激励压电传感器,传统的石英晶体器件相比能取得6倍以上的电特性灵敏度,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前景。流体力学方向,服务国家海洋经济战略,研究力学/化学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材料腐蚀机理及耐久性预测理论,发展了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腐蚀损伤演化的理论,建立了化学-力学的腐蚀损伤演化方程,着力解决海洋工程结构耐久性问题,取得系列研究成果,2018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同时,以力学学科为引领,推进大工科建设,引领带动其他学科发展,拓展了智能制造、结构工程与岩土力学、船海工程与动力学、新型磁电功能材料、生物力学等新领域,带动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物理学等学科发展。部分科研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发明奖三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以及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等奖项。人才培养方面,设置学科交叉课程,形成基于学科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对标“强基计划”“新工科”等建设要求,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按照精英化、国际化培养要求,进一步优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班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合理增加学生课业内容,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度,形成了结合国家战略布局和需求的力学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并通过国际合作计划强化了国际特色。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控制,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力学理论基础、独立从事力学学科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社会服务方面,坚持需求导向,面向经济主战场,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国防重大需求,“大型桥梁防船撞技术与装备研发”应用于浙江象山港大桥、福建平潭海峡大桥等7座跨海大桥,最新研发的拦阻新技术即将应用于港珠澳大桥,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围绕浙江和宁波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依托浙江和宁波制造业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开展力学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开展材料和结构在多场和多过程耦合作用下的设计、制造、服役全寿命周期的变形、损伤、老化、失效等规律研究,解决全寿命周期分析设计和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创新、通讯射频滤波器的高性能微声芯片设计、物联网高精度压电传感器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难题,受到了企业的重视并得到推广和支持

力学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强大,围绕领域研究前沿开展工作,研究经费充足,科研成果丰富,人才培养出色。力学学科有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每年有大量的国际知名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开展合作研究。力学学科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一流的科研设备,研究工作均有国家级科研项目支持,同时学科为博士研究生提供丰富的国际学术交流机会,也有灵活多样的短期访学合作安排,支持博士生快速进入力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目前,力学学科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Politecnico di Torino)等国外著名高校开展双学位培养计划,全面支持优秀学生在国际学术前沿完成学业,丰富学识和阅历,助力高能职业生涯。

学位点负责人王骥研究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宁波市压电器件技术重点实验主任,主要从事压电声波器件结构的高频振动分析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和宁波市“智能制造2025”等多个重要科技项目,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多项,获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日本精工爱普生(Seiko Epson)公司科研二等奖。他是中国力学学会电子电磁器件力学专业工作组的创建组长,国际期刊Structural Longevity主编,曾任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第49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和国家和地方多个部门和项目的技术评审专家,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和兼职博士生导师,并经常在国际会议和科研机构做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

宁波大学力学一级学位点所覆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01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方向主要聚焦爆炸与冲击动力学研究领域,围绕应力波传播、材料与结构动态断裂及超高速成形、军事工程毁伤防护等领域,开展强冲击、超大电流脉冲加载、超高周循环荷载下材料和结构的变形行为、本构响应、断裂机制等基础理论研究,以及跨海大桥安全防护、结构毁伤评估方法与应用、抗冲击先进材料高通量力学设计、极端条件下材料物性调控等应用研究。学科方向负责冲击动力学、应力波、断裂力学、高等工程数学等基础课程。

方向负责人:周风华研究员,1996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航空宇宙工学科(系),获得工学博士,曾任日本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特别研究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科学家。2006年全职回国任宁波大学特聘教授,2008年获聘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冲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冲击动力学专业组组长。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获国外专利2项,国内专利6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02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方向主要聚焦多场耦合与智能结构力学研究领域,开展多场和多过程耦合作用下智能材料与结构的本构、变形和力学特性、多场耦合作用下声子晶体/超材料结构波传播与调控、航天固体动力材料微结构与物质演化、多场耦合老化损伤与寿命评估以及复杂结构无损检测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重点揭示材料和结构在多场和多过程耦合作用下的设计、制造、服役全寿命周期的变形、损伤、老化、失效等规律、负责材料力学、弹性力学、计算力学,振动、结构动力学、振动测试等核心基础课程。

   方向负责人:杜建科教授,浙江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东学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西安交通大学力学博士,美国Rutgers大学访问学者,宁波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负责人,目前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和浙江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长期致力于多场耦合与智能结构力学、复杂介质和超材料结构波传播等研究,主持5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主持某重大项目子项目和多项预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引用2000多次。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并获得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

03传热传质与流体力学

传热传质与流体力学方向主要聚焦湍流与流动稳定性、流变学研究领域聚焦微重力环境下非牛顿流体的界面流动与流动失稳,发展湍流理论及其高效高精度的计算方法和流动稳定性对单晶硅生长的重要作用。流变学注重发展非线性黏弹性本构理论和传热传质理论,研究结构在多物理场和多化学过程耦合作用下的非牛顿流体的微流动与损伤流变学,以海洋环境下工程结构抗腐蚀为主线,重点聚焦工程结构在潮汐、海流、海浪、孔隙微流动与侵蚀性离子传输以及复杂环境下材料腐蚀损伤演化与抗腐蚀技术等应用研究。方向承担理论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等重要基础课程。

方向负责人:陈建康,二级教授,宁波大学首批浙东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力学学会监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1)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侵蚀性离子传输与结构腐蚀损伤的研究工作,在离子传输与腐蚀损伤的化学-力学耦合理论方面有原创性贡献。2)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电学-力学性能的耦合理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6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会议文集2部。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等奖。

04动力学与控制

动力学与控制主要聚焦压电声波器件的高频振动及其应用、机械设备振动、振动测试技术、振动控制、精密定位与控制技术等技术领域,结合电子通信、传感器、测试技术、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智能制造、新能源、基础设施安全等产业开展研究工作,主要课题包括结构非线性振动分析、弹性结构振动、测试技术、声波器件、精密定位与驱动、振动控制技术等,承担着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内外企业的科研项目。方向负责振动、结构动力学、振动测试等课程。

方向负责人:王骥研究员

05船海工程与动力学

船海工程与动力学是力学与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交叉领域,主要聚焦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船舶新能源设备等相关的力学方面问题。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及其能源利用、新能源储能设备中的流--热复杂应力状态、多物理场相互作用、复杂结构动力响应与非线性控制等挑战性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的形式在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力学学科的其他方向联系紧密,在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互为补充与支撑。

方向负责人:袁金良教授,曾任瑞典隆德大学能源科学系全职教授,宁波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国海洋工程及科技学会会士、教育部海洋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特聘专家、宁波“3315高端创新团队”负责人,是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也是新能源和传热传质领域重要期刊副主编编委。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会议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4 部,获得了包括瑞典瓦伦堡基金会奖、高水平国际期刊的优秀编辑奖、最佳论文奖在内的诸多奖项和荣誉。

06 结构工程与岩土力学

结构工程与岩土力学是力学与土木工程学科的交叉领域,主要聚焦复合材料结构分析、岩土体力学性质、边坡稳定性、组合结构及工业化技术、隧道和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在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矿山边坡稳定性评价、能源地下结构和地下储能、寒区隧道力学与工程、钢-竹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理论和防灾、桥隧检测加固技术与可靠性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学科方向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和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秘书处挂靠单位。

方向责人夏才初教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著名地下结构与岩土力学专家,长期从事岩土工程力学研究,完成和承担多项高级别研究项目,目前担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联系人:任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961

邮编:315211

E-mail:renyinping@nbu.edu.cn

 

 

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宁波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和浙江省重点学科。学科发展可追溯到1956年建立的原宁波师范学院,后在宁波三所高校所合并的相关电子类专业基础上组建而成。现已具有物理电子学、微纳电子与集成电路、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四个稳定的学科方向,以及两个新增的研究方向智能芯片与系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形成了一支包括国家级特优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省杰出青年获得者等在内的45人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8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8人,博士生导师36人;拥有包括教育部111创新引智基地、海洋信息感知与传输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浙江省光电探测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红外材料及器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在内的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近三年,承担国家级项目33项,其中国家基金重大仪器专项1项、重点项目4项,到账纵向经费3300万;在IEEE Trans. Ind. Electron、IEEE Trans. Circ. Syst. I、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Optical Letters、Nano Letters等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370篇;授权发明专利180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以上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授予硕士学位173人,在相近学科培养博士14人,获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

学位点负责人夏银水教授:英国Napier大学博士。现任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点负责人,宁波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负责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委员、浙江省EDA专委会副主任委员,IEEE Trans. on Circuits & Systems II 副编,通信学报编委。主要从事低功耗集成电路的综合、优化与设计,环境微能量俘获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0多项。在IEEE Trans. on Indus. Elect.,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 IEEE Trans. on NanoTech. 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曾获2003年苏格兰政府 SMART奖1项,2012年、2013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各1项,2017年、2019年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戴世勋研究员:材料学博士、物理学博士后。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特优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为宁波大学浙江省光电探测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红外材料及器件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长期从事红外光功能玻璃及特种光纤基础及应用研究,相继主持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重大项目课题及重点基金项目各1项)等20余项科研项目,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52件;制定国家标准4项;获201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二)。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72(光学和光电子学)/SC3(红外材料)分会国际专家、全国光学材料和元件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激光杂志社青年编辑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董建峰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曾在美国能源部Ames国家实验室C.M. Soukoulis 教授研究组做高级访问学者1年。先后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Optics ExpressApplied Physics LettersPhysical Review B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16篇高影响力的论文已被引用1000余次,2篇有关手征负折射率介质的论文是高被引论文。曾获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和宁波市科学技术奖各1项(第一获奖人),宁波大学乐歌创新奖励基金“教师创新奖”(“学生高级别科研成果指导类”)。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电磁波(光波)在手征超介质中的传输、电磁波隐身、负折射率材料、手征介质波导等,2021年新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调谐多功能全介质手征超表面研究”。

王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毕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现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宁波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骨干教师,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两项,并主持多项国防领域横向课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通信系统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预测与防护、计算电磁学、微波电路设计、无线功率传输、智能芯片算法等。近年来共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含相关领域顶级刊物IEEE 汇刊论文7篇,期刊论文他引八十余次,获2008年亚太电磁兼容国际会议(APEMC)最佳论文奖(大会唯一),并担任多个IEEE期刊审稿人,欢迎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相关本科生和研究生报考。

董芳艳教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特任准教授,国家特聘专家,浙江省海高会人工智能分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智能系统;组合优化;多智能体情感计算;触觉可视化;智能机器人;大数据与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完成了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和日本国家新能源机构(NEDO)竞争性资金国家项目6项。是日本智能与信息学会关东支部运营委员,日本的国际期刊先进智能杂志的编审,在国际顶级期刊包括共同作者发表杂志论文60余篇,国际会议150篇以上,获学会特殊贡献奖和优秀论文奖等13次,取得专利3项,联合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生超70人。

 

01 物理电子学

该学科方向在电子、通信、光学、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电子和通信光器件的发展前沿,主要围绕新型电子和光子通信器件领域,开展新型红外光纤、波导、薄膜、微纳光子器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主要博士生导师:戴世勋、简家文、金庆辉、周亚训、张培晴、林常规、邹杰、吴端端、胡子阳、孔祥燕、潘尚可、陈王华、张晓伟、陈飞飞、焦清、盛艳、王国祥、刘自军、吕业刚

 

02 电路与系统

该学科方向主要围绕芯片能量自供给、新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嵌入式电子系统、智能仪器仪表、多媒体信息系统等领域,开展新型电子和传感器件及电子集成系统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

主要博士生导师:储著飞、汪鹏君、张跃军、陈伟伟、郑燕青、吴大朋、丁传凡

 

03 微纳电子与集成电路

该学科方向主要围绕新型微纳器件、低功耗芯片、电子设计自动化、IP核、模拟集成电路、数模混合芯片领域,开展新型微纳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

主要博士生导师:夏银水、金庆辉、储著飞、汪鹏君、张跃军、郭智勇、钱利波、

吕业刚

 

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该学科方向主要围绕电磁场理论和微波光波技术,包括电磁场理论与应用、光波导理论与技术、微波毫米波技术与系统、微波毫米波集成技术、光波技术、光器件与光传感技术及其应用等几个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博士生导师: 王健、董建峰

 

05 智能芯片与系统

该学科方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芯片、人工智能算法、智能计算构架和硬件系统等方面的关键科学和创新技术应用,实现各类传感数据的高速采集、高效分析、智能诊断、传感认知、计算系统集成和性能强化。

要博士生导师:张跃军、陈伟伟

 

06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

该学科方向主要从事制造系统、集成系统、数字化智能系统、计算智能理论与实用化、机器视觉、智能机器人、智能工厂/企业、工业企业大数据、组合优化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博士生导师:董芳艳、阮殿波陈科伟、陈特欢、项四通、娄军强、战洪飞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499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点是宁波大学首批一级博士点之一,博士点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已形成一支包括国家级特优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特优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第一层次资助/省杰出青年获得者的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学位点已形成了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移动计算与智能感知、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生物医学信息处理、量子信息与通信6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同时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依托海洋信息感知与传输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海洋信息感知与通信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多媒体通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新型通信与信息技术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新型通信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引智基地、浙江省移动网络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嵌入式系统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光电探测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4篇学位论文获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科研奖项。

学位点负责人邵枫教授:浙江大学博士,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特优人才、浙江省“新世纪151 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宁波大学首批“浙东青年学者”、宁波大学“浙东学者”,现任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博士点负责人、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海洋信息感知与通信”团队负责人,SCI期刊IEEE Access和PLOS ONE编委、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委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多媒体专委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青工委委员等。近年来主要围绕三维视频系统的采集、编码、显示等核心环节的高效表示与处理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研究,提出针对三维视频数据的感知、编码和评价模型,取得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先后负责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科研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国际权威期刊IEEE Trans./Journal(IEEE TIP、IEEE TCYB、IEEE TMM, IEEE CSVT)论文40多篇。研究成果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等科研成果奖励。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号处理与通信、三维视频信号处理与压缩、图像与视频质量评价等。

徐铁峰教授:浙江大学凝聚态专业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才,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学科方向带头人。近5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曾主持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宁波市创新团队等20余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项。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红外玻璃材料及器件在光通信、传感领域的应用研究。 

蒋刚毅教授:韩国Ajou大学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重点资助;现为浙江省嵌入式系统联合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宁波市新型数字电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专委会副主委、IEEE高级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浙江省杰青等省部级项目;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等。在IEEE Transactions/Journal、Signal Processing、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与三等奖各1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媒体信号处理与通信、全景/光场/高动态范围成像、3DTV/自由视点视频系统、视觉信息压缩与质量评价、3D点云处理、视觉计算与应用等。钱江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高教学会计算机教育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计算机应用与教育学会常务委员,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际期刊Scientific Programming编委。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民革宁波市委会委员、民革宁大总支主委。计算机学科和专业负责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负责人,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负责人。编写教材4部、其中1部国家规划教材。主持完成国家项目、省重点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10余项。研究领域为分布式计算、大数据处理、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等,在IEEE TC、IEEE ToN、IEEE TPDS、IEEE TITS等高水平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100多篇论文,授权发明专利6项,多次受邀担任国际会议大会主席、大会报告人和TPC。

沈祥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第七届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红外分会副理事长、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材料及器件实验室负责人、宁波大学-宁波海洋研究院红外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研究方向主要红外硫族化合物玻璃、薄膜材料及光电器件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择优项目1项等。在Acta Materialia、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5余件,出版学术专著1部;曾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9年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十三届宁波市青年科技奖等、中科院院长优秀奖等。

郭立君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宁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宁波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点负责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主要从事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研究。具体包括:行人再识别、基于3D重构的姿态估计、生物医学图像分析以及稀疏表示与图模型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厅创新团队自主设计项目以及宁波市科技项目多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Signal Processing: Image Communication》、《自动化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期刊和ICCVw等国际会议发表5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转让3项。已完整培养全日制博士、硕士18人。指导研究生获得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的国际竞赛冠军1项,全国研究生数模一等奖,全国首届研究生人工智能大赛二等奖各1项,个人获得首届研究生人工智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段香梅研究员:女,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博士,意大利材料物理研究院(INFM)博士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物理系lecture。Applied Surface Science、Nanotechnology等国际核心学术期刊的审稿人。近年来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方法从事材料及表面的研究,窄禁带半导体低维结构的自旋调控;共掺杂型高居里温度稀磁半导体的电子结构设计、磁性调控。

 

01通信与信息系统

主要从事以信息传输、信息网络及信息处理为主体的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与应用研究,包括新一代移动通信中的多载波传输技术、多天线MIMO技术、信道自适应技术、抗干扰技术、认知技术、无线资源管理和跨层优化设计技术、移动互联网及智能终端技术、智能射频系统、射频功放线性化技术等。

主要博士生导师:陆云龙、许高明、华昌洲、徐培鹏、金明、李有明、王让定、俞建成、王刚、刘太君

 

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主要从事面向网络通信的信号检测与获取、视音频处理与传输、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包括:视音频信息的检测与分析、处理、编码与传输、重建与显示,视觉计算与机器视觉,高动态图像与视频处理、三维视频/自由视点视频系统,数字体视显微系统及信号处理等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主要博士生导师: 邵枫、蒋刚毅、郁梅、骆挺

 

03 移动计算与智能感知

主要从事无线环境下计算机或智能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及资源共享,并进行系统与用户互动的技术与应用研究是移动通信和计算技术的交叉领域,目标是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以多模态、虚拟化、智能化等交互方式提供给用户,具体研究包括移动服务、时空数据管理、大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与信息融合、自然交互、视觉感知、移动终端图形图像技术、增强现实、情感计算、信息隐藏与隐写分析、数字内容安全、智能仪表的信息处理等。

主要博士生导师:钱江波、彭成斌、金炜、刘箴、赵杰煜、陈宇综

 

04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该学位点在通信、光学、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先进通信光器件的发展前沿,主要围绕新型光子通信器件领域,开展新型红外光纤、波导、薄膜、微纳光子器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主要博士生导师:沈祥、王训四、徐铁峰、聂秋华、宋宝安、史力、宋少青、舒杰、干宁、唐科奇、王荣平、蒋然、伊斐艳、罗云杰、徐玉赐、竺立强、夏海平、潘建国、韩磊、姜淑娟、陈红兵、赵超

 

05生物医学信息处理

主要从事以生物和医学信息如医学影像、基因组等医学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以及认知科学技术,挖掘和揭示相关生物本质和医学疾病规律的一门交叉学科。具体研究包括医学影像分析、影像与结构信息、影像大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诊断、生物医学决策、功能基因组分析等。

主要博士生导师:赵玉芬、姚育东、钱唯、金炜、赵超、李燕、崔巍、廖奇、陈晓薇、张晓宏

 

06量子信息与通信

量子信息与通信是研究各种量子相干特性、量子计算、量子编码和量子信息传输等,并探索量子信息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以及相应器件的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等。该研究方向是由量子力学、信息科学、光学等多学科相结合形成的交叉学科专业,研究内容较为广泛。

主要博士生导师:段香梅、刘丰、许文武、顾晓、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499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71000 生物学(一级学科)

宁波大学生物学科依托海洋学院,源于1988年创建的宁波师范学院生物系,199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5年获批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获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硕士学位点,2017年全职引进陈剑平院士团队2018年获批“生物学”一级硕士学位点,2021年获批“生物学”一级博士学位点2021年获批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下设生物技术1个本科专业2020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科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特优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1人。生物学科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人类健康这一重大主题,以动植物绿色安全生产、过程监控、人类疾病诊断技术研发等为研究领域在生物危害因子检测,致害、宿主防御机制,以及生态安全等方面形成明显特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Plant Cell等权威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近5年,本学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36项,总经费1.2亿余元;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610篇;获得授权专利137件,其中国家发明专利98件;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项。是宁波大学动植物科学和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 前1%的重要贡献学科之一。

 学位点负责人陈剑平院士:英国邓迪大学植物病毒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所长,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振兴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和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农业农村部植保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植物病毒基础和应用研究,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欧盟、国家高新技术研究计划(863)、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计划(973)和国家转基因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等60多个研究项目,在植物病毒种类鉴定、病毒与禾谷多黏菌介体关系、病毒致病和植物抗病分子机制、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脱毒植物组织培养苗种产业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原创性的工作。研究成果获1992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400多篇,主编专著10部、参编4部;授权发明专利52件,软著4件,品种权2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均为第一完成人),部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丁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800

E-mail:dingyuhui@nbu.edu.cn

 

 

 

090800 水产(一级学科)

宁波大学水产学科最初由浙江水产学院水产系和宁波师范学院生物系合并组建而成,迄今已有 60 年历史。水产学科于1998年获得水产养殖二级硕士学位点,2006年获得水产一级硕士学位点,2007年获得水产养殖二级博士学位点,2010年获得水产一级博士学位点,2012 年获得水产博士后流动站。学科依托的水产养殖专业 2007 年获批为国家特色建设专业点,2019年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水产学科为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B 类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A 类和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学科拥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水产养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水产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水产学科博士学位点现有博导27人。近5年,学位点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100余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获科研经费1.2亿元,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1500余篇;获奖成果3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15项;申请发明专利400多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65项;获得国家认定水产新品种4个,科研成果转让或被采用的有20多项,直接经济效益5亿元。

学位点负责人王春琳教授:现任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二级教授。1986.8-1996.1工作于原浙江水产学院,1996.2起至今工作于宁波大学。

兼任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全国高校水产类本科专业教指委委员、国家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岗位科学家、全国水产原种与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青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学报》编委、浙江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曾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重点资助、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主要科研方向为甲壳类遗传育种与增养殖技术,曾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20篇,获授权专利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余项;曾培育出三疣梭子蟹科甬1号国审新品种1个,制定有关曼氏无针乌贼、三疣梭子蟹、拟穴青蟹育苗与养殖地方标准3项。曾获各类科技奖项20余项,其中浙江省科技奖一等奖1项、国家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第二)、国家教育部优秀科研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奖二等奖1项。E-mail: wangchunlin@nbu.edu.cn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丁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800

E-mail:dingyuhui@nbu.edu.cn

 

 

0908Z1 渔业经济管理

渔业经济管理是2012年根据国家学位管理有关规定,依托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以及公共管理和法学等省、市重点学科,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在2011年获批的水产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博士点,所在学院为商学院和法学院。本学科除具有水产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支撑平台外,还拥有国际贸易学金融学民商法学公共管理等四个省重点学科,以及浙江省高校新型智库东海研究院和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商经济法学等中央、部省、市共建学科等10余个平台。研究方向有:

(1)渔业资源经济与管理:在全球渔业发展背景下,运用现代资源环境经济学,以及相关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与管理问题,寻求解决对策。

(2)水产贸易与渔业管理:在渔业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背景下,研究水产贸易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其相关政策和法律问题,为渔业管理创新提供支持。

(3)渔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交融背景下,研究渔业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经济原因,分析和评估渔业经济管理绩效,为渔业政策提供经济理论支持。

(4)渔业环境资源保护政策与法律:综合海洋生态学、生物资源学、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渔业环境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与法律,为渔业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制度支撑。

本二级学位点负责人钟昌标教授。近五年来,学位点承担各类项目200余项,项目经费 3000多万。其中:国家级项目30余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1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30余篇,学位点教师先后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奖一、二、三等奖多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多项,部分研究成果应邀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和科技部《软科学要报》等形式,呈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重要决策参考。形成了一支规模合适、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影响的学科团队。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朱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E-mail:zhuhuaize@nbu.edu.cn

 

 

0908Z2水产资源综合利用

水产资源综合利用学科创建于1958年的水产加工与贮藏专业,2001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其所属的一级学科水产学科在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一级博士学位授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浙江省一流学科,农业科学ESI前1%最主要贡献学科,参与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技术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浙江省动物蛋白食品精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111引智基地、浙江省-马来西亚农产品加工与营养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浙江省海洋生物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宁波市健康食品与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中澳食品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等平台,共有仪器设备3000多万元。

学位点方向有:

(1)水产安全与质量控制:开展重要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病原的鉴定与检测,水产养殖环境化学污染物的检测、水产品的药物残留快速检测、加工过程有害物质及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2)水生生物技术:开展主要水产种类与天然水生生物资源的生化成分分析、生物活性功能以及重要功能基因解析、益生菌种类及其益生作用机理等研究;(3)水产资源高值化利用:以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开发和功能化加工为出发点,研究食品保鲜加工与产品质量控制基础理论,研究海洋生物资源蛋白质、脂质、多糖、活性肽等功能因子的制备技术及其构效关系。

该学位点现有博导12人。近五年来,主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级60项,总到账经费达4000余万元;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30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已达30余项,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5000万元/年以上。

学位点负责人潘道东教授: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执行院长,浙江省动物蛋白食品精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食品科学与工程浙江省一流学科带头人,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肉类加工岗位科学家,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获浙江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及六大高峰人才、宁波市优秀教师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奖等荣誉称号,校学术和学位委员会委员。一直从事肉类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乳酸菌及其功能因子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部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省部级以上项目的研究工作。研制的水禽肉精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乳酸菌及其发酵产品开发等系列集成技术已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其中20件已经获得成功转移转化。出版科技书籍3部,发表高水平论文90余篇。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中国轻工联合会一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江苏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奖项。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慕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4387

邮编:315800

E-mail:muyanjuan@nbu.edu.cn

 

 

0908Z3渔业工程与材料

渔业工程与材料(0908Z3)是201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在水产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目前本学科依托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为科技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业战略联盟理事单位,拥有浙江省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一级学科、浙江省新材料的绿色制造与应用重点创新团队、宁波市3315特种高分子新材料及应用创新团队、宁波市3315节能环保型分子筛膜材料与系统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和宁波市3315新一代质谱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全球高端创新创业团队。

该学位点研究方向有:

(1)渔业高分子材料:主要研究渔业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可控聚合、高分子聚集态结构调控与表征、有机纳米材料多尺度加工、高分子复合材料界面设计与调控、高分子疲劳失效机理与寿命预测等。

(2)水产加工与保鲜材料:主要研究水产加工与保鲜材料的分子设计与人工合成、结构调控与表征、制备与应用等。

(3)渔业检测监测材料:主要研究功能化生物纳米材料制备、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制备、光电化学检测监测仪器构建及其在海洋生物和渔业环境检测、监测与保护中的应用。

(4)渔业装备与材料:主要研究深海养殖网箱、远洋渔网、轻量鱼竿等先进渔具,渔业相关实验室育苗、模拟培育的装置工程与材料,深海养殖工船、海洋作业动力机械、电力供应、通信设施等渔业装备的核心材料及其加工技术。

学位点负责人郭智勇教授:医学硕士,化学博士。浙江省级优秀教师暨省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高校教坛新秀,宁波市优秀教师,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第一层次。近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科技厅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nal. Chem.、Chem. Commun.、Biosens. Bioelectron.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2项科研成果分获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光电磁生物传感器制备、光电磁传感原理研究与仪器构建、生物纳米材料合成,及其在海洋致病菌、食品污染物、重金属、生物标志物等检测方面的应用。

主要学术带头人唐科奇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博士,现任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国家级特优人才。主要研究工作包括:新型生物质谱离子源的开发与应用,新型离子光学系统离子漏斗的技术应用,新型质谱在系统生物学、蛋白质性质、相互作用等方向上应用、质谱技术在火星探测应用方面的研究。迄今为止,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篇,他引5000多次,H因子达45,授权专利30余项,著作8本 (Book Chapters),并获多项国际科技大奖,其中包括:4项R&D 100奖,3项美国联邦实验室最高科技奖,1项美国能源部优秀导师奖,1项美国宇航局科技奖,7项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杰出贡献奖,3项FLC(联邦实验室联合体)卓越技术转让奖。专利技术转让产生了近10亿美元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

学位点目前拥有超过5000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和液质联用仪、高温及低温凝胶色谱仪,各类流变仪,原子力、场发射扫描、透射电镜显微设备,核磁共振仪、小角X光散射仪、物理吸附仪、有机蒸汽吸附仪、膜分离中试平台等的先进研究设施。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材化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郝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984

邮编:315211

E-mail:haotingting@nbu.edu.cn

 

 

0908Z4渔业设施与装备

渔业设施与装备是2015年根据国家学位管理有关规定,依托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以及水产学科等省、市重点学科,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在2011年获批的水产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博士点,所在学院为海运学院。本学科除具有水产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支撑平台外,还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浙江省重点学科,拥有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分中心、宁波海洋研究院等学科平台,是浙江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成员单位,拥有浙江省重点、优势专业——航海技术、宁波市重点专业——轮机工程、浙江省特色专业——物流管理、宁波市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航运与港口物流等各类支撑平台。拥有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拥有挪威科学院院士1名,领军人才5名;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1名、第三层次培养人员5名;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名,宁波市3315团队1个,3315个人1名,泛3315个人1名,宁波市甬江学者1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人选1名、第二层次人选1名、第三层次人选3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1名,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1名,宁波市高校名师1名、培养对象1名,省重点学科带头人2名。

该学位点有3个研究方向:

(1)渔业物流技术与设施:以水产品流通过程优化组织为中心,重点研究水产品的绿色储运技术与设施,水产品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技术。主要开展以下两个方面研究:高效水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研究,水产品储运新技术和优化研究。

(2)养殖设施与装备:养殖装备方面,针对水产养殖集约化、自动化、工厂化的发展需求,重点研究工厂化水产养殖装备、生态工程控制和深水网箱养殖等智能化机电装备,以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提高养成品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主要开展以下两个方面研究:水产养殖水体监测与净化系统研究、水产养殖机电装备研究。渔业设施方面,重点研究现代渔业结构物设计制造新理论和新方法,包括养殖装备结构的流体与结构性能和强度;渔业设施制造新工艺技术;渔业设施环境载荷与结构响应以及渔业设施设计制造系统技术经济分析等。主要开展以下两个方面研究:现代渔业设施运动性能研究,渔业设施设计制造理论与方法研究。

(3)渔业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以渔船节能减排问题为核心,重点开展渔船余热利用和排放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主要开展以下两个方面研究:渔业船舶余热回收技术与装备研究、渔业船舶尾气净化和船舶油污水处理技术与装备研究。

本学位点负责人为郑彭军教授,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近五年来,该学位点的老师共主持承担纵向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级20余项、省部级40余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400余项,各类科研项目获资助项目经费达5000余万元。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

郑彭军教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博士,宁波大学海运学院院长,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人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交通部通航安全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和港航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系统、通航安全与环境、物联网港航技术应用、水产品供应链等。现承担欧盟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子课题1项,国家海事局、浙江海事局、政府等横向课题100余项。回国前曾主研和参与完成英国工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等基金项目3项:欧盟(EC)项目5项,英国交通部(DFT)和工业界资助项目9项。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航海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150多篇高水平论文,包括在交通领域顶尖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发表论文。担任包括IEEE Transaction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Transportation Research、Transport Policy在内的九种国际权威交通学术刊物论文评审人,担任包括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nference、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Annual Meeting在内的六种交通领域主要国际会议论文评审人。联系方式:zhengpengjun@nbu.edu.cn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 0574-87609541

邮编:315211

E-mail:xieyinqiong@nbu.edu.cn

 

 

100200 临床医学(一级学科)

本学位点所依托的临床医学学科是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和十三五一流学科,2015年进入ESI前1%。2003、2006、2011年分获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点;2018年临床医学学科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学位点师资队伍精良,学科基础扎实。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9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0人,入选省市各级各类人才工程45人次,51%教师有海外教育或工作经历。拥有3家直属附属医院、9家非直属附属医院,3家直属附属医院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中连续2年获A,建有3个省区域专病中心、3个国家级规培基地、5个省市共建重点学科、4个宁波市医学品牌学科、8个宁波市重点及重点扶植学科。

本学位点临床优势明显,科研特色鲜明。在消化道肿瘤早筛与诊治、耳鼻咽喉头颈疾病诊疗、血液病诊疗等方向特色明显。主持国家级项目11项和省部级项目49项,累计到款科研经费0.29亿元;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19项,发表论文2918篇(其中高水平论文624篇),出版编著48部。

本学位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优秀的医疗人才,同时作为省重点建设大学的牵头学科,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临床医学教育体系。

本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01内科学;02外科学;03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04耳鼻咽喉科学。

01 内科学

该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慢性肝病及代谢综合征诊治与实验研究等。心血管内科学目前为国家卫计委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认证胸痛中心,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认证药物临床实验机构,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浙东)、浙江省和宁波市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宁波市临床特色重点专科、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血液病学为浙江省重点扶持学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学科目前均为宁波市重点学科。该学科方向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有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

02 外科学

该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器官移植、神经、心胸、肝胆及骨外科和组织工程等。学科方向依托普通外科心胸外科颅底外科等宁波市级重点学科,宁波市心脏外科中心,宁波市器官移植研究中心宁波市首批临床特色重点专科,宁波市医疗卫生品牌学科、宁波市消化系统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

03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该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毒品依赖、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等精神疾病的基础及转化研究等。建立国内最大的大鼠静脉自身给药平台,发现海洛因复吸的谷氨酸代谢环路和干预靶点,探索建立了我国戒毒综合干预模式,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阐明Aβ寡聚体引起突触可塑性损伤的机制,比较查明汉、维族阿尔茨海默病表观遗传学差异和特征。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J Neurosci等著名期刊。

04 耳鼻咽喉科学

该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咽喉头颈及耳鼻相关颅底肿瘤切除及缺损的整形修复,咽喉头颈肿瘤相关敏感基因筛选、机制与微创诊断价值及其生物信息化处理,新型生物材料合成,干细胞移植等技术在耳鼻咽喉科的组织工程学应用,耳聋临床治疗与药物性耳聋基因筛选,人工鼓膜合成和临床应用研究,鼻眼、鼻颅底相关导航技术及过敏性鼻炎的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诊断研究等。学科方向有国家内镜基地1个,实验基地3个,其中1个为宁波市重点实验室:建立有院士工作站,牵头成立了浙东地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联盟,华东头颈肿瘤整形中心。

学位点负责人刘昱:教授,神经科学博士,华西医科大学本科(药学)、美国Wake Forest大学博士(神经科学),美国Wake Forest大学博士后(精神药理学);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宁波市3315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国毒理学会药物依赖性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分会成瘾组委员、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主要从事药物依赖及共患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多项浙江省和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浙江省2019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子课题负责人;主持宁波大学—宁波市康宁医院老年精神疾病治疗康复共建平台、宁波大学-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药物研发合作平台;发表高水平论文40多篇;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个省市的科技项目等;主持两门浙江省一流课程;作为第一指导教师,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副主编/参编《机能学实验教程》、《新精神活性物质办案实用手册》、《国际禁毒蓝皮书-国际禁毒研究报告》等著作。

主要学术骨干:

周文华:研究员专技二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一层次,现任《Psychopharmacology》杂志编委及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常务理亊。主要从事阿片类药物的成瘾以及共患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药物依赖的防治研究。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阿片类药物等精神依赖以及复吸机制研究,发现了多个与药物复吸相关的中枢位点和药物成瘾的干预靶点。自主开发并建立了国内最大的大鼠静脉自身给药研究平台并在国内推广应用。主持国家基金9项(联合重点1项)、省教育厅和市创新团队3个,参与973项目、重大科技专项等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70篇,引用超过2000次。主持获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2011),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承担博士研究生《神经生物学》等课程。

叶国良:主任医师,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胃肠病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基本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食管疾病协作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擅长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消化道出血诊治、胆胰疾病内镜诊治、消化道狭窄微创治疗、消化内镜新技术应用等,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演示内镜手术;在国内较早开展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工作及基础研究,近年完成厅市级课题3项,现主持省、市级项目2项、参与国自然、省自然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30多篇,获得省、市科技奖4项;曾先后获得第十届中国医师奖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宁波市卫生名医

邵国丰:主任医师,省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教授,省市共建学科与省区域专病中心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任市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委,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副主委,市心脏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市医学会常务理事、脏器移植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瓣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华东协作组常委、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常委、国家心血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为宁波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优秀医师奖获得者,中国名医百强榜冠心病外科上榜名医,宁波市首届卫生名医奖获得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曾先后到柏林德国心脏中心、澳大利亚悉尼逊文森医院心脏外科进修,医技精湛。擅长各种大血管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危重瓣膜病外科、复杂先心病矫治、心肺移植各类心脏手术,同时擅长肺癌、食管癌、纵膈肿瘤等各类普胸手术。开展了大量高难度、高风险心脏手术,填补了多项省市医学空白。同时积极开展心肺移植工作,已成功完成全省第二例宁波市第一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全省第一例肺移植手术。带领心胸外科发展成为浙东地区心脏外科中心、浙江省心脏外科三强之一,华东地区著名学科之一。现心胸外科已成为省市共建重点学科、省区域专病中心、市临床医学品牌学科(品牌学科连续三年考核名列前茅)、市首批临床特色重点专科。主持并参与了34项科研项目的研究,16项获省市各级成果奖,发表90余篇论文,其中高水平论文20余篇。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中华类期刊1篇。已培养心胸外科硕博士14名,青年在职博士3名,其中2名入选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的分子机制及早期诊断标记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基因诊断平台的建立及其早期诊治研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分子机制、个体化治疗及新技术的开展。

 

本学位点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yxyyz@nbu.edu.cn


教育部公开曝光第八批8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

关于黑龙江省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有关事宜的通知

西南医科大学诚聘海内外法学博士公告

现有疫苗、核酸检测对奥密克戎还有效吗?国家卫健委解答

三等站火车站简介

四等站火车站北屯站简介

四等站火车站浮图峪站简介

四等站火车站王安镇站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发布情况通报

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故宫宣布好消息

《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实施办法》全文

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开设赌场犯罪典型案例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发布第九批网络主播警示名单

公开征求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

这十种情形不能申请律师执业实习

关于调整2021年12月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公告

关于202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年第6期要目

《地方立法研究》2021年第6期(五周年特刊)要目

第五届家事诉讼程序理论与实务论坛预通知

《中国检察官》2021年第21期要目

《浙大法律评论》第7卷要目

《实证法学杂志》2021年冬季刊征稿通知

湖北省行为法学会2021年年会暨第二届行为法治高端圆桌论坛预通知

刚刚,考研的重要通知发布!

多所国字号大学被注销!

关于202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

请问专升本(非成人高招专升本)毕业后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

关于发布2022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的公告

法研在线2021年11月份推送图文信息汇总

学术之路2021年11月份推文汇总

这所著名法学院让其他高校羡慕!

官方答复成立西北财经政法大学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智慧法院研究院招聘启事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2022年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教育部公示首批认定结果,201所学校入选!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全球英才招聘计划

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202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28名非全日制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

又一所985大学官宣:取消研究生毕业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重要变化

广西民族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含普通招考,40人

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202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

哀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导张耀南教授病逝,年仅58岁

蔡英文“博士论文造假”最新进展!校方否认有口试报告和口试老师名单

河北中医学院2022年“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综合考核成绩及拟录取情况公示

陆军工程大学2022年第一批博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公示,70人

全国高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考博择校指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考试说明及参考书目

获国家60万资助!94年出生的高校女博导,自曝两次想退学......

新疆财经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扩招啦

南京医科大学2022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报名预通知

沈阳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普通招考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22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59人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选拔办法

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新增博士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对外出售考博真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对外出售考博真题

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施细则,10名非全日制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博士后招收通知

河北工业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报考须知,180人
上海外国语大学202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140人
南京大学关于博士网上报名的补充说明
南京师范大学关于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报考定向就业考生报名的通知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开始啦!
江西农业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2年博士招生专项计划说明(含少民骨干、对口支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22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实施细则

浙大封校!厦大情况通报!

厦门大学2022年博士生招生计划

首都师范大学2022年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50人

首都师范大学2022年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30人

首都师范大学2022年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河北医科大学2022年统招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193人

四川大学2022年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报名温馨提示

中山大学法学院2022年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实施办法

考博唯一硬性条件是英语水平!2022年考博常见问题官方权威回复!

我国唯一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神学院校-金陵协和神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开始!

陆军军医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简章

关于报名参加2022年全国医学博士外国语统一考试的通知

河北工程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12人

广西大学2022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名单的公示(第一批),355人

上海师范大学2021年关于研究生退学处理决定的公告

南开大学法学院2022年“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入围考生名单公示

南京大学法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实施方案

中山大学法学院2022年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实施细则

湖南省2022年选调生选拔公告,800人

重庆:支持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力争建成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手握173篇论文的学术新星被指造假!后续:博士论文被召回

解放军总医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45+112人

大连工业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关于北京邮电大学2022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生网上报名的通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报名数据筛查提示(11月22日)

北京电影学院2022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北京师范大学2022年招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招生简章

北京师范大学2022年招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辽宁中医药大学2022年“申请-考核”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中山大学2022年已招收免试博士生单位的招生计划使用情况统计表
北京电影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2022年接收本科直博生、硕博连读情况,43+141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关于拟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研究生退学处理的公示

华东政法大学拟更名目录外二级学科“教育法学”硕博点公示

重庆医科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专业目录,327人

南京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 招生选拔实施细则

中山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报名公告

北京电影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计划

辽宁中医药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四川农业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目录

厦门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1200人,含普通招考

山东中医药大学拟增设3个博士点

郑州大学又拟增设3个博士点

广西大学拟增设3个博士点!

贵州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导师岗位年审名单公示(第二批),75人

优秀!南大美女学霸,29岁成北大最年轻博导!

这对夫妻太牛了!双双考博成同门师兄妹,带娃发SCI两不误

52起科研不端案件被通报,撤销博士学位!终身禁招研究生……

关于2022年全国医学博士外语统一考试报名的通知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
河海大学关于做好2022年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的通知

兰州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山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

河海大学2022年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含招生专业目录、招生学院联系方式)

中山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500人,保留统考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2022年 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202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公告

河海大学2022年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公告(普通招考-“申请-考核”)

北京林业大学202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燕山大学202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须知(2021年秋季学期)

哈尔滨工程大学-军事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2022年招生简章

中国计量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清华大学全面审查文科博士论文!

兰州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1300人

湘潭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南石油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199人

中山大学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研究生招生简章

厦门大学2022年教育学博士研究生(Ph.D.)招生简章

中央财经大学公布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第一批)资格评定名单

年仅38岁,“东方神童”魏永康病逝!4岁学完初中课程,17岁成中科院研究生,20岁遭学校劝退

西安理工大学2022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目录

宁夏大学法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工作实施细则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实施办法
西安理工大学关于做好2022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工作的通知
中国政法大学关于公布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的通知

西安理工大学关于招收2022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的通知

云南大学2021年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结果公示,61人

北京理工大学又拟自主审核增设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公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关于2022年申请考核、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事宜的通知

厦门大学经济学科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选拔办法,11月25日报名截止

河南理工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冬季招生简章

中国农业大学2022年博士生网报温馨提示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调整的通知

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公告

沈阳工业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专业目录,148人

贵州医科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134人

长江大学202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及目录

首都医科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简章

这些考生须参加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医学博士外语统一考试

武汉体育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

刚刚,教育部权威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东南大学2022年度本科直博生“至善优选”专项招生计划入选名单公示,41人

中国政法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在读博士1605人

中国政法大学各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施办法

中国政法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河北中医学院2022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18人
南京林业大学“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实施办法 (修订版)
中国政法大学2022年对口支援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实施办法

中国政法大学2022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实施办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2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公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1年录取699人

南开大学2022年考博交流群

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考博交流群

读博期间还计算工龄吗?

下一次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的标准提高到多少合适呢?


北京大学考博交流群

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考博交流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博交流群

付费课程、精选小说、精选漫画、测评测算

赶快扫码一码获取吧

以下群组凡有发广告者立即请出群组,永远不得进入

考法学博士,进入法学考博交流群;考医学、工学、理学等等的进入非法学考博交流群!

▼以下为2022年非法学考博交流群▼
▼以下为2022年法学考博交流群▼

凡有发广告者立即请出群组,永远不得进入。
我们考博服务追求的标准变了!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更多有用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