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案例丨活动零废弃手册——这么全,还不快收藏?!

2017-03-31 宜居广州 零废弃联盟

柠檬君有话说:


近年来,国内大型社会活动的数量迅速增长,以广州为例,据广州公安局2016年的发布,广州近年年均举办上千人规模大型活动有3600多场,其中上万人次的活动有300多场。因活动的临时性,容易使用大量一次性用品,若活动物资缺乏合理管理,易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宜居广州于2015年开展“活动零废弃”项目,联合活动主办方对活动物资进行“零废弃”管理:包括从活动前期策划阶段提供垃圾减量和重复利用方案,以及在活动现场提供分类回收和处置服务等,从而使最终送去填埋或焚烧的垃圾减到最少。通过该项目,我们也充分利用大型活动的平台宣传零废弃理念,培养参与者的垃圾分类意识,助力广州垃圾分类的宣传与推广。


自2015年以来,宜居广州已参与开展5场“零废弃活动”,直接参与的人数超过1.3万人,收集废弃物共1870.6Kg,其中厨余(688.7kg)和可回收物(866.4kg)被再生利用,资源回收率达80%以上。

 

今天,柠檬君就和大家分享零盟成员——宜居广州在零废弃赛事上的经验所得。




宜居广州Team


宜居广州生态环境保护中心(Eco Canton,简称:宜居广州)是一家在广州关注垃圾分类及垃圾管理的民间环保组织,成立于2012 年6 月,为非营利性民办非企业。通过研究城市废弃物管理,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环保机构合作,推动源头减少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分类的理念落实,以政策倡导推动督促政府部门落实相关政策,以公众倡导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并参与城市废弃物环保行动,助力完善城市固废处理和管理体系。


案例背景地介绍


2010年始,为了解决“垃圾围城”的问题,作为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的广州市开始推行垃圾分类。2012年,“千禾•纵横山野” 大型公益徒步筹款活动(2013年改名为“益动广州”,2014年改名为“益动广东”) 首次在广州举办,作为广州有影响力的公益赛事,主办方希望专注垃圾管理的“宜居广州”能为活动增加垃圾分类这一“广州特色”元素。


“益动广州行为艺术”


宜居广州在2012-2013年主要通过沿途捡垃圾与垃圾分类宣传来呼吁参与者关注活动垃圾问题。2014年,宜居广州首次在益动广东的终点进行垃圾分类,除了宣传,希望能切实地减少活动最终送去填埋或焚烧的垃圾量。


2015年,宜居广州思考着为活动主办方提供更加完善的活动物资管理,开始向主办方提出源头减量的措施,并对活动全过程进行垃圾分类,在所有补给点进行垃圾分类收集,“活动零废弃”项目正式开启。


垃圾分类和为爱行走活动


目前与宜居广州的合作“活动零废弃”的主办方主要有:广东省千禾公益基金会和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两者发起的活动都是全程20-30公里的公益徒步赛事,单场参与人数2000-3000人。两个活动主办方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希望与宜居广州合作对活动现场垃圾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出现像其他大型活动过后垃圾满地的情况,因合作广受好评,活动主办方连续2年主动寻求合作推广“活动零废弃”。


城市垃圾分类情况简述


目前,广州2016年的垃圾日产量为2.3万吨。


广州市是住建部2000年首批8大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2010 年启动垃圾分类社区试点,2015年9 月1 日《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正式实施,预计2017年《管理规定》将由一般管理规定上升成地方性法规,制度建设可以说越来越稳固。


在垃圾处理设施方面,填埋场有2个,已建和在建的焚烧厂一共有7座,所有焚烧厂建成后的日处理量预计是2.1万吨。虽然广州市各区已有餐厨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但餐厨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尚在起步,大部分分类出来的餐厨垃圾只能运往填埋场处理。政府餐厨设施一直处于起步阶段的原因之一是一直收集不到纯度高的厨余,互为因果的是民众也因政府曾经的混收混运而对分类缺乏信任感。


要实现源头垃圾分类,软件和硬件的配套一样都不能少。在社区分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活动零废弃除了能切实减少活动产生的垃圾外,也希望借大型活动这个平台让更多市民体验到完整的垃圾分类是可行且成效巨大的,从而认识到垃圾分类的作用和重要性,助力居民在家源头分类的意识。


再多的宣传教育也是服务于最后分类的落实,期待17年的法规出台后能让更多环节得到落实和得到长久的执行,早日提供完整后端链条: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分类处理,早日实现垃圾分类。


具体行动指南


   提前介入活动前期工作,与主办方确定目标


为了“活动零废弃”能完整有效地推进,达成预期目标,宜居广州通常会提前2个月左右介入到活动的筹备期的工作中,与主办方进行充分沟通,对本次“活动零废弃”的目标达成共识,以及把“零废弃”作为活动亮点进行重点宣传,以有利于所有参与活动的利益相关方的重视和支持配合。

2016阅动羊城活动介绍


  在平衡成本与参加者体验的情况下,按照“3R”原则制定活动零废弃方案


当与活动主办方确定了目标后,宜居广州会按照“3R” 原则的预防产生、重复利用、回收再利用的物资管理优先层级顺序对活动可能用到的物料提出符合各方需求的活动零废弃方案。方案中既有源头减废建议,也包含废物产生后如何进行分类回收处理的措施。其中,宜居广州认为前者更重要。在沟通的整过程中,宜居广州会用数据和案例向主办方说明方案的环保性,还会综合考虑成本以及参加者感受等主办方看重的因素,务求制定出符合各方需求的可行方案。


活动零废弃“3R”原则



接下来柠檬君会为大家介绍几个具体的举措,接好喽~


1、资料优先考虑电子化,可以减少打印纸张的产生。

比如在网页和移动端上报名,节约报名表又方便参加者填写。


2、派发物资的束口袋背囊改为环保袋。

经过几年的现场观察发现,这种束口袋参加者的活动时使用率和活动后的利用率都不高,改成环保袋可以提高物品的日常使用率,延长它的使用寿命的同时也能起到宣传活动的作用。

使用环保袋


3、志愿者服装采用可循环使用的马甲代替T恤。

使用后回收和清洁储存,可多次使用,既环保,也可以节省成本。

将志愿者马甲回收

4、多使用可降解厨余垃圾袋。

收集厨余时,相比普通难以回收的塑料袋,我们优先考虑可以完全降解的袋子,并用于堆肥以便完全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较为友好。


可降解垃圾袋收集


活动垃圾分类从“知”到“行”


1、依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分类方案

在大型活动中,废弃物一般分成三类:厨余、可回收、其他垃圾。但除此之外,也会根据每场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的种类和当地后端处理情况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相应的分类方案,从而尽可能方便参加者投放和回收更多可再利用的资源。

装热餐的pp塑料饭盒可以回收,但装过饭的塑料饭盒有油,为避免污染其他干净的可回收物,我们将其单独分类回收。


2、多渠道充分告知,让参与者知道“活动零废弃”

活动现场的垃圾分类要做到收集率高,分出来的资源纯度高,就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参与。因此,活动前宜居广州会从多渠道告知参加者有关 42 36058 42 15289 0 0 3047 0 0:00:11 0:00:05 0:00:06 3048圾分类的内容,渠道包括活动的新闻稿、网站、微博、邮件、微信公众号、说明会等,也会利用社会媒体报道来传播。同时,宜居广州也会通过培训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告知“活动零废弃”的相关事宜。因为大型活动中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往往有数百人,他们也是很重要的参与者。


活动前的队长说明会上介绍活动零废弃并现场展示如何垃圾分类


3、细节设计,让垃圾分类简单而有效

在活动当天现场的垃圾分类点的设计上,细节的考虑,可以让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更加简单有效。


分类点选址:分类点设在容易产生垃圾,方便参加者看到和投放的地方。


清晰显眼:分类点的布置尽量显眼、易于识别。通过设置指引牌和特定的蓝色工作服,并以不同颜色的垃圾袋装放用不同的垃圾,清晰引导分类。


营造良好分类环境:一方面,我们确保现场环境保持干净,防止破窗效应:当地上有垃圾后,垃圾就越容易越来越多,只要地面是干净的,大家就不好意思乱扔垃圾;另一方面,我们确保分类桶里的纯净率。回收桶里越纯净,活动参加者才能感受到真正在做垃圾分类,他们也才能更好地知道该怎么做。





志愿者现场分类垃圾图


4、对接可靠后端处理

参加垃圾分类的人往往很关心自己分类投放的垃圾,是否会得到真正的分类处理。所以宜居广州十分珍惜每个分类投放者的信任,为每类分类收集的垃圾找个好去处:可回收物送去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进入再生处理系统;厨余则交给宜居广州实地考察过的厨余处理设备公司或农场进行堆肥处理,同时把对接情况反馈给参加者,用事实增强参加者的信心。


回收人员正在把可回收物运走

厨余处理设备公司人员正在把厨余投进设备中


让垃圾分类寓教于乐


相比传统课堂或摆摊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零废弃可以让参与者亲身参与体验,生动形象,提高参与者对垃圾的关注度。


我们的志愿者对路人进行环保零废弃的教育


活动结束时,宜居广州会把活动实际情况和效果及时反馈给参加者,希望用实实在在的减量数据给予参加者成就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举手之劳所带来的环保效果,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垃圾分类,认可垃圾分类。


志愿者称量垃圾和成果展示





活动后所产生的厨余成为肥料后也可以拿回活动所在的社区,开展种树活动,回馈社区;回收的塑料瓶也可以做成引人注目的行为艺术。下图中为一次活动后,宜居广州将活动回收到的瓶子交给水源保护NGO做塑料瓶漂流船活动-环保漂流力艇流溪河,活动邀请公众在广州水源保护区流溪河上漂流,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保漂流力艇流溪河活动现场


关于活动的思考


活动主办方在零废弃工作上面缺乏动力


由于目前国内缺乏相关政策法规,所以国内大多数活动对于减少其所产生的垃圾并无外在压力,全凭主办方的觉悟。关于如何让更多活动主办方产生零废弃的意愿,宜居广州做了以下设想:


1、推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或指引,要求大型活动现场需要配备分类设施和配备相应指引和处理;


2、联合国内其他有意愿做活动零废弃的机构,制定活动零废弃评价标准,以评级方式促进活动主办方履行社会责任;


3、群众压力,通过社会和社交媒体向民众传播活动零废弃的成效与意义,从参加者的层面要求主办方产生零废弃的动力。


其他垃圾中,产生量最大的灯布和KT板尚无解决方案


虽然,宜居广州的“活动零废弃”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做得比较有成效,但在两样产生量很大、难以处理且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替代品的垃圾(灯布和KT板)上尚无解决方案。这两者都是由多层材料复合而成的材料,现在既没有能回收处理的相关企业,也缺乏相应的替代产品,不过宜居广州将持续关注并推动这个问题的解决。


让零废弃融入到每个细节


大家有留意到吗,垃圾分类桶上的标识牌也是用废弃的KT板来做的哦,一方面是物尽其用,让零废弃融入到活动每一个细节,一方面也是提醒我们要把这个暂时无法解决问题记在心里,源头减量永远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KT板指引牌



环境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很多,而是大多数人都要做一点点。零废弃正是这样一件需要所有人参与行动的事情。



供稿 | 宜居广州

排版 | 实习生-赵铮




周五,零废弃案例不见不散

往期回顾:

案例丨五招看透杭州魅力城垃圾分类

案例丨点我,GET√园林垃圾的正确处理方式

案例丨零废弃校园,怎么造?这里有答案!

案例丨不带塑料袋玩耍的绿色时尚农夫市集!

案例丨2年多,4000+多场活动,13600+吨垃圾减量,南京志达是怎么做到的?!

案例丨食物银行——拒绝浪费的双向受益“食物链”


下期预告:

留个惊喜!



关于垃圾,

请听我们讲讲“零废弃宣讲会”的故事


愿与君,共谱“零废弃”

(扫一扫支持“约会”,请分享给更多人知晓)


请扫描关注

零废弃联盟


零废弃联盟成立于2011年12月10日,是一个由全国多家公益组织和公众代表共同发起的行动网络与合作平台,致力于推动我国垃圾危机的解决,促进政府、企业、学者、公众及公益组织等社会各界在垃圾管理过程中的对话与合作。

官网:http://www.lingfeiqi.org

微博:@零废弃联盟



点击“阅读原文”,移步“零盟”官网,查看更多精彩案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