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诊疗最佳模式
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是国际医疗领域一种领先的诊疗模式,由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尤其适用于肿瘤等疾病的诊疗。
前些天在肿瘤科张主任的组织下,我院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多学科诊疗(MDT)会议。讨论的病例是乳腺癌,参与会议的还有分管医疗的文院长、医务科、胸外科、普外科、放射科、B超室、病理科,以及众科室的青年医生。
在各位大佬的“争议”下,一场精彩绝伦的MDT讨论徐徐展开。此次讨论的病例是乳腺癌,从影像到病理的疾病诊断、再从手术到化疗、放疗等疾病的综合治疗,都细致、全方位考虑了各种可能,寻找疾病治疗和诊断的最佳模式。
多学科诊疗会现场
何为MDT?
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即多学科治疗模式,源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这个概念。由多个学科专家,组成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会议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
MDT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呼吸内科、代谢外科、神经外科以及耐药菌控制等领域。
MDT的优势
传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模式,受到临床科室专业划分所限制,当前学科越分越细、专业范围越来越窄,造成学科之间交流不足和临床治疗单一,患者疗效大打折扣。
MDT的优势就是整合各学科专业技术的优势,各学科相互融合,在技术、治疗方法和理念方面达到共识,从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比如病情评估、治疗计划的规范化和个体化,达到治疗上的高质量。整合各科室医疗资源,避免治疗不足、过度或重复治疗,达到治疗上的高效率。而且,MDT更是年青医生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对培养临床思维大有裨益。
MDT在肿瘤科运用现状
肿瘤患者一旦进入MDT诊疗模式,他面对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接诊医生,而是一个诊疗专家团队,包含其所患疾病可能涉及的外科、内科、放化疗法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
多学科诊疗的实施,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肿瘤患者。因为肿瘤疾病的特殊性在于,一般都需要手术、化疗、放疗三大手段同时介入。一旦MDT开展,就避免了患者经历不同科室来重新制定方案,专家团队共同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患者的误诊误治。这样能很好的节省财力和人力,抓住了最佳治疗时机,从而大大提高了预后。
美国一项针对310例直肠癌患者的研究显示,采用MDT模式治疗的患者,3年的生存率有66%,然而采用传统治疗模式治疗的患者3年生存率只有58%。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癌通过性MDT治疗,早期胃癌比率从7.4%上升到14%;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从32.8%上升到48.1%。在费用节省方面,美国同样做一个研究,将208名密歇根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04名MDT治疗的患者跟104名接受传统的治疗的患者相比,每人平均费用降低1600元。
国内外MDT的差距
其实美国每位肿瘤患者都拥有Health Care Team,也就是健康保健团队,这种团队跟国内多学科诊疗如出一辙。就拿乳腺癌健康保健团队来说:包括乳腺外科医师、肿瘤内科医师、放疗科医师、放射科医师,甚至还包括肿瘤科护士、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因为疾病的治疗,不仅仅从生理上出发,也应该关注综合治疗后的营养支持和心理上的治疗。
我之前研究生学习的地方,是一家三甲级专科肿瘤医院,现在工作的是当地最好的综合三甲医院。感觉多学科诊疗并未很好的普及,更别说营养师和心理医师的介入了。
MDT组织架构和场地要求
组织结构:召集人(首席专家,会议的发起者)、各科专家、记录员、秘书、医疗机构。
场地及设施要求:会诊室、圆桌台椅、实物投影仪、内网和微信群、电脑和打印机、候诊室、检查室(私密检查床)、会谈室。
MDT标准会流程
预约、准备→病情汇报→专家讨论、决定方案→患者及家属谈话→讨论记录→方案实施→检测评估→方案修订→随访跟踪。
目前国内外越来越重视MDT的建设,该模式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一方面整合了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治疗,二来可以促进院内各科室的团队协作,推动医院医疗综合竞争力。
相信随着MDT诊疗活动的持续落地,将有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内容: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癌肝转移MDT临床实践共识》
相关阅读点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