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三招,从此上班 「玩手机」不惹祸!
2016年7月,“华商报”刊发《绥德一农妇产后不到6小时身亡,家属称屡次求助无人理,产妇大出血时医护人员玩手机》一文。随后,包括央视网、澎湃新闻网等多家知名媒体相继转发,在网络引起轰动,农妇大出血、医护人员玩手机等字眼迅速引发网友关注,人们很自然就将产妇的死亡原因和医护玩手机联系起来。医护一时之间又成为众矢之的,被称视生命为儿戏。
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呢?随后,绥德县卫生局在官网发布声明,明确指出:专家们认为产妇死亡原因是羊水栓塞,医务人员在诊疗救治过程中无明显过错。而护士工作站医护人员 16:21 分当时在手机上查看讨论的是医院综合办公平台上发布的“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学习培训”和“北京眼科专家来院坐诊”等内容。
真相大白以后全国医疗机构并没有感觉轻松,依然十分沉重,为医护人员玩手机而沉重。
这几年,不时爆出“手机惹的祸”-----医生护士玩电脑、玩手机耽误工作的新闻:
如江苏某医院的护士边配药边看手机,有网友惊呼:“好怕,配错药怎么办?”
又如医生在手术期间玩手机,把病人撂在一边。
再如:
2011年11月有媒体报道,在某知名医院一患者做视网膜脱落手术,接连做了几次,均以失败告终。该患者想起手术时的一个细节:主刀医生接到一个电话,他拿着手机出去十几分钟后才回来……于是一场纠纷就这样形成了。
2010年,某二甲医院一位妇产科知名专家准备为一孕妇做剖宫产术,那天正好临近下班,在进手术室大门时,突然接到请其吃晚饭的电话(家属在手术室门口等待,听得清清楚楚)。手术30分钟结束,非常顺利,家属也非常感谢。可是,第二天产妇阴道出血不断增多,经过保守处理仍然出血不止,不得已只能再次进腹,缝合、结扎无效后,最终为挽救产妇生命施行了子宫切除术。医疗纠纷由此发生,家属认为造成切子宫的原因是医生想着吃晚饭,不负责任,草草了事。
而早在2009年,一波三折的南京市儿童医院“徐宝宝事件”,虽然不是智能手机而是电脑闯祸,但异曲同工,威力不输手机,震惊全国。
2009年11月3日上午,出生5个多月的患儿徐某因高烧、眼眶部肿胀等症状到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根据检查结果,急诊医生初步诊断为右眶蜂窝组织炎并收住入院治疗。婴儿住院病情恶化时,家属几次向值班医生反映病情,值班医生对眼部蜂窝组织炎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没有足够认识,没有发现本该发现的病情变化,未采取应有的措施,由此导致了婴儿病情急剧恶化次日早晨不治身亡。期间家属发现值班医生在电脑上玩游戏(后调查证实是在QQ游戏上下过两盘围棋)。由此酿成一起轰动全国的医患纠纷。由专家、网民、记者等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的最终调查结果:患儿家属的投诉情况基本属实,值班医生隐瞒事实真相,市儿童医院调查手段简单、调查结果与事实不符。最后南京市儿童医院赔偿家属人民币51万 。给予值班医生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开除处分。院长书记分别受处分。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近些年,随着办公无纸化、手机智能化,可以说是人人离不开电脑和手机的时代。我们周围还是有一些医务人员无论是在门诊还是病房,是在手术室还是大型器械检查室,是在抢救病人还是与病人谈话期间,与手机形影相随,一刻都不能离开;无论有人无人、忙还是闲、急还是缓,有事没事私事公事总是盯着电脑、捧着手机,永远的“低头一族”。而周边发生什么好像与他们无关,不太愿意关心,也没有什么兴趣。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些人心里他们并没有觉得这样做什么不妥,反而觉得是理所当然。
这种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机不离手,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不考虑就诊者感受的做法,怎么能不惹祸上身?!不惹祸才真叫怪呢!!
这些医务人员把医院当成了一般场所,忘记了这里是医院;没有把自己当成医务人员,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没有把病人当病人,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没有把工作当回事,以为就是工余饭后。
这也成了许多管理者和有识之士的心头之痛。
我们有各种理由让医护人员上班使用手机和电脑,也已经离不开手机和电脑。但我们同样有各种理由为了病人、为了避免说不清道不明而不让医务人员上班使用手机和电脑。但究竟是堵还是疏,是进还是退,着实让管理者纠结又揪心。很显然堵肯定不是好办法,再说也堵不住,完全隔离不让带手机也不现实,唯有疏才是出路,可如何疏非常考验管理者和每个医务人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内外处理这个问题的成功经验。
制订手机使用指南规范行为
美国外科医师学院2008年出台手机使用指南,主要针对手机在手术室中的应用。该指南没有绝对禁止医师使用手机,但提出应遵循以下原则性的建议:
非必须的电话尽量不要接,不重要的不要接;
在接电话时判断患者的状态是否平稳,分清轻重缓急,如果没什么影响时,可以接;
确认接电话时,对监护的设备没有干扰;
手机尽量确保不要干扰团队的工作,调成振动。
我国卫生部下发的《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中关于“手术室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任何人员不能将移动通讯工具带入手术间内使用。”医生在手术时应该关闭手机,如果因此造成不良后果,毫无疑问当事医生要承担责任。
一个错误如果只发生在一名医生身上,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如果同样的错误在多位医生中发生,则需要从制度上找原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医院的其他场所我们是不是可以出台类似的指南或规定呢?国内一些医院已经出台了有关制度,但并不普遍。由此看来,各医疗机构或卫计委应该对此类行为制订有关制度和细则,并严格监督执行。
制度很重要,但要让制度真正发挥作用,落实更重要,当然也不应忽视必要的奖惩措施。
个人自律
2016年7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在《知识分子》撰文《法国医学界给我的巨大冲击》特别提到了这个问题,从中可以看到法国大专家对待电脑、手机等的态度。
2014年12月初冬,顾晋受邀请去巴黎参加法国高规格外科会议:“整个会议持续两个半小时,没有中间休息,甚至没有一瓶水,桌子上是空空的。但是,让我吃惊的是每一个与会者都聚精会神,没有人早退,没有人离场,没有人打手机,没有人看电脑,每个人都一丝不苟。想想我们国内的学术界,有的学科虽然学术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但有些会议过于注重高大上的形式,动辄LED,五星酒店,讲者们拎包转场,会议上看手机,看电脑,打电话发微信……”
这仅仅是比较宽松的会议期间已令国内同行吃惊,可以想见在严肃而神圣的诊疗场所,对电脑、手机和电话的管控,一定更会让我们大吃一惊而闭不拢嘴。
作为医务人员要时刻提醒自己,这是医院不是一般场所,我是医务人员,治病救人是我在职责,病人的安全第一,病人的利益第一,心中始终装着病人,工作就是工作,决不是工余饭后。手机应该是为我所用,我不能成为手机的奴隶。
医疗机构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医生人文修养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锤炼。
患者至上,医生基本职责所在
关于手机的话题其实不再新鲜,可谓由来已久,但每每引发“血案”和“惨祸”,一次又一次成为新闻和热点,全社会都议论纷纷。虽然每一次到最后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但大家都一致认为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必须专注于患者的安危。患者至上,是医生基本职责所在。
医学从古至今,无论如何发展,无非就是“安全、有效、舒适”几大目标。医者在实施医疗活动时,所有的行为措施均应遵循“病人安全第一”之原则。从人道主义角度看,所谓“人命关天”,世事悠悠,唯此为大。从医者的职责来讲,履行医疗职责时,也当然应该把个人事务搁置一边,尤其是当个人因素可能影响到职业道德的时候。医院和有关部门对医务人员的教育要常抓不懈.
相关阅读点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