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夜生活从逛夜市开始……
烤肉、凉皮、烤全羊、麻辣串、酸奶、面肺子······这里美食荟萃。
舞蹈、音乐、科普……这里每天人流如织直至凌晨。
这里就是南疆农村夜市。
哦,今天要说的这个夜市,在一个小小的村落里——卡尔墩村。它从4月30号开张距今还未满月,是和田县的第一个文化巴扎。
《最后一公里》(ID:MqMsMx)通讯员 李江 如可摄影报道
卡尔墩村距离塔瓦库勒乡政府20多公里,距离和田县70多公里,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想要到乡里或者县里赶趟巴扎非常困难,尤其是农忙时节。
虽说村里也有商店,但由于品种单一,很难聚集起人气。自治区团委住村工作组了解到情况后,与村“两委”反复研究,决定在村委会旁搭建1000平米的卡尔墩文化巴扎,主要在夜间开市,我们暂且叫它夜市吧。这个文化巴扎不仅方便村民们逛巴扎的需要,更能吸收村里富裕劳动力就地实现创业。
这里有让吃货们驻足的美味
夜幕降临,正在烤肉摊前忙碌的艾则孜·阿不来加快了串肉的速度,还没开张,嘴里已经时不时吆喝起来了。他很喜欢这样忙碌的状态:“夜市从4月30日开张以来,我和老婆一直忙乎不停,摊位每天都有两百多元的收入,这比种地挣钱快多了!以前到了晚上,大家也就坐在一起闲聊,没别的事可干,现在可不一样了,我的好几个朋友都和我一样,想着法子在夜市这里赚钱。”
古丽凯麦尔·图尔荪作为第一个在文化巴扎摆摊的女性,每天晚上都推着曲曲儿(馄钝)摊精神饱满地忙前忙后。“曲曲儿怎么卖?”不断有路过的村民围在她的摊前询问。“大份8元,小份5元……”忙着回应村民的同时,古丽凯麦尔·图尔荪还在往冒着腾腾蒸汽的汤锅里丢曲曲儿。
在村六小队承包红枣的枣农彭玉芳说:“今天从县里采购农资回来,看到这里好热闹,我就带着家人一起凑个热闹,尝尝地道的维吾尔族小吃,确实很不错,以后常来。”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的其他妇女也纷纷走出家门,行动起来,卖凉皮、卖酸奶的摊位也多了起来。
这里有让村民驻足欣赏的舞蹈
晚上9至10点是夜市最火爆的时候。文化巴扎前的小空地成了村民们自发表演的舞台,摊主们放着欢快的歌曲,路过的老人、小孩、妇女、汉子们都会去跳几曲。
崔如江承包了文化巴扎旁边的小商店。崔如江的商店虽小,但是经营的品种却很多,解决了村民们要去乡里县里买小商品的麻烦。
到了人声鼎沸的时刻,崔如江也上去和老乡们跳几段舞。他自己创作的《民族团结亚克西》虽算不上高大上,却很接地气,配着都塔尔的旋律,整个文化巴扎似乎连空气中都充盈着欢乐的因子。
这里有让人愉悦的文化氛围
为了将文化巴扎打造成为全村的文化品牌,工作组还在葡萄长廊两侧安装了宣传民族团结、法律法规、科学种养殖等宣传版面,安放了供村民们休闲娱乐的桌椅板凳,并在文化巴扎的一侧搭建起了舞台,定期邀请县、地区文工团来村里表演。
工作组总领队许有龙说:“文化巴扎如此受百姓欢迎,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村子里有这么多积极向上的一群人,也让我们更有动力把这个文化巴扎搞得越来也好。”
接下来,工作组还将启动村民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和青春影吧的升级改造工程。试想一下不久的将来,这个南疆小村里:喧闹的夜市、文化娱乐一体的活动中心、时尚小巧的影院……
-End-
郑言江,政说新疆,微信ID:zheng_yanjiang,欢迎您的关注!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郑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