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眼”今日开放申请,全球共赴星辰大海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科技导报 2022-04-19


射电波段这个天文观测窗口自1933年发现以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例如1967年发现了极其致密的天体—脉冲星,一颗方糖大小的脉冲星就有上亿吨的质量;1973-1993年通过脉冲星的观测间接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另外,还找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直接证据—微波背景辐射等。

这一切认知的取得,与射电天文观测设备的发展息息相关。

1993年,日本京都,国际无线电科学联合会(URSI)大会在这里筹谋21世纪初的射电天文学发展蓝图。

天文学家分析了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的发展趋势,科学家们期望,在电波环境彻底被破坏之前,真正看一眼初始的宇宙,弄清宇宙结构是如何形成和演化至今的,只有大射电望远镜才能帮助人类实现这一梦想。

以南仁东先生为首的中国天文学家提出利用西南部的天然喀斯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造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以实现大天区面积、高精度的天文观测。

FAST望远镜的科学目标包括: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学,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观测脉冲星,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主导国际低频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获得天体超精细结构;探测星际分子;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

FAST全新设计理念开创了建造巨型望远镜的新模式,突破了传统望远镜的百米工程极限,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技术挑战。

FAST拥有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的反射面能根据天体的目标位置实时地主动调节形状,30吨的馈源舱要在140米的高空、206米的范围运动,所有的控制精度要达到毫米级。

巨大工程体量、超高精度要求及特殊的工作方式,造就了FAST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

1994年选址开始,到验收花费了26年的时间,前后四代近百名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投入到这个项目中。

项目主要分为主动反射面、馈源支撑、测量控制及接收机与终端四大工艺系统。工程总投资11.49亿元,大概相当于不到2公里地铁的成本。

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参考经验的情况下,姜鹏率领FAST调试团队攻克了多项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仅用时两年就完成了调试任务,实现了跟踪、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完成了望远镜的系统集成和功能性调试任务,其进展超过同行预期及国际惯例。

2020年1月11日,FAST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望远镜所有技术指标都已经达到设计要求,并正式对外开放。多项自主创新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显著推动了我国相关产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其灵敏度是全球第二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是中国建造的射电望远镜首次在灵敏度这个重要指标上占据世界的制高点。

大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的视野,也使中国的天文学家终于有机会走到人类视界的最前沿。

2020年2月,FAST正式启动了科学委员会遴选出的五个优先和重大项目,有近百名科学用户开始使用并处理FAST的科学数据。

2020年4月,时间分配委员会开始向国内天文界征集自由申请项目。共接到170余份申请,申请的总时间约5500个小时,只有1/4能得到支持。在尚未对国际开放的情况下,望远镜时间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科学研究对其所依赖的实验条件有了更高层级的追求。FAST望远镜的诞生,为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极限提供了装置上的保障,使天文研究得以朝着更深维度不断开疆拓土。

望远镜对国内开放运行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达到300颗,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60余篇

快速射电暴和黑洞、暗物质一样,是当前天文界研究热点,其暴发持续时间极短,通常只有几毫秒,却能够释放出相当于地球上几百亿年发电量的巨大能量。

磁星释放的快速射电暴 来源:Nature

基于FAST超强的灵敏度和电波收集能力,科研团队首次追踪到快速射电暴与磁星之间的联系,并且探测到一例快速射电暴重复爆,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该重复爆的辐射具有非常丰富的偏振特征

目前已有两篇快速射电暴领域的论文在《自然》(Nature)上发表,其中一篇成果入选了《自然》(Nature)2020 年十大科学发现。FAST的出现使得我国相关科研团队迅速成为了国际快速射电暴领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中国以更为开放的态度向全球提供研究设施,给世界天文学界提供更多的观测条件,促进国际射电天文的学术交流,提升我国射电天文的学术地位和形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推动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本着开放的天空原则,中国天眼已于2021年3月31日零点向全球的天文学家发出邀约,征集观测申请,所有国外申请项目统一参加评审。征集项目的评审结果将于7月20日对外公布,观测时间将从今年8月开始。

届时可登录以下网址提交申请并查看通知http://fast.bao.ac.cn/proposal_submit 供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内容为【科技导报】新媒体原创,欢迎转载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精彩内容回顾白春礼院士:高度重视基础研究,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现“碳中和”:光伏和风电是未来能源转型的主力火星探测简史 | 先发未能制人,苏联探火为何成果寥寥2020年抗新冠病毒药物研发热点回眸

2020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进展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科技导报》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于2014年,主要刊登《科技导报》期刊内容要点,报道热点科技问题、科技事件、科学人物,打造与纸刊紧密联系又特色鲜明的新媒体平台。科技导报公众号聚集了数万名专心学术的未来之星和学术大咖,添加编辑微信,让优秀的你有机会与志趣相同的人相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