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十大 | 听完总书记的讲话,院士们这样说……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会后,与会代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多方面建言献策。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突破科技创新方面的瓶颈,我从不指望国外,要靠自己。
就像mRNA疫苗,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做出了服务于产业、服务于老百姓的mRNA疫苗,实际上我们走得很快,现在已经有几款mRNA疫苗进入临床。
这些核心的东西你靠人家,是来不及的,最关键要靠我们自己的团队去创造。而自己的团队,关键要靠举国体制,我们搞国家实验室也是这样,联合起来解决一个问题。
向巧院士:
在今天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数家珍般一一列举2016年“科技三会”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巨大成就,展开了一幅新时代党领导科技事业阔步前进的壮美画卷,擘划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蓝图,将极大地鼓舞和鞭策全国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汇聚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刘德培院士:
作为医学科技工作者,一定按习主席的讲话精神,面向国际科技前沿,找准干细胞等重要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深入研究疾病个性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多种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共性机制,在科学前沿有所突破,并转化用于疾病预防诊治,促进人民生命健康,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推动经济主战场向高质量发展。
乔杰院士:
科技创新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面对当前多变的国际形势,更让我深感坚定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提高自主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构建大规模一流的创新人才队伍,加快解决一系列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问题,让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双轮驱动”,是我们提高综合国力的底气和实力,是我们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由之路。
无论在危重症的救治、疫苗研发、还是药物研究、干细胞探索等等,还有我所在专业母婴保健工作中,基础研究探索未知、大数据分析政策研判中,科技成为了战胜疫情的利器,在“抗疫”每一个阶段的胜利中都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只有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战略支撑。
创新离不开持久的时间投入
龚旗煌院士:
于广大科技工作者来说,这些年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待遇不断改善。但与此同时,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束缚科研人员的繁文缛节,例如填表、答辩、评审、开会、迎来送往、各种应酬等等,占用了不少时间,影响了潜心治学研究。
作为学术团体,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呼吁政府和社会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不办少办应景性活动,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另一方面也要带头加强内部管理,学会办的活动要回归学术本身,减少不必要的评审评议、论坛仪式等。大家共同努力、相向而行,把更多时间留给科技人员从事研发工作。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误国误民,只有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才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一定要珍惜机遇、远离尘嚣,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摒弃浮躁情绪,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吴光辉院士:
目前C919客机正在全国各地进行试飞。大飞机还有部分关键设备短时间内依赖进口,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对大飞机的要求带回去,激励大家努力攻坚克难,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
科学无国界,科技工作者要心中有祖国,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院士,要带头助力让院士称号回归荣誉性、学术性,一心一意搞科研,克服站台等不良作风。
李术才院士:
面向广大学生,学术道德要求更严格。要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把宝贵的时间用在科技创新上、用在培养学生上,拒绝参加与专业无关的应景性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争作学术楷模,发挥好导师作用,注意言传身教。
“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
尽管近几年大家都在强调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实际评审过程中,许多人还是会以SCI论文标准来论英雄,这不利于我国的实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实验研究的骨干人才成长。
对于实验论文的评价,不能简单套用理论论文只看第一作者的评价习惯,特别是大型实验合作组的论文。科技人员要积极地面对国家战略需求,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器件,解决瓶颈问题。
王赤院士:
科技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分类评价导向,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特色,形成细化的评价标准。在各领域都有一些像“领头羊”一样的单位,对于这些单位,国家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减少对它们的评价频次。
同时,在科技评价中还存在外行评价内行的现象,未来在完善评价体系时,要加强同行评议,特别是小同行评议,真正让懂的人来评价,避免外行由于不熟悉研究工作只好数文章数量。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评价专家队伍,只有有了伯乐才能选出千里马。
郭雷院士:
科技奖励制度是科技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科技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具体的抓手。应减少评奖的频次和数量,国家奖励要奖给那些真正做出实质性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破除唯论文,但也不能没有论文这个科研成果载体,要看论文具体成果的质量、贡献、创新性等是否突出,不能只看论文的表面数量指标,从而树立正确的科研导向。
中国的教育能够培养出大师
怀进鹏院士:
要培养更多高水平创新人才,需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让更多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更加重视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
科协组织将充分发挥党联系科技人才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人才培养举荐,构建海内外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渠道,发掘人才第一资源的潜力,有效集聚科技人才、组织与资源势能,转化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以高水平人才支撑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人员持久的时间投入,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把人才从各种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心无旁骛地创新创造,真正激发创新活力、动力。我们要大力营造创新环境,共同完善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助力科技人才价值实现。
戴琼海院士:
总书记于4月19号也来清华大学考察了我们的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我们要有自信,中国的教育是能培养出大师的。
总书记强调了科协是科学家通往中央领导的桥梁,我们一定要坚持做好桥梁,为国家的科技攻关和原创技术以及是卡脖子工程做好埋头苦干,也作为科学家,作为我们科成为科学家,作为党中央的一个桥梁,我们把这个桥梁做好为党中央输送我们科学家所做的贡献和工作啊,为中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做出我们的贡献,希望我们这个桥梁建得又好又快又准。
尤政院士:
作为一个在高校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我深切体会到总书记的对我们的殷切希望:首先是要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注重原始创新、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科技要自自立自强、要开展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科学研究,国家将要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同特别指出基础理论的研究,要突出应用牵引;重大技术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
我以为这是总书记为我们科技工作者新时期的科技创新工作吹响集积号与冲锋号。其次总书记提出要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构建世界人才高地。
高等学校,尤其是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我理解教育与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与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是相互相承的。我想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牢记总书记嘱托,培养祖国需求的创新人才与大师,为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我们的贡献。
精彩内容回顾
科协十大 | 全国学会国际化发展应基于学科和国际化程度分类推进
科协十大 | 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李春红:关注差异性,细化学会改革分类指导
科协十大 | 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立足“五大能力”推动世界一流学会建设
科协十大 | 黄璐琦院士:紧密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
钱七虎院士:建设科技强国迫切需要科学家精神部分内容整理自:新华社、科技日报、光明日报,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