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FAN某”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全文)
”FAN某”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全文)
哈里斯女粉搞4B运动、毒杀丈夫,回旋镖能否让美国“血流成河”
比国产光刻机更重要的IPO要来了!
这把绝对高端局,只有中国人才懂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从“驱逐舰”为什么叫“驱逐舰”说起
Original
余晟
余晟以为
2022-09-23
相信很多
80
后跟我一样,从小没少受《舰船知识》和《航空知识》两本杂志的影响,不管长大了做的事情跟军事有没有关系,相关的知识都是储备了不少的,也一直有兴趣谈论这类话题。
我还记得上中学时,大家在课余时间热火朝天地讨论各种军事装备和战例,海战当然也是其中的热门话题。关于各种水面舰艇男生一般都如数家珍:战列舰是历史悠久的巨兽,皮粗肉厚,火力凶猛,因作战时排成便于展开火力的一长条“战列线”而闻名;巡洋舰的地位要稍逊一筹,没有那么大口径的火炮,也没有那么厚重的装甲,但仍然是远洋征战的主力;此外还有驱逐舰,吨位小,火力弱,速度快,往往编队作战,像一群不怕死的猎狗,专事反潜和鱼雷攻击…
后来我发现,这种对于军事的兴趣并不局限于某个国家,似乎很多男生都会感兴趣。我在欧洲也见到不少军迷,虽然大家普遍持反战态度,但是谈起武器装备和战史战例,仍然是一样的乐在其中——按我的经验,有一些爱好是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比如相声,但也有些爱好是与语言不那么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的文化中生活,后者很容易成为共同话题。外国人里很难找到喜欢三国水浒、唐诗宋词的人,但喜欢足球、军事等等的人很多,当然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
最开始我以为,把自己的相关知识“还原”为英语,知道用术语怎么表达,就可以交流了。但是在交流一段之后我忽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同样的概念,中文和英文之间并非存在一一严格对应,许多时候反而是意想不到,甚至违背逻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驱逐舰”。舰船的种类也是术语,翻译起来也很直接,很早我就知道驱逐舰的英文是destroyer,本来没有觉得有任何异样,后来有一天忽然觉得不对——“航空母舰”是carrier,有“携载”的意思,“战列舰”是battleship,也很好理解,“巡洋舰”是cruise ship,cruise正好对应“巡游”,汽车的“定速巡航”也是这个词。
可是,为什么“驱逐舰”这么奇怪?
照常理推断,“驱逐”的意思就是“赶走”,所以应当是expel、evict之类的单词,怎么用到了夸张的destroy(摧毁)呢?驱逐舰吨位小、火力弱、机动性强,似乎和“摧毁”挂不上钩。退一步说,即便今天的驱逐舰的吨位已经大大增加,火力也大大增强,但是除了驱逐舰,难道其它的舰艇都不能摧毁舰船吗?
等我稍微做了点了解,才发现事情远比想的要复杂,也比想的要有意思。
要了解“驱逐舰”的故事,先得从鱼雷说起。
1866年,英国工程师Robert Whitehead发明了鱼雷(Torpedo),这可是海军史上了不得的大事。在鱼雷出现之前,舰船战斗力与吨位、火炮口径是成正相关的,要想增加战斗力,能用的办法只有加大舰船的吨位,扩大火炮的口径。但是鱼雷不一样,它自身有动力可以前进,既不需要巨炮来发射,装药又很多,即便是小吨位的舰艇,照样可以对巨舰“一击致命”。
十年后的1876年,英国皇家海军建造了第一艘鱼雷艇(Torpedo Boat)。过去,巨舰当然拥有凶猛的火力,但行动也相应迟缓,“远距离炮战”是海战的标准战法。新出现的鱼雷艇却打破了原有的游戏规则,它虽然只有几条鱼雷,但破坏力同样凶猛,而且它的速度快,机动灵活,能有效威胁巨舰,后者却没有有效的反制手段。
怎么办?想出办法的还是皇家海军,他们发明了一种叫做“鱼雷艇驱逐舰(Torpedo Boat Destroyer)”的舰艇。这种舰艇只装备中小口径火炮(也可能有鱼雷)而不是巨炮,但同样具备速度快,机动灵活的特点,在海战中面对鱼雷艇有压倒性优势,可以胜任保卫主力舰只的任务。
逐渐的,各国都开始装备这种“鱼雷艇驱逐舰”,当时还有人按照全名的缩写叫它TBD,之后就干脆省略TB这个限定词,直接叫Destroyer了,因为“鱼雷艇驱逐舰”不但能捕猎鱼雷艇,保卫己方主力舰只,后来干脆接过了鱼雷艇的任务,成了用鱼雷攻击对方舰船的主力。
再往后,因为战列舰缺乏防空能力,巡洋舰在技术发展面前显得过于笨重,驱逐舰的地位日渐上升,今天已经成了各国远洋海军的主力。这其中的故事不必多说,相信各位都有所耳闻。
到这里,“为什么其它舰艇也能摧毁舰船,只有驱逐舰叫Destroyer”的问题算是解决了,因为名字在进化中丢掉了自己的尾巴。不过我们还有疑问,Destroyer为什么叫“驱逐舰”,而不叫“摧毁舰”或者“歼灭舰”呢?
如果你认真读过抗战时期的空战史,大概会有印象,当时很多武器的名字和今天不一样。比如坦克当时就叫“战车”,歼击机当时就叫“驱逐机”。那个时候的中国空军有“四大天王”的说法:高志航、刘粹刚、乐以琴、李桂丹,关于他们也有很多影视和文学作品,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他们驾驶的都是“驱逐机”,高志航更是担任了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另外,在日本侵略军中,三轮宽也号称“驱逐机之王”。
虽然今天,“驱逐机”的说法已经被许多人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战斗机”或“歼击机”。但是,从“驱逐舰”到“驱逐机”,却可以发现一点共性:看起来,“驱逐”的意思并不是今天所说的“赶走、驱散”。
这里的“驱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在清末民初,中文里出现的大量新概念都来自日语,“驱逐”也是如此。它来自日语的“駆逐”,其本意就是“摧毁、消除、歼灭”,所以日本人用“駆逐艦”来翻译destroyer,是相当准确的。而中文的“驱逐”,对应的日文是“追放する”,这正是“赶走、驱散、驱离”的意思。
也就是说,“驱逐舰”的“驱逐”直接来自日语的“駆逐”,虽然字符一样,意思却完全不同。所以后来中文里用“歼击机”取代“驱逐机”,消除了歧义,让名称更加准确。但是“驱逐舰”的名字,就一直遗留了下来,直到今天。
既然如此,还有没有更多这样的例子呢?当然有,“航空母舰”就是一例。
我们都知道,航空母舰搭载的是飞机。通常语境下,只有在谈到军兵种、科研领域时用到“航空”,比如“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航空技术”,其他的时候,大家更习惯“飞机”的表述。可是,“航空母舰”并不叫“飞机母舰”,甚至从字面上来看与“飞机”毫无关联。
如果仔细阅读原文,会发现“航空母舰”的全称并不是airplane carrier,而是aircraft carrier。如果你跟外国人说airplane carrier,他多半会一脸奇怪,茫然不知所措。所以看起来这两个词并不能互换,甚至有相当大的差异。
英语airplane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中文的“飞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具有机翼的固定翼飞机。而aircraft在中文里似乎没有严格对应的译名,大概可以等同于“飞行器”,它包括了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热气球、旋翼机等等许多类型——我小的时候就总被父亲纠正,说“直升机(helicopter)”不是“直升飞机”,因为它没有机翼,换句话说,直升机是飞行器aircraft,而不是飞机airplane。
在aircraft carrier这种舰艇诞生的时候,大家并没有限制它的用途,规定必须专门搭载固定翼飞机,而是可以搭载多种飞行器,而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航空母舰能搭载的并不只有固定翼飞机,起码还包括直升机。
可是,如果aircraft翻译成中文是“飞行器”,那么“航空母舰”大概也应当翻译为“飞行(器)母舰”,为什么却变成了“航空”母舰呢?
答案同样来自日语:aircraft对应的日语是“航空機”,airplane对应的日语是“飛行機”。所以aircraft carrier对应的译名就是“航空(機)母艦”了。
费了一大番功夫,搞明白这些问题,有多大意义吗?
我觉得有。
长久以来,我认为世界上大概只有中文、英文两种语言重要,其它的语言都是次要的。后来才发现,知识的传播是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随时都有“英文直接到中文”或“中文直接到英文”的捷径,许多时候反而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许多中间环节,才能最终抵达。“驱逐舰”名称背后的故事,就是这个漫长过程的绝佳示例。
如果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强行否定中间这些环节,装作它们不存在,结果就是整个知识体系都要分崩离析。相反,了解这些中间环节,反而会让整个知识体系更加牢固、坚韧,更容易理解世上的差异,也更容易被其他人理解。
所以在当下,学好英语当然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记得,“外国”不只有英语国家,“外语”也不只有英语。努力尊重和了解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往往会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有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