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123456
5
kN
6
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7
张靓颖
8
抖音
9
鱿鱼游戏
10
朱令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123456
5
kN
6
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7
张靓颖
8
抖音
9
鱿鱼游戏
10
朱令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鱿鱼游戏2》今天下午四点开播,网友无心上班了,导演悄悄剧透
刘恺威近况曝光,父亲刘丹证实已分手,目前失业在家,没有资源
紧急通告!三高的“克星”终于被找到了!!不是吃素和控糖,而是多喝它....
话费充值活动来了:95元充值100元电话费!
跟着南通住建局学“朝令夕改”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解开了我的育儿难题
Original
余晟
余晟以为
2022-11-10
我现在喜欢看Youtube上的科普节目,家里的小朋友在旁边跟着我看,也乐在其中。因为我以前读中小学时也曾是军迷,按照推荐算法,现在也经常可以看到与二战、纳粹有关的科普节目。
看多了,他忽然发现有点不对。在他的认知里,德国生活的感觉是很好的,总的来说环境不错,秩序井然,人也友好。可是,为什么德国历史上发生过那么多悲惨的故事?为什么德国人犯过那么多骇人的暴行?今天的德国和法国、英国、美国关系都还不错,但以前为什么又打过那么多你死我活的仗?
要给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解释清楚这一切,当然不是一回容易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残忍拒绝,让孩子的好奇心落空,显然又不是好的选择。
该怎么办呢?
我自觉比较幸运,因为我知道布痕瓦尔德(Buchenwald)集中营的故事。
二战中间,纳粹在如今的德国和波兰境内一共建立了一万五千多做集中营。在德国南部,主要集中在慕尼黑附近的达豪,在北部,它们集中在柏林附近的萨克森豪森,而在中部,则集中在小城魏玛附近的布痕瓦尔德。今天来看,布痕瓦尔德可以算是如今德国境内最大的集中营了。
二战末期,苏军解放了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二战之后,东德政府在原来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地为纳粹受难者建立了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彪炳战胜者的荣光,纪念为崇高事业献身的烈士,提示后人不要忘记其它国家/民族曾经对自己犯下的罪恶。
两德统一之后,曾经的“他们”变成了“我们”——在东德官方的叙事里,法西斯主义和资本主义即便不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沆瀣一气的。布痕瓦尔德纪念馆原有的叙事自然也面临尴尬,如果“他们”的作为是不正义的,“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如何解释现实呢?
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城头变幻大王旗”,或者“一招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直接把是非标准颠倒过来,宣告“之前你们都被骗了,现在必须改弦更张,要知道我说的才是对的”……
但是,接手布痕瓦尔德纪念馆的学者和官员们并不打算这么作。
对他们来说,纪念馆的主旨应当有更深刻的意义,不再是通过展览“历史”,塑造游客的知识,激发游客的感情,而是帮助游客去思考当年这样的惨剧为何会发生,去理解今天捍卫人性对于文明社会有多么重要。
在他们看来,对待纪念馆的游客,不应该像对待运动员一样,发一身红色或蓝色的队服,告诉他“相同颜色的就是队友,去爱吧;不同颜色的就是敌人,去恨吧”,而是应当让人思考,人类社会是如何演变成你死我活的竞技场的,以及在演变为竞技场之外,是否还有其它的可能?
按照布痕瓦尔德纪念馆基金会主席Volker Knigge的说法,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教育不再强调“历史记忆”,而是着力于促进大家通过讨论,学习如何反思历史的错误,并进一步思考,文明社会如何才能稳定运行。
纪念馆通过对访客的追踪发现,如果一味强调“历史记忆”,而忽略了讨论和思考,即便在纪念馆获得了知识,也是饱含强烈感情的“知识”,或者干脆就是情绪。大家都知道,情绪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容易成为各种野心操弄的对象,在今天尤其如此。
布痕瓦尔德纪念馆的官方网站
所以,今天的布痕瓦尔德纪念馆并不希望给游客提供情绪、情感,而是鼓励大家展开自己的探索,深化自己对历史悲剧的思考,学会从知识论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当年的加害者与受害者,明白这种悲剧发生的原因,进而对自己所处的现实有更多层次的认知,而不是被无法化解的历史恩怨所统摄,或者陷入愤怒,或者陷入畏惧。
实际上,面对历史,采取注重思考而不是记忆的态度,并不是布痕瓦尔德纪念馆的独创,根据我与德国朋友聊天的经历,这大概是普遍的做法。实际做起来,它包含几个具体的方面:
首先,不避讳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如果讨论的目的是深化认识、达成共识,那么事实是一切讨论的基础。如果有充分的事实,各种哗众取宠、荒诞不经的观点,当然没有市场。今天如果有人出来否认当年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不说触犯了德国法律,起码在事实上就已经不值一驳:关于大屠杀的历史证据实在太多了,它们可以互相验证,如同众星拱月一样,支撑着今天大多数人对于“大屠杀”的认知,远不是“你一直被骗了”或者“99%的人不知道”这样耸动的标题可以否认。
其次,各种观点都可以得到呈现。
基于同样的事实,当然会有不同的观点,甚至是荒诞不经、让人啼笑皆非的观点,这都是自然现象。然而,人类文明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如果各种观点可以互相碰撞、交锋,长期来看,最终胜出的总是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那些观点。
而且,恰恰因为有这些讨论、碰撞的记录,各种荒诞不敬的观点才不会被重复提出来——因为它们早已经被驳倒了。相反,哪怕是“正确”的观点,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磨砺,才能越来越站得住脚,越来越被人所接受。
最后,面对历史,保持理解和同情。
从今天向前看,我们不能要求前人全知全能,有今天的知识、视野、觉悟。相反,今天的人反倒是要有足够多的知识,才能复原前人的处境。比如“当年为何那么多人会投票给希特勒”,绝不是“当时的人都太蠢了”或者“德意志民族就有这个宿命”能解释,而是有复杂的政治、文化、经济、心理因素。耐心去了解这些因素,才能真正理解悲剧形成的来龙去脉。不要苛责前人,对历史多几分耐心,就能对当下多几分谨慎。
我当然知道,有人对这种思考嗤之以鼻。我不只一次听到过这样的言论:“德国人反思二战,反思个屁!看看这个国家在今天俄乌战争中的表现,就知道他们根本没反思!”
坦白说,我也与许多德国朋友聊过这个话题。了解这些谈话,就知道在“反思个屁”这样“痛快”的结论之外,其实还有许多侧面:
关于能源危机,德国政客几十年来引以为豪的“东向政治”失败了,一厢情愿地相信俄罗斯不会用能源作为武器,终于等来了泡沫破灭的这一刻。“没办法,今天要为历史上几十年的错误埋单,这是个沉痛的教训”。这个观点,是有事实支撑的。
同时,大家也不认为默克尔2008年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是“昏聩”。毕竟,当时乌克兰自己的民调都显示,民众并没有那么迫切的意愿。2021年8月,默克尔在卸任之前最后一次访问乌克兰,还获得了基辅颁发的“自由勋章”。这个观点,也是有事实支撑的。
今天,德国虽然面对通货膨胀、能源供应紧缺等等困境,但仍然有大多数民众选择“为了支持乌克兰,我们过一点苦日子不要紧”,因为这被视为一种道德义务(而且德国政府确实为吸纳乌克兰难民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虽然它们没有那么光鲜亮丽,不值得拿到媒体上吹嘘)。
今天,支持这一观点的民众比例还在不断增加。
这一点,同样是有事实支撑的。
此外,不那么“好回答”的问题,也可以坦然找到答案。
为什么德国境内的俄罗斯人大多“爱国心切”?大家都明白,人的观点强烈受到他接收信息的影响,“人在德国,手机上阅读的信息却大量来自母国”的结果,多半就是如此。
如何看待那些要求“置身事外,管好自己福利”的示威游行?大家普遍承认,持这样观点的人就是存在,也有游行示威的权利。但是,“如果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就因此取消不同观点持有者的合法权利,很可能导致历史悲剧重演,大家的合法权利都得不到保障”。
总的来说,大家谈得越多,能谈出的层次和视角也越多,给人的启发也越多,似乎与“德国对二战反思个屁”的判断相距十万八千里。我甚至因此想起历史上的那些战争,尽管在教科书上它们都有着雄辩的叙事和鲜明的逻辑,但我似乎理解了,身处其间的普通人,到底是怎样的感受,有怎样的无奈、困惑、恐惧。这正好印证了历史学家罗新老师的一个观点,“读历史并不能帮我们理解当下,反而是经历了当下,能更深刻地理解历史”。
回到本文最开头,在了解了布痕瓦尔德纪念馆的故事之后,在与德国朋友多次深聊过历史之后,面对小朋友关于历史的疑问,我不再感到棘手和难堪。因为我知道,棘手和难堪,都是因为在知识和心理上无法直面过去,而保持自然、理性、包容的态度克服这棘手和难堪,是我们都必须完成的功课。
所以面对他关于历史的疑问,我不再避讳某些话题,哪怕是自己的过错,只不过我会选择适合孩子的表述,我也不着急臧否他的观点,而是鼓励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我讨论,多幼稚都无所谓。
最终的结果就是,有天他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他明白了,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以前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就像爸爸你告诉我的,你小时候犯过的各种错误一样”。然后,他笑着补充说:“等我长大了,一定不会犯你那么多错误”。
我永远记得,他说这话时,幼稚但满怀信心的表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