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岐伯有道 2020-09-18


 点击上方"岐伯有道"可关注我们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圣贤告诉大家:不好的地方不要去;不好的事物就不要去沾它。明知道迷恋网络不好,还要放纵自己,这就是“以妄为常”,就是专往“贼道”上走。最关键的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第一篇不是单纯从医学角度告诉大家怎么治病,而是先告诉大家怎样能够不得病。


那么,怎样才能不得病呢?就是要做到“恬淡虚无”,这可是个很高的境界。现在,各种专家都在谈论我们人一定要追求一种淡定的状态。淡定怎么追求?谁能定下来?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很有修为,他曾经作过这样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吹不动”意思就是说无论人间的贪、嗔、痴、名、利、毁、誉等,还是宇宙之风、四面八方的风都吹不动他。苏东坡认为这首诗写得太好了,于是就让书童把文章送到江对岸的一个老和尚那儿。老和尚看后,回写了一个"屁"字。苏东坡看了非常生气,马上过江去找老和尚评理。


他愤怒地对老和尚说:“我如此淡定之境界,竟然让你说了一个‘屁’字!”


老和尚一听就笑了,并在上面又加了一话:“一屁过江来”。


老和尚嘲笑说:“一个小小的‘屁’字,就让你跑来了,你定在哪儿?”


这就体现了苏东坡对名的欲念和强大的好胜心。风和屁哪儿能比呢?!所以说,淡定是很不容易达到的境界。



思想的妄动引发了形体的妄动,然后是精气的妄动,人焉能不病?那么,怎样才能够淡定呢?答案就是“精神内守”。精是肾,肾精要足才可以定心神。这是一种心肾相交的能力,这种能力增强了,我们才能淡定。而想让这个功能强大,就必须要锻炼我们心肾相交的能力。如何去锻炼呢?有一种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我们的手去搓我们双脚的脚心。


因为心包经的脉是通过劳宫穴的,劳宫穴在我们的手心里。而肾经是斜走于足心,在我们的足心有一个穴位叫涌泉。如果想让我们的心肾相交,就可以用我们的劳宫穴和涌泉穴对搓。总而言之,精神内守就是当你的精和神都特别足的情况下,你才可以淡定,才可以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

总之,“精神内守”是方法,“恬淡虚无”是境界,“真气从之”是结果,没有病是目的。一旦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真气就可以从之。真气就是元气,“真气从之”就是说元气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性去运化和收藏,而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控制。“病安从来”,意思说,如果你心肾相交能力很强的的话,你的病还从哪儿来呢?其实,这话也是中国古代所有修炼身心方法的一个总原则。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志闲而少欲”,“闲”在古代是界限的意思,“志闲”就是说人的理想和抱负要有一个界限,不能什么都


 追求;“少欲”就是人不要有过多的欲望,要让所有的欲望有一个界限,这样就能做到“心安而不惧”。肾主志,自己不动肾精了,心也会安定下来,就不会恐惧了。

"形劳而不倦”,就是让身体经常地有所劳作。这里涉及体育锻炼的问题。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锻炼呢?中国古代锻炼方式的基本原则是不主张出大汗,因为“汗为心液”。在这里,我们要说说五脏所对应的五液:心对应汗,肝对应泪,脾对应涎,肺对应涕,肾对应唾。


“唾液”是从哪儿来的呢?它是从肾精来的,是太阳膀胱经气足气化而带上来的。如果唾液很少,口唇比较干燥,这是因为膀胱经气不足,也就是太阳的经气不足,不能炼精化气,肾精上不来。


“眼泪”是从哪儿来的呢?肝开窍于目。所以泪水都是从肝那儿来的。如果迎风流泪,那就说明肝有问题。肝在中医里属厥阴,迎风流泪就说明厥阴不收敛。


“鼻涕”是从哪儿来呢?鼻涕是肺气的外现,我们感冒的时候打喷嚏是属于肾,但是流鼻涕是属于肺。流鼻涕是肺受寒造成的。


“涎”就是口水,涎从脾来。小孩特别爱流口水,中医认为脾属于后天,小孩脾胃发育尚弱,故有此相。脾最喜欢甘甜类的东西,小孩子脾胃虚,所以他的脾胃需要用甘甜类的东西来进补,因而小孩子爱吃糖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汗”——它是心血的变现。由于心主血脉,血全身无处不有,汗水也可能全身都出。所以中国古人的锻炼原则是“形劳而不倦”,再怎么活动也不能让人体超负荷地去运转,所以不可以大汗淋漓。


中国古代锻炼方法的要求是微微出汗,叫“沾濡汗出”,出一层细汗,对人体是最有好处的。因此,我们在锻炼的时候,应保持这个原则,不要出大汗,这样的话就会"气从以顺"。我们人体的气脉如果非常畅通,那么各个脏腑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得到自己想得到的。

========== END ==========


人先天皆有不足,唯有后天多爱自己!

学习中医,一人学习,全家受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重要的是 - 还可以传给子孙后代!


投稿邮箱: 53283977@qq.com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中医知识, 国学传统文化,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


快去关注吧,还等什么呢?!

如何关注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②复制“微信号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关注。

你本善良

jrbch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国学传统文化,家庭伦理道德思想,性理疗,讲病治病,佛法


岐伯有道

yidaoyiruch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对经方有兴趣者,可加微信jrbchk交流


圣贤治要

daodeis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圣贤治世精要, 国学传统文化,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历史文化



改变我们眼中的世界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刹那,就踏上了回去的旅途,这中间的所有经历都叫命运,而所有的过程和感悟都是收获,这所有的收获都是补课,而生生世世的补课都是为了迈向涅槃! 当我们内心的世界改变了,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也就改变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