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治疗糖尿病,老中医绝密经验

岐伯有道 2020-09-18


 点击上方"岐伯有道"可关注我们

网上有人说:糖尿病是21世纪的健康海啸。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很多人不幸成为了糖尿病的后备军,而糖尿病的治疗,又一直比较难搞定,如何化解糖尿病的困扰,享受幸福无忧的生活?名老中医陈意认为,当从瘀下手!


消渴之证,以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尿多而浑、形体消瘦为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者日趋增多。究其病机,虽以肺燥、胃热、肾虚为主,但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可以发现,消渴患者普遍存在血瘀现象,特别是在病情严重的患者中,其表现尤为突出。对于消渴夹瘀之论述与治疗,中医典籍虽无专著可觅,但在各个章节之中,仍可撷拾珠玑,用之临床,得益匪浅。



1.瘀血是消渴的必然病理


瘀血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消渴在发病、发展与治疗中,与瘀血的关系甚为密切。早在《内经》就有“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宽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灵枢·五变》)的记载,明确指出消渴的形成与瘀血有着密切的关系。《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曰:“病者如热伏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清代唐容川对瘀血致渴的病机和治疗作了进一步阐述。他在《血证论》中说:“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曰血渴,瘀血去则不渴矣。”


消渴发病,多与素体阴虚,禀赋不足;五脏素弱,精气亏耗;饮食所伤,劳倦过度;恣情纵欲,久劳伤肾;五志过极,郁而化火;烟酒温燥,耗伤阴津;外邪不解,入里发热等因素有关。但无论是何因所致,其病机最终离不开“阴津亏虚,皆燥热结聚也”。消渴之瘀就是在阴虚燥热的基础上产生的。燥热内留,血热互结,可使血液因之而凝涩,成瘀热互结之证。正如《医林改错》所说:“血受烧炼,其血必凝。”又如《重订广温热论》中说:“伏火郁蒸血液,血液被煎熬而成瘀。”可见,阴虚燥热是消渴导致血瘀的根本原因,血瘀则是消渴的必然病理。


2.消渴病血瘀的临床表现



血瘀的临床表现有其共性,消渴病之血瘀表现为口渴、发热、疮痈、疼痛、出血等,以下分而述之。

口渴:是消渴的主症,其病机有虚实之分。胃火燔灼,耗津伤液,所致口渴,此为实也。肺肾阴虚,燥热内生,亦致口渴,此为虚也。若阴虚燥热,血凝成瘀之证,日久均可血瘀成渴。血瘀之渴大多口渴但不引饮。正如《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云:“患者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为有瘀血也。”


发热: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消渴夹瘀之热乃由瘀热互结而成。其发热多在午后或夜间,兼见咽干口燥,身有痛处,病久则可见面色黯黑、肌肤甲错、舌紫黯、脉弦涩等症。


疮痈:消渴患者易生疮痈,而且破溃不易愈合,严重时可见四肢末端瘀黑溃疡。此由消渴日久,气营两虚,脉络瘀阻,蕴毒成脓。正如《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所说:“其病变多发痈疽。”《千金要方·消渴淋闭方》亦曰:“消渴之人,愈与未愈,常须思虑有大痈。”


疼痛:瘀阻于内,疼痛乃作,此不通则痛之理也。瘀阻则气血不能通利,疼痛多见于四肢胸胁。轻则疼痛兼有麻木,重则状如针刺,甚则可致半身不遂,皆瘀阻使然也。

出血:消渴为病,阴虚血热,脉络瘀阻,血行失其常道,溢于脉外而见齿衄、肌衄,或见瘀斑、瘀点。



3.活血祛瘀是治疗消渴的必务之举



消渴治疗常以养阴清热为大法。临诊时根据上、中、下三消的不同表现,立法宜有所偏顾。正如《医学心悟》所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但在消渴的各个阶段中,普遍存在着血瘀的病理现象,因此,结合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消渴的必务之举,即按照以往传统的上、中、下三消的治疗方法,参入活血化瘀之品,使热清而阴复、瘀去而新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由于消渴病患者的体质有别,邪热与伤阴的程度不同,血瘀有轻重深浅之分,故在临诊时应选择适当的祛瘀方药。如兼有血虚者,可以四物汤为主;如兼血热者,则合犀角地黄汤立意;若胃热夹瘀之证,当以泻心汤取法。随证化裁,辨证用药。



4.结语



西医学认为,消渴病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液高黏滞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发现,糖尿病患者全血黏度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较正常人长,甲皱微循环改变在糖尿病患者中占75%左右。这与中医“消渴夹瘀”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为消渴从瘀论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由于消渴病患者多偏阴虚,因此,在运用活血祛瘀法的同时,应当选择具有清热凉血的药物,如丹参、茜草、牡丹皮、赤芍、水牛角之属。此类药物既能祛瘀,又可清热,与消渴之养阴清热大法颇为相合,且有相互协同作用。若患者阴血不足,则可选用当归、丹参、赤芍之类,既能养血又可祛瘀。对于药性温燥之活血祛瘀药则当慎用,如桂枝、红花、桃仁之属,以防助火伤阴,而犯虚虚之戒。


消渴从瘀论治,从中医学角度看是一种提高和开拓,它对提高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效果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医生关注。


========== END ==========


人先天皆有不足,唯有后天多爱自己!

学习中医,一人学习,全家受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重要的是 - 还可以传给子孙后代!


投稿邮箱: 53283977@qq.com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中医知识, 国学传统文化,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


快去关注吧,还等什么呢?!

如何关注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②复制“微信号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关注。

你本善良

jrbch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国学传统文化,家庭伦理道德思想,性理疗,讲病治病,佛法


岐伯有道

yidaoyiruch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对经方有兴趣者,可加微信jrbchk交流


圣贤治要

daodeis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圣贤治世精要, 国学传统文化,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历史文化



改变我们眼中的世界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刹那,就踏上了回去的旅途,这中间的所有经历都叫命运,而所有的过程和感悟都是收获,这所有的收获都是补课,而生生世世的补课都是为了迈向涅槃! 当我们内心的世界改变了,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也就改变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