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疾病要断根,关键是养心!这四招妙不可言

岐伯有道 2020-09-18

每个脏器里都藏有一个「神」。神是什么呢?就是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当五脏生病时,实际上,它所对应的情绪也肯定受伤不浅。


其实,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相通的。比如说,有的人经常性地头痛、没精神、心里不舒服。但如果把头痛治好了,精神自然会好,相应地,心里也会舒畅无比。


一种情绪(神)对应着一种疾病,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在情绪(神)那里找到根源。因此,如果在养生保健的过程中做到「身神同补」,那效果就很好了。


比如说乳腺肌瘤,《外科正宗》认为它的发病原因是「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所以,即使乳腺肌瘤已经治好,但如果在后期的保养中忽视了情志调养,还是经常爱生闷气,东想西想,结果很可能让乳腺肌瘤再次发作。


无论是治病还是防病,只有「身神同补」,才能使疾病彻底断根,不再复发,让身体真正强壮起来。


无心病,心肝脾肺肾才补得进


《黄帝内经》讲:「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意思是说,如果心里不平静,人体所有的脏腑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心为五脏之主,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不良情绪的出现都会连累到它。心最勤奋,又是最容易受伤的。


《黄帝内经》上有一句话叫「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这里的「主」,就是指心。心掌控人的情绪,所以,心的情绪必须先稳定、平和下来,人才会长命百岁。


 心阳不足会造成肾精亏损 


心在五行中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中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中医常说「阴阳平衡」「水火相济」,就是说心肾二者的交流要像高速公路一样畅通。比如说,心火每时每刻都要下降,把阳气送给肾,肾才不会寒;而肾水必须上行滋养心阴,否则,心火就会亢盛。


心和肾之间的关系就像太阳和冰川,太阳每天都要出现,把冰川一点点融化,用来灌溉良田、滋养万物。反过来,由于冰川的存在,太阳的热量才能得以吸收,否则大地就要变成荒漠了。


心阳不足的话,就无法把充足的阳气送给肾脏,会造成肾精亏损。


❷ 

 心里事太多,脾会不舒服 


脾主运化。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脾的运化,被人体消化、吸收后才能变成血液。但是,如果没有心阳的存在,脾的运化功能就无法实现。


举个例子,很多身体消瘦的人,吃了不少补药,都不见效。到医院去检查吧,又查不出什么问题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心里装的事太多了,有事没事去想一些没必要操心的事,分散了心阳。


思虑过度容易伤及心血,而心血不足又会影响到脾的运化,造成少食、腹胀、身体乏力等「心脾两虚」的症状。


❸ 

 心肺合作,清浊之气才能交换 


心主血,肺司气,血是气的载体。肺吸入的清气需要通过血液的运化才能分布到全身各处;浊气也要依附于血液才能到达肺部,通过肺的呼吸排出体外。所以,只有心的功能正常,血液运行才会通畅,让体内的浊气正常地和大自然的清气相替换。这就是中医上常说的「血为气之母」「血以载气」的道理。


❹ 

 心情不好,揉肝经带来好心情 


心与肝之间的关系就更好解释了。心主血,肝藏血。我们心情不畅的时候,最需要肝脏来疏泄情绪。比如,有的人在心情压抑时会感觉心前区憋闷,两肋也有疼痛感,这就是心血瘀阻使肝失疏泄所致。因为两肋是肝脏所在的位置,也是肝经经过的位置,肝气郁滞就会引起两肋疼痛、胀闷。

总的来讲,心的不适都会影响到肝、脾、肺、肾。《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脏的比喻非常形象,心就像君王,肝就像将军,肺就像宰相。将军或宰相出问题了,都会影响到君王的决策。如果单是将军出问题了,对宰相的影响却很小。唯一不能出问题的就是君王,君王要是「龙颜大怒」了,将军、宰相的日子都好过不了。


掌握四招养心大法

 动作、饮食养心 


夏日由心所主。与心气相通,心要工作,就必然会累,因此炎夏要重视养心。除了汤药、针灸以及推拿、食疗之外,亦可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以刺激心经,达到养心之效。

 

一则双手指交叉翻掌外撑,两小鱼际根部使劲;

二则双上肢在体侧外开45度,然后以小指为轴努力外翻手掌;

三则双手握紧单杠,利用体重悬垂数十秒钟。

以上动作皆自然呼吸。

 


再者,心主血脉,心若过度劳累,就容易出现各种心血管疾病。心其色为红,自然的红色食物有养心之效,如西红柿、红葡萄酒、乌梅、胡萝卜等;心通于火,午时火最旺,要小睡片刻;心在液为汗,炎热则当汗出,能解心之热。


 ❷ 

 静坐、站桩养心 

 

静能养心,故要学会静心。患病的人最忌烦躁,越是烦躁,其心越是不安,心越不安,其脏腑越不和,其病亦越不容易康复。佛家讲,要保持灵台清静;道家讲,静能生定;儒家讲,静能生慧;医家也讲,静者寿,躁者夭。静心,不只是静坐,还包括对世事恬淡自安的态度。

 

中年之后正气渐亏,此时要开始重视养生,最好能做到素食、独宿、默坐。素食有利于脾胃运化升清,则肠中之气不浊,且素食者往往精神健旺,不易生病;独宿意味着减少房室,从而可以将养肾精,肾精充足则先天之本不伤;默坐可养心,心神以静为养,以动为泄,久久静坐则心神内敛,五脏六腑皆得安和平衡。

 

患者最好坚持静坐或站桩,这是身心皆静的最好法门。关键不在坐,或站,而在静,要身静、心静、神静。因为静则生阴,静则生慧,静则阳藏。这是阳气的归根,是真正的调和阴阳之道。

 

求医有效,可以缓解一下症状,但医疗的作用非常有限,医疗改变不了病人的心。心既是致病之源,亦是治病之本。安心才是大病康复的关键。放下心事,尽量快乐,行善助人等法,都可实施。



 ❸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怡情养心 

 

充满怨恨恼怒烦的心境,必会影响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平衡;充满快乐、善良、慈悲的心境,则能让脏腑和谐,气血和畅,其健康必然有保证。医疗往往只能缓解一时的病痛,若想真正康复,关键还在于养心。

 

心为健康的主宰,要想健康,先需养心。心若不妄动,则气血通畅,脏腑和调,自然不病。若因此而心中生起怨恨恼怒烦等不良情绪,受伤的最终是自己。

 

养心要怡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七情过激之伤。不仅要去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心理,亦需忌胜负心。胜也罢,负也罢,淡然处之即是。


 疏通经络养心 


 4.1 按揉心包经可以缓解「心累」

 

心包经是沿着人体手臂前缘的正中线走的一条经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一直走到中指。左右手臂各有一条。

 

可以沿着心包经的穴位逐个揉按,每个穴位以痛为标准,凡是按到痛的点就要多按几下,最好按到让它感觉不痛了,按压的力度不需要太重,按压时多停留几秒钟。平均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

 


如果觉得找穴位太麻烦,也可以直接拍打心包经,即沿着经络一点一点地拍打过去。拍打心包经,对疏通气机非常有作用。


 4.2 捋捋膻中穴可宁心解闷 

 

膻中穴(两乳之间)有宁心神,开胸除闷等作用。



按摩时用大拇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约5秒,休息3秒。生气时可以往下捋一百下左右,可以达到顺气的作用。


要养生,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养生


养生不是刻意为之,养生也没有固定程式,养生应该是心境上的修养,是顺应自然的过程。《庄子·达生篇》:“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而鞭之。”养生并无定式,而是扬长补短顺势去做。就像是一个放牧的人赶着一群羊,只有当某一只羊掉队了,去赶一赶,整个羊群就跟上去了。


古语云:体壮曰健,心怡曰康。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体质健壮。所以人们所追求的健康应该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和道德上的和谐状态,养生以养心为要,养心才能达到心身的和谐,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关于养心,有“五要”:一要平常心、二要仁心、三要宽心、四要静心、五要开心。




养心“五要”之一


平常心


关键词是“淡”。《黄帝内经》中讲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真正会养生的人,能够做到心境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到平常即是真”,保有一颗平常心才活得真实。正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剩有僧人历更稀。若问延年何法术,一生淡泊养心机。”




养心“五要”之二


仁心


关键词是“仁”,仁慈、仁爱。《中外卫生要旨》有云:“常观天下之人,凡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间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对中医养生影响极深的儒家,在养生过程中,非常注意心理调整。“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孔子认为“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具有仁德者方可通向长寿之路。

“养心立德,福寿康宁”,这些道理对现代人同样适用。而作为医生,更应该有一颗仁慈大爱之心。是患者成就了医生,所以对患者要常存感恩之心。“佛光梵音绕五台,无边清凉远尘埃,但求慈航心中渡,不著袈衣亦如来。”


养心“五要”之三


宽心


关键词是“宽”,宽容、豁达。豁达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神的解放。人肯定要有追求,追求是一回事,结果是一回事。在这一点上,你就记住一句话: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必须符合时空条件,有“时”无“空”、有“空”无“时”都不行,不可强求。



豁达是一种宽容,恢宏大度,胸无芥蒂,肚大能容,吐纳百川。以风清月明的态度,从从容容地对待一切,待到廓清云雾,必定是柳暗花明。我们要按生活本来的面目看生活,而不是按着自己的意愿看生活。豁达是一种自信,人要是没有精神支撑,剩下的就是一具皮囊。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给人智勇。豁达是一种学养,一种理念,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说到底是对待人世的一种态度。


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却是“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沈从文也好,马寅初也好,一些伟人的跌宕起伏也好,对于人生的种种不平、不幸,都以其博大胸襟和知识学问一一涵盖,以及由善良忠直道义所孕育的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所战胜!


养心“五要”之四


静心


关键字是“静”,宁静致远、怡情修心。魏晋养生家嵇康在《养生论》中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精散,此五难也。”故心静以除五难。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主张调神养形、“小炷留灯”,过去所用的油灯,所能容纳的油是有限的。如果灯内留三根灯芯草,则灯炷大而光线亮;如果留两根,则灯炷较大光线亦较亮;如果留一根,则灯炷小而光线昏暗,很难辨别灯前人之面目。然而,留三根灯芯草,亮则亮矣,却只能照明一个夜晚;留一根灯芯草,暗则暗矣,却能照明三个夜晚。



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有个极限,就像油灯内的油量有个燃烧时间极限一样。如果大喜大悲,酗酒纵欲,则如大炷留灯,很快就油尽灯干;如果情绪稳定,清心节欲,则犹如小炷留灯,虽不太亮,却可长久。这个比喻,很形象地阐明了养生之道。平常为了能够怡情修心,可以开展琴、棋、书、画等养生活动,帮助我们做到心静。


养心“五要”之五


开心


关键词是“乐”,心情愉悦、知足常乐。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000名65岁至85岁男女的健康情况、士气、乐观程度、自尊及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在跟踪调查10年后,研究人员发现,与非常悲观的人相比,非常乐观的人死于任何疾病的危险低于55%。


提倡生活、做事要用心,但不要操心、烦心。拥有的人烦恼“失”,没有的人忧虑“得”,患得患失,却成忧愁。古代诗人白居易就是善于养生者,白居易大半生中,不仅仕途坎坷,而且老年丧子,他在《枯桑》中以枯桑为喻写道“道傍老枯树,枯来非一朝。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有似多忧者,非因外火烧。”面对常有忧愁事件发生的现实生活,他总是积极排忧解愁,乐观以待,这大概就是被称作“白乐天”的缘故。


会养生的人,能够化“门前冷落车马稀”、“人走茶凉”的悲观为“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独特意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人性的达观境界。做到这些,便是进入到养生的佳境了。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常思一二”,要看得开、放得开,适度的“阿Q精神”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脂肪瘤/结节患者的福音

大病要康复,关键是养心 - 兼谈性理疗病

“心好累”,试试补心养血汤

刘力红:这五句话说尽了人所有疾病来源

倪海厦:只要用对药,中医绝对可以快速治疗各种疾病

牛仔裤破洞引发的疾病与养生思考

李辛:大病是吃出来的吗?未必!80%的疾病跟心理因素有关

七成疾病与情绪有关,养生请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点击【底部广告】支持下小编吧,您的每次点击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