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痴迷于中医,是因为爱你!

岐伯有道 2020-09-18

不管大环境如何,总是有一些人在面对疾病时更加冷静。他们面对问题时更喜欢问为什么和怎么办。当你集中精力想弄清楚一个问题并加以解决时,便会痴迷。我是这样的人,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

这种痴迷,有时候会不被人理解,甚至被人嘲笑。但他们又何尝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呢?我想那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心中对家人有爱、有责任,才会想那么多的为什么和怎么办。


故事一

我个有朋友,她是个博士。她在她的专业领域里可以说没有什么问题能难得住她,同时在她的专业里她也总是充满自信。但有一年她病了,情绪抑郁、头晕、身体浮肿、肥胖、食欲不振,总之全身没一个地方舒服。

后来,她在我的帮助下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结束了自己一次次去医院却被告知无病的经历。最终,我们把所有证据链链接起来的时候,结果指向了甲状腺功能减退。身体的各种不适最终得到了解答,她反而比之前更精神了。我想所有得过这种复杂疾病的人都能理解那种终于“有病”的愉快。

当目标明确了,我们就知道该如何去调理和治疗。最后,她的病也好了。当她病好时,自己已经学会了针灸、诊脉、写处方。让她最自豪的一件事是她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好了自己母亲的急性脑梗。而她老公也逐渐从原来的反对学习中医,反感她把自己家里搞的像药房一样,变成了默默支持,因为他自己也从中无数次获益。

我想,这种极尽偏执的对中医的学习和探索,源自她对自己和家人的爱。


故事二

有个同事,父亲因胃部肿瘤而行胃切除术。那些陪着父亲一起战斗的日子,让她身心俱疲。她不止一次去思考和健康相关的各种问题,但仍然毫无头绪。今年中秋节前夕,父亲的老慢支突然加重,整夜干咳而无法入睡。

她很担心父亲目前的身体状况抵抗不住这种剧烈的咳嗽,所以她微信问我怎么办。我约她带着父亲到诊所,诊了个脉,开了些甘寒润肺的药物给他吃。她带着沉重的期待跟父亲一起回去了,晚上吃完药后父亲竟安静地睡了一夜,第二天父亲对她说咳嗽好多了。

当她真正看到中药的神奇的时候,她决定深入学习中医。毕竟她的身边有这么多中医大夫能教她。于是,她每次学完都会认真地做学习笔记和总结,她发现自己的状态开始变得与之前截然不同。

我想,这最终促使她深入学习中医的节点,也是点燃了她爱的星火,她要更好的照顾自己的父亲及家人。


故事三

前两天,微信上有位年轻的妈妈在评论中发了很长的留言,讲述她的故事。她说自己从产后开始就身上怕冷,到处看医生,中医西医看了很多,情况都没有好转。后来大夫都劝她别治了,他已经尽力了,治不好了。她听到大夫这番话后,心情一度很绝望。

看看躺在自己身边熟睡的才两岁的孩子,她决定自己寻找答案。后来,通过网络学习各种中医知识的时候关注到了一些中医微信公众号。她很喜欢这里的中医科普形式,每天花一点时间,认真地去看这里的每一篇文章。虽然,并未找到病症答案,但她已看到中医的魅力。

我想,这让她在困境和绝望中不放弃的动力之源,还是爱。


故事四

她是公司的老员工,也是精英,当然也有上司。她工作很卖力,但总能不断地感受到来自上司的压力。去年公司体检,甲状腺稍有轻度异常,但医生说甲功正常不必担心。然而,来自工作的压力仍在继续。

今年,她突然觉得烦躁异常,经常心跳速度很快。于是她又去医院就诊,大夫让她重新做了甲状腺的检查,结果变成了典型的甲亢。是的,就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从轻度异常到典型甲亢。她原本要准备生个健康宝宝的啊,现在突然就患上甲亢了,这怎么办?如果将来宝宝也受影响怎么办?

后来,她又求助中医治疗。她的症状在坚持治疗下都一点点好转,甲功的复查各项指标也都越来越好,感觉整个人换了一种状态。这种魅力让她对中医充满了好奇,为什么我们的健康还能如此解读?于是,她也开始去读各种中医书籍,并且每次追着大夫去问很多问题。

我想,这种让她坚持下来的动力,也是爱。


想必,有更多的人每天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坚持着、感悟着。也有太多动人的故事在不停地上演着。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希望能照顾好自己的家人、朋友。


如果,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你曾感到孤独,那么请到这里来,跟当归中医一起沟通、交流、学习。让我们胸中共有的爱,照亮前行的路。

中医很难吗?如何业余学中医


医热

中医越来越摩登,风靡国际。在德国中医治疗走俏,每年200万人看中医;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医拔罐大放光彩;在美国,军队公开招聘中医针灸师。独特的文化魅力,显著的临床疗效,中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
从针灸、艾灸、拔罐、刮痧、推拿、食疗,各种中医技能学习盛行。为了家人健康、为了转行谋发展,国人学中医,真是不遗余力,然而中医的博大精深、汗牛充栋,常常让人感觉云山雾罩、理论虚玄,如何能提纲挈领真正入门中医学习。
高校里的中医学子万万千千,个个都想学好中医,但不少学生花了数年功夫,却未能得窥中医殿堂。是中医难学吗?还是没有找到学医的途径与方法?
中医很难吗

中医不难,学中医的秘密,一个是功夫,一个是智悟,只有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才可圆融医道,成就济世活人之志。
有很多人问我:我对中医很感兴趣,想学,但是又不知从何下手,你能给点建议不?
答:业余学中医,从“医道”开始。
医道

何为医道
“道、法、术、器”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既然说到“医道”,就从这四个层次讲起: 

“道”是规律,客观存在的基本规律。一天日夜交替是规律,一年的寒暑交替是规律,人的生长壮老死也是规律,这些规律都叫“道”。

 “法”是人定的,是一套规则体系,就是在什么时候,怎么样做事情,遵从什么逻辑,用什么规范/框架,这叫“法”。

“术”是指技术层面上的操作方法、技巧。


“器”是指有型的物质或是有形的工具。人们有句话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中医,如果从“明医道”入手,至少我们不会走的太偏,不会相信一些例如“吃绿豆治百病”,“放血治百病”,“刮痧治百病”等等一系列的伪中医言论。也不会陷入“发烧就要退烧”“咳嗽就要止咳”“拉肚子就要止泻”等所谓“对症治疗”误区
道以明向,法以立本,术以立策,器以成事。《道德经》上讲“以道御术”。这跟我们讲的道理也基本一致了。

学习医术与医道

对中医的“道法术器”有了基本了解,我们也知道了“医道”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先明医道,因为医道处处可学,最为简单,最接近中医核心。

1、从生活中体会医道和天道,顺势而为。


生活中处处是中医,比如炖肉用佐料(用辛热的佐料去平衡肉的寒湿),比如夏天要出汗不要老是呆在空调房(夏天属于生长收藏里的“长”),比如吃坏肚子了要拉肚子(把对身体有害的东西拉出去)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基本的规律,我们不要逆着来就好了,顺着来比较省劲儿。文化修养高的,可以读《黄帝内经》原文,古文能力稍差的,可以看现代人对《黄帝内经》的解读。


2、同时学“医术”,选一门精进即可


医术浩如烟海,每一门学好都不容易,选一门精进即可。医道清楚了,学点医术也是可以的。例如从成都到上海,你知道应该往东走了,如果你会开车,就肯定比走路要快一些。医术的长进也有利于你增强信心,知道“医道”不是错的。所以按照个人喜好,在广州中医药学校选一门或者几门技术精进一下(或者开汤药,或者推拿,或者艾灸,或者针灸,或者刮痧/拔罐,或者正骨整脊...等)。医术和医道并驾齐驱,你就比世界上50%的医生更牛B了。


总之,业余学中医,从“医道”开始。大方向不偏,无论用什么医术都不会太离谱。


什么叫医道:
医道就是坚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引领下,一个医生可以专心于救治,竭诚提高自己的医术,百折不回,不畏万难!这才是进入了医学的至高境界!



中医很难吗

中医不难,难在用心。但光是用心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如何去用心。
学医之道,贵能有所自得。欲求自得,必先有所悟。悟而生智,从此中医医理一通百通。试看当前国内中医界,有终身学医而不悟者,则一生行医,浑浑噩噩,一直没有明白医理。如此看病,疗效必差,更不要谈对于中医的信心了。此辈学医,误人误已,虚度一生,良可悲哉。
要之,要通医理,必先有所悟。而自悟之道,源自读书。中医是一门传统学问,非读书不能得其真谛。因此,想学好中医,先要下功夫去读书。学问是没有速成的。学医亦如此,非熟读强记,精思体悟不能得其真意。又非转益多师,切问近思,无以收功。或问学医有何秘诀?
学医只有两个秘诀,一个是功夫,一个是智悟,除此之外,别无良法妙方。


脂肪瘤/结节患者的福音

中医十大经典名方,每一个都救人无数!看看哪一个适合你

老中医总结:哪里有病一看就知道(通俗易懂,实用收藏)

这位中医大腕说:最靠谱的养生,就是做一个天真的人!

真正的中医,从能量和气的角度来看待!(深度好文)

五千年中医传承,不可毁于一旦!

中医十大名方,彩图速记!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医,把中医看得透透的

164首经典常用方剂歌诀,送给热爱中医的你

这个案例说的真好,西医放弃的绝症,中医怎么治好的?

中医博士刘力红:告诉你“疾”和“病”有什么不一样!

疾病的根源 - 中医精髓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