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赢麻了。。
这是达叔的第1119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小号里:
探讨稳定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自己的基本盘,比来回摇摆,更有价值。
外科问,我看到你前几天,在文章里,帮一个外科专家,搞了一个糖尿病足的投融资会。
有效果么?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1
达叔说,帮他们团队,建了一个十几个人的微信群。
感兴趣的人,来自于专业投资机构、经销商老板、产业园负责人、以及他们潜在的竞争对手。
都在关注,这一块的进展。
在腾讯会议里,搞了一场线上直播,回答了一些问题,做了比较多的业务探讨。
我问那个医生创始人,哪里看到这个账号?
他说,身边朋友推荐的。
说明这个账号,在医疗行业内部,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我之前做的微天使投资、天使轮投资,正在显现效果。
口碑,是一步步形成的。
当别人想做一个事,能主动想起你,你就是品牌。
达叔之前,在文章里做过两个判断:
1,集采之后,会有很多创新类产品,就不进医保了,只做高端市场;
2,集采+反腐后,一批医疗专家进入非公医疗,至少会加快多点执业,给自己重新再找阳光收入。
这两点,近期在星球里,连续有几个人,来找达叔,分享他看到的现象。
第一个是,原来做人工耳蜗的,产品也进入集采,高端设备以后只卖民营医院。
你想用更好的产品,不好意思,公立没有。
第二个是,星球里有非公医疗的合伙人,在招某个领域的专家,去做多点执业。
达叔帮他发了个朋友圈,上海某顶级医院的头部专家,立马就响应了。
而同样医院的其他专家,也纷纷在院外,开了自己的诊所。
以后,在上海想看一些专家号,挂号费两千,是正常现象。
想挂便宜的专家号?
排队,一个月以上。
价格是市场经济里,最有效配置资源的工具。
无论你怎么改,都不可能同时实现,便宜、高效、服务好。
因为,这是全世界医疗的不可能三角:
任何一个组织,在特定时间内,能集中精力,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实现一个具体的目标。
就谢天谢地了。
任何一个,拍着胸脯,向你保证,能实现“多、快、好、省”,既要又要还要,都能给你搞定的。
基本,都是江湖骗子。
一定有某个成本,某种代价,在你暂时看不到的地方,等着你。
做任何事,都有成本意识,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即使强如美元霸权,都会有一个特里芬悖论,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它的任性。
2
外科问,如果我未来创业,你觉得有机会么?
达叔说,很难。
你是做大外科的,在公立医院体系内,你在鄙视链的上端,比其他边缘科室赚的多。
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你的业务,很依赖于这个体系。
手术室、麻醉师、各种器械、消杀灭菌等,都得体系给你配好,然后你才能发挥。
离开这些呢?
你只能去其他医院飞刀,本质仍然是另外一个体系,给你提供了这些设备。
你想自己做,就得自己投入这些固定资产,没有足够的患者量,就无法在成本上摊销。
你就得亏。
而且,你做了这些年,都没有验证,来找你开刀的患者,到底是冲着你来的,还是冲着你所在医院来的。
绝大部分人,一旦离开平台,连个狗都不如。
立马,就失去价值,也失去收入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公立体系,才敢给员工开这么低的工资,还不用担心员工离职。
因为操盘的知道,是你离不开我,而不是我离不开你。
貌似是平等的双向选择,其实弱势的一方,是极其卑微的。
藏在收入低的背后,另一个原理是,可替代性非常高,你随时走,岗位随时都有人做。
反而是那些,靠个人水平,不过度依赖体系赋能,没有太多固定资产投入的家伙,有机会赚的更多。
尤其是那些,高客单、高毛利、轻交付、轻监管,基数又足够大的医疗群体,大概率比医院赚的多。
医院都是亏的,而个人却可以实现财富崛起。
穷庙,富和尚。
外科说,我身边也有医生搞到了流量,但没赚到什么钱,商业化变现能力太弱。
就像你今天在星球里,回答那个老师一样。
是个好老师,却不是个好商人。
能把产品做好,却没赚到大钱。
达叔说,上次在上海举办的闭门会,有一个三甲医院的医生,他有大几十万的粉丝。
有赚到钱么?
有。
接一条广告,两万块。
但是,他不敢多接广告,也不敢有其他形式的变现。
为什么?
因为他的领导,同事们,都在看着,都是他账号的订阅者。
他觉得,自己玩一玩可以,一旦赚钱了,身边人都会找他麻烦的,不利于他的职业发展。
达叔问,你一个月,工资多少钱?
他说,2万。
达叔说,那就是年薪30万,如果你自媒体的收入,能达到一年赚300万,干一年自媒体,够你职场十年的钱。
你还愿意干职场么?
他说,我职场还有发展空间,估计还是会犹豫。
达叔问,那一年不是300万,而是赚3000万,你干一年,够你职场赚100年的。
还犹豫么?
他说,那不犹豫了,肯定就出来干。
达叔说,你看,绝大部分事,都是可以谈的,那些坚定和你说,没得谈的人,可能只是价格不合适。
而至于他同事的不开心,他干一次,干十次,他的同事都是不开心。
你是来赚钱的,不是来伺候同事开心的。
那真能赚3000万么?
很难。
但在医疗行业里,在微博时代,就已经有医生做到了这个数量级了。
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你思考的点,不应该是能不能能不能赚到3000万,而是应该努力一把,放肆一把。
拼命干几个月,放开了接广告,再找高人指点,增加各种变现途径,看自己的上限是多少。
如果放开了搞,自己仍然不满意,仍然觉得职场更重要。
那安心搞职场,是可以的。
是不用后悔的。
怕就怕在,那些一辈子只喝过白开水,没喝过茶、没喝过酒、没喝过可乐的人说,他最爱的是白开水。
等遇到酒,他会后悔,觉得自己前半生白过了。
3
同样的逻辑,在房产里没赚过钱的人,会相信房产能赚钱么?
不会。
而那些在楼市里,拿过结果,赚过数百万、上千万,经历过两个完整周期的人,就比他人稳的多。
甚至,是看不上其他领域里的钱。
月月还房贷,苦的跟鬼一样,仍然坚信,自己再过几年,资产能再增加上千万。
没有其他的原因,就是因为实践过、经历过。
在认知里,信用货币超发没变、土地财政没变、人口流向没变、工业化+城市化推动经济增长没变,未来趋势就不会变。
没尝过甜头,没经历过的人,会坚信这个趋势么?
不会的。
全跑了。
一旦没有赚钱效应,任何一个资产标的物,都会树倒猢狲散,有个毛信仰。
外科说,我也加入了一些财经群,里面所有的人,几乎都是骂骂咧咧的。
亏惨了。
但突然有人感慨,在这个群里待久的人,会有一种错觉,把大清都亏亡国了。
而在现实的世界里,该吃吃、该喝喝、该旅游旅游、景区、酒店、餐厅里都是人。
在另外一些人的嘴里,包括电动汽车在内,变成了全球第一,又是赢麻了的现象。
哪个才是真相?
达叔说,有个案例,打架的正反双方,都说自己赢了,而且都给出了具体的理由。
长征。
走长征的人说,长征是宣传书,长征是播种ji,两万五千里,完成了乾坤大挪移。
一路连战连胜,攻难克艰,找到了新的根据地。
是胜利。
而在背后追的人,在日记里也写,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注意用词,我们课本里学的是,第五次反围剿,而写日记的人很明确的写:
是“追剿”,不是“围剿”。
更准确的描述是,“追”而不“剿”。
因为写日记的人,这次主要目的,并不是消灭这批人,而是逼迫这批人,按照既定顺序,退入西南地区。
这时的云贵川,都是地方军阀在割据,你退进去,他就以“剿匪”为名,中央军进入西南,并控制西南。
为啥一定要控制西南?
因为,写日记的人,在日记里已经预判到,中日必有一战,上海、南京会失守,必须得迁都。
迁到哪里?
选中了西南,也就是重庆。
这次在后面追而不剿,是写日记的人和他的德国顾问,已经商定的策略。
当时压根就没把跑路的人,放在眼里,此行主要目标是扫清西南,建立抗日大后方。
从这个角度看,写日记的人,也认为自己实现了目的,胜利了,赢麻了。
两批对立的人,当时都认为自己胜利了。
你为什么容易焦虑?
你以前只听过一个胜利者的版本,没听过另外一个。
等都听了,会发现,两拨人打架,竟然都赢了。
当时还都认为自己赢麻了。
那谁输了?
被彻底消灭、沦落为代价的家伙,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发声了。
关注达叔,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达叔星球,第三期了,为感谢之前各位星友的厚爱和支持,特推出优惠券:
保存下方海报,用微信扫码领券续费,可以优惠365元。
欢迎+V:dashener666 业务链接,不失联。
关注达叔,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达叔星球推出4个项目:微天使投资+达叔编辑部+脱单项目+达叔问答,5200个慢慢变富的人,每多100人,涨价10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