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溯健康险38年:从蹒跚起步到专业化运营,再到逆势强劲!

保险赢家 保险赢家 2022-08-06



来自最高层的期待、13部委的发文、银保监会不断出台的健康险相关政策红利……若无意外, 今年的健康险保费有极大可能突破万亿元。

倏忽间,万亿级的健康险市场呼啸而至。
巨大的行业憧憬中,我们不妨回首中国健康险的 38 年来时路。


编辑|禾鹿



从蹒跚起步到专业化运营


1978年 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政策,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79 年 2 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召开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提出恢复国内保险业务。


1982年,经上海市政府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试点开办“上海市合作社职工医疗保险”,并于 1983年 1月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恢复保险业务后第一笔商业健康保险业务。

 

1982 年,是中国健康险业的开端。


在随后的 27年中,健康险产品从破冰到试水 ;市场主体迎来了扩容、专业健康险公司陆续成立 ;与此同时,健康险第一大险种重疾险,经历了从有到无,在巨大的争议过后,重疾定义使用规范出炉。      


▶▶ 产品逐渐丰富                                                                                           

健康险发展伊始,是人保的舞台。


1985 年,人保在部分地区开展附加医疗保险和母婴安康保险;1987年 1月,人保与上海市卫生局合作开展“上海市郊区农民医疗保险”;1988年 5月,开展合资企业中国职工员工福利保障,保障责任包括门诊和住院医疗 ;1990年, 为配合计划生育政策,人保推出人工流产安康保险、分娩节育保险和母婴安康保险等系列产品 ;1991年 10月,人保开始开展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住院医疗保险……


1992年,全国在售的医疗保险产品70 多种,保费收入 3.1 亿元。


进入 90年代,成立伊始的中国平安入局健康险。


1993年,中国平安推出 24款团体医疗保险产品 ;1994年,中国平安又推出 5款个人医疗保险产品 ;1997年中国平安推出保费低廉、保障程度高和理赔手续简便的住院安心保险,因广受市场欢迎,2000年保费超过 3 亿元。


进入 21 世纪后,又有寿险公司发力健康险领域。


2000年,泰康人寿成立健康保险部,并于当年推出“世纪泰康系列”三个医疗保险产品,其中“世纪泰康个人住院医疗保险”在国内首次承诺保证续保, 基本责任为一般住院日额保险金和重大疾病住院日额保险金、可选责任包括“器官移植保险金(心脏、肺脏、肝脏、胰脏、肾脏及骨髓移植)”和“非器官移植手术保险金”。


▶▶ 重大疾病保险面世


纵览这一时期的健康险发展,重大疾病保险的出现当算一大创新。


1983 年,世界上第一张重疾险保单于南非诞生,只保障 4 种疾病。


南非著名的心脏外科医生巴纳德救治过很多病人,但病人出院后,由于生活拮据,还要养活家庭,不得不天天工作, 缺乏足够的康复与休养,很多人不断复发而死亡。


巴纳德医生深刻认识到,他可以救活一个人的生命,却无法挽救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就算医生能救得活病人, 但是家庭财务状况恶化,也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死存亡。


于是他去说服南非的保险公司,推出一种新型保险,让人在罹患重疾时, 可以拿到一笔钱,这就是重疾险的由来。



1995年,中国引入重大疾病保险,最初是作为寿险产品的附加险,一般保障 7种重大疾病(恶性肿瘤、心肌梗塞、脑中风、冠状动脉搭桥术、尿毒症、瘫痪和重大器官移植术)。


销售初期各保险公司都比较谨慎, 承保额度较低,核保政策较严。但是, 重大疾病保险的独特保障内容很快得到市场认同,各保险公司也全面升级产品,扩大病种范围,变附加险为主险,1996年推出保障终身责任的主险产品。


在 2006年初,发生了一件大事。深圳多名投保人集体起诉某保险公司旗下两全重疾险涉嫌诈骗,重疾险“保死不保生”的结论,就此传开。


因为各家保险公司对疾病的定义存在一定差异,这给医学知识匮乏的普通消费者,在挑选重疾险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2007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宣布推出《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对重疾险最高发的前 25种疾病进行了统一规范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比较和选购重疾险产品,同时有利于减少理赔纠纷。


随着个人营销模式的推广,重疾险产品得到较快发展,销售量直线上升。


▶▶ 走专业化经营道路                                   


随着健康险业务的发展,健康险市场的竞争主体增多,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快速发展,泰康人寿、新华人寿相继成立,人保垄断市场的格局不复存在。


总体而言,早期健康险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实力较弱,业务以财产保险为主,健康保险没有作为主要的业务板块来经营,商业健康保险的有效供给能力有限。


伴随着国家全面建立基本医保制度,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进程也迎来加速。


2005 年,第一批专业健康险公司,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和谐健康和昆仑健康先后成立,商业健康保险走向专业化经营道路。



1998年 12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出台,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制度建立,标志着在中国实行 40多年的公费劳保医疗保障制度被新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所取代。


2003年和 2007年,国家又分别建立了针对农村居民的新农合制度和针对城市非从业居民的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


同时,于 2003 年和 2005 年分别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至此,我国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制度。


城镇职工基本医保总体设计为“保基本、低水平”,设定起付线(上年度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10%)、封顶线(上年度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4倍)和报销比例(一般为 80%左右),个人有一定的医疗负担。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

超出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允许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 4%以内的部分,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福利费不足列支的部分,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准后列入成本。


▲   这是国家政策层面最早提出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定位, 并提供税优政策支持。


2002年国务院曾经连续两次对商业健康保险作出重要批示

逐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并把商业医保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而且有利于发展经济、稳定社会。


▲   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 保险业加紧对商业健康保险研究,大胆创新,勇于尝试,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湛江模式”、“江阴模式”、“洛阳模式”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此外,保险业在厦门等地开展补充医疗保险试点,在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的基础上,提供职工大额补充保障。


政策东风下,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在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 1999 年的0.9% 提高至 2008年的 4%。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从0.49% 增长至 3%。    




▶▶ 产品多样化明显  


2000年后,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产品先后面世,健康险产品类型多样化。


如在医疗保险方面,行业推出保障全球化的高端医疗险,具有保障全面(不限目录、不限医院)、保障较高(一般超过百万)、服务优质(24小时热线服务和全球紧急救援等)等特点。


在重大疾病保险方面,行业推出防癌专项保险等。


在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方面,2008 年11 月,人保健康推出“金福利”团体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保障企事业单位中因疾病、意外伤害而致残人员的收入损失, 使他们能维持失能后的生活水平。


在长期护理保险方面,2005年,国泰人寿推出“康宁长期护理健康保险”,针对的是 18-55周岁的青中年人士。通过购买这种产品,投保者可以在经济能力宽裕、身体健康的时候为老年准备护理保障。



迎来十年快速发展期


自 2009 年新医改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密集出台多个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的重要文件,并在多个重磅文件中对商业健康保险定位和发展予以明确规划。


自此,健康险步入十年快速发展的阶段。           

                                       


▶▶ 政策加持


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健康服务业的核心领域加以规划。


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商业健康保险定位于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事业单位发起的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主要参与者。


2004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将商业健康保险定位于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健康服务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2016年,《“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上述政策的出台为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促进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


商业健康险全面参与大病保险、税优健康险、长期护理保险、基本医保经办等,成为医改“生力军”之一。    


▶▶ 监管给力 


为进一步推动和规范健康保险发展,2019 年 12 月,银保监会发布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将其定位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行业服务民生的重要领域。


在健康保险姓“保”上,坚持健康保险保障属性,强调发展健康保险的目的在于提升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明确各类健康保险产品的产品特点和要求, 将医疗意外险纳入健康保险范畴。


在健康保险姓“健”上,支持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相结合,提供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服务,降低健康风险,减少疾病损失。


在促进产业发展和顺应时代上,鼓励健康保险产品针对医疗新方法、新药品、新器械提供保障,支持医学进步,促进健康产业发展。顺应互联网时代特点,支持通过数字技术等手段方便健康保险合同履行。


在支持医疗保险长期化上,明确长期医疗保险可以进行费率调整,应对疾病谱变化、医疗技术进步带来的医疗费用上涨,并支持健康保险产品结构向长期化方向发展。  


▶▶ 大健康兴起   


在健康险领域,“大健康”成为各大保险公司建立和巩固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


★ “健康保险”+“健康服务”:


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

一方面在健康产品中为参保人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服务;

另一方面,通过发挥支付方管控力量,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督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促进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化。

★ “保险资金”+“健康产业”:

在资本投资方面,保险公司通过投资健康产业,构建涵盖健康保障、健康服务、医疗护理、养老社区等“大健康” 产业链、服务链和生态圈,有效延伸健康险保障空间、服务空间和投资空间,这既可以促进主业发展、深化服务内涵、强化风险管控,也可以延伸投资链条、形成多元盈利,提升竞争优势。

例如,泰康集团搭建“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中国人寿成立大健康产业基金,着手打造“保险 + 医疗”的健康布局;平安集团聚焦“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战略。

★ “健康产业”+“健康保险”:

在反向跨界方面,健康服务业巨头纷纷启动医疗大健康产业的广泛布局, 如复星集团跨界进军健康险市场,取得专业健康险公司牌照;美年大健康等公司也积极申请健康险公司牌照。

通过布局商业健康保险,与医保控费、慢病管理与疾病预防等形成互动, 从而可能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 两大热门   


现如今的健康险市场有两大类产品称霸:一类是重大疾病保险,一类是百万医疗险。


客户容易接受重大疾病保险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价值率高,对于销售人员而言件均保费合适,对于消费者而言容易接受,重疾险凭借这些特点快速发展,成为行业保障类主打销售产品。


在此期间,各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产品在病种数量设计上普遍遵循“越多越好”的做法(其中25种标准重疾的发生率超过 95%), 重疾数量在70-100种间的产品比例明显提升。


同时,各公司纷纷推出多重(将承保的疾病分为若干组,每组疾病可赔付一次)和多次(承保的疾病不分组,可多次赔付)给付的产品。


在重症之外,推出轻症、中症等责任。2020年 3月 31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就《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向行业征求意见, 首次引入轻度疾病定义,将原有 25种重疾定义完善扩展为 28种重度疾病和 3种轻度疾病,并适度扩展保障范围等。


随着互联网保险渠道的发展,大量中小公司涌入行业,价格竞争加剧,消费型重疾险正成为不少年轻一族的新选择。


目前,重疾险的新业务价值率高达80%以上,成为保障类主打销售产品。


百万医疗险是近年来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重大创新,通过设定较高的自付金额(一般为 1万元),扩大杠杆,提高保障额度,产品保额大多在 100万元左右,件均保费 500 元以下,补上了医疗保障体系中对高额医疗费用保障缺失的短板。


这类产品以较低的保费提供较高的保额,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医疗保障需求,完善健康保险产品市场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百万医疗险产品设计简单,产品责任清晰,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消费习惯,经过众安在线、泰康在线等互联网财产险公司的大力发展,百万医疗险成为行业爆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入局。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近年来,商业健康保险的快速发展可谓肉眼可见。


健康险保费从100 亿元到1000 亿元,用了12年(从2002年到2013年),从1000亿元到 2000亿元用了 2年(从2013年到 2015年),目前每年净增长都在上千亿元。截至 2019年底,行业健康险保费突破 7000亿元大关。


与此同时,商业健康保险密度和深度都得到明显提高,从 2009年 43 元 /人和 0.16%, 快速增长至 2019年504.7元和0.71%。


无论从业务占比还是赔付占比,商业健康保险都成为人身险的重要增长极和业务板块。 






RECOMMEND
推荐阅读

2万亿诱惑之下,健康险如何逆势强劲?

 电销保险之痛:寿险电销衰退信号已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