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大教授谈“班级发展史”与“班主任成长史”的关系(深度好文)

2016-03-29 程方平 班主任杂志社

班级发展史也是班主任的成长史

——关于班主任校本发展的思考

作者简介

程方平,男,1956年生,北京人。1975-1977年在北京京工附中任教师,1981年进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其间于1985-198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被选为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教育情报学简论》《新师说》《希望从这里升起:中国的学校儿童教育》等,与他人合著《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制度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专题史丛书:民族教育史》等。此外,还在《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考试与教育》《科学与民主》《中国教育政策评论》《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学术报刊发表教育史、教育政策、教师教育、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历史、民族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三百余篇,其中数十篇分别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或摘编。


程方平教授为《班主任》特约专家。

班主任是个什么级别的“主任”?在我国现行的行政和人事系列中没有这样的级别。但是,班主任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却比任何级别的主任都要重要和巨大。因为通过他(她)的努力,班级里所有的学生都将有所变化与发展,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将伴随他们的一生,惠及他们的未来。


凡是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每当他(她)回首往事,回顾自己经历的一次次班主任工作,留在脑海中的不仅有一拨又一拨毕业生的音容笑貌,更有因各类学生留下的教育记忆。在这些记忆中,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也会有六出祁山的遗憾和走麦城的失败。而这些记忆都是一位班主任赖以成长的财富,是班级发展史和班主任成长史合二为一的宝贵结晶。

1

长期以来,职前经受的师范教育和职后开展的进修学习,虽都有涉及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但一位班主任真正地成长,还要靠他(她)在真实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感受和体会,在真实的教育海洋中学会游泳。由此可见,一位班主任的成长与发展,虽需要各式各样的进修与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在学校里、在班级工作的实战中感悟和成长。


通常,一位称职的班主任所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基本的教育和学科教学能力,对班级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与学生、家长以及周边环境的沟通能力,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思想方法分析判断学生和学生群体基本状态的能力,运用交流、对话等沟通技法和教育方法解决学生各类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元智能、因材施教、合作学习等理论和方法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拥有与掌握,更多地是通过班主任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对所经世事的一次次感悟,仅靠理论学习和专家说教是很难建构的。


按照常理,班主任的成长需要有过程。尽管班主任们的成长与逐渐成熟,所花费的时间是长短不一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但每个人所经历的过程和需要把握的要素是不会缺少的。关键要看班主任有没有校本学习、自主发展、与学生或班级共同成长的意识与努力。


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班主任,千万不要小看或轻视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学习与发展。因为,对教育工作的深刻认识和真切体验是书本和说教远远不能替代的,而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给你带来的感悟,都可能是你发现自我、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的最重要的资源。


同样是当班主任,有的人当了几十年都没有自己深切的感悟,因而,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与方法,教育的效率难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有心人几年下来就能对学生工作、班级工作和自己的教学工作摸到规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学习与发展之路。最为关键的就是看他们是否善于学习与总结,是否善于运用研究和实验的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是否珍惜校本实践和班级发展所提供的机遇和资源。

2

当一位班主任接手一个班,他(她)就有形无形、有意无意地展开了一段教育教学实验,实实在在地在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通过看似平凡与琐碎的工作,在班主任事业中的教育研究或实验是在最标准的常态下进行的,较之正经规范的科学实验,其信息数据的真实可信性、过程的完整性和可调性,以及经验的可复制性等,要远远超过后者。


若有心的班主任记录下了学生的成长,一个班30个学生,就是30个教育实验的案例;一届学生,就是一轮实验的群体案例。这是许多专业的教育研究人员无法充分掌握和特别羡慕的;而对于班主任,这都是轻而易举的事,不必另花力气、另费周折,而且可以直接检验实验的效果。


班主任们所进行的研究与实验,多则要持续六年,少则也要坚持三年。在一轮实验结束后,还可以用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的新实验、新研究来印证、补充、丰富、改善旧实验,使最初的笼统设想和粗浅的认识与感觉逐渐升华或积淀为自己的教育经验与风格,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养能够得到较全面的提升。


与科学家、心理学家所进行的科学或心理学试验不同,教育实验,特别是班主任从事的教育教学实验,不仅关注学生的共性或普遍规律,更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因为,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实验,特别是班主任所做的教育教学实验,对象不是可以整齐划一的标准物品,而是差异明显、特色多元、背景不一的活生生的一批学生。其复杂性不仅体现于班级团体的复杂构成,体现于每个学生会分属不同的智能类型,体现于他们的不同性格和理想,更体现于他们接受的外部影响五花八门、千姿百态。越到高年级,外界对学生的影响因素就越多、越复杂、越不可控,所以,简单规范的研究也越难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而在真实的班级工作中,班主任不能等到权威教育家有了标准说法才去推进工作、解决问题。在一线学校,最常见和可行的办法就是,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社会阅历与教育经验积累,也就是不少教师体验到的所谓“专业感觉”,去面对问题,并尽可能完美地解决问题。这样的感觉多了、案例多了,也会总结、生发出一类“实验成果”或典型案例。这类研究可能与传统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不同,不那么严格和规范,但因其能真正解决问题、把握要点和规律,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承认,其价值也越来越被教育现象学、教育文化学、教育哲学的研究者所关注。也许,这就是适合一线教师、班主任所从事的,以经验和实操为特点和支撑的教育研究与实验模式。运用这样的模式和相关方法,班主任的成长和发展将会前途无量。


根据人们的一般认识,教育教学类实验,特别是初中以上的相关实验,其科学性和规范性是不易把握的,所以在科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相关的、被普遍认可的权威实验也较少。而在许多学校的真实教育教学实践中,大量多角度、多元化的成功探索案例未能被充分关注与认识,不少教师也因为这些经验形态的成果难以用科学的语言加以表述而轻看了它们的价值。其实,这正是教育界不够务实、不够实事求是、不具备思想解放和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在相应的理论未被充分论证和接受之前,经验形态的探索与尝试是非常重要和值得关注的。其价值不仅是能为理论与科学的探索提供依据和支撑案例,还能使逐渐成形的理论能有还原经验的路径,对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提供尽可能贴近实际的帮助,为班主任工作采取因班、因人而异的策略,解决现实中错综复杂的各类教育教学问题提供更直接、更现实、更具“专业感觉”的支持。

3

与班级学生的快速成长相比,班主任的成长是并不起眼、悄悄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说法也同样适合用来描写班主任的成长。而要使班主任自己的成长和班级所有学生的成长同步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班主任要有意识、有能力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与问题;同时,也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要对学生群体的特点、潜力与弱点有一个基本和明确的判断。有了这样“知己知彼”的准备,“教学相长”的工作就会做得更积极、更主动、更充满智慧与活力。


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思想,并身体力行地做了许多实践尝试。韩愈在《师说》中又将其思想进一步升华与挖掘,使“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等说法能有效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使之能从“授业、解惑”的教书匠转变为“传道”、济世的通儒、鸿儒。在教育、培养学生逐步成才的同时,他们不仅使自己的道德、人品、修养、智慧、知识、胆识、创造力等逐渐得到提升与丰富,也能在克服职业倦怠、专业懈怠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旺盛的青春活力。可以说,他们是“教学相长”的最大受益者,而在其中,班主任获益的机会和概率要远远高于其他教师。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受教育对象的发展不仅更加多元化,而且会有更多超乎寻常的发展样式。在学科教学方面,仅靠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小学开始,学生们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就远远地超出了教材、教参之外,与真实的学科专业紧密相连。在班级发展与综合教育方面,学生们经历的社会影响将更为复杂、更具挑战性,对教师的指导与启发也寄予了更多、更大的希望。


所以,一位合格的班主任,既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拓展相关的知识,也需要通过研究和实验加强、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并应有意识地从学生的身上汲取旺盛的求知欲、充满梦想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世界的浓烈兴趣。许多人都说,当教师、尤其是当班主任,会显得比一般人年轻。这种说法只关注了表面现象,更有价值的是,在班主任的职业生涯和发展过程中,学生个体和群体就是一面镜子,能使教师不断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自己原有的锐气、自己有过的理想。也许在有些方面,班主任对自己过往的经历是不满意的,与自己的理想还有差距;但是通过学生的发展经历,班主任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也得到了提升,这便是师生双赢、多赢的理想结果。

4

近年来,在许多中小学,班主任们大多养成了记班级“田野日记”的好习惯,而联缀起来的班级田野日记也就是班主任自身成长的历史写照。


对于教师的成长,尤其是班主任的成长,师范院校与教师进修学校的培养是有限的和原则性的,尤其是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与具体的班级工作之间,还有着许多需要灵活掌握、需要真实体验、需要具体应对的实战状况。从现有学校的管理、文化和对教师团队的发展要求看,对班主任成长的指导是粗略的和不够具体的,所以,站在班主任立场上分析,个人的发展还要更多地靠自己的觉悟与努力。


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并没有“班主任”的设置和相应的名头,班主任的工作也多由各科或全科包班教师、心理咨询师等来承担,所以在班主任发展的探索方面,还缺少充分的国际经验和相关理论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全面的参考。


但是在我国,一直延续下来的班主任工作制度与对班主任基本素养的要求,都有了丰富经验的支撑和许许多多成功案例的辅助。从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和班主任成长的规律看,读书、学习、丰富知识必须与实践、实证、善于总结思考紧密结合。因而,与班主任相关的校本教师发展模式,应是以“知行合一”“教学相长”“合作学习”为重要的指导原则的。要使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自身发展特色的班主任多一些现身说法、多提供一些过程清晰的典型案例,则相关的班主任培训和继续教育就会更加贴近实际,更受一线班主任的欢迎。


在学校各种类型的教师中,班主任是最辛苦、也是最能体现教师作用的群体。从事教育工作近40年的经验告诉我,没有当班主任经历的教师对教师职业的体验是不全面、不充分的。其道理就在于,他们很难与学生充分、真正地交流,未能深入地将“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真实情感融为一体。因此,我也提倡所有的中小学教师应有当班主任(包括副班主任和代理班主任等)的经历,包括副科教师和非教学人员。如此,不仅对教师的全面发展、提升素养有益,也对学校教育的优化、对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大有裨益。


总之,在班主任的成长过程中,与之相伴而行的班级和学生,既是他(她)需要精心服务的对象、实验的对象,也是其实现自我激励的重要参照,希望在班主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制度、评价制度、继续学习制度和校本管理制度等,应根据其发展的这些特点,予以更多的帮助、支持与关照。

栏目:理论与实践

作者:程方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责编:赵敏霞

扩展阅读

让师生生命在相融中升华

温馨提示

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我们将成为您工作中的得力助手,知心朋友!

成功关注本公众号后,点击公众号首页底部导航栏可查看投稿方式、封面人物评选方式以及往期精彩选题,还可以进入微店实现快捷订阅。

《班主任》杂志

心灵家园 交流平台 专业读本 培训教材 

微信号:banzhurenzazhishe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