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 IDC 分析师|Matter协议,是否成为中国智能家居拓展全球市场的加速器?

白桦 Global商业观察 2023-10-29

作者白桦
邮箱wardzhou@pingwest.com

智能家居一向是出海的热门品类。如果你是智能家居制造商,你或许已经了解过 Matter ,一种新的智能家居标准,已经吸引了谷歌、苹果、亚马逊等巨头的加入,以解决不同品牌旗下的物联网产品之间的不兼容性问题。

与流行的物联网标准 Zigbee 一样,开源的 Matter 协议也得到了连接标准联盟(CSA,前身为 Zigbee 联盟)的大力推行。在 31 家发起者和 269 家参与业内企业的支持下,CSA 联盟发布并推广新的 Matter 标准。

截至发稿时,据 CSA 网站,已经有超过8000个不同公司的产品、系统或平台获得了 Matter 的认证。其中有全球用户耳熟能详的 Samsung、LG、IKEA等企业,也有来自中国的品牌 Aqara、Tuya Smart、Nanoleaf、TP-link 等。在一系列兼容 Matter 的设备中,来自中国的智能家居公司是最大的群体之一。

作为跨平台的智能家居协议,Matter 将给中国的智能家居公司带来怎样的机会和挑战?

在今年4月 IDC 的深圳活动上,Pingwest 英文站采访了 IDC 中国区总监潘雪菲女士,探讨了像 Aqara 这样的中国智能家居公司如何押注 Matter 协议,以及它们可能面对的挑战。潘女士任职于 IDC 中国区终端设备研究部,长期跟踪和分析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产品,她的研究涵盖产品定位变化、销售渠道选择和趋势预测。

(潘雪菲,受访者供图)

*专访报道英文原文为IDC Analyst: How Matter will help Chinese smart home makers accelerate global expansion,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浏览,以下为中文编译。

Q:Matter 协议的落地推进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A:Matter 主要获得了苹果、谷歌和亚马逊三大科技巨头的支持,他们的平台覆盖了海外智能家居市场的大部分潜在用户。这些品牌联合做大整个家居智能市场的同时,也在尝试共同解决生态系统碎片化造成的问题。因此,Matter 在海外市场的落地速度以及实际推进会更快。

在国内市场,目前 Matter 还没有完全落地。国内智能家居市场也在寻求制定我国的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标准。Matter 的推进也需要国内市场的支持。虽然部分头部厂商已经表明愿意加入,但协议整体推进和落地相对还是更慢一些。

这与国内的生态系统及其主要参与者的现状有关。相比于海外,国内的智能家居包括终端消费的生态其实更加分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国内不仅有安卓和苹果系统,而且即使同为安卓机型,各大手机厂商也都有自己的平台。百度、阿里等等等科技巨头也在着手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这种“去中心化”的分散,造成了智能家居设备通用性上的挑战。

在海外,苹果、谷歌、亚马逊这三家全球头部厂商除了自身硬件之外,也具备非常强的软件实力,可以依靠软件能力来获取市场和用户。但在国内,大多数智能家居制造商仍然主要依靠硬件来推动业务,这可能会导致像 Matter 这样的平台在中国落地的愿望比海外三大巨头更弱。不过从行业上游或第三方协会等角度看,国内市场对于 Matter 或类似标准的落地,还是有强烈的诉求的。

Q:Matter 会如何影响硬件厂商的出海格局?

A:Matter 协议有助于中国的智能家居厂商的海外经营。因为系统统一后,品牌方和制造商可以更容易地接入包括苹果、谷歌、亚马逊在内的各大主流平台,不必再单独与每一家公司谈判。

以 Aqara 为例,Aqara 拥有大量支持 HomeKit 的产品,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它接入 Matter 都是顺理成章的。但对于一些有自己固有平台生态的厂商,接入 Matter 的步调就不一定了。

对于中小型公司来说,加入 Matter 是首选,尤其是提供类似 Aqara、ORVIBO 等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的厂商。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制造商可能会更愿意推广 Matter 协议,希望借此进一步拉近和已经接入 HomeKit 的成熟厂商之间的差距,同时争取更多的苹果用户。

Q:Matter 协议可能带来哪些挑战和机会?

A:对于出海的智能家居厂商,在落地 Matter 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或阻碍。首先是成本上,虽然 Matter 相对于其他协议来说成本更低,但是它的总体成本更多取决于硬件部分。在硬件层面的实施上,制造商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去做相关研发工作,包括元器件和连接接口的落地,甚至SKU (Stock keeping unit)层面的重新设计。从软件方面看,主要是应用和协议层打通,产品在设计阶段是否进行了相应的接口准备,也会影响到额外增加的成本。

供应端,国内的供应链资源相对于全球范围来说具备一定的优势,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技术成熟度以及体量方面的稍微领先。

另外一点,Matter 的出现是否会(给厂商)带来更广的销售渠道,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目前国内很多公司的出海还是依靠线上渠道,如何打通国外发达的线下渠道,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Q:智能家居市场还有哪些趋势?

A:首先,智能家居产品形态正在改变。无论是在影音娱乐领域,还是开关控制系统,我们都能观察到各种产品之间的融合日益加强。

例如,现在的开关支持集成到屏幕上变成中控屏,或者嵌入到诸如台灯、夜灯甚至闹钟等小型家用电器中,产品可能同时具有家居控制和音箱播放功能。这种融合型的新产品形态会越来越多。

另一个变化集中在产品连接性,各个厂商和平台都会注重整个连接的体验,确保产品能够使用便捷、设备互通,并且稳定的运行。

Q:对于家居智能出海有何建议?

A:在出海方面,我认为国内智能家居品牌或公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品牌知名度。目前国内的厂商很多,但是品牌印象还没有完全投射出来,尤其是在海外建立本土品牌的鲜明印象还需要提高。

其次是产品体验的本土化。在出海时,各厂商需要关注产品体验在本地市场的适应性。

最后是渠道的问题。海外市场还存在很多线下渠道,尤其是本土品牌的线下渠道,这部分需要厂商们重视和开拓。



· 文章版权归 PingWest 英文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