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说税:浅议《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对税费管理服务影响(三)
2021年7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在我国境内从事经营活动的不同类型市场主体登记管理作出统一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原有的关于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等一系列登记管理法规。《条例》的出台确立了我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基础性制度,明确了市场主体准入、存续及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的制度性安排,对税务管理服务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需要尽快修订《税收征管法》《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适应市场主体统一登记制度下的税费管理规则。
三:需要规范市场主体行业管理部门和确认规则
在税费管理服务中,市场主体的行业归属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税费政策尤其是优惠政策中,能够享受税收优惠的市场主体常常有着明确的行业范围或是行业限制。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股权奖励递延纳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进项加计抵减、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都涉及纳税人所属行业。
一直以来,市场主体行业管理部门和确认口径缺乏明确而统一的规定,争议很大。《条例》规定,市场主体的经营范围包括一般经营项目和许可经营项目。经营范围中属于在登记前依法须经批准的许可经营项目,市场主体应当在申请登记时提交有关批准文件。《条例》和现行税务登记法律法规中,仅有经营范围的登记,没有确定市场主体的行业归属的条款。仅有《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2015)》(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76号)规定,企业的经营范围应当包含或者体现企业名称中的行业或者经营特征。跨行业经营的企业,其经营范围中的第一项经营项目所属的行业为该企业的行业。
为确保市场主体充分享受税收政策红利,税收制度中普遍采取单独规定纳税人行业确认条款,不仅立法层级低,而且确定行业的计算方式各不相同,存在差异,同一纳税人有可能在不同的政策背景下同时被确定为不同的行业。《条例》施行后,需要就市场主体的行业归属确认的主管部门及认定方式进行明确,一方面要明确市场监管部门为市场主体的行业归属确定部门及确定(调整)规则,按年确定,一方面要梳理调整税收政策中关于行业的确定不同表述,统一纳税人税收所属行业确定的执行口径,既便于纳税人遵从,也便于提供优质高效的税费管理服务。
上期链接:
凡人说税:浅议《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对税费管理服务影响(一)
凡人说税:浅议《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对税费管理服务影响(二)
相关链接: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书将最新税收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与企业会计准则有机融合,系统讲解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18个税种的税法基本规定、应纳税额的计算、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等相关知识,同时对税收优惠、捐赠、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政府补助和政策性搬迁等特殊业务的处理单独进行详细讲解。156个业务专精的实操案例助力税务会计即学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