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性死亡:可怕的公开羞辱

贝小戎 贝书单 2021-09-20


网上的言论又一次对普通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7月,杭州一个超市的老板偷拍一位取快递的吴女士的照片,然后跟朋友分饰快递员和女业主身份,捏造暧昧的聊天内容,把聊天截图发到微信群。造谣者被行政拘留9天,但网上的攻击仍在继续,甚至有海外网友发信息辱骂她。吴女士被公司劝退,还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状态。吴女士说她被“社会性死亡”,找不到工作。吴女士希望追究造谣者的刑事责任。至于那些仍在攻击她的人,好像以为自己是安全的。


英国记者、大众心理学家乔恩·罗森研究了一些在网上被公开羞辱的案例,一些人因为在网上发表了轻微的不当言论,就招致网友的侮辱、谩骂,导致抑郁、失眠、失业。“人类的天性倾向于安安稳稳地活着、变老和死去。但社交媒体出现后,每天都上演着连台好戏。每天都会出现新的英雄或反派。”


《千夫所指:社交网络时代的道德制裁》书封
 
罗森分析了羞辱他人者的心态。他在《千夫所指:社交网络时代的道德制裁》一书中说,在网上发表评论的人就像是应邀参演法庭剧,所有人都选择扮演法官,扮演在鞭刑现场用污言秽语辱骂罪犯的人。“人们戳了他一刀又一刀,‘他已经死了’。”

罗森对一位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贾斯汀说:“有时候事情要发展到很残忍的地步,人们才会发现自己做了些什么。你可能就是残忍的底线。”贾斯汀抹了把眼泪说:“我从没想过自己对社会做的贡献,竟是成为残忍的底线。”
 
社交媒体让普通人变得强大起来,人们遭遇到不公时就去网上曝光、维权,陌生人都去转发、留言声援,“过去毫无反抗能力的小个子击败巨人,弱者有了一种新式武器——网络上的公开羞辱。社交媒体让沉默的人有了发声的机会。人们都有一种强烈的冲动,确保邻居的言论没有出什么差池。

过去有一种刑罚就是公开羞辱,比如鞭刑,这类惩罚方式在19世纪被取缔了。公开羞辱之所以被取缔,是因为太严厉、不人道,“被公开羞辱的人自尊遭到践踏,众人的讥讽铭刻在他的脑海里。他不但会感到迷失,还会觉得被同胞抛弃了。”过去人们在乡村受辱后可以去大城市,周围都是陌生人,无人知道他的过往,羞辱就失效了。但现在网络让羞辱变得无远弗届、纷纷扬扬。而且网上的“审判”毫无底线,“在法庭上至少有规矩可循。被告享有一些基本权利。但在网上被指控的时候,你什么权利也没有。”

 
罗森说,公开羞辱是一种威力无穷的工具。它能产生高压,扩展速度和影响范围都极为惊人。阶级的界限被打破了,沉默的人可以发声了。没人考虑过,被自己羞辱的人能挺住,还是彻底被毁。当他们发起攻击时,没人思考火力有多大。小雪花永远不会觉得自己需要对大雪崩负责。”

一些网民不厌其烦地疯狂攻击别人的小小过错,像是在行使惩罚权。没有对象可供泄愤的时候,就觉得异常空虚。没有人能拿来羞辱的时候,我们只能剔指甲、互相泼水玩。
 
美国姑娘萨科因为一条开玩笑的推特而丢掉了工作、心神不宁。2013年,在纽约一家传媒公司做公关的贾斯汀·萨科坐飞机去南非旅行,她在机场发了几条推特,“要去非洲了。希望我别染上艾滋病。只是开玩笑啦,我是白人!”

她只有170个粉丝,半小时过后没什么评论。然后她开始了十一小时的长途旅行。大概是因为一个有一万五千名粉丝的记者转发了她的推特,下飞机后她的那条推特有了十万条评论。公司老板说:“这是简单粗暴的攻击言论。”有人说:“我们马上就能看到贾斯汀·萨科这个碧池被炒鱿鱼了。”“数百万人都等着她着陆。”

有人在开普敦机场蹲守她,拍下她“戴了墨镜做伪装”。贾斯汀发表了道歉声明,中止了她的旅行,只要一露面,就有人威胁要袭击她住的酒店。网上疯传她是48亿美元的继承人,父亲是南非矿业巨头。而她母亲是个空姐,父亲是卖地毯的。三星期后,有八卦小报记者跟踪她进了健身房。


贾斯汀说,最初的24小时,她哭得偷要虚脱了。睡不着,即使睡着也会在半夜惊醒,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不知该做什么。不再有日程安排。30岁的她原本有很好的工作,仍旧单身,估计以后也没法约会了。
 
费城一列火车出轨,造成八人死亡,两百多人被送进医院。一位幸存者走出车厢残骸,发了一条推特:“谢谢让我坐的火车出轨,能不能把放在第二节车厢的小提琴还给我?”有人评论说:“她就是个白痴。希望那把小提琴已经粉身碎骨了。”“你的小提琴可以再买,死去的人却永远回不来了。”“自私的贱人。”

罗森说:“那么多没有亲身经历事故的人,却在指责一个刚刚死里逃生的女人滥用特权。滥用特权成了我们毁掉别人生活的正当理由。”

自由撰稿人迈克尔发现《纽约客》作家乔纳·莱勒的书《想象》中杜撰了几句鲍勃·迪伦的话,出版方召回已经出版的《想象》,给读者退款。莱勒曾经在牛津留学,住着价值250万美元的房子。如今,“莱勒颜面扫地,被人嘲笑,惨遭放逐。他带着永无止境的歉疚和羞愧,以及无法摆脱的痛苦,在洛杉矶的峡谷里瑀瑀独行。”

《想象》书封

莱勒决定在奈特基金会的年会上道歉,并在网上直播,承认他在书里引用的迪伦的话是捏造的。直播现场的大屏幕上会显示推特上的评论,结果人们仍然不依不饶。评论说,

乔纳·莱勒打算靠烦死人让大家原谅他抄袭。

莱勒的道歉既无聊又没诚意。

拿山寨心理学为自己连山寨心理学作品都写不出找借口。

莱勒从这次失败里走出来的唯一方法就是改行。他永远不配当作家。

一个顽固又自恋的妄想狂在夸夸其谈。
 
31岁的莱勒觉得自己一辈子就毁了。罗森觉得,“美国是一个崇尚救赎和改过自新的国家。他完全可以卷土重来。”但莱勒的新书《关于爱情》又被认为有抄袭的痕迹,渐渐就无声无息了。

罗森提出了如何抑制羞辱他人的冲动,“所有羞辱别人的家伙,都体验过被羞辱的滋味,他们本能地用羞辱来惩罚羞辱。当我们发现自己公开侮辱某个人的方式,和当事人侮辱其他人没什么两样,心里就该敲响警钟了。”
 
另外,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些小秘密,我们担心秘密一旦被公之于众,自己就好身败名裂。或许那些秘密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就算被揭穿也不会有人关注,但我们冒不起这个险。它可能是工作上的失职,也可能是担心在重要会议上把真实想法脱口而出,让自己显得不称职或不正常。”

大家都在看

大都市里疲惫的租户们
“甜野男孩”丁真:为浪漫代言
裸辞,前方或许是星辰大海
离婚冷静期,用心良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