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最喜欢哪句格言?

贝小戎 贝书单 2021-11-11


微博前几天放开了博文打赏,条件是要写到260字以上。那些创作段子和谐音梗的怎么办?要把好多条拼在一起,还是同时把自己的创作经历写下来?


短句也有言简意赅的。BBC纪录片《现在的格言:风格失败》中说:“简约、深奥和富有哲理的短句,往往提炼和浓缩了很多人生的真谛和真理,如同智慧的瑰宝。仔细盘点和研究古今的格言和警句,或许会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多共性,有些共性可能并不为人所知。格言和警句主要功能是可以让人们安全地表达内心的痛苦,而不会被别人忽视或被告知不要总是发牢骚和抱怨。历史上,那些自身的经验、看法和知识不能被社会主流所认识和接受的人们,往往会利用格言和警句这种表述方式。”


著名的格言有,尼采说的,“杀不死你的东西会让你更加强壮”(类似于中文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博尔赫斯的“质疑是智慧的别名之一”。王尔德的,“唯一可以让穷人感到安慰的是奢侈;唯一可以让富人感到安慰的是节省”。

 

伦敦市中心王尔德纪念牌上刻着他的名句:“有的人所到之处都会带来快乐,而有的人则要等到他们离去的时候。”

 

BBC说,如今社交媒体每分每秒无所不在,资讯在人们的指尖上划来传去,每个人随时都可以讲话和发表意见,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质疑一切,不相信一切。即使是专家和名人的声音,如今也往往会招来怀疑、引起争议。这是否也意味着格言的末日已经到来?有趣的是,似乎未必。如果有空到书店逛逛会发现,其实各国出版的格言类书籍并不少,人们在社交媒体也非常喜欢分享自己深有感触的格言和名句。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过约翰·格罗斯主编的《牛津格言集》,诗人奥登也编过一本Faber Book。剑桥大学教授弗兰克·克默德评论说,奥登喜欢西蒙娜·薇依和查尔斯·威廉姆斯,在《牛津格言集》里根本找不到这两个人。格罗斯喜欢科学家谢灵顿和心理学家托马斯·萨斯,而奥登不认识他们。


《牛津格言集》书封


两本格言集都把格言归在仁慈、宗教、自然、人生、年轻和年老、疾病和健康、朋友和敌人等主题下。它们各有一个主要作者。格罗斯收的最多的是约翰逊博士,其次是尼采,在奥登那里相反。


格罗斯还收录了叔本华、哈兹利特、歌德、拉罗什福科等,奥登有切斯特顿、利希腾贝格。他们都偏爱梭罗、爱默生,两位塞缪尔·巴特勒,格罗斯喜欢前一个,奥登喜欢后一个。他们都没有收入麦克卢汉,奥登是因为他太早,格罗斯是因为他太晚,这说明格言也有潮流。


格罗斯在序言中试图对格言(aphorism)做出界定:格言不是maxim(比箴言更有颠覆性),也不是警句(比epigram更散漫)。


真正的格言有:


塞缪尔·巴特勒:“就像小的暴君总是最严厉的,小评论家总是最不留情面的,不放过最小的错误。”

斯威夫特,“好心人是有着可怕的想法的人。” A nice manis a man of nasty ideas.

 

历史启发了一些很优秀的、阴郁的格言:


历史书有开头和结尾,但它们描写的事件没有。——柯林伍德

“在推倒纪念碑时,把底座留着——它们早晚会派上用场。——斯坦尼斯·莱茨

爱情也是一个丰富的来源,以普鲁斯特为主导:

很少有真正友好的分手,如果友好的话,就不会分手。

爱情的特性既使我们更怀疑,又使我们更轻信。

离别使爱情热烈,相逢则使它牢固。——托马斯·富勒

如果我们没有爱过头,说明我们爱得还不够。——拉布丹

多情者必好色,而好色者未必尽属多情。——张潮,《幽梦影》

 

跟时间有关的格言:


许多嫌每天太长的人却又嫌生命太短。


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安德鲁·许在《格言理论》一书中指出,谚语是公认的真理,而且通常是佚名的,因此“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是一句谚语,卡夫卡的“笼子在寻找一只鸟”就不是谚语。谚语的特点是,对每一句谚语,都有一句跟它相反的谚语,人们说“久别情疏”,也说“久别情更深”。


《格言集》书封


警句包含机智的、讽刺性的转折,比如蒲柏和王尔德的一些话。箴言通常是一种道德指南,如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刻着的“凡事不要过度”、“认识你自己”。但法国人拉罗什福科的道德箴言更多的是对人性的反思,而不是关于人生的指引,比如他说:“平庸之辈往往谴责他们不懂的东西”。讲箴言时,德国人说的比较绝对,法国人则喜欢例外,总是说“经常”、“大部分人”。

 

如果说谚语是民间智慧,警句是作家的俏皮话,箴言通俗易懂,格言则比较接近哲学、比较高深。克默德说,格言不仅要风趣、智慧,最好的格言要像禅宗的公案,颠覆常识又意味深长。





大家都在看


关于月亮的五个冷知识

挤奶、做黄油的女工

愤怒有用吗?

丹·布朗的是是非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