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之后,拥抱自由?
前几天有人问我忙不忙,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年底好像大家都很忙,就为了过一两个星期的春节。忙的时候要是赶上emo,很丧、很颓,就更没法过了。
这几天还大降温,让人无心工作。美国作家安妮·莫拉特在《关于写作》中说:“12月在传统上是不宜写作的月份。12月的每一天都是阴郁星期一,星期一也不是写作的好日子。经过整个周末的无拘无束、实际体验和纵情想象后,星期一像暴躁的斯拉夫叔叔一样到来。所以我会建议写作班的学生们,不要在12月星期一制定重大的写作方案。何必让自己一开始就遭受挫败呢?”
《关于写作》书封
作家还好,工作有没有进展一目了然。今天写了多少字?多少页?一个月写了多少篇?一年出了几本书?很多人在公司或机关上班,工作成果很模糊。产出的不是有形的物质,就很难设定客观的工作表现评定标准。英国作家杰夫·戴尔说,这世界令他感到不满意的,除了气候变化、贫富分化,就是许多人在做着一些没人性的工作。
美国哲学家罗伯特•波西格在《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中写道:“人们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到工厂做一些完全没有意义的事,也不去问为什么,因为这就是整个结构的要求。没有任何流氓或是坏蛋要他们这样。整个结构就是如此,它所要求的就是这样,没有人愿意因为它没有意义就承担改革整个组织结构的沉重工作。”
《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书封
以色列研究者艾亚拉•派恩斯总结说,人们会遭遇“存在主义追求的失败”,早上醒来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情几乎没有价值。她研究了保险业,发现那些小时候家里出过事比如家里失火、理赔过的人会很投入。因为他们是带着使命感来做这份工作的。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很重要。
技术进步的影响不仅干扰了我们的家庭生活,它们还影响了我们对时间、工作和休闲的感知。纽约人经常说他们很忙。没有哪个纽约人不说他忙,不管是有六个孩子的人,还是没有小孩的人,不管他们的工作是股票交易还是开出租车。Busyness(繁忙)和business(业务)读音相同不是偶然的,忙碌已经成了城市生活的核心感受。
盖洛普《美国工作场所现状》说,只有30%的人说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52%的人在工作时很闲散,还有18%的人使劲闲散。为了充分理解这种严峻的状况,请想象一下,一艘船上,有三个人在奋力划船,有五个人在看风景,还有两个在努力把船弄沉。很难想象这么少的人使劲,生意如何做得好。
如果忙意味着充实或忙碌(engaged),就没什么不好,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繁忙意味着过劳或疲惫。马里兰大学社会学家约翰•罗宾逊说,我们在工作时沉迷于效率,这种态度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对休闲的态度。我们在跑步机上跑步时还要同时听音乐、看电视。我们在做饭时翻阅杂志、打电话。如果我们的休闲不能帮我们恢复精力,我们就更有可能会感到倦怠。
近几十年来,工人的工作效率飞速提高,但薪水一直没变,甚至还降低了。高层的人和干重活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太多的公司认为每个人都是可以替换的,给他们开很低的工资,要就要,不要就走人。
在华尔街工作的一个人因为职业倦怠,转而开出租车去了。因为开出租车有些因素是你能够控制的。你从这里去那里。在华尔街,这一天开始时,你不知道最后会怎样。
新华社一篇报道说,韩国年轻一代眼下掀起一股蓝领风潮。社交平台优兔上有一个名为“木工日记”的频道,由一群二三十岁的建筑业从业者运营,现有约9500名订阅者。频道每周上传两个关于室内设计和木工的视频,但许多观众观看视频并不是为了学习木工活,而是能够从观看工人体力劳动表现出的激情中找到乐趣。
《纽约时报》说,如果“备受煎熬”是2021年的主流情绪,那么YOLO(你只能活一次)可能是本年度决定性的劳动力趋势。微软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全球超过40%的员工正在考虑于今年辞职。疫情改变了人们的优先事项,意识到自己没有必要这样生活(被工作困住)。
33岁的布雷特·威廉姆斯是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一名律师。今年2月,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每天都要在厨房工作台前坐上10个小时,感觉很痛苦。“我当时想:‘我还有什么可失去的呢?明天我们可能都会死。’”于是他抛下合伙人的职位和大公司的薪水辞职了,在他隔壁邻居经营的一家小公司找了一份工作,花更多时间陪妻子和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