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读书的人更长寿?

贝小戎 贝书单 2022-11-05


前几天人民网微博发了一条,“每天读书半小时寿命延长2年,美国耶鲁大学一项研究证实,爱读书的人更长寿。该大学研究人员对3635名年龄至少50岁的参试者进行了为期12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与从来不读书的人相比,每周读书3.5小时(即每天读书半小时),平均寿命延长近两年(23个月);每周读书时间超过3.5小时的人早亡风险降低23%。”


我搜索了一番,发现这是2016年的报道,研究者解释说,读书能减少久坐造成的死亡率的20%,能有效地提高50岁以上者的生活质量,这是因为跟读报刊相比,读书要用到更多认知功能,并且能提高这些功能,读书是一种沉浸式的活动,有助于维持认知能力。阅读包含两个主要的认知过程:深度阅读和情感联系。深度阅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读者致力于在书自身的背景下以及外界背景下理解其内容。情感联系是读者同情书中的人物,这会提高对他人的感知和情商。阅读也能减轻压力。


研究12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有多大的意义呢?会有人为了多活两年而开始看书吗?每天读书半小时,一年大约7天,60年间要花一年多时间。除了看书,大概还要买书、借书、理书。健身、做数学题也能延长寿命,要不要多管齐下?


这个研究还说,爱看书的是那些收入高的、上过大学的女性。多活两年是指经常看书的比不看书的多活两年,而不是这些人自己的寿命多了两年。看书能不能让人长寿也无从比较,一个人只活一辈子,无法让他这辈子看书、那辈子不看书,再来比较寿命情况。


看书能看到其他世界、其他人的活法,这其实相当于活了好多辈子。你大概永远也不会去北极乃至太空,靠读书可以理解去过的人的感受。


美国学者大卫·米基克斯在《快时代的慢阅读》中说:“真正的阅读旨在提高读者的创造力,永远不会失去力量。它不会像电子邮件、推文和即时短信一样具有时效性。这样的阅读要求你投入时间,以便回报给你某些永久性的东西:你对某本书的理解足以令你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阅读它,你投入的时间越多,你的收获就越大。”

 

《快时代的慢阅读》书封


网络时代,我们的注意力不断被打断,而读书需要全神贯注。“随着孩子的成长,长时间专注于一个玩具(或视频,或书籍)的能力也持续增长,同时还有对重复性经验的渴望:渴望再听同一个故事,或者一遍遍地倾听同一首歌。成年人的一大特点便是他渴望沉浸于单一目标之中。我们能够持久地全神贯注于某样事情的能力,也已经催生了相当多的文化里程碑:要不是这种沉默的、全身心投入的专注,就不会催生那些数学家、化学家、大厨、电脑程序员、作家和艺术家。”

 

作家基本上都是勤奋的读者。桑塔格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说,她在六岁左右开始阅读真正的书籍——传记和游记等等。而后迷上了爱伦·坡、莎士比亚、狄更斯、勃朗蒂姐妹、维克多·雨果、叔本华和佩特等人的作品。大概在九岁的时候,她就开始尝试自己印刷,制作一份四页的月报,印制了大概二十份报纸,然后以每张五美分的价格卖给了邻居们。


《巴黎评论》书封


桑塔格家里到处都是书和纸,书大约有一万五千本之多。她倾其一生阅读书籍,内容涉及艺术与建筑、剧院与舞蹈、哲学与精神病学、药学的历史以及宗教、摄影和歌剧的历史等等。苏珊·桑塔格拥有各种欧洲文学书籍——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文学等,也有成百上千的日本文学书籍和关于日本的书籍,它们以语言种类区分,并大致按年代排放。


斯蒂芬·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抛弃家庭出走,母亲搬来搬去换了许多地方,最后还是回缅因州安顿下来,这次是在内地小城达勒姆。他大约六七岁就开始写小说了,把漫画书里的画面描下来,然后自己编故事。镇上没有图书馆,但州里每星期有辆很大的绿色货车开进来,叫图书车,居民可以从图书车上借三本书,他说:“我读了很多书,各种类型都有。我这个星期读《野性的呼唤》和《海狼》,然后下星期读《冷暖人间》,再下个星期又读《穿灰色法兰绒套装的人》。我是想到什么读什么,拿到什么读什么。当初我读《海狼》的时候,并不理解那是杰克·伦敦对尼采的解读和批判;我读《麦提格》的时候,也不知道这就是自然主义。”


《野性的呼唤》书封


74岁的斯蒂芬·金2月还出版了一本与他人合著的新作《葛文迪最后的任务》。





大家都在看


“毒鸡汤”喝不得

英国到底有没有美食?

凯鲁亚克诞辰100周年:垮掉的一代的恒久魅力

那些地表活得最精彩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