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过被监禁在大饭店里的32年
维辛斯基:“那你为什么还要回来?”
罗斯托夫:“我想念这里的气候。”
这就是让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伯爵,明知国家剧变、沙皇被杀,却义无反顾地从巴黎返回故乡。小说《莫斯科绅士》讲述了这样一个前沙俄贵族回到莫斯科后被判处终身监禁在大都会饭店,最终在32年后重获自由的故事。
《莫斯科绅士》书封
作者埃默·托尔斯原为美国金融界高管,熟谙上流社会规则。在他的处女作《上流法则》中就描述了1938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末期,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如何跻身纽约上流社会,一点点撕去上流社会的华丽面纱,揭露虚伪而黑暗的真相。《莫斯科绅士》则让读者体验了在完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下,一个前上流社会的遗留贵族在失去身份和自由后如何继续走完他的人生。
《上流法则》书封
“在纽约打拼的人都要经历自身的变化。”同样画地为牢在莫斯科大都会饭店里的伯爵也说“时代的确会变,而作为一位绅士,我就该跟着它一起变。”当我们的生活发生不期而遇的重大变故,面前的世界骤然垮塌,如何让内心强大,勇敢应对无法预知的未来?大自然会创造一股叫作演变的力量一代又一代发挥作用,以确保无论飞蛾还是人类都有机会去适应它,而人类也会为进化付出不同的代价。无论上流社会还是底层大众,奢华、享乐、权力终究不过是浮光掠影,只有透过现实真正认识自己,才能探知灵魂的向往和追求。
“所有这些最舒适的生活,我都曾拥有过。但到头来,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却是那些并不舒适的东西。”于伯爵而言,活在眷恋的故土比活着本身更有意义。但身处绝望困境中最艰难的却是活着本身,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活下去的意义又是什么?
国家变成这样,生活变成这样,这是失控还是历史的必然?“萨沙,我亲爱的,你知道他要的就是看你的笑话,你为什么要让他得逞呢?”“人生中的逆境会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出现,假如一个人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就会被命运掌控。”在书中,作者让法国思想家蒙田的《随笔集》贯穿始终,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和自我价值观念是支撑伯爵活下去的精神核心,也是整部小说带给读者的启示录。关于死亡和人生,“尽管方式各异,但我们终将殊途同归。”蒙田说,“每个人的处境佳否,全视他自己的思想。快乐的,是那自己觉得快乐的人,而不是别人认为他快乐。”当人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时,他应该乞求活命,或者为了尊严,宁折不弯——这两种方式可能都是正确的。伯爵选择了理性对待,但依然坚持保留贵族的优雅、沉着及贵族血统里最好的气质——精神的高贵。
《蒙田随笔》书封
一个与世隔绝的人忍受了、活过了或者打败了艰苦卓绝的一年又一年,无论支撑他生存下去的力量是坚韧不拔的决心,还是愚昧的乐观精神。为了苟活必须建立起来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新的精神王国,用以支持孤独的灵魂,赋予生命新的意义。如何填满生活和精神的空洞,保持生存质量和仪式感无疑是必要的,这是对生命的尊重,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仅仅是活着。一块金币换来精美的床单和舒服的枕头、四块喜欢的香皂和法式千层酥;最爱的法式海产什烩需要配齐15种原料才能完成……生活值得我们去享受和用快乐充满。
“国王用城堡使自己强大,绅士则用书桌。”书房里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52支从喝勃艮第红酒用的大肚球形杯到专为喝色彩鲜艳的南欧利口酒设计的细脚杯,还有妹妹海伦娜的画像——全都是慰藉精神必需品。从顶楼卧室到博亚尔斯基餐厅,伯爵只能走过这方寸之地,而在精神世界里,把它想象得有多大,它就能有多大。人生价值就是在这样一个虚无的广阔境界里,将我们是灵魂安放——纯洁善良的人性,自由的精神。
《战争与和平》书封
从1922年苏联政权建立到1954年东西方冷战初期,外部世界风云变幻。作者在这个位于红场边上,距离克里姆林宫一步之遥的酒店里,建造了一个微缩社会,见证了这一系列社会变化。国家经历了大饥荒、大清洗、第二次世界大战,却宛如世外桃源般的酒店让伯爵躲过了这些劫难,“谁又能想到,许多年前,当你被判在大都会酒店终身监禁的时候,你其实成了全俄罗斯最幸运的人。”
餐厅领班、主厨、裁缝师、调酒师……这些心地善良的人成为伯爵的朋友,女演员带给他爱情的抚慰,即便像红军上校这样的政治官员,也在他危难的时刻给予帮助。权势、名望和特权,这些东西终究不会轻易让人性屈服。
伯爵对尼娜的感情,像女儿,又像死去的妹妹,是在他最黑暗的时刻,照亮他心里的一束光。尼娜送给他的万能钥匙,为他打开了眼前一道道封闭的大门;他送给尼娜望远镜是想让她更清楚地看到远方。而处在时代洪流中的尼娜,还是无法摆脱命运之神的手独自走开。索菲亚则是上帝送给他的天使,让人生有了新的目标和意义。亲情、友情和爱情,在小小的封闭空间里依然能给予孤独的人最温暖的爱。“永远都要发光,照亮你所到的每一个地方,直到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刻。”而这,正是人们祈求从爱里面得到的。
他教给索菲亚的就是他一直秉承的教父的教导和蒙田的名言:“第一,假如你不去掌控形势,你就会被形势掌控;第二,一个人是否有智慧,最可靠的标志就是看他是不是总是很快乐。”索菲亚长成了他希望的样子,最终获得了自由。
伯爵的挚友米什尔这一人物则代表了当时广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命运。出生于社会劳动阶层的米什卡在苏维埃革命胜利后,坚信“自由与民主时代的到来、愚昧的终结”。他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身份积极投身到时代建设当中,全身洋溢着热血与燥热。然而现实残酷地打破了他的幻想,严格的意识形态管控让契科夫的一句话“从未出过国的人不会知道面包可以好吃到什么程度”也成为当局不可接受的文字禁忌。米什卡彻底失望了,他选择的是不同于伯爵的另外一条道路——像勇士一样抗争,宁折不屈。米什卡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留下了遗作《面包与盐》。面包和盐,这两种代表斯拉夫民族最传统和最珍贵的东西,在所有俄罗斯文学巨匠作品中都留有印记,米什卡摘录了这些带有“面包”的字句,在字里行间都充斥着愤怒与讽刺,表达一份知识分子最强烈的呐喊。
整部小说语言风趣诙谐,但文字背后的各种情感表达细腻、真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冲突应该是作者作为一个美国人构造前苏联社会小说最大的壁垒,对个人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崇尚让作者天然站在西方文化传统的角度看待那个时代的巨大变化。然而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也具有普遍、共同的人性: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绅士和战士都是活着的选择和方式,灵魂的纯洁和自由才是人生的终极理想。
伯爵最终得到了自由,并不像读者猜测的那样在巴黎与索菲亚团聚。如果真是这样岂不回到了故事的开头,为什么还要回去?回去,是用身陷囹圄换取精神的解放。以自由之身回到阔别32年的故土,让心灵获得永远的宁静。
大家都在看
不同阶层的男女是怎样相爱的?| 小贝阅读写作训练营第八期优秀作业
这本书敲响了游记的丧钟 | 小贝阅读写作训练营第七期优秀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