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物价上涨后怎样保持饮食水准?

中微子和小二 贝书单 2022-11-05

英国通货膨胀正式超过10%,食物涨价,贷款利率也涨了两三倍,导致以前收入尚可应付的家庭如今也要东拼西凑。BBC推出了“一镑晚餐”,帮观众节省开支的同时还能吃饱吃好。四人晚餐,每周二十八镑,材料不外是鸡肉、猪肉、香肠、豆子、罐头、冷冻蔬菜、意面、面包面饼等等,尽量做成五颜六色的样子。

《唐顿庄园》剧照

因为能源价格涨了一大截,BBC还帮观众开发了空气炸锅食谱,因为空气炸锅比烤箱省电。现在电费是34便士一度,用空气炸锅做熟一个鸡腿需要0.43度电,而普通烤箱需要1.05度。

英国人不会做饭,很多人的烹饪技能仅限烤面包涂果酱黄油,或者煮意面再倒上现成的意面酱。电视节目和名人提倡的节约晚餐,那些在意一两镑的人家不见得会追捧,因为穷人没有做饭的技能和时间。工业化时代的贫困,人们从踏入社会就被培养单一的谋生技能,而且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挣工资上。一旦这种技能不再为社会需要,被抛弃的人们连照料自己的生活都有困难,因为从他们的祖父母辈起,全方位照料自己的技能就一点点失落了。挑选新鲜的蔬菜和肉并现做一顿饭,已经成了有追求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吐司》剧照

生活拮据的人吃的是工厂出产的现成饭或冷冻餐,原材料来自遥远的国度,过度加工,含有令其永不腐坏的各种成分。这和农业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农业社会缺乏物资和金钱,但不缺乏技能。农民一年四季的食物,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贸易,绝大部分都是自己做的。这个“做”不是从现成的原料开始,而是从原料的种子和幼体开始。村庄的食单几乎完全没有浪费,正符合现在流行的环保原则,甚至远远超出由超市喂大的环保人士的节碳减排想象力。当今的理念:浪费是新的贫困,环保是新的高级。

《一个村庄的食单》详细罗列了湖南山区八公分村农民家庭一年到头主食、副食、点心、酒水、柴米油盐的来处,可供厉行环保节约的人参考。乡村的食物,从材料到加工方式都是俭朴一路,不脱离手工生产,没有名贵珍稀的东西,但是又纷繁复杂,自成系统,相当体面。这个村子前后有江河池塘,地里种着红薯稻米,圈里养着鸡鸭猪牛,山上栽着油茶果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乡村的食单来自河流、土地和山野。

《一个村庄的食单》书封

作物成为食物,不仅需要许多劳动,还需要许多知识。豌豆要农历十二月下种,四月收成,花生则要四月下种,六月收成。秋末冬初收了红薯便种麦子,来年四月收了麦子就插红薯藤。从古诗文中能体会到农业生活有严密的时序,“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经济活动也围绕着农业的时序开展:“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

对于作物的种植、收获、加工、储存、利用方法,大部分农民即使不识字,也全都熟记于心,代代相传。对食物的了解始于最初的播种和生长,可以说是最深的了解。不仅作物有季节性,连牲畜家禽都有季节性。季节性不仅与生长周期有关,也与农家的节令祭祀有关。清明节杀公鸡滴血淋坟,公鸡随后便成了一家人的美味佳肴。四月初八是一个与儿童有关的重大节日,家家户户送双数的鸡蛋鸭蛋给有儿童的亲戚作礼物,母亲会煮双数的红蛋和糯米饭。汪曾祺也写过端午的鸭蛋,蛋不仅可以吃,也可以给孩子玩,不过时令不同。

《步履不停》剧照

从村庄的食单可以看出,村中的男女都是各种技艺和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承者。在文字普遍推广以前,这么多的知识和技艺全靠口头和实践传承,实在令人惊异。在学校教育文字教育以外,人的头脑和双手居然能承载这么多知识。点豆腐,做米豆腐,烫皮,饺粑,以至打茶油,腌咸蛋,养草鱼,都有很多步骤和诀窍。哪一步没有做对,就可能遭受很大损失。

受过教育的上层知识分子常常以为农民无知无识,不晓天下大事,其实一个普通乡农对天象、气候、土壤、动植物都有着相当的观察和理解。村庄作为一个集体,更能完善地保存整套生产食物的知识。这些知识在漫长的历史当中支持了大量人口,一旦与现代工业技术结合,就能产生大量的创新,惠及更多人类。无麸质食品流行,食品工业炫耀他们的科技与狠活新产品。在亚洲人民看来,哪需要那么多狠活,只要吃米饭、米粉年糕、馃条和鹰嘴豆泥不就行了吗?


排版:苏苏 / 审核:南希

同题阅读

穷人如何鼓捣出一桌盛宴

大家都在看

英国下任首相会是谁?
笑话为什么好笑?
狗和主人的性格会一致吗?
《人类简史》是虚假信息之源?


【欢迎扫描二维码,来和贝小戎一起读外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