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刘伯承工厂”,全国唯一!
编者按
诞生于长治的“刘伯承工厂”是全国唯一以军队将帅名字命名的兵工厂,是一代太行兵工人曾经奋斗的地方,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求解放、谋发展、奔复兴的缩影。
战争年代,太行兵工人日夜与枪炮为伍,却很少出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他们在莽莽太行山中默默奉献,却总能影响着前线的战局。他们是工人,更是英勇无畏的战士。
今天,本报特编发此稿,围绕“刘伯承工厂”生产竞赛运动和最终获得此光荣称号的晋冀鲁豫军区兵工二厂这两条主线,讲述太行兵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以及他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时间节点上,展现出“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
▲“刘伯承工厂”旧址
太行兵工,荣光与你同在
2024年9月25日8时44分,东风31AG呼啸而起,沿着“钱学森弹道”飞行1.2万公里后,准确落入太平洋预定地点。
人们在感叹国防科技工业强大的同时,可还记得,那个在绵延八百里太行山上,我国军工事业的奠基者——黄崖洞兵工厂;可还记得,那个在全中国第一座解放的上党古城,为解放全中国提供强大军火支持的淮海机械厂;可还记得,那个在风景秀美的塔岭山下,全国唯一以军队将帅名字命名的兵工厂——“刘伯承工厂”。
立功!立功!
1946年底,解放战争空前激烈,中央军委在11月的电令中提出“一切外援断绝,军火必须自力更生,特别是炮弹子弹”,前方军火告急。
1947年初,在当时晋冀鲁豫解放区17个兵工厂,开展起争创“刘伯承工厂”立功生产竞赛运动。
1947年8月1日,在挺进大别山的前夜,刘伯承为晋冀鲁豫兵工写下了“提高兵工质量、增大歼灭战效果”的题词,军工处制成锦旗一面,决定连同100万元奖金(冀币)和“刘伯承工厂”的称号,都授予最终在竞赛中胜出的工厂。
1947年2月—1948年4月,在以长治为核心的太行山上,分布在河北涉县、晋中、晋城等地的17个兵工厂和30个分厂和工部,一起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刘伯承工厂”劳动生产竞赛运动。
最终,在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工处(今长治市人民医院门诊部附近)组织的总结授奖典礼上,把“刘伯承工厂”这一光荣的称号授予了位于今潞州区塔岭山下的南石槽村的兵工二厂,也就是现在淮海工业集团的前身。1948年5月1日,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来厂视察,专门题写了“刘伯承工厂”5个字。后来,当时的厂长贾晓东就组织职工作为厂牌,挂在工厂大门上。
在1948年6月12日的《人民日报》中是这样报道的:经过大家公议评选,二厂获得了“刘伯承工厂”的光荣称号,其他各厂的成绩也不小,大家决心把工厂办得更好、更企业化,在这次运动的基础上,把各厂都变成“刘伯承工厂”。
其实,在当时遍布太行山麓的其他兵工厂中,1.1万余名太行兵工们,同样在夜以继日地生产武器弹药,热情高涨的开展劳动竞赛,争先恐后地立功,默默无闻地流汗、流血,都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获得“刘伯承工厂”这一光荣的称号。这年以后,他们一起造出了解放全中国的近一半军火,完成了永载中国兵工史册的一段伟大传奇!
太行兵工们争当“刘伯承工厂”的工作热情和实际行动,也深深地打动了这些兵工厂所在地的群众。每当有人问起村里曾经的兵工厂,村民们总会满怀自豪地说:“你说的是咱们村的‘刘伯承工厂’吧!”
在“刘伯承工厂”竞赛运动期间,一直流传着不少逸闻趣事,有汗水、有微笑、有牺牲、有理想……
当时,刘伯承司令员在知道了“刘伯承工厂”生产竞赛运动的消息后提出:搞这样的竞赛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要以他的名字开展运动和命名工厂,还请向全体兵工做好解释工作,并接受他的请求。据很多老军工的回忆,“刘伯承工厂”的厂牌还是悬挂了很长时间的。1986年刘伯承元帅去世以后,兵工二厂虽然早已改称淮海机械厂,但还是派人以“刘伯承工厂”的名义参加了追悼会。可见,“刘伯承工厂”已经深入人心了。
▲热火朝天的生产现场。(资料图)
在竞赛期间,提出了“工房就是战场,机器就是刀枪”“人人有功立、人人要立功、事事可立功、大小都立功”等口号。领导干部、操作工、炊事员、饲养员、学徒工还有家属,来自五湖四海、操着南腔北调的兵工人一呼百应。共改革工具300多件,创造发明261项,光节约的钱就有几千万元,已经远超竞赛的奖励了。很多人甚至把原材料拿回家去生产,形成了家家都是“兵工厂”的局面。那时,各兵工厂的领导根本不用担心工人的劳动纪律松弛问题,反倒经常到工房劝说大家注意休息。兵工查鸿斌为抢修水泵,连续两天两夜没合眼。曾有兵工因为连续在工房干活,领导想让他休息一下,就组织了一场摔跤比赛,谁知他竟然睡在了对手的肩膀上。还有兵工甚至半夜起来用发的食用油点油灯,偷偷起来工作。工人原培军的舅舅来厂接他回家结婚,他说要立了功再回,但第二天抡大锤时被飞起的铁片击中牺牲了。劳模甄荣典在一周内每日工作都超过14个小时。面对敌人扔下的“哑弹”,老军工田万喜不顾个人安危,骑着自行车跑去拆除。
南石槽兵工二厂在竞赛运动期间,共生产82毫米迫击炮弹33.656万发,月产量由1.3万发增长至3.4万发,而且炮弹质量保持了90%的良品率,未发生过炸炮、瞎火等事故,单发炮弹成本由1.3万元下降到0.78万元。在生产组织管理方面,能够全年月月按期交货,从不延误,全厂有80%的工人都立功受奖,还涌现出了韩栓财、原满喜、赵丰通、郝庆胜、潘发旺、卢春秀等劳动模范。
“铸剑”太行
兵工二厂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太行军工的发展史。它的源起是与一个伟大的名字连在一起的,那就是—黄崖洞兵工厂;它的发展和归宿也是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连在一起的,那就是—淮海集团……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北上抗日的时候,武器弹药的来源除了国民党提供和从民间搜集、购买外,主要还是靠战斗缴获。但是,在脍炙人口的《游击队之歌》“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歌词背后,除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更多的是无奈和悲壮。
在真正的抗日战场上,比杀死日军更难的事,就是从日军手里抢夺武器。尤其是抗战前期,每一枪一弹的缴获,都需要八路军战士付出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
直到1941年我方后勤工作报告中说:我军与鬼子的大多数战斗,缴获的枪弹通常比我们的消耗少,最好的情况也就是耗缴平衡。当然也有不少“与日寇作战,弹药消耗大,缴获则少得可怜”的情况。八路军要发展壮大、战胜日寇,加强自身的兵工建设已迫在眉睫。
当时,虽然八路军各部几乎都建立了自己的修械所,但还只能是以小规模的修理枪械和复装子弹为主,在二战中,八路军是唯一一支大规模使用复装子弹的军队。
▲曾经使用的机床
1938年4月,八路军129师粉碎日军九路围攻后,收复了榆社、武乡、辽县、黎城等18座县城。9月,31岁的徐长勋就受命在榆社县讲堂镇,组建了韩庄八路军总部修械所。将包括原115师344旅修械所和129师补充团修械所在内的13个八路军各部修械所进行了整合,它标志着八路军太行军事工业的正式诞生。这也是长治现在淮海机械厂的前身,其建厂时间就是从韩庄修械所成立之日开始的。
1939年6月,在潞城北村八路军总部组建了军工部,27岁的刘鹏成了第一任部长。7月,日军占领榆社县城,韩庄修械所迁至黎城水窑山,不久后建成的黄崖洞兵工厂,很快就发展成为华北抗日根据地最大的兵工厂。
八路军水窑山兵工厂,它的正式名称叫八路军总部军工一所。据说,黄崖洞早先叫作“黄烟洞”,是当时兵工厂的仓库。在整个抗战时期,这里累计生产了58万枚手榴弹、迫击炮2500多门、炮弹26万多发、步枪近万支。在那场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之后,水窑山兵工厂有了一个光荣的名字—“黄崖洞兵工厂”。可以说,我军能够真正成规模制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制式武器,就是从黄崖洞兵工厂开始的。
1940年,被誉为“军工泰斗”的刘鼎继任军工部长以后,相继成立了包括子弹厂、刺刀厂、柳沟铁厂等10个兵工厂。一大批军工领域的专业人才也井喷式的汇集于此,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他们中间,有英国留学生刘致中(时任军工部柳沟铁厂副厂长、1942年牺牲)、“枪神”刘贵福(时任黄崖洞兵工厂副厂长、我军第一支步枪“八一式”的研制者)、留学德国的陆达(时任军工部柳沟铁厂厂长、我党第一个钢铁厂“故县铁厂”的创始人之一)、老兵工沈丁祥和李林一夫妇(时任黄崖洞子弹厂厂长、黄崖洞库房保管员)、老红军刘鹏(军工部首任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程明升(黄崖洞兵工厂首任厂长)、“炮弹大王”甄荣典、东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郭栋才(时任军工部工程处工程师)、“手榴弹土专家”铁匠石成玉、石成尧兄弟、留学英国的冶金博士张华清(时任军工部柳沟铁厂技师)、老军工韩忠武(徒手造出冲锋枪的“生产英雄”、后任“刘伯承工厂”副厂长)、燕京大学研究生张方(时任军工部无烟火药研究员)、天津北洋大学毕业的陈志坚(时任黄崖洞兵工厂建厂总工程师、梁沟军工部四所所长)、老兵工齐宣威(时任黄崖洞兵工厂机工部工长,后任“刘伯承工厂”厂长)、抗大青年张汉英、刘敏夫妇(时任军工部柳沟铁厂技师,后任“刘伯承工厂”副政委)、北平大学毕业的郑汉涛(时任军工部工程处副处长、1962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老红军贾晓东(时任军工部柳沟铁厂教导员、后任“刘伯承工厂”政委)、河北工学院毕业的王锡嘏(时任军工部化学技师)、“火工品的外科医生”鞭炮匠人教子夫、教逢春(时任军工部火工技师、后为“刘伯承工厂”火药技师、一门忠烈)……
刘鼎原名阚思俊,是我国军事工业的创始人之一。1940年4月,他组织成立了“抗大”总校在武乡县季家岭成立的特科大队。9月,以此为基础成立了我党我军的第一所军事工业学校—“太行工业学校”,刘鼎任校长。一直到1943年停办,共为我军培养出400多名军工人才,学员遍布太行、太岳地区各兵工厂。
1946年2月,长治解放后,太行工业学校恢复办学,改称长治工业学校,校址选在以前阎锡山关押政治犯的第六模范监狱,也就是现在的天晚集西侧的联合厂。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北大学,成为著名的兵工七子高校之一。
▲太行军工文化园
在西安事变中,刘鼎作为我党与张学良的联络员,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淮海机械厂宣传部派人到北京采访刘鼎的时候,他正在接受电影《西安事变》剧组的访谈,听说是来自山西长治黄崖洞兵工厂的,他马上就对剧组说,你们先等一下,我得先接待他们。他讲起当时是如何冒着大雨把石圪节煤矿的锅炉运上黄崖洞的,以及建厂的艰辛,流露出对黄崖洞兵工厂深厚的感情。
刘鼎是于1940年5月1日,由彭德怀、左权、杨立三专程送到黄崖洞上赤峪村军工部任部长的。他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去黄崖洞兵工厂见一个人。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就是我军的第一位步枪设计师,被誉为“太行枪神”的刘贵福。后来,他还成为淮海机械厂的首任厂长。
1941年冬的黄崖洞保卫战中,八路军以敌我伤亡6∶1的比例,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模范战绩,但是黄崖洞兵工厂也完全暴露了。为了保存实力,兵工厂一分为三。其中,二分厂由老军工韩忠武带领100多名职工,仍然留在了黄崖洞继续生产炮弹。
1943年9月,八路军收复了太南广大地区,为扩大炮弹生产,军工部决定将黄崖洞二分厂整体迁至平顺西安村,成立军工部新二所,后来改为兵工二厂。至此,黄崖洞兵工厂全部搬出水窑山,军工部一所,也就是黄崖洞兵工厂的名称和番号,也在不到一年后正式取消。但是,作为我国军事工业的奠基者,“黄崖洞兵工厂”这个名字将永垂不朽!
平顺县杏城镇的西安村,在寂静的山野中,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除了名字还算响亮外,整个村庄静谧而祥和,一如其他普通的村落。村口高耸的南背山,像是一道翠绿的屏风,每当傍晚的清风拂过,满山的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向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低声讲述着岁月留下的故事。
西安村的乡亲们,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这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队伍,他们白天几乎不见踪影,晚上却在灯火通明的老君庙里装配着炮弹,轰隆隆地往村口的山上试射。成群的骡马队,拉来物资后就迅速消失在暗夜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抗战的考验,整个上党地区的群众基础非常好。晋冀鲁豫军区决定,把几乎所有主要的兵工厂和从日伪工业接收过来的重要设备全部集中到长治。西安村的兵工二厂也于1945年11月,迁到了长治市区的南石槽村。到1947年,在军工处所辖的17个兵工厂中就有12个建在长治。长治已成为当时晋冀鲁豫解放区军工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区。
1945年9月10日,解放战争的第一枪—上党战役在长治打响。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胜利。长治也成了全中国最早解放的城市。1949年后的长治,不但很快就形成安定团结的局面,还有着丰富的煤、铁等资源。而且在此时,我党的工作重心,也开始从乡村转向城市,实验性地在长治探索出一整套接管和建设城市的样本。乃至解放战争中,我党先后抽调近万名上党老区的干部随军南下,到全国接管城市的时候,基本都是参照长治样本。
不久,有指示要求彻底切断敌人的铁路交通线,将铁轨和其他大型军工器材,尽量运回太行根据地。那具体要运到哪里呢,长治就成为首选。
1949年后,八路军军工部政治处主任张贻祥,带领100多人,把河南焦作6.5吨的大型锅炉和十几台大型发电机经晋城运到长治,又用人力前拉后拽运到潞城的宋村和西白兔镇投入使用,相继成立了兵工十二厂和华北解放区第一座“红色电厂”西白兔电厂。正是由于有了大功率的生产设备及比较充足的原料,长治军工由抗战时期只能生产手榴弹、迫击炮弹发展到能复装山炮、野战炮弹等重型武器。在解放战争期间,长治兵工厂生产的炮弹、炸弹,有力地支援了我军战场的急需,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长治兵工厂的蓬勃发展也奠定了太行军民两用工业的雏形。不仅生产军工设备,还为供给部、卫生部、冀南银行、新华日报报馆提供急需的机器修理及零配件。随着长治军工生产向纵深发展壮大,又带动了一批基础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煤、铁及硝、磺的大量开采与冶炼,为长治民用工业的发展打下基础。在这些兵工企业的助力下,长治很快就形成了工业体系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一大批以轻工业产品为主的老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后来,这种“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迎来了发展高峰,并成为在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的城市。
长治南石槽的兵工二厂,在那年获得“刘伯承工厂”荣誉称号后,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不断发展壮大。1949年春,华北兵工局成立。6月,南石槽兵工二厂改编为第一兵工厂第一分厂;1951年,南石槽兵工二厂并入兵工一大厂,厂长刘贵福;1952年9月被中央兵工总局命名为342厂,“枪神”刘贵福被任命为厂长;1952年9月,又分为304、307和342厂;1958年6月,304厂改名“国营惠丰机械厂”。342厂改名“国营淮海机械厂”,并以此纪念在淮海战役中作出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誉为“太行山上一面旗”,还诞生了“韩宗任小组”“大国工匠”周建民这样的优秀集体和个人,原南石槽兵工二厂成为其火工车间。307厂改名“国营晨光机械厂”,并于1965年在四川筹建167厂(陵川厂),后迁至成都。1965年,以淮海机械厂相关专业车间和科室为基础,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航天地面发射设备生产基地,定名“国营清华机械厂”。
▲参加“刘伯承工厂”竞赛运动的兵工厂
在巍峨的太行山上,至今仍屹立着许多军工旧址,它们不仅承载着军事工业在太行山上发展的深厚革命历史,还铭记着我国军事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光荣历程,为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些记忆,需要反复被唤醒;有些人的名字,需要不断被提起。“刘伯承工厂”是一个载体,它承载了太多老一辈兵工人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
致敬,太行兵工人!
本文史料来源:
《华北解放区军工史料》兵器工业出版社、《兵工史料》兵器工业出版社、《中国国防科技的摇篮—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兵工》兵器工业出版社、《晋冀鲁豫根据地》兵器工业出版社、《根据地兵器》解放军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军事科学出版社、《刘鼎》人民出版社、《黄崖洞保卫战》南京出版社、《山西军事工业史稿》山西国防科工办编、《惠丰工厂史》中共惠丰厂委员会编等。
编辑|邢璐霞 审校|牛丽丽
责编|王青平 来源|上党晚报
原题目|太行兵工,荣光与你同在——“刘伯承工厂”往事
发展新质生产力,长治“上大分”!
最新!长治市卫健委公示
长治住房公积金,有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