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卓越名师 | 钟明华:从一头青丝到银发飘絮,传道明理是他“最幸福的事业”

2018-04-11 中山大学

编者按: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之魂。为进一步鼓励广大教师不忘初心,潜心育人,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启动了中山大学卓越教学奖评选。该奖项是“教师荣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领域最高荣誉,旨在表彰师德高尚、教学优秀、学术卓越且长期从事本科教学的的一线教师。评选现已进入终评环节,为此我们推出系列卓越教学名师系列专题,共同领略中大名师风采。


“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如果自己的付出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是一件幸福的事。思政教育应当理论与实践并重,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所思运用于生活之中,在人生路上当自己的引路人。”

——钟明华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62531x80w&width=500&height=375&auto=0


自1983年执教至今,马克思主义学院钟明华教授一直以行动践行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信念。他认为,思政教育不应当停留于书本上的理论,更应该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课堂教学与时俱进,让思政教育真正成为令学生受益的一门学科。三十五载如一日,钟明华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并言传身教,当青年学生的引路人,为高等院校的思想教育事业树立了一个风向标。

传道:三十五载的一线教学 


▲从助教到教授,钟明华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热爱

 

从助教到教授,从一头青丝到银发飘絮,变的是身份和容貌,不变的是那颗热爱教育、永远赤诚的心。

 

钟明华的教师生涯开始于本科教学课堂,对他而言,本科教学是重中之重。在他担任原教育学院院长时,同时负责五个学科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事务繁多,有人曾劝他放弃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只带研究生,但他表示:“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本科教学是我的人生舞台。” 教学不止意味着谋生与责任,更是一种爱岗敬业的乐生修养,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他“幸福的事业”。

 

他认为,教书育人的根本在于教师自身的学术底蕴和厚积薄发,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集科研与授课于一体,丰厚的学术知识是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条件。因此,他在教师生涯中先后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持之以恒地进行学术研究和积累,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授课水平。

 

▲钟明华部分学术成果

 

这些年来,钟明华主持和参与过多项国家级、教育部、省级人文社会项目,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刊物上发表了一批学术研究成果,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现代人生问题研究》等多本专著和教材,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成果引进课堂教学。


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钟明华不仅承担学校其他专业本、硕、博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承担着本专业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指导、培养工作。他时常勉励学生:“做学问要有敬畏之心、执着之志。”他也十分注重教学研互动,与学生共同成长。在钟明华的培养下,先后有三十多名硕士生、博士生毕业,成长为社会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和本学科的骨干力量。

 

对于硕博生的培养,钟明华尤其强调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是学术研究的逻辑前提,也是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应当体现和解决的重要环节。“读书要有问题意识,要读得进更要走得出。有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钟明华打比方说,博士生的博士论文选题,就是扣好学术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从不命题作文,这是钟明华的培养研究生的原则之一。他要求学生自己想选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准研究中的能够直面现实并回应现实的真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学术研究。

 

曾经有一名硕士生苦思冥想了两个月都想不出选题,很是憔悴,每次见面,钟明华都帮助他思考、发掘自己的研究兴奋点。期间,这名学生为参加青年道德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写了一篇关于现代性视域下青年道德发展问题的论文,但缺乏新意,钟明华认为这篇文章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知识结构不完善,便建议他从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角度深入思考。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在钟明华的指导下,补充了相关理论,不仅开拓了思路,还凝练出新的观点,写出了第一篇有独立见解的学术论文,极大地增强了学术信心。后来,他在此基础上写成硕士论文,并顺利考上博士。

 

不管是对本科生,还是硕士、博士生,钟明华都充分重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与注重创新的能力,因为这不仅是做好学术研究的基础,更是一辈子受用的财富。

授业:与时俱进的思政课堂


秉持教育理想,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钟明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大特色是“以理服人、以学养人

 

新时代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选择与生活方式日趋多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新的挑战,怎样上好思政课,成为所有任课老师的当务之急。在钟明华看来,思政课堂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是思政教师的“第一道场”。

 

是以简单化、去理论化来迎合学生口味,还是努力以思想和理论的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钟明华选择更有难度的后者。“如果学生没有真心为思想与理论所折服,再热闹的课堂都只是虚假的‘课堂繁荣’。”


▲钟明华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

 

对于课堂,他要求自身一方面做一名思想者,另一方面做一名传道授业者。

 

他在教学中始终坚守教学内容的思想意蕴和理论特质,通过自己的努力对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和阐释,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如何实现教材向教学的转化?钟明华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他将课程内容分成存在论、规范论、价值论、人格论和修养论五个专题,彼此环环相扣,深度循序渐进,拓展了学理空间和理论层次,最后回归到这门课程的育人目标,提出“高贵人生”的命题,激励学生努力去实现一个“高于自我,贵于物质”的人生。

 

再动人的理论脱离现实生活也会枯萎,再耀眼的哲思脱离社会关怀也会暗淡,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也将事倍功半。钟明华的课堂,便时时以现实生活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


▲钟明华课下与学生交流

 

他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历史背景解读时代发展,以社会现实说明理论内涵,既追溯历史又观照当下,与学生探讨现实问题时,既全面、辨证地分析社会状况,也不忘联系个体的境况与遭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发表见解,钟明华围绕“道德困境的难题”“道德与法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等中心议题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和演讲展示。钟明华先诠释议题,再导入问题,各讨论小组根据兴趣和素材选定自己的论题角度后进行讨论、主题演讲,最后再由钟明华进行点评和指导。这一“问题导入、参与互动”的教学模式和“小组讨论、演讲展示”的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热情与合作精神,他们从不同角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案例,有的探讨特殊群体的法律待遇问题,有的探讨网络暴力的法律与道德问题,有的分析“见义勇为好人免责法”和“见死不救罪”的法理基础,课堂氛围热烈,达到了教学相长、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没有乏味的说教,而是以引人入胜的课堂案例引领学生走进理论思辨的精神世界;没有填鸭式的灌输,而是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与学生实际进行理论疏导,把传播科学理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统一起来。热情饱满,旁征博引,还有一副好嗓子,为钟明华精彩的课堂锦上添花,他在课堂上努力当学生思想的激活者,在生活中当学生值得信赖的引路人。

解惑:青年学生的引路人


2015年10月的一天,钟明华收到一封邮件,写信的是一名毕业多年的软件学院学生,这勾起了他的回忆。当年这名学生曾经在学业和未来的发展上感到迷茫而焦虑,在课堂上,钟明华关于“人是什么”的探讨以及对“人是矛盾的存在”的深刻分析,引起他对自身现状的反省,而在课下的交流中,钟明华给了他一份推荐书目,又把他领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哲学世界。在邮件中学生说道:“当时我特别喜欢您的课,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才能够给予心灵一丝安慰。”钟明华的引导和帮助,让他平和地度过了大学四年,考上哲学系的研究生。

 

▲钟明华与博士研究生讨论问题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时候,甚至不需要一堂课,只是几句话,就可能改变一个学生。钟明华曾经观察到一名学生出现了情绪低落的异常情况,他主动找到这名男生谈心,了解了他所遭受的人生打击,并有针对性地给予他心理疏导。一番长谈之后,学生慢慢释怀,逐渐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在往后的日子,他一直记着钟明华时常引用的一句话:“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人生虽已看透,但我依然热爱’”,多了几分稳重、成熟与自信。

 

钟明华的另一名学生回忆道,第一次见面时,老师盯着他严肃地问:“理论功底怎样?读过哪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看到他战战兢兢的模样,钟明华没有批评他,而是语重心长地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不读经典,总是肤浅的。好好地读书读透马恩原著,这可是一辈子的学术功底啊。”在学生中间还流传着钟明华的两句话:“文科博士生每年不读上百本书是不合格的。”“没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你怎么教马、研马、信马?”

 

钟明华治学严谨、言传身教,在为人、为学上,都是青年学生的引路人。

 

“传道明理,立德树人。”钟明华数十年坚守在中大教学第一线,从未停止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管理中耕耘奉献,成为大学生思想精神与为人知学的引路人,展现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卓越风采。


卓越名师专题

王庭槐  李志兵

     汪华侨

王连唐  贺竹梅 周丽华


推荐阅读  

一学期借书623册?中大“书霸”的阅读秘笈


“天琴”:三十载“面壁”打造引力波探测计划



--- iSYSU ---

来源:教务部

编辑:廖忠圣

责任编辑:左思韵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zhongdaguanwei@163.com


为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