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慕课,讲统计学,他是学生的“郝老师”,更是学生的“好老师”

中山大学 2020-02-11

编者按

中山大学 2019 年春季工作会议将于4 月 20 日至21 日在珠海校区召开。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我们推出第九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采访专题,通过展示名师们先进的育人理念、经验和特色的育人成果,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良好的氛围。



高考的时候,我的志愿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填的全是医学院。


今年,距离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郝元涛教授走上医学之路,已有32年,这也是他站上讲台的第23年。在学生眼中,他是人气超高的学院男神,也是良师兼益友。而在他自己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能真正和学生成为朋友,对于郝元涛来说,是教学生涯中最大的满足。


▲郝元涛教授接受采访(摄影:肖遥)



教学:“当老师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是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


“成为老师,是偶然也是必然。”回忆起当初的选择,郝元涛笑谈。1996年,郝元涛以硕士学位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彼时的他,也面临着成为一名医生还是继续科研道路的选择。而在听闻中山医招聘教师的消息后,他决定试一试,而这一试,便成为了他今后数十年教学生涯的开端。


“在学校和同学的交流与相处是很单纯的,能够和很多学生成为朋友。”作为一名教师,郝元涛最大的满足感便来源于和学生的相处。“有时候到医院去,见到那些已经成为医生的学生,他们都会很尊重地说:‘郝老师,当年还是您给我上的课。’”对于郝元涛而言,被学生需要也是一种幸福。他还记得某次学生团队在《柳叶刀》上发表论文时,审核论文的统计学专家问了一些问题,而学生团队第一时间想到“我们可以去找郝老师,他一定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论文在期刊上圆满发表,也成为了该团队的第一篇《柳叶刀》论文。


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郝元涛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面对本科生教学的时候,你的知识要专业,知识面要广博。”他的课程总是逻辑清晰,知识点之间连接紧密,却又深入浅出,趣味十足。有学生调侃,“听郝老师的课,不用复习都能听懂。”除了专业知识的教学,郝元涛也要求自己做事端正严谨,潜心教学不敷衍,同时保持和学生的全方位交流。“学生们会感受到你的态度,受到你的影响。”作为院长,郝元涛的工作事务繁忙,但他依然对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十分关心,在担任学生导师时,也会时不时组织聚餐,共同交流。


《医学统计学》是郝元涛多年来主要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这也是医学专业最难的课程之一。在他看来,教授好这门课的诀窍在于让学生理解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他常告诉学生,身为科学的医学,需要从经验之中排除偶然性,而医学统计学就是最重要的工具。“现在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精准医学的时代,面对如此大量的数据,该如何提高认识数据,使用数据的能力,需要许多学科的支撑,医学统计学就是其中之一。”通过耐心的讲述,认识到统计学重要性的学生就会主动、自主地进行学习。


严谨,是郝元涛身上的另一个关键词。他不仅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自己的严谨和逻辑性,在教材编写中也同样如此。医学学科的教材往往是统一编写,全国通用,意义重大。而如今参与了十多本教材编撰的郝元涛,在编写过程中最重视的原则就是严谨。“我们的知识可以不是最新的,最全面的,但一定不能出错。”


▲郝元涛教授在课堂上(摄影:公共卫生学院)



创新:“抓住机遇,才能成为引领者。”


2014年9月1日,郝元涛主持的《医学统计学》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发布,该课程是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在国内资助的首批四门医学“慕课”之一,也是中山大学首门亮相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课程。如今,这门课程的注册学习人数已经达八万余人,近日更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从探索者到引领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需要无数人的努力。


▲《医学统计学》课程在“学习强国”APP上线(来源:学习强国)


2013年,北大、复旦、协和、中大四所学校代表受邀赴美调研慕课建设,郝元涛随团参加。 “我们总说优质教学资源是匮乏的,如何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名师,分享我们的资源,慕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一次的访问让郝元涛在慕课建设思维上有了新的认识。


在慕课制作上,很多学校往往会选择聘请公司,但公共卫生学院团队选择了自己独立完成。“这项工作仅仅是一个开始,往后学院可能还会继续做其他的课程,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东西。”回忆起当初制作慕课的过程,郝元涛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很难”。不论是摄影剪辑还是字幕制作,一切都要团队成员从头学起。而如何动员教师们的参与,也同样是一个问题。“当时并没有额外的激励,但好在我们医学统计学教研室非常团结,重视教学传统,七十多岁的方积乾老教授主动参与授课,其他的教师也慢慢加入了。”时隔五年,再度回想当初的情景,郝元涛感慨彼时的一腔热血:“当时做这个项目的所有人都很投入,尽管无名无利,但是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方向,一旦做好了,我们就成为领先者。”而如今,2017年,中山大学《医学统计学》慕课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


创新,对郝元涛来说,更像是公共卫生学院的一种传统。在科技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中山大学医学统计学可以说是把握了“三个节点”。“当时有一位老教授胡孟璇,在去法国访问期间,把生活补贴的经费省吃俭用留了下来,回国买了一台电脑,这也是中山医的第一台电脑。”正是这台电脑,使得医学统计学计算机和统计整合,改善了以往手工或是计算器计算的模式。第二个节点的引领者是郝元涛的导师方积乾:“方教授及团队编写了一些电脑试验和程序,能够把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的现象,让人更好地理解原理和运用,这一次可以说是引领全国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后来很多教材都采用了这个方式。”而第三个节点,便是中山大学《医学统计学》慕课课程的上线。在郝元涛看来,创新需要抓住机遇:“要有敏锐的感觉,抓住机遇,才能成为引领者。”如今的他,在课程建设以及本科生教学方面,仍有许多改革与创新的构想。



师承:“遇见一个好老师,是一种幸运。”


“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有一名优秀的老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方积乾教授的指导,我今天讲课可能达不到这个水平。”对于郝元涛而言,“师承”是他职业生涯里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从步入大学的那一刻,再到站上讲台,他总是不断地向老师学习,不论是知识还是为人。而如今,在成为一名教师二十余年后,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和青年教师被他影响。


▲郝元涛教授带队课题组参加2017年中国卫生统计学学术年会(摄影:公共卫生学院)


在郝元涛团队的研究生李瑞雪眼中,郝元涛不仅仅是科研路上的导师,更是人生路上的导师。从老师身上,她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学到了一种胸襟,一种感恩,一种勇气。“郝老师是一个非常有勇气的人。有一些科研项目在我们看来是很困难的,但是郝老师就会带头去做好这个项目,去和一些相关的机构、人员谈合作。”李瑞雪回忆,当初开学的一节《医学统计学》导论课,让郝元涛成为了所有人的“男神”,也让她决定了选择郝元涛作为自己的导师,如今的她更是跟随郝元涛一起工作、学习。


而博士生杜志成则感慨郝元涛有着一颗包容的心:“郝老师总是告诉我们,学术是第一的,其他的都可以谦让。”在科研工作中,郝元涛也保持着一颗包容的心,总是欢迎本科生来课题组学习。


除了学生,青年教师也是郝元涛关注、培养的对象。教学和科研,在一所大学中是最重要的两环,也是最需要平衡的两个方面。而如何培养优秀的教育、科研人才,郝元涛也有自己的看法。“我总是告诉青年教师,要平衡教学和科研,两个都要放在心上。”未来,他想要通过各种改革举措,加强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建设。除了发挥资深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他还想将“全程导师制”进一步制度化,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我建议设立每位老师的‘office hour’,每周固定两个小时,让学生可以到自己导师的办公室里聊聊天,可以谈学习,也可以谈生活。”他总说,能遇到一个好的老师,无论是在学术生涯还是职业生涯上,都是一种幸运。


如今的郝元涛,尽管工作繁多,仍然会时不时在微信群里关心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他来说,做一名好老师,是一辈子的功课。




推荐阅读


---iSYSU---

来源:党委宣传部

采写:胡澜

鸣谢:公共卫生学院

编辑:刘佳燕

责任编辑:黄子明

初审:李劲峰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遇见一个好老师,是一种幸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