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天测地、扩容增量,成立20周年的珠海校区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山大学 2020-09-02

近日,我校“天琴”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捷报频传——“天琴一号”六大技术在轨验证全部通过,“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测出国内最准的地月距离。这些新成果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最高水平,也为我校珠海校区成立20周年取得跨越式发展献上华礼。


观天测地

“天琴计划”再立新功,测出国内最准地月距离


“天琴计划”是由中科院院士、我校校长罗俊提出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旨在通过引力波探测进行天文学、宇宙学及基础物理前沿研究。目前,该计划进展顺利,激光测距台站成功测得月球表面上五组反射镜的回波信号,且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攻克了地月激光测距技术。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测得全部五个反射镜的国家。


▲“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

(来源:基建处)


“天琴计划”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广东省和珠海市的大力支持。珠海校区基础设施主要围绕“深空、深海、深地”学科群以及为“一带一路”倡议和服务珠海“三高一特”产业发展设置的学科布局进行建设。


▲“天琴计划”科研综合楼

(来源:基建处)


同时,“天琴计划”的实施对人才培养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天琴团队的教师也承担教学工作,通过传授“天琴计划”的相关研究工作和进展,激发学生对学科和学术的兴趣。部分研究生可以在天琴中心进行常规操作,实习本科生则通过早期科研项目参加天琴团队的活动和研究。


增量提效

5年内校区扩容1.5倍,学生将增至2万人


天琴中心是珠海校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为提升珠海校区办学空间,实现内涵发展,学校制定《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建设项目33个,总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和基本完工的项目有13个,正在建设项目8个,校区建筑面积已达52万平方米,比2015年增长了约1.5倍。经过大幅“提增量”建设,珠海校区迎来了“迈进一流、追求卓越”的发展新时期。


▲珠海校区多学科交叉平台楼

(来源:基建处)


随着各项工程设施的建设落成,珠海校区近年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五年内学生人数将从目前的1万增长到2万,其中本科生、研究生各1万人。为此,学校规划建设北区研究生宿舍、荔园研究生宿舍和留学生公寓。同时,为支持人才引进工作,1068套人才公寓在紧锣密鼓地施工,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珠海校区三号学院楼群

(来源:基建处)


跨越发展

学科建设全面布局,科研经费大幅增长


在学科建设方面,珠海校区现已形成文理医工全面发展、特色突出的学科布局,截至今年5月设有18个院系,合力支撑学校一流学科建设。


▲珠海校区四号学院楼群

(来源:基建处)


“十三五”以来,珠海校区科研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研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近五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等重大项目15项,以及各学科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6项。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珠海校区获得科研经费较2015年增长613.86%。


围绕学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珠海校区构建学科与专业、德育与智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科研与教学“五个融合”卓越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服务社会

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


珠海校区的建设发展,既得到地方的大力支持,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智力支持、人才资源和高质量服务。


珠海校区正按照“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发展模式,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建设天琴中心、南海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等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校区着力培养世界一流科技创新人才,为国家和区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科技创新驱动力。

攻克关键技术 勇攀科技高峰 打造国之重器 培养创新人才

两所“双一流”高校如何共奏“天琴之音”

师说 | 杜宇:辟教学之蹊径,育大气之英才


--- iSYSU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广州日报通讯员:孙琛、吴立坚整理、责任编辑:杨腈雯初审:何方审核:陈诗诗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isysu@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