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中大校徽里为何有一座钟楼?
SYSU
编
者
按
世纪中大,山高水长
在这座百年名校
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都有动人的故事可以诉说
今年,中山大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
百年校庆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党委宣传部等
特联合推出“中大风物”栏目
带你一览世纪中大百年风华
你看过中山大学的校徽吗?
中山大学校徽的主体图案是一栋钟楼建筑
常被误认为是位于广州校区南校园的
大钟楼(格兰堂)或中山楼
其实这栋建筑位于现在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
即中山大学最早的办学校址
中山大学校徽及主体图案
这座钟楼何以成为
中大校徽的主体图案?
它是如何建成的?
建筑风格如何?
见证了哪些中大往事?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钟楼丨修建
钟楼修筑之地曾是广东贡院所在
随着1905年科举制度的终结
广东贡院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广东贡院甬道及两侧号舍
出处:《清代科举图鉴》
1906年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在此设立
贡院建筑除明远楼外多被拆除
并在广场正中设立钟楼
两侧建有东、西二堂
钟楼与东西二堂
出处:《中山大学校史图集》
彼时
两广优级师范学堂
设文学、史舆、数理化、博物四科
1912年改名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后称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除四科外增设社会科学部
1924年2月4日
孙中山先生以大元帅名义
发布《着创建国立广东大学令》
将国立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
合并改组为国立广东大学
并将广东高等师范原各学部
改为国立广东大学的文、理两科
并在其原址办学
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
国立广东大学正式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着创建国立广东大学令
出处:《中山大学校史图集》
1924年1月至8月底
孙中山先生曾十多次
于钟楼内的大礼堂演讲三民主义
孙中山先生在钟楼大礼堂演讲
出处:《中山大学校史图集》
在迁入石牌校区之前
钟楼一直是中大主要的办公场所
众多会议、典礼均在此举行
两侧的东堂和西堂
分别是理工学院和文学院上课的教室
油画《阳光下的国立中山大学》 曹讃绘
出处:《文明昔采:清代广东贡院 民国中山大学建筑风景油画集》
人们经过文明路,在校门外可以清晰地看到二门前墙壁有“明耻立信”四个大字,如果头向上遥望,则二门之内,钟楼耸峙,其外墙有“行之匪艰,知之惟艰”之国父遗训,分塑两旁……经过了“明耻立信”四个大字之中,则进入二门,再要直进,中央是礼堂,礼堂之左右有许多办公地方,是校本部之所在,教务处、事务处、注册部、出版部、会计部等分布其间。
——胡肇桦《文明路之忆》
钟楼丨风格
钟楼坐北朝南
面阔37米,进深51.1米
占地面积1890平方米
是一座“山”字形的
中西合璧、仿罗马古典式建筑
楼高二层
中间部分加砌二层
钟楼长宽均为4.5米
加上穹窿顶共5层
四面上方皆装置时钟
其正门为拱券形柱廊
廊的长宽均为4.9米
廊上有平台,廊下有门厅
楼下四周为柱廊
走道其外檐有女儿墙栏杆
四周转角处有小碉楼形式的墙面
上有拱圆形的窗户
窗户之间的墙面上端饰有花草图案
下层窗户之间有双柱联立式的壁柱
整栋建筑外墙呈淡黄色
是当时岭南新派建筑的常用色调
钟楼照片今昔对比
历史照片出处:《中山大学校史图集》
拍摄:周怡昕
钟楼丨布局
钟楼位于校园内最显著的位置
楼前广场开阔
东侧为华侨堂(华侨学生宿舍)
西侧为南斋(教师宿舍)
穿过钟楼向北行
是一段浓荫夹道的石板路
可至天文台
东侧为景堂院(学生宿舍)和食堂
西侧为南轩、北轩、中斋、北斋(教师宿舍)
中大文明路校区校舍布局图
说明:根据相关文献及图纸重新绘制
随着中大迁入石牌校区
文明路校区办学告一段落
此后钟楼历经岁月变迁
现为广州鲁迅纪念馆
04
鲁迅与钟楼
1927年
钟楼迎来了一位
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客人
他便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鲁迅(周树人)
鲁迅应中山大学之邀
“来粤主教文科”
在中大任职期间
鲁迅身兼多职
既要授课又要主持教务工作
钟楼各处均留下其忙碌的身影
《本校增聘名教授及整理医科附属医院》报道
出处:《国立中山大学校报》第三期,1927年1月1日
1927年1月25日
在钟楼一楼尽头的大礼堂
中大学生会举办了
迎接鲁迅的欢迎会
出处:连环画《鲁迅在广州》
在3月1日的开学典礼上
作为教务主任的鲁迅深情演讲
勉励中大学子要贯彻孙中山先生的精神
“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
鲁迅一来就把青年们吸引住了,他那一举一动,他的容貌、声音、外表,他的理发问题、抽烟、服装以及他著作的介绍,都成了青年人谈话的中心……在他住的大钟楼的附近,平时都有很多青年人在那里徘徊张望,留连忘返,希望能见到他一面,即使是远远地望一眼也好。
——欧阳山《光明的探索》
鲁迅在中大开设了多门课程
包括文艺论、中国文学史与中国小说史
钟楼是其授课的地点之一
采用的讲义亦多是自编教材
如文艺论所采用的
是其翻译的《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塔》
中国文学史的讲义是其自编教材《中国文学史略》
中国小说史的讲义是其已出版的《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在中山大学所开课程表
文史科选修科目 | 文艺论 | 三小时 | 学生二〇四人 |
文学系中国文学组必修科目 | 文艺论 | 三小时 | 学生二〇四人 |
中国文学史上古至隋 | 三小时 | 学生五十人 | |
中国小说史 | 三小时 | 学生七九人 | |
文学系中国文学组选修科目 | 中国字体变迁史(暂缓开始) | 三小时 | |
英国文学组必修科目 | 文艺论 | 三小时 | 学生二〇四人 |
课表内容出处:《国立中山大学开学纪念册》,1927年3月
因为讲课生动
鲁迅的课程吸引了大批学生
其中文艺论选修学生高达204人
以至于西讲堂的课室无法容纳
只好改在大礼堂上课
鲁迅先生在中大讲课的次数不多,但因为上他的课不象上其他人的课那样沉闷,而是很活跃,很有生气,所以大家都愿意去听。听众之多,使得讲课也不能在教室讲,而要在大礼堂讲了。一上课,不只大礼堂里坐满了人,连四周的窗台也坐满了人,还有更多的,是站在窗子外,大门口!
——欧阳山《光明的探索》
在钟楼二楼
有一房间被辟作会议室
鲁迅曾在这里主持召开七次中山大学教务会议
从历次教务会议讨论内容
可知鲁迅执掌中大教务创制规章
躬行实务
中山大学会议室(复原)
拍摄:周怡昕
鲁迅主持中大教务一览表
时间 | 会议决议内容 |
2月10日 | 预科学制、课程设置、编级考试等 |
2月15日 | 编级考试、外校学生转学、选科日期 |
2月21日 | 补考、编级考试、学生转科系办法等 |
2月25日 | 转学重考补考、文科生转系、收旁听生等 |
3月11日 | 补考办法、转学学生编级、考试犯规处理等 |
3月25日 | 考试办法、旁听降级处理、课程调整 |
4月14日 | 学生请假规则、插班、升学、转学等 |
内容出处:广州鲁迅纪念馆
1927年2月10日教务会议记录
出处:《国立中山大学校报》第五期,1927年3月7日
离会议室不远处
就是鲁迅在钟楼的住所
一间简朴的卧室兼工作室
卧室的一角
是一张由两条板凳搁着铺板组成的床
上撑着麻布蚊帐
在床边靠近窗户处
则摆放着一张七抽屉的书桌与藤编椅
一旁的书架上摆满了一摞摞的线装书
我去时他正在房子里(大钟楼)翻书,床上桌上都是书报杂志,地下堆着线装书,还有蓝印花土布的行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每次去都见他在看书,连上茶馆也把刚收到的书报杂志带去,一边喝茶谈话,一边拆阅书刊,他的这种学习精神,实在使人感动。
——徐彬如《回忆鲁迅一九二七年在广州的情况》
在这间卧室里
除了忙于备课与教务
鲁迅也接待了
不少热情到访的学生和进步青年
晚餐后,鲁迅的方面每有来客络绎不绝,大抵至十一时才散。客散以后,鲁迅才开始写作,有时至于彻夜通宵,我已经起床了,见他还在灯下伏案挥毫,《铸剑》等篇便是这样写成的。
——许寿裳《广州同住》
出处:连环画《鲁迅在广州》
在此暂居期间
鲁迅亦抓紧时间写作并发表了
《无声的中国》《老调子已经唱完》
《略谈香港》《再谈香港》《读书与革命》
《革命时代的文学》等演讲稿和文章
1927年3月29日
鲁迅从钟楼移居白云路的白云楼
同年9月他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至此,鲁迅与钟楼的故事暂告一段落
在鲁迅离开的三十余年后
钟楼被辟作广州鲁迅纪念馆
今日我们讲述鲁迅在钟楼上的点滴
追忆鲁迅与中大的故事
【参考资料】
1.曹讃.文明昔采:清代广东贡院 民国中山大学建筑风景油画集[M].岭南美术出版社,2011.
2.黄仕忠编.老中大的故事[M].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3.易汉文主编.巍巍中山——中山大学校史图集[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4.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主编.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第二卷[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5.《广州市文物志》编委会编著.广州市文物志[M].岭南美术出版社,1990.6.李兵等著.岳麓忆院国学文库 清代科举图鉴[M].岳麓书社,2015.
3.中山大学中文系编.鲁迅在广州[M].广东人民出版社,1976.
4.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 欧阳山专集[M].华中师范中文系,1979.
5.广州鲁迅纪念馆《鲁迅在广州》连环画创作组编绘.鲁迅在广州[M].人民美术出版社,1976.
6.吴中杰著.鲁迅画传[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7.广州鲁迅纪念馆展陈材料.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中大故事
▼一份161年前的马克思的手稿,珍藏在中大……
▼纸上蝴蝶:中大图书馆藏书票的故事
▼今天,致敬百年校史里的“她”
--- iSYSU ---
来源: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
统筹、策划: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
文案:何韵 周怡昕
摄影:何韵 周怡昕
一读:刘俊鹏
初审:邱清萌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