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就在昨晚,《同学们》在中山大学放映!

中山大学
2024-12-03



7月11日

纪录电影《同学们》观影会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

梁銶琚堂成功举办

逾千名学校师生、校友到场观影

现场氛围热烈

观影现场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国家监委驻中山大学监察专员刁振强

中山大学副校长郑跃

中山大学原副校长徐远通

以及电影发行方代表

出席观影活动


纪念观影券


本次观影活动由中山大学校友会

中山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

广州市中山大学校友会承办


为何这部电影在中山大学放映?

这部电影与中山大学有何关系?

影片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一起跟着小编来“涨知识”~


这部电影与中山大学有何关系?


纪录电影《同学们》

以华南地区教育抗战史为题材

由中山大学校友会等单位支持拍摄制作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

以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等

为代表的多所华南学校

在逆境中为延续教育

师生们冒着炮火长途跋涉

迁移到粤北办学的故事


为更还原当年的场景

影片在韶关、云浮、广州

香港、澳门及台湾等地

实景拍摄了当年受抗战影响的

华南各校旧址

专访了当年的亲历者或其家人

观众入场


影片讲了什么?


“弦歌坐废三馀业,记诵宁忘九世仇。

空说危城仍讲学,孤怀独寄夕阳楼。”

全面抗战时期

广州、香港等地相继沦陷

以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

为代表的华南地区数十所高校和中学

并未因战争而解散

而是辗转到粤北西京古道旁的

韶关坪石、曲江大村等地复课

在遍地狼烟中坚持办学、求学

救亡图存,传播知识和文化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观众随着影片的叙述

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见证了中山大学在抗战中的坚守与奋斗


华南教育先辈们翻山越岭、晓行夜宿

在硝烟里书写,在瓦砾旁治学

为保存教育文脉做出了卓越贡献

涌现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更是对国家维系战时生产

发展大后方经济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电影镜头


国立中山大学的师生们

坚韧顽强、勇敢前行

书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谱写了一曲抗战时期

粤北华南教育史的感人篇章


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馆长徐俊忠教授

在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时指出

中山大学即使在战乱十分困难的时期,也非常重视‘在地化’学术工作,某种意义上与学校的基因有直接关系。在粤北时期,中山大学确实产生出一大批‘在地化’研究的成果如杨成志教授撰写的《广东北江瑶人调查报告》、吴尚时教授撰写的《广东乐昌盆地地理纲要》、陈国达等人撰写的《广东曲江芙蓉山之石炭纪煤系》等。农学的师生们也孜孜不倦地做水稻良种培育、蚕桑技术改良土壤调查和土地利用等;医学和公共卫生的,积极开展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调查、救治等。这些学术成果对于在地经济、文化和民众生活的改良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艰苦的环境最是磨砺人的精神

“中国经济学的创建者”王亚南

“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

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学家邹仪新

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丁颖

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奠基人之一杜定友

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等

一大批中山大学的教师

成为了我国物理、天文、农业

文学、艺术等领域的领军人物


影片结束后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最后,全体观众齐唱中山大学校歌

在校歌中再次重温百年办学精神



观众都有哪些感悟?


在中山大学百年校庆之际

《同学们》观影会的举办

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爱国情感

深化了对抗战时期教育精神的

认识和理解

激励着每一位中大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继续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后续,纪录电影《同学们》

还将在广州校区北校园、东校园

珠海校区,深圳校区展播

观影后合影


截至目前,纪录电影《同学们》

已在香港校友会、深圳校友会

珠海校友会、肇庆校友会、阳江校友会

湛江校友会等各地校友会的组织下

开展专场观影活动

在校友中引起热烈反响


观众被影片中的人物和故事深深打动

一起来听听师生和校友代表怎么说

校友代表


曾晨光 化学专业本硕博校友

广州市中山大学校友会秘书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通过《同学们》这部纪录片电影,大众多了一个窗口,学子多了一个途径,去了解中山大学历史沿革、办学理念、精神脊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意义,从而树立人生目标。中山大学进入发展新时期,即将开启新的百年征程,理应继承先贤,开先河,以振兴国家之人才战略为任。中大教育理念及精神,必将启迪鼓励一代又一代人。


这部纪录片电影,适合招生宣传,适合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观看,也适合学生和老师在一起品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得益于教育事业的繁荣和贡献,教育事业其实是师承,老师带学生,技艺得以传承,知识得以扩展,心智得以成熟,人格得以完整,精神得以升华。学生之于老师,是希望,是期待。所以,以毕生之所学、领悟及践行,传其以道,授其以业,解其惑,爱护有加。


杨权 2006级法学专业校友

看完《同学们》后,感触特别特别深。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特殊背景和历史,战火年代的故事不可复刻,但前辈学者们信仰知识、追求光明、关心人类生存及科技文明发展、超越时代思维故事的流传,承载起我们对精神上远方的渴望。


学生代表


王涵丹 软件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

通过观看纪录电影《同学们》,我了解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一群名师学者冒着战火在粤北山区坚持办学的故事。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冼玉清先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抗日战争时期,广州、香港等地相继沦陷,家国陷于危难。在这样的极端形势下,冼玉清先生放弃了她在澳门的稳定生活,毅然决然的回到私立岭南大学任课,尽职尽责,在遍地狼烟中坚持办学求学,救亡图存,传播知识和文化。她坚强的意志令我动容,她也让我懂得,国家面前不分男女,女性也有着自己强大的力量。


无数先辈们在烽火硝烟中坚持办学,不仅延续了文化星火,期间涌现出的教学、科研成果对国家起到了积极的助力,为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艰苦的环境最是磨砺人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更应该传承先辈们的精神,砥砺前行,不畏艰辛!正值中山大学百年华诞,我们也要奋发图强,回报母校!

韩捷 中国语言文学系2021级本科生

作为一名中大学子,看完纪录电影《同学们》,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影片里,先辈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依然坚守着对学术的追求,那份执着和热爱,让我深受感动。尤其是卢鹤绂教授,他的大衣里装满了书,只为将知识带回家乡,这份对学术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让我肃然起敬。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繁荣的环境中,但先辈们的精神永不过时。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有广阔的视野,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聂扬 艺术学院2022级本科生

观看了纪录电影《同学们》,我被先辈们在硝烟中坚持教育的事迹深深触动。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物资匮乏、环境恶劣的时代,大学办学十分艰难,图书资料、仪器设备、正常教学秩序都受到严重影响。


而今,我们置身于宽敞明亮的教室,享受着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图书馆内藏书丰富,实验室设备先进,网络资源触手可及。面对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我深感肩上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将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奋斗精神,珍惜韶华,勤奋学习,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电影海报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中大故事


▼首次公开!请铭记中大这444个名字……


▼中大人如何“追星”?


▼百年中大毕业季:时光里的青春与远方



--- iSYSU ---

来源:中山大学校友会 南方都市报

文案:韩捷

编辑:邱清萌

排版:陈洋

一读:刘俊鹏

初审:邱清萌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山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