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中文系,100 岁生日快乐!
今年
是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建系100周年
百年中文,薪火相传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创立于1924年
是中山大学
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
鲁迅、郭沫若、郁达夫
傅斯年等著名学者
都曾在此留下学术足迹
近百年来,中大中文系名师辈出
薪火相传,精诚团结,守正创新
铸就了具有一流水准、中大品格的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中山大学中文堂整座大楼高9层
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气息,红砖绿瓦的建筑风格与康乐园历史建筑融为一体
立系兴学,弘文传道
开岭南学术新篇
1924年
孙中山先生创立国立广东大学
设立中国文学系
开启中山大学中文系百年历程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全景
1926年
国立中山大学文科改称文史科
设中国语言文学系
奠定了今日中文系的基础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合影
《良友》1928年第29期
1927年
中文系大师云集,引领新潮
他们将新文化运动的火种
播撒在岭南大地
▲左:1926年11月15日《广州民国日报》刊登的《中大聘鲁迅担任教授》;右:1927年2月8日《广州民国日报》刊登的《中山大学新聘定之各科系主任》
抗战岁月,弦歌不辍
中文系师生辗转
云南澄江、广东坪石、梅县等地
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
守护文化火种
▲云南澄江时期的研究院和校本部院址
1946年著名语言学家、时任文学院院长王力
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语言学系
开创语言学教育先河
▲1947年夏,中山大学语言学系第一届毕业生在
中山大学文学院大楼(现华南理工大学五号楼)合影
左起分别为宋长栋、黄家教、龙婉芸、杜钦荣
以笔为剑,投笔从戎
济苍生而著文章
在红色年代
中文系先辈
以文化传承和民族进步为己任
为国家独立与民族福祉奔走呼号
他们或以笔为剑,横眉冷对千夫所指
或投笔从戎,为革命理想挥洒青春和热血
▲中文堂东侧系友捐赠汉白玉鲁迅雕像
1927年1月
鲁迅担任校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
报名选修鲁迅
讲授的《中国文学史》《文艺论》等
课程的人数多达200人
任教期间,鲁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他以笔为剑把启蒙与革命的精神
传递给学生和民众
▲1926年,“创造社”部分成员在广州合影
(左起:王独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
1926年
郭沫若来到广东大学任教任职期间
以革命的精神改革教务
提倡自由选课
为学生创造优良的成长环境
1926年7月21日郭沫若
在革命的召唤下离校参加北伐
用实践诠释了自己积极投身革命的主张和追求
▲郭沫若在中山大学的演讲公告
文学院学生陈铁军
边读书边革命
与同志周文雍假扮夫妻开展地下工作
1928年被捕后
留下“刑场上婚礼”的血色浪漫
群星璀璨,开宗立派
赓续岭南学脉
百年来
无数学人在中大中文系
甘坐冷板凳、苦做真学问
或成为新学科的开创者
或赓续岭南学脉之正统
一代代中大中文人薪火相传
一个个专业蓬勃发展
中大中文系构建了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中国戏曲、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古文字与汉语方言研究
百年中国文学批评史论
中西诗学与当代文化研究等
具有突出优势的五大学科群
各学科在百年历史中
获得长足发展,新成果不断涌现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项
5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
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6种著作入选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组建了一支国内一流
传承有序的学科队伍
现有11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
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拥有完整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布局
和本硕博连续教育层次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与“汉语言”均为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专业入选
教育部强基计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选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设立国家汉办
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
助力中文全球推广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百年来,中大中文系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杰出的校友
他们的足迹遍布学界、政界
文艺界、体育界等社会各界
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也是当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创造者
木铎金声 滋兰树蕙
风雨百年 披荆斩棘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中大中文人上下求索
传承光大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生生不息 薪火相传
祝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100岁,生日快乐!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破译古文字!中大诞生了中国第一个高校古文字研究机构
▼ 中大为什么要给这位百岁老人庆生?
▼ 助力中文出海,中大都做了哪些事?
——isysu——
来源:党委宣传部 中国语言文学系
编辑: 徐璐 卢绮玲 余婷
图片:陈楷佳 高海皓
一读:张妍
初审:余婷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