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神节快乐!在罗湖教育,感受最温暖的祝福,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8-03-08 罗湖教育


今天是“女神节”

首先祝咱罗湖的女教师们

节日快乐!

罗湖的学校也是为女教师们送上了惊喜



←新秀小学党支部、工会为女教师赠送玫瑰和丝巾等小礼物祝福节日。


松泉中学工会组织校级领导早早等候在门口,为女教职工献花。→

←莲南小学校领导及工会成员一早冒雨在校门口为女教师们送上祝福,虽然天气寒冷,但女教职工们感受到了暖暖心意。

罗湖小学工会组织男教师为全体女教职工,送上节日的鲜花和祝福。→


←红岭小学的“男神们”唱歌给“女神们”听


罗湖高级中学初中部组织女教师到海滨栈道徒步→

←北斗小学工会组织全体女教职工前往深圳市人才公园,开展庆祝妇女节的踏青活动。



文锦中学组织女教工到仙湖植物园踏青赏花,并为全校每位女教工赠送电影票。特别是节日当天通过微信向全校女教工送上甜美的祝福。→





←人民小学刘校长亲自执笔为全体女教职工送上祝福,温暖人心,满满的感动。


罗湖区总工会在仙桐体育公园举办了庆“三八”女职工趣味运动会。水田小学作为罗湖区教育局代表队伍参加了活动,喜获优胜奖。→



←翠北实验小学邀请爸爸们走进课堂,体验老师们的工作



节日来临前夕

罗湖区教育局工会邀请到了

国家一级导演、作家杨道立

举办了两场以当代女性为主题的讲座

翠北实验小学也邀请了杨道立导演

作了专场讲座



干货满满的讲座不仅带了精神文化大餐

还让教师和家长

对教育有了新的思考


翠北实验小学“老猫”校长李巍

著名导演、作家、七十一岁的杨道立老师征服了我们。电影的魔力?艺术的力量?女性的魅力?亦或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风骨良知?杨老师讲哭了自己、动容了全场。


翠北实验小学副校长卓卓

杨导演唤起了我们对逝去历史的追忆,从而引起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身为女性,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影片中六位不同女性的人生际遇和命运中,找到熟悉的影子,或自己,或他人,从中得到启发,智慧地去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而身为教育人,西南联大那段振奋人心、极具“风骨”的历史,又促使我们去思考去重视对后代向上向善的教育。有幸能与这样一位年过七旬却依旧芳华的女神近距离接近,养眼养心。


向西小学陈老师

杨导演的渊渊大气、文艺才华、家国情怀令人感佩!一个多小时的讲座,若似观赏了一场她的“风华”。触动!思考……无问西东,笃定前行!


社工文雯老师

哭着看完《无问西东》这部电影,又是哭着聆听杨老师对《芳华》与《无问西东》这两部姊妹片的评析。没有更好的语言来表达为呈现本期“父母夜校”牺牲休息时间的幕后工作者。作为一名作家,杨老师讲座过程中拿着十几页手稿——对听者的尊重,对老猫校长的尊重,对学校的尊重,每一个细节都能休会到。杨老师说:“夫妻是相互的“光照体”,婚姻才有了生命。”是啊!有生命才能支撑一切,有生命才有未来。



讲座究竟分享了啥内容?一起来看看~

↓↓↓


女作家笔下的中国当代女性

——从电影《芳华》《无问西东》谈起


有许多杰出的女作家在写中国的当代女性,为什么偏偏选择严歌苓和名不见经传的李芳芳?因为——这两个人的作品,虽然都采用了比文学更通俗更大众的电影做呈现,但机缘巧合,在2017与2018年新旧交替时候,接力创造了全社会关注的舆论热点。《芳华》和《无问西东》,因时代和人心,跻身现象级文艺话题。

 

首先,这两部作品有几个共同点:


1. 均为订制:严歌苓受冯小刚之邀;李芳芳为清华百年而作。

 

2. 都是年代剧:前者展现了上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一群文工团员的命运;后者书写了上世纪二十年代至21世纪的今天,几代清华学子面对人生信仰和理想追求的选择。

 

3. 主角均为青年:虽然两部作品的精神立意和文化底蕴各有侧重,但每个角色的故事都从芳华之年开始。

 

4. 影片搁置许久才上映:尤其是《无问西东》,拍摄六七年后方出现在电影院。

 

《芳华》


严歌苓和李芳芳都有在美国的求学经历,亦都很会讲故事,但从对两部作品的反响可以看出,她们的读者靶向大相径庭。也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受众,以既有的文化水准和精神需求,去分别看这两位女作家的新作。负责宣传推广的“华谊兄弟”公司告诉人们:《芳华》是一部“应当陪同父母走进影院重温人生的好电影”;《无问西东》则在遭遇恶意吐槽后,逆袭票房,乃至后来片名亦成为2018开年超强度的热词。我曾经主动推荐给一心要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的父母,并对他们说:“如果只想让子女通过学校这个门槛获得所谓上等人生活,其实对两代人都不够负责任。也许体现清华带有反省意识的《无问西东》,能够帮助父母和子女读懂一点被忽略已久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遗产。”

 


《芳华》好看,主要赢在对人的“命运”的生动诠释。人之所以对娱乐、对艺术有需求,很重要,是对命运感兴趣。在别人的命运里窥见自己,在感同身受里享受宣泄,在生存的跌宕起伏中庆幸获得,在似曾相识中对历史、对生活进行再认识。生动的艺术化描摹,保证了《芳华》的超高票房。 



尽管冯小刚从没回避他的文工团情结,也从未假模假式说自己在创作一部向英雄致敬的大作品,他的为人真实和素质弱项,让《芳华》的集体和教育价值作用存在缺位。所以说,粉丝蜂拥而上的,能卖大钱的,未必是最好的。正因为缺陷明显,很多观影人得出结论——《芳华》让“好人无好报”。代替作者严歌苓表态的影片人物萧穗子在最后说:“文工团是我们不能割舍的一个家”,引起的共鸣也不多。可是我理解。理解那些在并不纯洁但确乎纯粹的生活里,真诚、努力过的人们,镌刻在行为习惯中,积极向上的仪式感。

 


在为冯小刚、严歌苓的非“最佳作品”进行推荐时,我要把《无问西东》并列拿出。有人说这部作品是勇气之作,是《芳华》的姊妹篇。在我看来,作为一场肩负价值观传递的女性题材专门讲座,对下一部作品的解读,不仅应对前一部存在缺憾的作品做精神补缀,还应当畅所欲言,厘出高下。我以为,电影《无问西东》,虽然远不如《芳华》那般的荷尔蒙效应,但一样青春气逼人,其中的角色,对人性剖析更深,与家国联系更紧。

 


《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片名源自1924年的清华园校歌,歌词作者是国学部教授汪鸾翔。“立德立言”出现在校歌第三段,与第一段“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相呼应。李芳芳选择这句歌词做片名很棒,俏皮点说,这部片子的不通顺,从片名开始就“小众”起来。

 


清华是用庚子赔款建立起来的现代学府。但百年清华最与众不同,最能引起作家创作激情的,是历史上那个“西南联大”。1937年日本侵华——“偌大个华北安放不下一张书桌”。当时的教育部决定,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长沙临时大学。由于长沙连日遭日机轰炸,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所谓的大后方吧。自1937年8月(11月建校),到1946年7月,这所只存在了八年的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关于西南联大,中国和世界上不少学者、作家均有著述,仅向大家介绍一个大部头——作家岳南写的三卷集《南渡北归》。这三本书的封面,各出现10位大师头像,每10位大师里有1位是女性,她们分别是林徽因、冰心,和曾国藩大弟曾国潢长曾孙女、中国第一位女博物学家曾昭燏。因为是在世界妇女节讲当代女性,这些给中华民族带来荣耀的名字,必须恭恭敬敬提到。而西南联大情结,不仅给《无问西东》做了精神垫底,也决定了影片叩问灵魂的思想力度。

 


许多人为刘淑芬鸣不平,说她是冷暴力的牺牲品,同在一个屋檐下,就是跟你不同床,这种羞辱,是知识分子阴暗心理的一种,日本,东南亚,欧美,也有类似的人性虚伪和残忍。十分中国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用在刘淑芬身上似乎最为恰当。然而,解放快二十年了,却依然以封建社会的婚姻观诠释人生,自己得不到幸福就一定要千百倍地施暴于他人,愤怒起来完全罔顾事实,造谣生事。这种贱和恶,不也是现今某些不幸福女性的表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刘淑芬,不仅没有随着她的自杀而灭种,相反,自贱、自私、自我放弃,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并不稀缺。

 


章子怡扮演的王敏佳,是艺术家坚守信仰的高端杰作。影片中,虚荣心让王敏佳谎称自己曾经被毛主席接见过——虽然在内心给自己安顿了理由;小心机让她在写规劝信时竟然会借用他人的笔体——还是被师母发现了;“文革”让她死了一回又被爱的感应救助——从而沉默地活了下去;在分分合合、寻寻觅觅中,献身于祖国尖端科技的未婚夫始终予她爱的光照。因为演员章子怡和黄晓明都相信爱情,十分有说服力地把真爱演绎出来,影片的这个“梗”,就格外地凄美。当失去青春和美貌的王敏佳,义薄云天,奔向远方,会让人想起普希金和涅克拉索夫热情讴歌的俄罗斯12月党人的妻子。王敏佳这个人物,可视为中国知识分子典型的伴侣形象,她们天真过,虚荣过,浪漫过,快活过,却被苦难浇灌成坚贞不屈的胡杨树。

 


香港演员米雪,创造了一个今后很难超越的角色——全职太太“沈母”。端庄中携着祖训威仪,悲戚中含着贵族沉稳,貌似背景人物,实则浓墨重彩地写就全剧的点睛之笔。与《芳华》赢在“命运”不同,《无问西东》震撼人心的是“风骨”。风骨是什么?是社会的良知和良心,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沈母出场讲的话,越是不高大上,越像一个爱子如命的慈母;得知儿子为国捐躯,不嚎啕不捶胸不顿足,那种立世之大美,实乃于无声处听惊雷!虽然王力宏精彩地演绎了历史上的真英雄清华学子沈光耀,米雪饰演的沈母,却被群众反响最为强烈。这个女性形象,有力地回答了中国到底有没有贵族的长期诘问。

 


《无问西东》的遗憾,多出自画外音,哪怕有些台词极易流行。譬如“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爱你所爱,行我所行,不问西东,听从我心”。风格近似时下流行的心灵鸡汤。但也正是这样一些与不良媒体和某些自媒体合力伤害的中国优美语文相悖的缕缕墨香,引得年轻人津津乐道。倘若一部充满知识分子气息的文艺片,既能刻画出令人忘不掉的女性形象(远远不止女性),又能在汉语言文学上刮起清风,李芳芳的贡献将是历史性的。

 


改革开放以来,名作家中有的人对“铁肩担道义”“文以载道”有不同解读,也在新的作品里做了尝试,引起文坛风波。我对李芳芳感兴趣,除了她仅有的几部作品展现了非同寻常的才华,在价值观传递上,她所遵循的原则,让我猜测“文以载道”并非中国意识形态所独有,包括欧美,举凡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艺术家,都会在写命运故事时,让人间烟火飘飞出时代气息。尤其面对青年,写给女性,应心存善念,帮助父母和孩子在阅读中一起成长,这是好作家责无旁贷的义务。《无问西东》写了宏大的时代背景,但主人公都不过是时间洪流下的沧海一粟。然而,哪个人的青春和人生不是如此?说起来,人类面临的最大困惑,其实就是理想跟现实的冲突。但当你能够在困境中,认清自我,坚持自我,崇尚真善美,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或者吧,做到这些,也就紧扣了《无问西东》这个既来自清华又不仅仅属于清华的人生选择题。



来源:罗湖区教育局

剧照来源:mtime时光网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小编荐读

1. 新年第一讲,罗湖开启学校课程建设3.0时代

2. 王水发:新学期工作须强化“八个意识”

3. “发展素质教育,打造精品教育”——罗湖区召开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

4. 校长荐书 | 跟着“老猫校长”一起读书

5. 开学第一天!孩子,欢迎你回来!

6. 校长诵读 | 春天,有一种植物,叫做老师

7. 新学期新作为!区教育局局长寄语罗湖教育工作者


投稿邮箱:6590753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