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28期“罗湖教师发展论坛”:树立新时代的大体育观,探索学校体育的新路径

2018-04-01 罗湖教育


罗湖教师发展论坛(总第28期)

时间地点:2017年12月26日,锦田小学

主讲嘉宾:

刘清岳,罗湖区教科院体育教研员

点评嘉宾:

董伦红,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体育中心副主任,博士

参加教师:全区体育教师



本期“罗湖教师发展论坛”主题是“树立新时代的大体育观,探索学校体育的新路径”,主要针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一系列主题论坛活动。本期论坛以“树立怎样的大体育观”为题展开探讨。


环节一:主题分享


刘清岳

现在是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更是开创罗湖学校体育的新时代。很多伟人对体育表达过自己的观点,全面发展观方面,毛泽东同志说过,“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从体质教育观方面,增强体质是体育课主要目的之一,蔡元培校长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清华大学的马约翰先生提出参与运动的益处:“体育可以带给人勇气、坚持、自信心、进取心和决心”。


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意志顽强、积极进取、自尊自信、乐观开朗、遵守规则、诚信自律、责任担当、善于合作等等很多品质,这是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一、体育教育现状


1. 学生体质健康下降

来自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数据分析,全世界因为缺乏体育锻炼而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数逐年增加,每年9%的人过早死亡是因为缺乏运动,全世界有三分之一成年人缺乏体育活动。数据表明,体能对于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体能越好,学习成绩越好。


纵使体育有这么多益处,仍旧改变不了青少年体质严重下降的事实,体质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正视学生体质连年下降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



第一,文化因素,重智轻体;

第二,社会因素,成才观不正确,因为社会对于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过于青睐,导致了整个社会、家庭、学校、学生都重视文化课的考试成绩;

第三,学校因素,教育观不全面;

第四,学校体育因素,落后的教育和体育观念,如:现在学校的体育理论陈旧,观念也比较落后,对体育课练习密度和强度要求过低,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单一等。


2. 怎样解决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问题?

针对目前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国家出台很多相关政策,如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表明国家层面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注,以及对提高国民体质的重视。


全国评选出中小学体育工作示范学校2772所,要充分发挥示范学校的作用。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提高运动能力,形成健康行为,培养体育品德和终身运动的习惯,让我们的孩子有健康的体魄,使运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体育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质,核心的核心就是生命教育,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和体育社团等一系列的校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怎样解决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问题?

 

学生体质的下降原因不能仅仅是学校的问题,体育运动不仅仅局限于校内,需要将视野拓展到整个社会,拓展到社区,特别是家庭教育。体育运动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段和方法,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也要充分利用。为了孩子的健康,树立新时代的大体育观势在必行。


二、树立“新时代的大体育观”


1. 构建五位一体的大体育行动计划


学生:运动习惯、掌握技能、终身锻练


在学校接受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形成运动的习惯,通过体育锻炼掌握一两种体育技能,为终身的体育做好铺垫。坚持锻炼,强健了体魄,还可以愉悦身心,进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教师:体育教学、业余训练、终身学习


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教导,教与学有效结合至关重要。

1. 好好把握课堂,课堂教学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上好体育课,能让学生掌握很多的运动技能。

2. 竞赛是体育的灵魂,是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动力,是塑造人格的最好方法,普及与提高(竞技)需要高度融合。通过加强业余训练和多参加体育竞赛,使学生的技能得到巩固进而形成自动化。

3. 积极参加学习,教师应该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训练观念,科学的教学和训练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体育社团、运动竞赛、特色建设


1. 树立大体育观的思想,要突破把体育与健康课程只理解为课堂教学的观念,将课堂教学、课外锻炼、社团活动和体育竞赛有机整合。

2.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竞赛活动,让我们学生更好的去锻炼,更多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对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

3. 创设体育特色学校,实现“一校一品”到“一校多品”,形成“一生一特长”和“一校一特色”。


家庭:体育氛围、强化特长、专业发展


1.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这就需要家长为自己的小孩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以身作则来带领小孩参加体育锻炼。

2. 家庭应该具有体育锻炼的氛围。对小孩的体育特长应该大力支持,鼓励小孩的“专业”发展。这对小孩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社区:教体结合、资源整合、创建品牌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社区(社会)的合力,要真正实现“教体结合”,不断整合校内外的体育资源,充分利用社区的体育资源,从多方面、用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让我们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有地方进行体育运动,从而掌握运动技能。


 “擦亮老品牌,创设新品牌”,创建更多的罗湖学校体育知名品牌。


媒体:营造氛围、传播健康、立德树人


体育运动离不开公众关注,媒体能将体育运动和学生、家庭、教师、学校、社区等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为体育运动营造氛围,传播健康的体育锻炼理念和导向,为全民参加体育锻炼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立德树人这一崇高的理念。


刘清岳

总之,“立体交叉新健身网络”理念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区、媒体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合力,从而适应新时代体育运动需要,养成终身体育锻练的习惯。


2. 创建“活力校园”

创建活力校园,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各级政府部门重视体育工作,全体学生、老师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程,通过体育竞赛和阳光体育活动以及创建“活力校园”等手段将体育融入到校园生活的每一天。


3. 未来的体育课程需要做到四个改变

1. 改变过分重视单个技术动作的学习;

2. 改变过分重视体质测试;

3. 改变过分重视单一的教学方法;

4. 改变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


环节二: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新时代的大体育观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时代要求,探讨树立大体育观的推进机制和落实途径等。




环节三:展示交流


第一组

大体育观的落实路径

什么是大体育观?

大体育观首先来自于国家层面,国家对于新时代的体育要求是全民健身的意识建立,只有在全民健身的观念理念引导下,我们才能落实和实现大体育观,在这个层面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形成从学校到学生、教师、家庭和社会这五位一体的大体育。


怎么落实?

学校方面:通过学校教育带动五位一体(学校、学生、教师、家庭、社会)的大体育,探索学校体育的新思路。通过学生的教育和教职工的参与,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同时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的情况下实现终身教育,全民健康。


国家方面:社区和家庭通过政府扶持,自身整体规划,两者达成完美的结合。最后在方案和具体落实上可以通过学校来落实,最后才能够达到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的生命教育,实现生命教育的实践。

 

第二组

家校社三方联动

学生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三方面的影响,为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这三方面的联动配合。体育社团、校运会等等都把学生家长融入进去,这就促进了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融合,使两者进行和谐发展达到目的。

 

家庭、学校、社会相当于是三个圆,每两个圆都有一个交集,就是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当然三个圆也有一片地方是相交的,这个相交的地方就是三者的共同地方、共同话题,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努力,把握这三者的交集,在这个地方下功夫,去发展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第三组    

大体育观的解读

新时代的大体育观,首先我们是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解读:

1. 大健康:生命教育、身心健康

2. 大数据:体测数据、微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体育课进行指导

3. 大文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4. 大渠道:学校着手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通过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体育运动,发挥学校综合教育的效应。

 

 第四组

强调学校教育主体性

对于大体育观,强调学校体育为主体,其次是社区环境,第三是家庭环境。

 

1. 学校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与方法,有针对地营造体育平台。

2. 社区环境:增设运动场地和设备,推广运动多样性。

3. 家庭环境:通过运动方式和平台,让运动灌输到家庭的生活中,使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第五组

大体育观的发展融合    

1. 宏观整合:将体育事业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结合起来,坚持全面发展观,整体规划体育事业。   

2. 具体教学: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强调体育教学、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大体育的方法体系,通过社团、竞技比赛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拓展体育教学的内容,不只局限于课堂。

 

第六组

传统教学与时俱进

1. 课堂教学:体育课是最基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我们只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运动习惯。

2. 社团活动:各种社团活动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设定,同时把体育课作为一个延伸,作为一个技能巩固提高。

3. 家庭社区:家长更加积极参与配合学校的体育项目,形成活跃的家庭锻炼氛围。


环节四:专家点评


董伦红

首先非常感谢罗湖区邀请我过来,刚才听了刘老师的报告,听了六个组的分享深受启发。我认为今天的论坛有三个关键词:


第一,新时代

新时代,实际上是背景,其实大体育是有背景的,2008年以前大体育观主要是对政府提出的,包括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三个层面;2014年以后政府提出来大体育,应包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体育文化除了项目文化,还包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马约翰精神等等。


 第二,大体育观

大体育观,实际上是起点,如果没有理解大体育观,后面无从谈起。现在很多体育活动的开展,不管是政府的还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我们有这样的概念:一个是协同,协同就是部门之间协同,体育课没有其他的部门协同是不行的;第二个是融合,那就是内容上面,在国家的政策也有,养老政策里面也有体育,休闲农业里面也有体育,特色小镇里面也要有,各个方面都要有;第三个就是共享概念,就是资源的整合。


第三,新路径

第一,推进机制,华为的创新引领着行业的潮流,体育到底能不能引进,怎么引进,这就涉及到我们的机制问题,推进机制一定要拓宽。

 

第二,推进主体,大家比较认同的是学校、教师、家庭、社区、企业,新出来的营地教育大家可能都不关注。体育活动以外还有其他的活动,这里面怎么开发,这里面就是营地教育。我们能不能提出运动健康校园,我们能不能提出来做营地教育的校园,大健康营地教育的校园怎么建?

 

第三,推进形式,学校体育过程中要突出“体育+和+体育”的概念,各个学科怎么融合,怎么样做深层教育、民族传统教育等,都需要有一个融合过程。学校体育的突破空间还可以扩大,前段时间我在南山区参加他们的教学比武,他们做了很多主题音乐都融入到了体育课里面。

 

最后有几句话和大家共享,大体育观,推进大格局,开发大课程,拓展新空间,创新新机制,促进大发展。在这里我想祝罗湖体育事业能够开创新的局面,谢谢!


来源:罗湖区教育局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小编荐读

1. 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罗湖区教育系统进行校车安全应急演练

2. 速转!深圳市2018年中考中招政策和日程安排出炉

3. 第27期教师发展论坛:研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4. 校园安全是第一责任,也是第一质量——罗湖区教育系统召开2018年春季校园安全工作会议

5. 办好优质的学前教育是事业,也是功德——罗湖区召开学前教育工作会议

6. 第26期教师发展论坛:计算思维的缘起、特征与实施策略

7. 在校早午餐、课后托管,省教育厅要求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这样做!

8. 请注意!2018年3月罗湖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即将开始

9. 重磅!教育部: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等高考加分项目

10. 关注!深圳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方案出炉


投稿邮箱:6590753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