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用干货 | 合作学习35策,推荐给老师们!

罗湖教育 2020-08-29

关于课改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永无止境。作为课改中最为重要的“技术”支撑之一,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一直备受关注,也产生出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本期特别推出合作学习研究专家郑杰的“合作学习35策”,以期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当前,推进合作学习的最大障碍在于技术,而教师培训也常常偏向理念和理论学习,忽视了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艺学习,这严重妨碍了课改的深入。在长期的实践中,郑杰总结了35种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希望通过技术植入提高教师使用合作学习的技能。


合作学习35策分为四类:两人互助、4-6人组协同、走组合作、整班合作。其中4-6人组协同的策略最多,所以有人将合作学习称为小组学习,但真正的合作学习并不限于小组内。


两人互助


第1策:MURDER


1.含义

Mood(情绪:互相问候,确定步骤)

Understand(理解:默读理解段落)

Recall(回忆:中心思想,不再看文章)

Detect(检查:概述中的错误和遗漏)

Elaborate(详述:举例、联系、意见、应用、问题)

Review(复习:总结概括整篇文章)


2.操作步骤

(1)组成两人组。

(2)情绪。两人组相互间可以以各种方式创造一种有利于达成学习目标的气氛,可以简短地聊一会儿,共同约定读完一段后怎样示意对方。比如,可以拍一下另一个人的肩或抬起头来。

(3)理解。一起阅读学习材料中的同一部分,同时开始。

(4)回忆。两个人都读完后,一个人不看材料,向同伴回忆材料中的重点内容。

(5)检查。当同伴在回忆时,检查者指出概述中的错误和遗漏。

(6)详述。两个成员举出生活中能反映材料中心意思的例子。

(7)复习。完成上述任务后,两个人都要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


3.操作要领

(1)两人组应尽量差异编组,两人轮流做“检查者”和“回忆者”。

(2)教师可以事先把文章分成几部分,也可由学生来分。

(3)要求学员不要省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这将影响学习效果。

(4)详述时可以举出符合材料中心意思的例子,也可以举出反例。


4.适用范围

(1)适用于两人互助式的合作学习中;

(2)适用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学习;

(3)适用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第2策:练练法


1.操作步骤

(1)阅读一段文字材料;

(2)由一名成员按文字上的要求发出动作指令;

(3)其他成员按指令完成动作。


2.操作要领

(1)发出指令的成员必须忠于学习材料内容;

(2)其他成员必须按指令要求做;


3.适用范围

(1)适用于有具体操作流程要求的学习活动;

(2)适用于技能学习。


第3策:两人互查法


1.操作步骤

(1)两两结对,为AB;

(2)A向B提问,B在不看材料的情况下回答A的提问;

(3)A向B寻求解释,B在回答不了时,向A寻求帮助,A予以帮助;

(4)轮换角色。


2.操作要领

(1)发放给学生的学习资料尽量事先未被阅读和学习;

(2)无论回答是否正确,都应向对方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有疑问可追问。


3.适用范围

(1)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的学习;

(2)探究性学习活动。


4-6人组协同


第4策:记记法


1.操作步骤

(1)组成4-6人组;

(2)桌面上摆放题卡,题卡正面是问题,背面是答案;

(3)A向其他成员出示卡片正面的问题,其他成员抢答;

(4)交换角色,B、C、D分别向其他成员出示卡片正面的问题,其他成员抢答。


2.操作要领

(1)每张题卡上只能有一道题,答案应是唯一的;

(2)答题人对某一问题只可以答一次;

(3)题卡上的题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设定;

(4)可使用抢答,也可以使用指定答题人的方式进行。


3.适用范围

记忆和理解层面的认知活动。


第5策:叽叽喳喳法


1.操作步骤

(1)学生围坐在一起,4-6人;

(2)让学生自由发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2.操作要领

(1)提示学生注意倾听他人发言,打断发言时要有礼貌;

(2)当学生发言过长,计时员予以提示;

(3)当出现冷场时,组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当噪音过大时,教师或组内噪音控制员应予以干预。


3.适用范围

(1)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活动;

(2)在具备合作技能的小组中开展更为有效。


第6策:接力法


1.操作步骤

(1)组成4-6人小组,确定ABCDEF四个角色;

(2)每个成员都将独立思考后形成的答案写在纸上;

(3)由A开始,每人只回答一部分内容,其他成员依次补充,直至构成完整内容。

(4)最后汇总所有信息,由汇报员或任一成员向全班汇报。


2.操作要领

(1)每人只能说部分内容,以保证其他成员能做补充;

(2)做补充时不能重复其他成员已经说过的内容;

(3)保证每个成员都说完,当不再有补充时,才能进行汇总。


3.适用范围

接力法是一种协同式的合作学习策略,主要适用于:

(1)探究性的和创新性的学习活动;

(2)需要举出实例(例举)的学习活动;

(3)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的学习活动。


第7策:坐庄法


1.操作步骤

(1)组成4-6人小组,确定ABCD等角色;

(2)每个成员都将独立思考后形成的答案写在纸上;

(3)由A负责主持(坐庄),A邀请到某一成员时,该成员进行回答;

(4)A在听取了所有成员的意见后,进行汇总,并对每一成员发言的优点进行赞美。


2.操作要领

(1)主持人随机确定,尽量先邀请学习能力不足的成员优先发言;

(2)被邀请的成员应尽可能穷尽答案,其他成员可做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

(3)第一个发言的成员必须由主持人邀请,之后可以举手争取被邀请;未经主持人邀请,不得发言。


3.适用范围

(1)探究性和创新性学习活动;

(2)需要举出实例(列举)的学习活动;

(3)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的学习活动。


第8策:围圈传


1.操作步骤

(1)4-6人小组围成圈;

(2)每个成员独立思考;

(3)由A先在纸上写出心中的答案或想法,然后传给B;

(4)由B在纸上写想法,传给C……直到全部成员写完;

(5)小组讨论,对纸上的答案或想法进行评估。


2.操作要领

(1)所有成员的观点被记录下,在围圈传时不进行任何评论;

(2)在其他成员书写时,保持安静;

(3)如果轮到自己,却没有内容可写,向大家道歉,然后传到下一位;

(4)可借鉴其他成员的内容,但自己在纸上写出的内容不能与他人重复。


3.适用范围

(1)对事物的分析,并找到现象背后的原因;

(2)需要提出创造性想法的学习活动。


第9策:三步采访法


1.操作步骤

(1)组成4人小组,确定ABCD四个角色,AB和CD各自组成2人组;

(2)A采访B,C采访D;

(3)互换角色,即B采访A,D采访C;

(4)A向C和D介绍B的采访信息,B向C和D介绍A的采访信息,C向A和B介绍D的采访信息,D向A和B介绍C的采访信息;

(5)A最后汇总所有信息。


2.操作要领

(1)应事先将采访题发给学生,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做回忆和思考;

(2)可让学生模仿采访的场景,采访者手中持笔做话筒;

(3)要求采访者对采访对象谈话中的重点部分做好记录;

(4)可根据需要,省去第三步采访,只实施2人组互访;

(5)要求被采访者不仅说出思考的结果,更要说明思考的过程。


3.适用范围

(1)小组成员分享有差异化的信息;

(2)需要高水平认知活动的学习环节;

(3)多用于充分展示思维过程的学习活动。


第10策:合作辩论法


1.操作步骤

(1)教师对需要辩论的问题做讲解,或为学生提供有关材料,或由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收集相关材料;

(2)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每组又分成两方,每一方持一种立场,并准备向另一方陈述立场;

(3)双方陈述指定的立场,一方陈述时,另一方应该做记录,并保持沉默;

(4)陈述之后,进行辩论,力争说服对方他们被指定的立场是正确的;

(5)双方交换立场,准备陈述与此前相反的观点;

(6)学生就新指定的立场重复(3)和(4);

(7)不再给学生指定立场,每个学生陈述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观点,整个小组力争就这一问题达成一致。


2.操作要领

(1)辩论前,学生对话题有所了解;

(2)鼓励学生收集与辩论相关的材料,为提供背景知识,教师可做些讲解,或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研究;

(3)辩论结束时力争达成一致,这种达成一致的努力是合作辩论法的核心。


3.适用范围

(1)价值观层面的讨论;

(2)探究性学习活动。


第11策:联想链


1.操作步骤

(1)请学生回答由某个主题所联想到的内容;

(2)组内成员依次迅速作出回答,想不出答案的人,迅速跳过;

(3)记录每一成员回答的内容;

(4)小组对记录的内容进行评估。


2.操作要领

(1)在联想和发言时速度是关键,最好是突发奇想不要深思熟虑;

(2)小组汇总和评估时,虽然对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回答予以剔除,但对创意依然要表示鼓励。


3.适用范围

(1)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活动;

(2)讨论开放性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第12策:发言卡


1.操作步骤

(1)给每个学生发放三张发言卡;

(2)小组成员在组内发言,每讲一次拿出一张卡片;

(3)卡片用完后,不能再发言,只能提问,直到每个人都用完发言卡。


2.操作要领

(1)发言卡的张数可以根据需要确定,也可每人不一样多;

(2)可以将发言卡用颜色进行区分;

(3)可以由学生对发言卡进行设计。


3.适用范围

(1)任何话题的小组讨论;

(2)需要鼓励发言的活动。


第13策:复述通行证


1.操作步骤

(1)将学生编为4-6人组;

(2)A将自己的想法阐述给其他成员,B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前先复述A的想法;

(3)A确认B的复述,表示复述无误,B方能开始发表观点;

(4)依次依规进行。


2.操作要领

(1)要求每个成员必须倾听,才能做出完整的复述;

(2)如果后一个成员的复述未经前一个成员认可,不能发表观点。


3.适用范围

(1)将自己的观点建立在其他成员基础上的合作活动;

(2)对所有的观点进行总结和梳理的学习活动。


第14策:小先生


1.操作步骤

(1)由一名小组成员扮演教师,其他成员扮演学生;

(2)扮演教师的学生向其他学生讲授学习内容,而后组织小组活动;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并进行观察和监控;

(4)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5)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


2.操作要领

(1)扮演教师的学生在事先应掌握学习材料上的内容;

(2)扮演教师的学生在小组学习时应检查小组交互行为。


3.适用范围

有正确答案、目标明确的学习活动。


第15策:连环画展法


1.操作步骤

(1)小组合作,以连续性图画和台词呈现学习成果;

(2)各小组在指定位置上张贴连环画,并向大家说明;

(3)参观其他小组张贴的连环画,将自己的意见写在纸上贴在连环画旁边。


2.操作要领

(1)制作连环画时明确小组分工,一人统筹、一人绘画、一人配台词、一人向大家做说明;

(2)通过设置起、承、转、合或收场等噱头来润色故事,也可制作四格漫画;

(3)观看完作品后可以将意见写在便签上,贴在作品旁边,也可以准备意见本或留言本。


3.适用范围

(1)讲故事和设计情节的学习活动;

(2)学习活动的展示环节。


第16策:非正式学习


1.操作步骤

(1)组成4人小组,确定编号ABCD;

(2)由A讲述一个案例或一个观点;

(3)由B对A所说的内容进行阐发;

(4)由C分析A所讲内容背后的原因;

(5)由D对ABC3位成员的发言进行汇总和小结。


2.操作要领

(1)A讲完后,检查其他3位成员听得是否准确,理解是否正确;

(2)B运用感性思维方式,以举例的方式进行阐发,正例或反例均可;

(3)C运用理性思维方式,分析方法找原因;

(4)D在总结时作自我反思;

(5)如果小组人数超出4人,则可以增加EFG角色。


3.适用范围

(1)反思性学习;

(2)高水平认知活动。


第17策:实地漫步


1.操作步骤

(1)组成4-6人小组,做好分工;

(2)确定漫步主题;

(3)到实地漫步,通过眼睛、耳朵和双脚收集资料及信息;

(4)小组成员共同整理素材进行分享。


2.操作要领

(1)应带相机、手机和笔记本,充分调动五官,从各个角度细致观察;

(2)可结对漫步,也可独立行走;

(3)主题不宜超过两个。


3.适用范围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

(2)考察、体验和探究性活动。


第18策:小组调查法


1.操作步骤

(1)选题并分组:教师向全班提出一个宽泛的总论题,让学生明确表述所选择的探究子论题,教师将学生列举的子论题通报全班。小组讨论把子论题分成几个不同类别,分类结果即作为各个不同的小组进行调查的子论题,把各子论题题目向全班公开,每个学生都参加所选择的子论题的小组活动;

(2)小组调查设计:通过填写和应用作业单的形式进行,作业单要明确小组的研究论题、成员、调查内容、所需资料、如何分工等;

(3)进行小组调查:小组成员收集信息,分析评价资料,得出结论,在小组中共享研究成果,比较各自的发现,交换、讨论、澄清和综合不同的观点,达成共识,用于解决小组研究的问题;

(4)准备总结报告:调查完成之后,所有小组成员参与设计一份向全班呈报的总结报告,报告可以书面报告、展览、戏剧等形式展现;

(5)呈现总结报告:集合各小组,根据事先确定的呈现程序,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总结,作为“听众”的小组成员要对看到、听到的作出反应;

(6)评价:同伴之间可以共同讨论评价他们所研究的论题、所做的工作以及情感体验,可以把自己对论题的感受和想法写下来。教师要对小组调查过程本身进行评价,对学生所研究论题的思维水平进行评价,评价学生把知识应用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推理的运用能力,对结论的抽象概括能力。


2.操作要领

(1)论题可以是课程中的,从学生兴趣中引出的,也可以是当前的时事问题;

(2)总论题应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应引起学生各种不同反应,激发学生去探索、了解论题的答案;

(3)子论题的选择可以由合作小组通过多种途径完成;

(4)小组分工时,可以让某位成员担任记录员负责组织整个工作,可设一名协调员,在小组讨论中起领导作用,鼓励每个小组成员要为小组作出努力;

(5)教师可以公布每个小组的作业单,提醒大家每个小组正在做什么,使大家了解全班的情况;

(6)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小组调查时限,确保学生在完成调查前不被干扰;

(7)呈现总结报告时,小组成员应一起交流彼此的作业情况,把自己学到的核心知识部分教给其他同学;

(8)教师可抽取小组成员组成指导委员会,协调各小组关于小组报告的计划;

(9)教师和学生可合作进行评价。


3.适用范围

探究性学习活动。


第19策:意见一致游戏


1.操作步骤

(1)组成4-6人小组;

(2)确定研讨主题;

(3)各组讨论这一主题的关键点;

(4)各组向全班发布这些关键点;

(5)自由辩论;

(6)教师出示答案,最接近正确答案的一方获胜。


2.操作要领

(1)在小组讨论前,应确保学生有独立思考时间;

(2)小组讨论应尽可能充分,为进一步促进思考,还可以要求小组对关键点根据重要程度排序;

(3)也可以进行没有正确答案的游戏,但应使讨论指向于意见一致。


3.适用范围

(1)适用于高水平认知活动;

(2)适用于探究性学习活动。


第20策:情境表演


1.操作步骤

(1)小组准备活动:确定问题,明确情境,编创脚本,解释角色要求;

(2)挑选扮演者:分析角色特征,选择角色扮演者;

(3)安排场景:确定表演程序,重述角色,进入表演情境;

(4)组织观众:确定观察任务,分配观察任务;

(5)表演;

(6)讨论和评价;

(7)重新表演:表演修改过的角色,提出下一步或行为转变的建议;

(8)讨论和评价;

(9)分享经验和总结:把问题情境与现实经验和当前问题联系起来。


2.操作要领

(1)鼓励学生自由、真实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2)要创设问题情境,让一个或几个角色都处于两难境地而又必须作出选择;

(3)电影、小说及故事可以给问题情境提供素材。


3.适用范围

(1)理解学习材料上的关键内容;

(2)让学生的多种智能都能获得发展的学习活动;

(3)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活动。


第21策:合作思维导图


1.操作步骤

(1)给出一个固定的主题;

(2)围绕主题,每人独立写出理由;

(3)小组成员合作在纸上画出导图;

(4)向全班展示导图。


2.操作要领

(1)要围绕主题,且以图形的形式体现;

(2)简洁,突出关键词;

(3)小组先讨论和构思,然后正式动笔。


3.适用范围

(1)知识的复习整理;

(2)需要发散思维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第22策:综合排序法


1.操作步骤

(1)向参与者提供或由他们自己创建一组不同的决策意见;

(2)每位小组成员按个人观点从高到低对意见进行选择;

(3)在小组中对每种选择的结果作出统计并重新排序;

(4)每个小组选出一位成员,代表小组公布统计结果;

(5)对各小组的最高得分项目加以公示。


2.操作要领

(1)每个人都应该在不受暗示和干预的情况下作出价值选择;

(2)每个人都应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综合;

(3)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观点的权利。


3.适用范围

(1)小组产生意见分歧时;

(2)价值观的讨论。


第23策:小组成绩分享法


1.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分组,确定每个学生的基础分,准备辅助材料;

(2)教师通过讲座等方式授课;

(3)小组学习,为测验作准备;

(4)学生独立进行测验;

(5)小组得到认可。教师根据测验分数和基础分,计算学生个人提高分和小组得分,并以此为依据对小组进行奖励。


2.操作要领

(1)一般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小组,主要由教师决定。

(2)要使用一些辅助材料,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包括:

作业单:主要用于小组讨论,使学生熟悉教师的授课内容,作业单由若干问题组成,要解答这些问题需要用到所学的内容。

答案单:提供作业单的答案,小组讨论结束之后由教师发给小组,各小组自行订正错误,自我检讨,可以起到立即反馈的效果。

小测验:供当堂测验或一个单元学习结束之后使用的小考卷,测验时由学生自己作答,测验分数不仅影响个人成绩,也会影响小组得分。

(3)授课之前,教师宣布讲授之后将组织小组活动,并要当堂测验以检查效果。授课中,教师的讲授要紧扣测验目标,方式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讲授过程要减少不必要的间断或提问,以提高效率。

(4)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两份作业单和答案单,并说明不发放四份材料是为了促使小组成员通过共享资料进行合作。

(5)学生试卷既可由教师批阅,也可由不同的小组交换批阅(注意:要求批阅人签名,以确保公平),然后尽快算出测验分数。

(6)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发适当的“授勋”方式,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


3.适用范围

(1)大多数学科和年级;

(2)有正确答案、目标明确的学习活动。


走组合作



第24策:切块拼接法


1.操作步骤

(1)编组:将学生分为4-6人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阅读分到的有关章节或单元;

(2)自学:给每个小组成员发放一份“专家作业单”,就不同问题再次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专家作业单”包括某一单元最为重要的4个论题,以及与专家论题有关的材料;

(3)专家组研讨:不同小组阅读同一内容的成员组成“专家组”,共同讨论他们的问题,教师可把提前准备好的每一论题的讨论提纲发给每个专家组使用;

(4)小组汇报:完成专家组讨论后,专家组成员各自返回原小组,轮流把自己所学内容和讨论论题教给小组同伴;

(5)测验:每个小组成员参加包括所有学习内容的测验,并将测验分数转化成小组得分。


2.操作要领

(1)在编组阶段,将相对较容易的学习资料分发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小组成员;

(2)每一专家组由教师指定一名负责人,组织和调节讨论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巡回于各组进行指导,但不能取代各小组讨论负责人的职责;

(3)专家组的讨论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专家组成员通过共同学习和研究,直到熟练掌握这部分材料内容;

(4)小组汇报时,应允许和鼓励小组成员向汇报“专家”发问;

(5)当堂测验的试题应涵盖某一任务的所有内容,每一论题一般设2个问题,或使每一论题的问题数量相同,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具有相当理解力才能完成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6)学生答完后,教师可将试卷收上来自己评判,也可让学生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换试卷评分。


3.适用范围

(1)可将材料按并列关系切块和中等难度的学习内容;

(2)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

(3)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的记忆、理解;

(4)单元教学和复习课。


第25策:组际评价法


1.操作步骤

(1)由一名学生向外组的任一学生提问;

(2)被点到的学生代表本组回答提问;

(3)发出提问的学生对被点到的学生的回答作出反馈和评价;

(4)回答问题的学生向外组的任一学生提问;

(5)重复(2)至(4)步骤直到教师宣布结束。


2.操作要领

(1)回答问题的学生应注意倾听,不应重复之前学生已经回答过的内容;

(2)回答问题的学生与提问的学生应两两面对,形成课堂对话;

(3)回答问题的学生应主动寻求提问学生的反馈;

(4)教师应事先给出反馈与评价的内容,以使反馈评价更为有效。


3.适用范围

(1)全班交流和组际竞争;

(2)知识记忆、理解和应用;

(3)知识的总结和复习。


第26策:组际批阅法


1.操作步骤

(1)各小组派出一名成员到其他小组;

(2)按标准答案的内容对答题纸上的答案进行批阅;

(3)反馈批阅结果,回复对方的疑问;

(4)将分数誊写在分数公示栏。


2.操作要领

(1)批阅时,批阅者应低声诵读答题纸的答案;

(2)回复被批阅小组的疑问,直到对方信服;

(3)如有批阅错误,应向对方表示歉意;

(4)在论述题的批阅中,与答案类似的应算作正确;批阅者和被批阅小组有较大分歧的,则请教师作出仲裁。


3.适用范围

有标准答案的认知活动。


第27策:内外圈


1.操作步骤

(1)小组中一半成员组成内圈,面朝外,另一半成员组成外圈,面对内圈,外圈中的每个人面对内圈中的一个人;

(2)面对面的两个人进行交流;

(3)外圈的人轮换位置,面对内圈中的另外一个人;

(4)面对面继续交流。


2.操作要领

(1)组成内外圈时,可以跨组组成内外圈,即一个组为内圈,另一个组为外圈,也可以由女生做内圈,男生做外圈;

(2)已经讨论完的成员可以举手示意,当内外圈中大多数成员都已经讨论完,统一由一名成员指挥轮换;

(3)全部轮换并讨论完毕后,由组长向教师示意,经教师许可后方可入座。


3.适用范围

(1)分析、评价和创造性认知活动;

(2)对他人的学习指导,即内圈人都成为学习内容的专家,反复教授外圈的同学。


第28策:一人走,三人留


1.操作步骤

(1)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离开本组到其他小组;

(2)到其他小组参与小组活动;

(3)离开其他小组,回到本组。


2.操作要领

(1)应在教师指令下统一行动;

(2)每个小组只能派出一名代表,只能接纳一名外组代表;

(3)也可使用“三人走,一人留”的方法。但要规定三人不能都到同一个外组。


3.适用范围

(1)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

(2)创造性思维活动。


第29策:小组游戏竞赛法


1.操作步骤

(1)教学: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讲授新课;

(2)小组学习: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后,学生在小组学习作业单以掌握学习内容。教师通常发给学生两份作业单和两份答案单;

(3)竞赛:游戏以3人一张的“竞赛桌”形式展开,每一张竞赛桌的学生都代表不同的合作小组;

(4)小组认可:竞赛结束后,将所有组员的分数相加,所得总分除以参加游戏的小组人数,得数即为小组平均分数,成绩优异的小组获得认可或给予其他形式的奖励。


2.操作要领

(1)为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应每周根据学生的成绩对竞赛桌的安排做一次调整;

(2)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需要事先准备一些相关教学材料:一份竞赛桌安排情况单,每桌一份的游戏问题单和游戏问题答案单(与学习小组成绩分享法中试卷与答案单相同)、一份游戏得分单、一套数字卡片,其数字应与游戏问题单上的数字相对应;

(3)游戏竞赛开始前,教师要向学生公布竞赛桌的安排,在学生到各自的竞赛桌旁就座后,分发给每个竞赛桌一份游戏问题单、一份答案单、一套数字卡片和一份游戏得分单;

(4)根据约定规则,每个学生依次选出一张带有数码的卡片,并在问题单上找出相对应的题目,先朗读题目,后进行回答。如答案拿不准,可以猜,由同一竞赛桌的其他两人先后进行质疑。当每个人都给出了答案,也进行了质疑,则由第二质疑者检查答案单,朗读正确答案。答对题者保存卡片。质疑者中,谁答错了题,谁就要把先前赢得的卡片还回一张(如果他们有)。如果某个问题谁都没有答对,那么这张相应的卡片也得还回去。当游戏做完后,参赛者要把赢得的卡片数填写到游戏分数单的第一栏第一局中;

(5)如果时间充足,可以重新洗卡片,进行第二局游戏,直至结束;

(6)根据每个学生所获得的卡片数,计算每人的竞赛得分。具体积分方法视情况而定,比如在3人桌竞赛不等分的情况下,得卡最多的学生得60分,第二名得40分,得卡最少的学生得20分。当每个学生都得出竞赛分后,请一个学生把游戏分数单收起来;

(7)在竞争过程中,不允许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保证个体责任的落实。


3.适用范围

有一个正确答案的界定清楚的目标教学。


整班合作



第30策:四角站立法


1.操作步骤

(1)对某一开放性问题,思考自己的立场:“非常同意”“同意”“反对”“非常反对”;

(2)相同立场的学生站在一起,构成4个谈话角;

(3)每个谈话角选出一名代表作主持,在成员中收集支持本立场的论据;

(4)主持人代表向全班陈述立场;

(5)4位学生陈述完立场后,成员可变换立场,站到新的立场角落;

(6)改变立场的学生向全班解释改变立场的原因。


2.操作要领

(1)提示学生尊重和倾听其他立场学生的发言;

(2)主持人收集论据时,应对有所贡献的成员进行赞美;

(3)当噪音过大时,教师应予以干预;

(4)鼓励学生不碍于情面,坦露自己真实的想法。


3.适用范围

(1)需要发表自己观点的开放性学习活动;

(2)需要对自己观点进行修正的学习活动;

(3)需要打破小组建立更大范围合作的学习活动。


第31策:站立分享法


1.操作步骤

(1)全班学生起立;

(2)随机提问一名学生,与该学生观点一致的坐下;

(3)再随机指定一名站着的学生,与该学生观点一致的坐下;

(4)直到全部坐下。


2.操作要领

(1)为防止未经思考就附和他人观点,可要求事先将观点写在纸上,或随机抽一名学生回答同意他人观点的理由;

(2)应允许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改变原来的观点,可在讨论完毕后再安排一次站立分享。


3.适用范围

(1)适用于讨论容易引发意见分歧的开放性问题;

(2)适用于需要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

(3)适用于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学习活动中。


第32策:对折评价线


1.操作步骤

(1)学生独立思考在某一论题上的立场;

(2)每人在纸上划一条直线,并将两个完全相反立场的选项放在直线的两端,并将直线均分为8段;

(3)在自己认可的一段上打上标记,所做的标记越靠左,代表自己的观点越接近或等同于左侧立场,反之亦然;

(4)所有学生站成一排,形成一条如同在纸上画出的那样的评价线,每个人所站位置根据观点确定;

(5)以中心为基点,左半部分学生从头至尾依次走到右半部分学生对面,如全班成员共36人,最左端的1号和最右端的36号面对面站立,18号和19号面对面站立;

(6)面对面讨论:为什么会持有与对方不同(或相同)的观点。


2.操作要领

(1)为防止未经思考就附和他人观点,可要求学生事先将观点写在纸上,并在讨论前先在小组内公开自己的观点;

(2)如果班级人数过多,可将讨论移至走廊或室外;

(3)也可根据需要使用“并行评价线”方法,即将整个一排分成两部分,左半部分学生从头至尾依次走到右半部分学生对面,最左端的1号和中心附近的19号面对面站立,18号和36号面对面站立。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开表明自己立场的价值讨论活动。


第33策:人形矩阵


1.操作步骤

(1)在教室画出一条假想的线,一侧表示赞成,另一侧表示反对,未确定立场的在原位,让参加者自由选择站位;

(2)相邻的人讨论为什么选择这个位置;

(3)两侧各派代表向全班阐述立场;在阐述观点期间,所有人都可自由改变立场,走动到另外一侧;先前未确定立场的也可作出选择;

(4)请未确定立场的发言,说出自己的疑惑。


2.操作要领

(1)在选择立场前应给予一定的时间做准备;

(2)可随时改变自己的立场,但只能改变一次;

(3)教师应提示慎重考虑自己的立场;

(4)未确定立场的学生最后说出自己的疑惑;如最终全部都选定了立场,则挑选中途改变立场的学生发言。


3.适用范围

(1)价值观层面的讨论;

(2)在深入思考之前激发思考、激活思维。


第34策:世界咖啡


1.操作步骤

(1)将学生分成4-6人小组,让大家围着铺满纸的桌子坐下;

(2)每桌选定一名谈话主持人,负责告知讨论主题;

(3)以主持人为中心展开自由讨论,记录印象深刻的关键词;

(4)当讨论进行到一定阶段,每桌除主持人外,其他人都转移到另一张桌子;

(5)转移的人和留下的人,各自介绍自己刚才所在桌讨论的话题后,同先前一样继续讨论,并继续在纸上记录关键词;

(6)所有人回到原位,相互介绍自己在移动过程中的谈话内容,而后继续讨论;

(7)汇总时由主持人从桌上留下的纸条中找出共同点,并贴在墙上让全体小组成员评估和总结。


2.操作要领

(1)每个学生可选择不同颜色的笔写下关键词;

(2)主持人应承担维护秩序的任务。


3.适用范围

联想和想象性学习,富有创造力的学习活动。


第35策:德尔菲法


1.操作步骤

(1)开放式首轮调研:提出预测问题,请专家围绕预测问题提出预测事件,组织者汇总整理专家调查表,归并同类事件,排除次要事件,用准确术语列出预测事件一览表,并作为第二轮调查表发给专家;

(2)评价式第二轮调研:专家对第二轮调查表所列的每个事件逐一作出评价,组织者统计处理第二轮专家意见,整理出第三轮调查表;

(3)重审式第三轮调研:发放第三轮调查表,请专家重审争论,组织者回收专家们的新评论和新争论,总结专家观点,形成第四轮调查表,其重点是争论双方的意见;

(4)复核式第四轮调研:发放第四轮调查表,专家再次评价和权衡,作出新的预测,回收第四轮调查表,归纳总结各种意见的理由以及争论点。


2.操作要领

(1)并不是所有被预测的事件都需经过四步,有的事件在第二步达到统一,就不必在第三步出现,有的事件在第四步结束后,专家的预测也不一定能达到统一;

(2)问题要集中而且明确,有针对性;

(3)如果是一系列问题,则先简单后复杂,先综合后局部,这样易引起专家回答问题的兴趣;

(4)组织者的意见不应强加于调查意见之中,要防止出现诱导现象,避免专家意见向组织者靠拢,以致得出迎合组织者观点的预测结果。


3.适用范围

(1)适用于调配活动、创造性活动等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2)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合作性活动。


合作学习策略与方法的适用范围

策略和方法

认知水平

知识类型

合作类型

问题类型

记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创造

事实性

概念性

程序性

元认知

互助

协同

封闭

开放

两人互查法






记记法









叽叽喳喳法









坐庄法








围圈法










三步采访法








合作辩论法









联想链










发言卡


复述通行证











小先生








连环画展法










非正式学习









实地漫步










小组调查法








情境表演









合作思维导图







综合排序法











小组成绩分享法








切块拼接法









组际评价法









组际批阅法








内外圈








一人走,三人留








小组游戏竞赛法








四角站立法








对折评价线










人行矩阵










世界咖啡











德尔菲法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合作学习研究专家)


来源:中国教师报、 合作学习方略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小编荐读

重磅!广东新高考各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公布!

暑期风采 | 精彩“篮”不住!百仕达小学女篮再次夺冠!

暑期风采 | 再绽光芒!翠园学子荣获4个全国一等奖,荣获全省唯一金奖!

距离开学不远啦!做好升学准备,孩子开学进步快!

警惕夏日高温下的“隐藏炸弹”!这些防火常识要教给孩子,关键时刻能救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