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行|桂园中学:文化立校,无痕教育助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罗湖教育 2022-07-15


十年磨一剑,砺得桂花香

今年是邓登江到桂园中学

任校长的第10个年头

《道德经》曰“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邓登江为桂园中学带来

最重要的影响就是这种

“不知有之”的“文化自觉”

以及为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所贡献的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


教育无痕 春风化雨

“要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切东西

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文化基因。”

邓登江这样描述他眼中的“教育无痕”

他认为,教育要有必要的“乌托邦”

要有激情、理想和追求

就其过程和方法来说

应该是教育无痕

▲桂园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邓登江


“教育无痕”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句话似乎很好地诠释了“教育无痕”。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

这个“东西”是什么?它就是教育无痕的结果、深度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品德、品格、品性、品行,是学生的习惯、能力、素养和智慧。而只有关注“人”的教育才能实现这一切。

▲邓登江参加物理组教研活动

在数十年的教育工作中,邓登江破解出教育智慧和管理智慧的密码。对待学生“遇物则诲,相机而教”。校园里的铁树为什么会开花?老师带着学生到铁树旁讲课;每年4月,学校周围有悲伤的鸟叫声,是怎么回事?为了找到原因,老师带着学生查资料,并将其纳入语文写作教学。这类激发老师和学生学习兴趣的灵动课堂,在桂园中学已经形成常态。

“学习就是要想尽办法,挖掘延伸课程并进行教学,将所看所听融入学习和探究中,任何时间都成为学习的时间,任何地点亦可成为学习的地点。”邓登江说。


润物无声 文化留印

在邓登江看来,教育问题

本身不在教育,而在于文化


因此,解决教育的问题要从文化入手

育人要育心,更要育文化

让自觉存留于心

进而融入血液和基因之中

依靠培养、拓展学习兴趣

产生内驱力,进而形成自觉自主学习

直达高效的“教”与“学”的目标

▲桂园中学“创客节”


文化是什么?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文化自觉是无痕教育的体现,也是无痕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桂园中学的教育无痕,实际上却在管理文化、校园文化等文化层面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文化自觉”意味着教育润物无声般流淌在呼吸之间,如桂花的香气般不知不觉地改变着学生、老师乃至学校的气质。

深圳市“十佳师德标兵”叶建中老师已退休又返聘回校继续发光发热;罗宏英老师16年来一直坚持做班主任,她的家离学校仅隔一条马路,可她中午从来不回家午休,为的是多陪陪学生;在活动场地受限的情况下,体育组老师一起商量,主动提出进行小班化教学,老师的课时量从9节课增加到18节课,却无怨言。待到收获的季节,丰硕之果满枝头——2020年,桂园中学中考体育成绩喜人,获得全区第1名,学生体育满分率超过70%。

“自觉、主动,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有时候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了,已经形成一种自觉和习惯。”桂园中学副校长刘云燕说。


善作善成 

“双减”下实现减负提质

欲谋全局,先谋一域

桂园中学认为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就要先抓好“双减”工作


“双减”需要减的是浮华,减去过重的作业负担,减去不合学情的拓展题、以惩罚为目的的重复题。同时,“减”背后对应的是“增”——增强老师的责任心,增强作业质量,增强课堂和课后服务的质量,保证思维训练的针对性不减,落实分层辅导,实现“天天有进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此消彼长之间,实现有效的减量提质。

 /


学校要求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老师都要提前做一遍,对精心挑选给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通过必做和选做布置分层作业,鼓励各个学科的老师给学生布置一些适度的研究性和拓展性的作业。


桂园中学教学实行“零起点”制度,不让一个学生在起跑线上掉队;学校实行班集体教学制度,不让一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蒙受损失;学校实行分层辅导制度,不让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受到局限。使学生认同校园即成长的乐园,使课堂这个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桂园中学的研讨课


学校用4个关注定义学校评价教学的基本原则。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课堂的不足,更关注挖掘课堂的优势和长处;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他们学习品质的养成;关注课堂45分的教学过程,更关注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延伸。


关于课堂改革,桂园中学提出“四个改变”,即要变学生与知识之间的间接关系为直接关系;要变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次要关系为主要关系;要变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单一讲解为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活动;要变课堂中学生单纯地听为主动地学。

“我听课、评课的时候就一个标准——看学生的‘抬头率’,抬起头来,脑袋跟着你转,就是好课。”邓登江表示。


课程再造

赋能学校内涵式发展

桂园中学近年来的

探索和实践证明

课程需要再造

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

也需要二次生长和重新构建

而课程再造的关键是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整合与实施

秉承“深植文化之根,构建幸福校园”的办学理念,桂园中学通过重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式、再造学习空间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学校内涵式发展赋能。


在邓登江看来,学校是课程生长的地方,学校的课程再造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搭好三座桥,其一,课标和学生之间要搭一座桥,开发校本课程填补国家课程的空白;其二,教材和学生之间要搭一座桥,编印校本教材完善现有教材的内容;其三,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搭一座桥,把教法学法的改革当成课程来建设。

 /

▲罗湖区历史教研员到校指导


近年来,桂园中学坚持和完善课程化管理,统筹课内与课外,融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聚焦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着力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为同学们打造全方位、宽领域、厚基础、重能力的健康成长学习课程与培养体系,为同学们今后的人生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桂园中学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旨在把课改、教改落到实处。编写校本教材,变革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课堂更加灵动、高效。


桂园中学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系列包括:

分解课标内容,落实课标关键的校本化成果,如美术学科的《衍纸画》、语文学科的《硬笔书法》系列、作文教学的《读写融通》等;在桂园中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整合涵盖了所有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对接国家有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各个方面。


五育并举

活动课程化齐头并进

桂园中学提出“课程化”的新思路

把一切在学校里面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

都按照课程的要素纳入到课程管理当中

实施课程化管理

所有活动的开展都秉承一个原则

——在校园里让小孩子继续当小孩子

让他们逐步走向完善

如果说丰富的课堂带给学生知识的养分,滋养了学生的心田,那么桂园中学知名的“五大文化节”则给了每个学生扬长发展、出彩的机会,助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落实“五育”。

桂园中学利用学校的五大文化节——国语文化节、英语文化节、体育文化节、创客文化节、艺术文化节,搭建文化舞台,展示学生的特长技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认同校园即生活的乐园,使学校这个教育主阵地的地位得到充分凸显。

▲国语文化节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唤醒,让学生自育自学。“我们学校一直提倡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桂园中学前团委书记、党员教师熊蔚介绍,在每年3月的“自主管理月”期间,校团委都会组织开展校级“自主管理好少年”评比,家校联动。通过赋能放权,在桂园中学,学校广播站的运行、校团委公众号的运营、每周一国旗下的表彰、两操、考场卫生检查、午休午读检查等事务均由学生自主管理。

目前,该校社团活动课有40多门,全部实行课程化管理,有计划、有目标、有过程、有评价、有反思。充分利用学校、家长、社区、社会等资源,形成资源优选和育人合力,提供优秀品质课程和多样化选择,为学生扬长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回头来看,在桂园中学的日子,可以说得上是十年磨一剑。”邓登江说,“十年来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师生得到了发展和成长,培养了一批教师,成就了一批学生,营造了一种文化”。


“深植文化之根,构建幸福校园”

透过师生的发展和成长

再来研究桂园中学的办学理念

别有一番体会



来源:南方日报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小编荐读

别样高三①|教师与父亲的“守”与“离”,背后原因令人泪目

一周一园秀|百仕达二期幼儿园:为幸福人生奠基

加强线上教学,罗湖区教育局最新工作部署来了!

一个都不能被忽视” !罗湖区“融合云课堂”有爱、有温暖、有成长!

致敬战疫“她”力量,为了不起的她们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