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明伦原创崂山民间故事:“贼发疯”

2016-07-19 王明伦 文学沙龙

作者简介


       王明伦,男,1960年生于青岛崂山,中国散文诗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青岛市崂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起,先后在《海鸥(青岛文学)》《黄河诗报》《大众日报》《青岛日报》《星星》等报刊发表作品。著有诗歌散文集《琴屿海风(合著)》,散文诗、散文入选《中国散文诗大系(山东卷)》《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精选》《青岛诗选》《青岛散文选》《青岛60年文学作品选》及各种年度选本。民间文学作品收入《崂山民间故事全集》《海洋民间故事》等书。

崂山民间故事“贼发疯”

作者:王明伦


        崂山东北边的深涧里住着户姓张的人家,爹、娘和儿子小松三口人过日子。张老汉家里除了有十来亩山坡地,还有一大片山岚,每年打的粮食自家吃不完,砍下的柴禾送到炭窑里也能换回个仨把俩的,日积月累,家里不但有成囤的粮食,手里头的钱也宽裕,小日子过得挺滋润。


       可是俗话说“穷有穷打算,富有富难处”,这张老汉和老伴俩一直有块大心事,那就是儿子小松眼看着已经二十多了,可媳妇还不知道在哪个丈母娘家里养着呢。打小松十八那年起,老俩口就开始托亲告友找媒人,媒人倒是来了不少,可人家登门一看,饭也不吃撤身就走。为啥?还不全是因为小松长得那模样?


       要说起这小松来,真是个老实孩子,七、八岁就跟着他爹开荒种地,干起活来从不惜力。也许是身子骨太嫩了,早早地就累成了个“锅腰”。老古语说:“锅腰子下东北,回来看成色”,可人家说的那是有本事的锅腰,刘墉不就是个锅腰吗,人家就当了宰相。但小松不行,腰一锅,人就显得矮,虽然年纪已经老大不小了,可那身子骨打眼一瞅就像个十来岁的孩子。都道“生穷命不生穷相”,你想想,就小松这么个模样,谁家闺女愿意嫁给他?


       说归说,道归道,小松一天娶不上媳妇,张老汉老俩口就一天去不了这块心病。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回终于找到一个叫英嫚的高手。俗话说:“痴人作保,馋人说媒”。提起这英嫚来,那可真是村城里外有名的馋老婆,十村八疃没有她去不了的场。东诓西骗,两片嘴唇磨得像封窗纸一样薄,一呱嗒起来,死人都能让她说活了。虽然知道英嫚的名声不好,但为了叫儿子早点成家,张老汉也只好病急乱投医了。


       要说起英嫚那本事还真不是吹的,只看了小松一眼,便拍着胸脯子对张老汉道:“大哥大嫂请放心,孩子的婚事包在我身上啦!”恣得张老汉俩口子像接财神一样赶紧好酒好肴地伺候她。英嫚在张老汉家吃喝了几回,婚事终于有了眉目:女方是山外村里的闺女,年龄比小松小两岁。按英嫚的说法,人家闺女不图别的,一图小松人老实,又是十亩地里一棵苗,将来没有兄弟和自己争家产;二是这闺女爱清静,自小喜欢捣弄个花呀草的,能嫁到山里边正合她意。张老汉一听,忙请人批了生辰八字,催着英嫚赶紧去说合。


       俗话说“人在运里,马在阵里,屎其亮(屎壳郎)掉在大粪里”,人要是走了运,那真是干什么都顺风顺水。第二天英嫚就捎回信来,说人家女方答应下月就“撒媒柬(订婚)”。初八这天,张老汉和英嫚一块赶着毛驴、驮着彩礼,欢欢气气地去女方家“撒媒柬”。没过门的媳妇不能见公爹,不过从背影儿看,那闺女细料条的大高个,腰是腰腚是腚的,想来模样也错不了。张老汉心里顿时“疑疑过过(怀疑)”的,心思:凭人家这样的好嫚儿,怎么肯跟俺小松这个锅腰子?那英嫚精的能“蹲在水里望人”,一见张老汉的脸色,心里就明白了八九。往后走的路上,她对张老汉道:“老哥哥,您这不也见到闺女了嘛?情好吧,等生米做成了熟饭,您就光等着抱孙子行啦!”英嫚眼珠子一转,又道:“不过话说回来,人家闺女不‘嫌后(嫌弃)’咱,那咱也得替人家想想不是?人家这里是个大村,等‘将(娶)媳妇’那天,来看女婿的人肯定不会少。我看哪,到时候最好另找个全美的小伙子来替小松将回去。不然街坊邻居一看女婿是个锅腰子,亲家的脸上也挂不住。”


       张老汉听英嫚说的在理儿,心想,让人替着娶亲的事儿自古就有,就点头应允下来。回家和老伴一商议,决定成亲那天让小松的表哥顶替,等起轿后到了半路“扎根”时再调包。


       说话间就到了成亲的日子,一切都按英嫚的打算办得顺顺当当。山里日头落得早,等送完客人,天已经擦黑了。英嫚虽然已经喝得“醉散马四(东倒西歪)”,快要“拿(稳)”不住身子了,但还是不忘嘱咐小松进了洞房后要如此这般……


       小松进了洞房,按照英嫚的交待,先摸黑去把灯拿出来,再将锅腰塞进灯窝里,这样新媳妇就看不出他的毛病来了。等一切做完,这才拿起秤杆去挑开新媳妇的盖头,一瞅媳妇的模样不错,赶紧道:“忙了一天了,咱们早点儿歇着吧?”


       新媳妇听了也不做声,手脚麻利地把被和褥子铺好,然后低头坐在那里,意思是让小松吹了灯好脱衣服。这小松哪里敢动弹?就慢声细语地道:“哎,咱们吹灯困觉吧?”可谁知新媳妇听了头垂的更低了,过了一会儿见仍没动静,小松的嗓门就大了起来:“嗨,你听见没有?吹灯困觉啊!”


       新媳妇吓得终于开了口:“非(吹),你非(吹),俺贼发疯(嘴撒风)!)


       这一下真相大白了,原来新媳妇是个破口(豁嘴)!


       搜集时间:1977年;讲述人:王师傅,男,20岁


作者系列文章导读

王明伦原创崂山民间故事:弹弓王

王明伦原创崂山民间故事:塌石门

王明伦原创崂山民间故事:盘子石的来历

王明伦崂山民间故事:于七和锯齿牙

王明伦原创崂山民间故事:惜米增寿

王明伦原创崂山民间故事:茶痴

王明伦崂山民间故事:会识宝的媳妇

王明伦崂山民间故事:水淹沧州

王明伦原创崂山民间故事:说媒




主编:木子(相思枫叶丹)   

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主题处注明“原创独家授权”,否则不予发表。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的2/3为作者稿费,1/3为小编制作奖金,无赞赏则无稿费,发表后第四天结算,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

       4、本期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