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萍:旧梦残痕录(五)
旧梦残痕录(五)
文图 / 马金萍
临江仙•回乡
癸未年正月初二,我从长春搭乘别人的车回老家松原(原来的地名叫扶余)看望老母及女儿和我的外孙。我是1993年的年底正式调到长春来的。一晃已经十多年了。这其间虽然断断续续没少回去过,但自从父亲过世,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子愈来愈懒,回家的时候就愈来愈少了。尤其是这二年,没有大事,几乎很少回家。因此,当车过松花江大桥,看到枯瘦的江水在寒冬的冰雪覆盖下一片苍凉的样子,不由得引起了我的许多感慨,于是默默哼成了这首词。回家后经重新润色,现在记录在这里。
梦里常游松江水,一别已是十年,而今寻梦回故园。寒雾锁江畔,水瘦无波澜。
当年中流击浪日,回忆恍如昨天。转眼鬓发已苍然。人生如流水,一去不复还。
这是老郭尔罗斯火车站(俗称前郭火车站)的站牌。是伪满日本人修的。我那时从长春回老家,这是必经之地。必须在这下车后,再乘坐小公共或者打车跨过松花江,才能到我的老家扶余。现在这两个县城合并成为松原市了。建市之后大兴土木,到处修建的是火柴盒式样的高楼大厦,到处是喧嚣的车流人流,到处是躁动不堪的叫卖和超分贝的商家门前的大喇叭吵闹声。过去的那种静谧安详时光像缓缓流动的河水般的感觉一点都没有了。
春雨为茅屋所破歌
这首诗写于1987年4月21日。头天夜晚,下了很大的一场春雨,“人说春雨贵如油,我见下雨就犯愁”。这确实是我当时的一种心境。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家的房子,每逢下雨必漏,怎么弄都不成,想了很多的办法,终于也没有把漏房弄好,那天晚上下大雨,屋里漏的没办法睡觉,只好在水泥地上睡了一宿,第二天原打算去长春,终因屋漏而未去成。找油田的朋友要了几卷油毡纸,把房子苫上了。但仍无济于事。所以写了这么一首“打油”。
阴历四月白毛雨,
漏我土屋三尺许;
发妻卧床正生病,
吾因劳累又难起;
夜半更漏举家迁,
水泥地上栖半宿;
幼女讥我未当官,
当官住房何如此?
无奈挣扎上房去,
苫上几张油毡纸;
攀梯忽念杜工部,
茅屋秋风所破矣;
梦里广厦千万间,
呜呼!
寒士何时有人理!
2004年1月27日重录于长春东岭忘忧
这是屋漏的那天晚上,因为炕上不能睡觉,全家只好在东屋的水泥地上将就了一宿。这我趴在炕沿上写的拉场戏《海棠花搭班》。这是我此生创作的第一个搬上舞台的二人转作品(拉场戏是二人转范畴内的,二人转一树三枝,分为双玩意儿、单出头、拉场戏)。这个戏参加了当年在白城举行的全省汇演,曾引起极大争议。但也正是这个戏,使得我后来能在这个领域内创作出了一些有些影响的二人转作品,奠定了我创作的基础。我就是从这个小戏开始,正式开始我的二人转拉场戏创作的。(这个戏的表演者是唐维和姚艺辉,姚后来曾在电视剧《刘老根》里扮演过满桌子)
水调歌头•感怀
甲申早春,偶得空闲,重读苏轼老先生的《水调歌头》,不由得感慨系之。人生之须臾,生命之短促,思来便觉胆寒。但古往今来,从帝王将相到百姓黎民,从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到街市上的引车卖浆者流,有谁又能够长命百岁乎?人世间的生活过程就像是春花秋梦,转眼便零落萧条。把握住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的时刻,便不枉此生矣。因此步其坡公原韵而和之。
人生何其短,把酒问苍天。不知天宫地府,可曾有神仙?总叹年华易逝,青春一去不还,思来便胆寒。少时不更事,尽挥霍时间。
现而今,斜阳残。看来路,何须悔恨?人间晚景更粲然。秋菊春花谁美?朝霞晚霞同艳,不应去比攀。但愿人长寿,安康享晚年。
每天雷打不动的功课,下午茶。
踏莎行•怀念张德兴
昨晚酣梦,今晨醒迟。躺在床上忽然想起了德兴君。他已辞世近十年矣,每每思来,不觉泪湿青衫。我能走上这条专业创作的道路,全仗张德兴介绍引路。回想起多年前在乡下我俩那一次次的豪醉当醒,那一次次的竟夜长谈,那酒醉后的放浪形骸,那一幕一幕的情形,恍若隔世。今晨恹恹懒起,于是填了这首《踏莎行》。
雾锁寒江,风迷归路,天涯望断无寻处。可怜当年频豪醉,昏鸦声里斜阳暮。
长歌当哭,泪洒驿路。此恨绵绵难计数。当年君走吾在外,烧张纸钱传尺素。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城市晚报》上连载的一部反特小说。这小说后来曾先后在《成都晚报》和《西安晚报》和其它的一些城市的晚报上转载过。
卖花声•暮春
甲申年春残之时,余应约创作长篇电视连续剧《老药铺》(这个电视剧后因各种原因没有拍成),从三月到五月,每天都把自己关在书房,真是苦不堪言,偶有一天,偷闲出门,到外面去寻芳觅景,在大街上看到那些绽放的杏花丁香,不由得感慨万端,回家后,就写下了这首《卖花声》。聊作偷闲之笔,也算是对这段生活的一个记录吧。现抄录在此,以备他日检索。
又是暮春残,落红点点。酒醉长街觅芳颜。不是招蜂引蝶客,休到花前。
独步上高楼,云淡天宽。忽忆故园路已远。回首夕阳红尽处?草漫关山。
2004年暮春
这是我创作的中篇小说《电视剧组》的样刊。这个故事写的是啥,我早已忘干净了。这也是收拾书柜时发现了刊载这部小说的杂志,随手用手机拍下来的。
临江仙•送万吉回深圳
2004年5月5日,晓华做东在新疆街知味轩送万吉回深圳,约我跟老冯(延飞)赴宴,恰逢张殿峰也从四平挂职归来,大家在一起举杯畅饮,笑语欢声,极其高兴,回家后填了一首《临江仙》,以示纪念。
故人南行春意晚,疾风吹落花残。知味轩里笑声喧,此情谁知晓,别后已经年。
遥想当时初相见,冰雪笼罩苍原。十年交情一杯酒,今宵聚塞北,明日到岭南。
*万吉,本名张万吉,著名摄影家。曾任深圳画报主编。我的老朋友。我们俩相识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我给吉林电视台写了一部名为《关东大喇叭》的电视风情片,是一家叫做《农村天地》投资的,万吉那时是这家杂志的副主编。又是摄影家。有一天去现场拍片,我也正好在现场,我们就这样相识了。这是他2004年回长春,朋友程晓华在新疆街知味轩请他吃饭,我也在座,回家后写的。
这是张万吉当年拍摄的《关东大喇叭》的照片。这么多年竟然还能找到。真不容易。
虞美人•春晨
西风吹来破晓雾,露浓花生树。晨起忽忆昨宵情,犹似昏月迷离鸟朦胧。
懒坐床头看窗外,春光已不在,透过光阴想当年,忘却两鬓生霜已苍然。
2004年暮春
这是我上世纪中期在四川《处女地》和文学报上发表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阮郎归•小满
暮春又是阴霾天,微雨燕低旋。漫步楼台观春景,小满鸟来全。
杏花落,丁香残,蜂蝶尚贪欢。欲将愁肠换笑颜,何处觅家园?
渔家傲•陪金海兄回故乡
04年6月30日,陪金海二哥回老家扶余给父亲上坟。我上次回家还是春节期间。在家只待了一宿,就匆忙赶回长春。倏忽间,这又多半年过去了。从老家回来后,上沈阳给赵本山的剧团改本子,其间极其忙碌,抽暇填了这首词。留待他年检索。
塞北熏风吹暖意。上京归雁欲何去?四野青纱漫天起,放眼望,又见繁花开满地。
故乡欲近心忽悸。白发老母亲兄弟。原上荒草枯又绿。常相忆,头染寒霜思乡泪。
这是上世纪中叶我给长白山音像出版社写的盒式录音带《闹庵堂》。录制这盒磁带的演员周春燕、张学君、秦丽君都是我省吉剧团的好唱手。一晃已三十余年矣。
雨霖铃•回乡游松江
04年6月末,陪金海回老家扶余,得闲畅游松江。我自从上世纪1993年年底正式调入长春以来,已经十几年没有在松花江里游泳了,因此当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江水里的时候,那种畅快和感觉真是难以言表。因此写下了这首《雨霖铃》作为永久的纪念。
江波西泻,草长莺啼,江风猎猎。百舸中流逐浪,波光潋滟,层层叠叠。遥想当年情景,已声嘶哽咽。弹指间、几十寒暑,光阴竟如此迫切。
重归故里船头歇,有谁知、命运之难解?今夕水中浪游,酣畅处,擒龙捉鳖。人生如梦,更应、活得真真切切。即便是、乘风归去,依然新世界。
画堂春•看雨打娇花
7月29日,下午大雨。看阳台外的娇花嫩草在风雨之中被打得落红缤纷,甚是心疼,因此有感,故写下此词。
云浓雾重天欲倾,瞬间雨泼雷鸣。柔弱娇枝散落红,更有疾风。
忆昔露台之上,艳香四处飘零。寂寞空对冷画屏,如今谁疼?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发表在《剧本》月刊上的拉场戏小品《上班》。这个小戏是由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和唐维演出。曾获得全省汇演一等奖。这张剧照是高秀敏演出我创作的拉场戏《县长赶集》时拍的。高秀敏饰演杏花嫂。如今斯人已去,空余回忆。
山花子•夏尽
8月7日,立秋。不知不觉之间,这一年已经走过大半。又到了夏尽秋来之时了。晨起闷坐书房,神思恍惚,看窗外残月渐尽,晓雾漫退,新阳升起,一时间忽觉悲从中来。生命之须臾,人生之无奈,竟然如此之匆忙么?
繁华盛景晓雾中,百花放尽欲飘零。寂寞画堂窗前月,照落红。
柳舞熏风骄阳烈,鸟衔枯枝筑巢蓬。唯有花间蜂与蝶,兴正浓。
醉桃源•题家齐赠画
张家齐乃我团(吉林省民间艺术团)画师,画与字俱佳。他与我同室办公,退休前赠我一画,《老子骑牛图》,并取名《路》。题款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并云,此乃老子语也。吾甚喜爱,装裱在画框里,悬挂于堂前。因此写下了这首《醉桃源》。
老子骑牛欲西行,夜半露正浓。残月迷离万籁静,俯身唤书童。
一生二,二生三,三引万物生。莫道世间本无路,路在脚下行。
南楼令•忆当年醉游瘦西湖
1990年,中国现代戏汇演在江苏的扬州举行。我那时还在扶余创作组工作,与省里的一些专家学者朋友同去观摩。某一天,从剧场溜出,与吉林日报社的孟繁杰游玩瘦西湖。当时,天正微雨。我俩湖畔豪饮数碗烈酒,然后泛舟湖上,高歌嚎唱,几乎翻船。如今想来,恍如梦中。而今看身边同去扬州的故友已不多矣,因此感慨有加,哼成此句,录在这里,以为存念。
微雨燕低吟,淡雾锁红尘。三杯烈酒壮士心。豪醉当醒泛舟去,浪子意,江湖身。
船荡水波轻,湖瘦景色真。梅花岭下春已深,欲话当年醉游事,看周遭,有几人?
这是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我发表在《说演弹唱》上的两首顺口溜。那时就为民主呼吁。呼吁民主选举。可是今天我们还在呼吁,真是历史的笑话。
凤凰台上忆吹箫•遥忆旧人
时近暮秋,天气渐冷,枯坐寒舍,看日影西斜,渐渐退尽,绵绵夜风,悄然刮起,冰冷间,忽想起远在东瀛的W君,不由的心头一阵温热,于是便有了下面的诗句。
松江月冷,古渡霜稠,梦里携君畅游。多少情和爱,欲说还休。花落花开几度,蝶翩飞、何处勾留?当年事,君还记否,篝火桥头?
悠悠。云烟过眼,如白驹苍狗,鬓霜盈头。念大江东去,棹头添忧,长天雁过留影,何曾见,尺素归舟?惆怅间,落叶飘零,又是暮秋。
水龙吟•秋雨独吟
甲申秋二十六,无边秋雨,淅沥一天,忽念家乡老母,有感而作。
彤云漫卷疾风,塞外寒柳已萧瑟。门前芭蕉,塘里残荷,悄然无色。雁唳长空,虫鸣衰草,蛙栖水泊。呜咽秋声,无边漫起,惆怅间,雨飘落。
人生本是长旅,更哪堪风雨阻隔?遥望家山,水远路长,荒原大漠。白发娘亲,期盼游子,独对灯火。叹此间大雨,更令羁旅,平添寂寞。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上爱新觉罗•溥杰老先生家拜访他时留下的照片。一晃儿已三十余年矣。当时情景历历在目,如今已是阴阳两界,生死相隔了。
梦江南四首•忆旧
A/晨梦醒,残月已凄迷。懒靠床头忆旧事,伊人独步漫柳堤,憔悴怨相思。
B/晨霜重,黄叶舞秋风。遥忆当年如梦境,梦醒人去楼已空,何日能相逢?
C/风又起,寒江荡波澜。水边荒草年年绿,南飞大雁去又还,何日见君颜?
D/霜月冷,塞上起秋风。风吹芦花白如雪,雪打芦花乱飘零,思君泪如倾。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与孤独的骆驼合影。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人心何尝不孤独呢?
荷叶杯•怀人
犹记当年情景。秋夜。风吹笛声咽。四野虫鸣声凄切,云掩苍原月。
与君把酒当歌,相别。从此天涯两界。如今鬓发霜如雪,相思更强烈。
2004年暮秋
这是发表在《小说月刊》上的中篇小说《情绝净月庵》的那期杂志。都是过往云烟了。
生查子•忆故人
风来雨欲收,天寒花开少,醒来凭栏站,雁鸣昏昏晓。
人已去,情未了,回首泪沾袄。霜重雪压时,何处觅芳草?
作者简介:马金萍 男。民族,汉。本名马金平,笔名有马金萍、司马荒原等。吉林扶余人。文革后期毕业于吉林省扶余县第一中学。后因前途渺茫,遂入伍戍边,曾先后在在陆军40军120师360团一连当兵,后被选入360团文艺宣传队,因创作上取得的骄人成绩,两年之后又被调至120师文化工作队,先后任创作员、创作组长。转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扶余县戏剧创作室,任创作室主任。1991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高级进修班代职进修,主修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编剧,同年结业。1992年调到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任编剧、艺术室主任、艺委会主任。系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二人转艺术研究会秘书长等闲职。马金萍创作的歌词《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孙连梦演唱)、《咱们屯里人》(赵本山、刘德华等演唱)、《老家大东北》(火风演唱)、《东北二人转》(小沈阳、沈春阳演唱)《永远伴随你一生》(阎学晶演唱)《情满西厢》(阎学晶演唱)《蓝河遗恨》(阎学晶演唱)《回杯记》(阎学晶演唱);(《东北人的歌》(王小利演唱)《高粱叶子窄、苞米叶子宽》(衡越演唱)《弹起吉他唱起歌》《努尔哈赤的故乡》《黑土地——生死之吻》《东北大粮仓》(日本、韩国等电视台多次播出)等,在国内外流行歌坛影响巨大。除歌词创作外,他的主要影视作品有:20集电视连续剧《海风吹过的乡村》、三集贺岁片《讨个老婆过大年》之《四喜临门》;10集电视系列剧《缴枪不杀》、电影剧本《镜泊湖的枪声》(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剧本《代乡长主政》(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48集东北风情电视系列剧《拉拉屯风情》;30集电视系列剧《恭喜发财》(与人合作)等;参与策划、创作的影视作品有百集系列剧《北方故事》(吉林电视台);千集网络微喜剧《关东微喜剧》、《荒唐县令》;网络电影《东北赌途》《东北山炮》;东北风情纪录片《关东大喇叭》《龙腾黑土地》等;其中20集电视连续剧《海风吹过的乡村》获1999年度全国电视剧评奖“飞天奖”, 并同时获吉林省文艺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创作出版的文学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白色的太阳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人在江湖》(电影出版社)、《黑道生涯》(电影出版社)、《线人》(新文化报连载,电影出版社)、《尘世浮情》(城市晚报连载)、《腐•败》(电影出版社)、《反贪局长自述》(中国电影出版社)、《黑色娱乐圈》(中国电影出版社)、《谁玩谁》(群众出版社)、《逃亡日记》(群众出版社)、《月光花园》《新文化报连载》、《谜底》(时代文艺出版社)、《交易》(新文化报连载);长篇报告文学《与死神搏斗的人们》、《光明行》;中篇小说有《原罪》、《宿罪》、《人欲》、《女犯》、《在掌声中死去的女演员》、《同时出现的三个妻子》、《爱到伤心才是情》、《爆炸》、《横祸》、《伪都》、《八卦》、《断落》、《在极乐园疯人院里》、《狼谷》等六十余篇。其中中篇小说《佛眼》获“关东三宝”奖。《同时出现的三个妻子》获“东北文学”奖。小小说《聋爷》获吉林省建国五十周年征文一等奖。在进行影视及文学创作的同时,主要从事戏剧、二人转、以及歌词和其他艺术样式的创作,出版有《马金萍剧作选》(上下卷);其主要代表作品有大型戏曲《皇帝出家》、《盘丝洞》、小剧场话剧《瀛台落日》、《鸳鸯扣》、《绝响》、《人欲》等。其中《鸳鸯扣》获戏剧文学奖;《人欲》获第四届全国戏剧文学奖优秀剧本奖。二人转、拉场戏作品有《矬乡长》、《挂风铃》、《盘丝洞》、《幸福鸟》、《生财有道》、《二姑爷拜寿》、《孙成打酒》、《济公新传》、《猪八戒照镜子》、《县长赶集》、《徐九经赶店》、《焦大骂园》、《大劈棺》、《劈关西》、《听声》、《招聘记》、《二大妈打庙》、《大炼活人(演出时易名为《顺水推舟》)》《黑吃黑》等150多部,二人转《矬乡长》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文学奖;拉场戏《生财有道》获吉林省政府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二人转《挂风铃》、《盘丝洞》、《矬乡长》、拉场戏《二姑爷拜寿》、《济公新传》、《上班》、《珍珠翡翠白玉汤》、小品《杠杆》、《谁帮谁》等分别获国家和省级会演一、二等奖。另外除此之外,还在各种期刊上发表戏剧论文、散文等各种文字数百篇,共发表各类作品1000多万字。《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吉林日报》、《新文化报》、《城市晚报》、《戏剧文学》等多家媒体曾多次撰文刊载介绍、评论他的创作成就。国内50多家出版社编撰的各类人物辞典登载过他的词条。
马金萍往期文章点击欣赏
(点名字阅读编委作品)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子(枫叶丹)
作家诗人:《作家诗人名录》第八版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投稿须知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图为马金萍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马金萍所有;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