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ive Shot丨左壮:一把盐的哲学

2016-05-10 Food Talk 食话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98244506&width=500&height=375&auto=0
(看完演讲有任何问题,可以在文章下直接留言提问,我们会邀请左壮回答)

左壮,美食作家。生于东北,行走了大半个中国,旅居北美十余年,从记者到私房料理厨师再到美食作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行走,以不同身份视角接触美食,他的饮食哲学却朴素地归结于,经由“一把盐”让食物的自然之味回归舌尖。




(原文有删节,观看左壮完整演讲内容,请点击播放视频。)




不到四年的时间我写了这些书,还有三本在准备出版当中,分别是两部长篇和一个菜谱。这些书里我觉得写得最不好的就是《一把盐》,为什么呢,因为其他书里我都是在讲故事,只有这《一把盐》,我写了一些理论。现在回头想想,任何理论都是有漏洞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把盐》也是一个故事。我今天就讲一讲《一把盐》它是怎么来的,它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思想过程,最后形成了这本书。


● 第一次形成《一把盐》




二十多年前,我在媒体里当电视记者。那个时候我采访过一对老夫妻,采访完以后,这位老阿姨给我做了一顿饭。那是一九九几年吧,好像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餐厅或家里做饭都要放味精、放酱油。这位阿姨给我做的菜特别好吃,我就向她请教,去她的厨房一看,没有味精、没有酱油,只用器皿与合适的烹饪方式。从那以后,我就把她认作干妈,每到周末就去她家蹭顿饭吃。这是《一把盐》形成的开端,我从这个时候就开始知道,原来做菜不需要放那么多调料也可以做得好吃,但这时候对它的理解还比较粗浅。


● 《一把盐》形成的第二步




十年后,我移民到了加拿大,我发现那里简直是添加剂的世界。走进任何一家普通的饭店、快餐店,我发现里面全是这些食物。这里面有实验室培养出来的trans fat(不饱和脂肪酸),还有比如火腿,添加了几十种非天然的或者说比较有争议的添加剂,可以说这是一个添加剂味道的世界。当时我想在多伦多做网站,结果最后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找不到工作,也没有机会去学校读书,我就开了一家餐厅。




我租下了一个普通的民宅,开了一家私人餐厅,有点像现在上海、杭州一些朋友做的私宴,可以叫餐也可以上门吃,价格比一般饭店要贵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我打出来一个旗号:我完全用从Costco或者其他好的地方进来的食材给大家做饭,减轻大家的疑虑。因为我的这个私宴,好多朋友到我这儿来吃饭、跟我交流。我当时去买了好多酱油糕,为了让菜漂亮,我准备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调味品。我的朋友说你不能这样做,我不吃味精、不吃酱油。他们都不吃这些,但我不可能为每一个来吃饭的人单独准备一种做法,我就把所有人的意见统一了一下,我发现除了盐,我做菜什么都不能放。那怎么办呢,当时我也不太顺,到底这种东西能不能被所有人接受我也不知道。经过大概一年左右的运营,这个餐厅让我累得几次跌倒在地,我得了一种病叫肌无力,因为长期的过度劳累,关节间有一种介质突然地停止分泌,我就一下子倒地了,神智是清醒的,但无法动弹。




我的餐厅里有好几道很有名的菜,这是其中一道:菜叶煎三文鱼。就是新鲜的三文鱼,用盐腌大概二十分钟左右,底下垫片白菜叶,用黄油一煎,就很美味了。我的餐厅曾经有一个客人,我记得一年内他吃了170多次,这一点都不夸张,他说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他也不问怎么做,就是觉得简直太好吃了!


后来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发现,用一把盐和天然的调味料来制作菜肴,只要把握好两个小秘诀,就能做出非常美味的菜肴来。


一是好的味道来自于食材和食材之间的组合。比如我炒菜的时候要用葱姜爆一下锅,然后再炒菜,因为它可以制作出很多复合的味道来。我们经常吃一种食材就会感觉很单一,那么自然食材和自然食材放在一起,经过不同方式的烹煮,它就会产生不同的味道出来,丰富我们的味觉,让我们感觉到食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另外一个是好的烹饪是自然物和自然物之间的接触。食材是自然的,烹饪的工具也尽量地让它接近自然。比如朝鲜族有石锅拌饭,为什么它用石锅,不用不锈钢锅拌饭呢?为什么潮汕菜有砂锅?我的一个朋友在沈阳开了一家日料,他为了做寿喜锅,特意到日本把专门做寿喜锅的陶锅背回来。所以说有的时候,厨具对烹饪是影响非常大的。我记得有一年我回中国,当时《舌尖上的中国》总摄影师叫李继松,请我到他家里做客。他说,听说大厨回来,你给我做几道菜吧,我请朋友过来。我就做了一道我最拿手的乱炖,结果做完了以后,一大锅一个人也没吃,全都扔在那儿。为什么?他的锅里是带涂层的,叫铁氟龙,就是因为有那个涂层,自然的东西就不接触了,这道菜就出不来那种效果和味道。所以有时候没有好的厨具,对厨师来讲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还有两个小秘诀,要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大家要有一把好刀。有的时候食材呀,比如说猪肉、牛肉,包括蔬菜,分好多部位,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些部位处理好,就不能恰如其分地在做每道菜的时候掌握它的厚度、大小。食材和食材之间的味道传达,都要通过刀来实现。把它掌握好了以后,才能够尽情地发挥你的烹饪水平。有的时候我发现好多老百姓的家里,厨具呀,一辈子都不换一次。有的时候一些锅都用坏了,对人体有不好的影响,就可以把它扔掉再买一个好一些的,也没有多少钱,改变一下这个观念。


因为我们处在稻作文化区,所以中国菜的创作上都是偏向为了下饭才去创作它的。这个时候,鲜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不用酱油或者味精,我们怎样能产生更好的味道去跟米饭相配呢?我也总结了一下,比如自然烹饪当中有很多食材,它本身已经含有了非常多的淀粉或者谷胺酸钠,我们可以通过烹饪把它释放出来。哪些食材的含量最多?比如土豆、西红柿,沿海地区还可以用海肠粉、鱼干、虾干。好多地区的老百姓都在厨房晾一条咸鱼?这咸鱼经过几年时间的发酵,把它放在锅里跟肉一起煮,就可以达到增鲜增咸的效果。还有东北的大白菜,现在上海也有了,但品种稍微差了一点,这些东西都可以经过适当的烹饪方式来把它的鲜味给调动出来,达到美味的目的。


● 《一把盐》发展的第三步


这是我成书的时候,我发现很多时候你认为有道理的东西,你仔细分析分析,可能又没有那么绝对的道理。比如说我们亚洲地区稻作文化圈里的人,喜欢崇尚自然的口感和烹饪方式。比如像日料、韩国料理呀,它都有这些传统的理念在里面。而西方国家讲究的是科学的营养配比。我记得我在美国生活的时候,几乎每一个家庭的人去超市采购,都要看上面的标签:这里有多少卡路里、多少蛋白质、多少脂肪、有没有trans fat(反式脂肪酸)......一条条列了一大堆,买之前要用五分钟先阅读一遍。还有其他地区,不同的文化对饮食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有一个很尴尬的事情,我做了一个调查:比较全世界比较发达的城市里的人口寿命。比如说我拿上海和纽约来相作比较的话,我们预期的人口寿命都是82岁,也就是说我们怎么吃,似乎对我们的寿命又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有一个笔名叫半人。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我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县城,这个小县城里青山碧水,挺好,但是我从小就喜欢文明的城市。1978年末,我跟着父母到了沈阳,原来在那个小县城里,我几乎一个月都不用花钱,自己家有菜园子,山上能采到水果,邻居家也都种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到了沈阳以后,我记得我们整个家每月的开销要花掉6、70,有的时候还会达到100多。2005年我去了北京,这时候我在北京的消费就达到了6000-8000左右。2005年我到了多伦多,在那儿我一个月最少的基本生活费要合人民币10000块钱,后来我为了赚更多的钱我去了纽约,但不久我就离开了,因为那儿的生活费大概要合人民币15000-20000左右。我研究生时学的是民俗学,我在那儿,所学的东西根本不能够参与到他们的生产者的角色中去。所以我要重新学习,一切重新开始。但我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去start as fresh,所以我就离开了这些大城市,到其他地区生活。


很多人都说这个世界发展得越来越快,我觉得呢,还不快,将来还会更快。所以最后我写了《一把盐》,我觉得如果它有一点意义的话,无论经济、科技怎样发展,都要给这些崇尚自然的人留下一点空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165qxiyee&width=500&height=375&auto=0

教你成为美食家


老波头,作家、美食家

什么才是美食?

如何品味食物?

一张嘴巴对食物的鉴赏,

究竟有什么秘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174jo8zez&width=500&height=375&auto=0

弄堂小菜


食家饭,美食评论家

一位写食的上海人

从文学、饮食文化的角度看食物

在故事中呈现本帮菜

料理之外,更见人情


- 孙小美带来一波彩蛋,戳她直达!-



图丨左壮、食话君的照相机

责任编辑丨菌菌


食话出品,转载请先至后台询问

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





【食话】是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成员

文艺连萌丨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