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Shot丨林琪:食物启蒙未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300e9sd4i&width=500&height=375&auto=0
(看完演讲有任何问题,可以在文章下直接留言提问,我们会邀请林琪回答)
林琪,食物启蒙教育者。她是一位美食课堂的老师,面对的学生多是天真可爱的孩子。她觉得,孩子并不能从商店、餐厅出售的成品中了解食物,只有亲手做、亲口尝才能真正懂得食。
(原文有删节,观看林琪完整演讲内容,请点击播放视频。)
我是Lynn,我是教美食的老师。我教小朋友还有小朋友的妈妈们。其实我更喜欢孩子们称呼我灶台后,因为我觉得那样让我有做皇后的感觉,二者是有差别,但毕竟都是后,更重要一点是,我觉得那个称呼更接地气。
大家很好奇,我为什么会做这个,其他国家我不是很了解,我在日本居住过,日本很注重食育的培养,为了能够更充分地说明这点,我打电话去请教我的同学。刚好他儿子参加完这一季的料理主题课程,在日本是一个学期进行一次,全天性质的主题课,有点像我们中国的春游。今年的主题是鱼,老师就带孩子们去鱼市场,观察鱼的捕捞、流通、贩卖、初加工和深加工,最后去体验烹饪,做的是最简单的、像sashimi(刺身)这类的食物,最后一起品尝。结束后还有一个周期完成的作业,一个月时间里,小朋友要不断地去回顾当天的所见所闻,这个过程也在教小朋友认识食物。
再说说我们中国,我举个小例子,上个月,我教了一个成人班,开了一次讲国学与菜的课。负责国学部分内容的是我请的一个国学老师,是一个历史系的硕士研究生。他在课上把冬笋说成了萝卜,当时我有点惊到的。说到这里你们应该很清楚,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教小朋友做饭真的安全吗?一提到小朋友进厨房,大人都很紧张,特别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他们会觉得自己这一代的子女都不煮饭,更何况是孙子辈的。其实很多危险的信号是大人传递给小孩的,小孩子因为好奇,如果大人越说危险,他们就越要去瞎鼓捣,这是这个年龄段小朋友的一个特性。所以我第一堂课的设置就是把所有的调味料、厨房工具,还有一切孩子们没有见过的东西全部都搬出来,摊到台子上去,让他们做亲密的接触。
小孩子们个个都是表演天才,他们吃下去的明明是糖,做出的表情就跟吃辣椒粉一样,这就是这个年龄段小孩子的一个特性,只能尽最大的可能去满足他们,否则他们日后就给你做出黑暗料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孩子有切身的感受,他们才能从颜色、味道真正地区分开糖和盐,还有酱油和醋。
喜欢做饭的人常常会看菜谱,中餐的菜谱有很多量的表述是很暧昧的,比如少许、适量这样的字眼,我们大人因为有一定的生活常识,我们知道少许到底是多少。但小孩子不知道,他们认为红烧肉的颜色就是一瓶酱油做出来的,所以只能让他最大可能地去接触他们才会有概念。
其实调味料还好,最刺激小朋友的就是那些工具了。中餐的厨具还好,他们多多少少见到过,西餐的比如锯齿刀、切割器、打蛋器、料理机,大人有时也分不清。只能把这些工具给小朋友们都熟悉、都认清以后,才能避免他们上课时去瞎鼓捣,日后他们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到底怎么教小朋友煮饭呢?小学二年级的小学生就可以开始学习,他们从认识食材开始学习,比如认识花生、毛豆。还会学习怎么护蛋,怎样从家里把鸡蛋带到学校来,同时也告诉他们妈妈是怎么样带小孩的。如果现在我给大人每人发一袋毛豆让你们剥,你们会觉得很枯燥,但是小孩子很开心,有一个毛豆滚到地上时,全班都趴在地上找,这是小孩子的一个特性。
三年级的小孩子认识了食物以后,我会教他怎么煮,在煮的过程中,他们认识了怎么开火,水到什么程度能沸腾,还有食物是经过一个怎样的过程煮熟的。熟了以后他们吃到嘴巴里,不管煮出的味道是什么,他们都会认为那是第一美味。
到了十岁左右的四年级小学生,这些孩子开始进入第一个反叛的阶段,他会觉得我想独立在家,不需要大人一直陪伴。我就从简餐入手,教他们做番茄炒蛋、三明治、煮面、葱油饼。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高年级了,鉴于前三年会了这么多的基础,我就开始教他们做一些生活美学的东西,比如用食物做盘画、做四喜蒸饺。
二、三、四年级是必上课,就是常规课程,要整个班一起上课,分AB两组;到高年级就是五年级时,采用160人秒杀24个席位,就是兴趣课的形式。上课多半是自由组合的,但前提是男、女生两人搭配,常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小孩子也是这样子。
我要分享一个小故事,班里有个男孩子叫小鱼儿,因为他脑部长了一个小东西,影响了生长激素的分泌,所以他比同龄的孩子要矮很多。分班的时候,我蛮担心他的,结果让我很感动的是很多孩子都很愿意跟他一组,他很喜欢这个料理课,也很享受这个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让他在塑造自己人格的同时,也丰满其他孩子的人格,是双赢的。
小孩子的世界很真实、很可爱,有一次我教做番茄炒蛋,我就问小朋友,番茄炒蛋的时候你们吃到过番茄皮吗?有的小朋友说番茄不长皮,有的小朋友说有吃到,还一个男孩子说有一次在家里吃到了,是爸爸从牙齿缝里扯出的一个很长的番茄皮,之后他还跟外婆说,每个月饭费也交了很多,买的这个就不是有机番茄,皮这么厚。然后我又问小朋友,番茄怎么样去皮呢?小朋友有的说用手撕,有的说用牙啃,还有的说用削皮刀削,总之,只要不喊停,他们就会把答案一直讲到下课。我只有演示给他们看,怎么样把水烧开,切个十字花放进去煮,然后就可以轻易去皮了。要是再不安静我就敲锅铲子,所以做灶台后真的不容易,不仅要会厨艺,还要会武功。
教厨艺的时候会用到油锅、烤箱。一般来说,做点心需要烤差不多20分钟,这个过程中,整个教学楼都是香味,出炉的一瞬间颜色也很诱人,小朋友已经摒了20分钟了,看到点心出炉后,他们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往前冲,为了避免他们烫伤,我一般会把所有的东西都集中在中岛柜,小朋友在旁边围一圈,我进行点评。
有一次我做了麦芬,正常的外形像山包一样鼓起来,顶部有一个自然开裂。有一个小朋友因为对这个很好奇,就翻拌得太多,而麦芬如果过分翻拌,成品就是平头,端出来小朋友们都笑他做得像马桶盖一样,完全是平的,他当时很尴尬。我顺势就讲了国际上现在流行的甜品趋势,比如迷你的马桶里放冰激凌,做得像便便一样的蛋糕卖价奇高。当我讲完以后,那个男孩子的表情瞬间就明亮了,觉得自己是厨神,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教这些就是在告诉小朋友,人生不同,食物也该不同,小朋友其实就应该通过这些来认识这个世界的千姿百态。
厨房肯定要清理,我们也考虑过是请阿姨来打扫还是让小朋友自己做,最后我们还是决定让小朋友自己做。大人会讲这个环节最脏,包括我自己,让我煮多少菜都没有问题,但让我洗就很头大。
但是小孩子很喜欢、很享受这个过程,所以我也教小朋友用最环保的方法来清理,比如用小苏打加热水去油渍,用柠檬煮抹布杀菌去异味。小朋友用厨房和大人是完全不同的,大人有的时候会随手清理以降低清理的劳动强度,小孩子不会这样,他们会弄得乱七八糟的,所以只有让他们自己去清理,他们才会珍惜每一次的清理过程。
我的课程当中还有一部分与国学相关,讲国学与菜,大家都开玩笑说这是史无前例的。国学与菜怎样结合呢?比如苏东坡的东坡肉、寇准的水晶饼、杨贵妃的贵妃鸡、郑板桥的菜豆腐鸡还有李白的太白鸭等等,讲了十四、五道。成人班里一直在讲了,青少年班刚开时暑假也报满了。设置这个环节就是想考虑到主妇们在学厨艺的同时,也能把国学的部分进行温习,增加家庭互动。
通过教小朋友和妈妈们煮菜,他们的变化是一定会有的,之前我做过一个跟踪,同一届的两个孩子,他们初中以后就去美国读书了,学过料理的这个孩子身材没有什么变化,简单来讲,他知道牛肉不只是能做成汉堡,也可以做牛肉面、红烧牛肉、清炖牛肉;但是没有学过料理的孩子就一直吃速食,胖了很多,对健康有一点点影响。
还有就是孩子们变得比以前更独立了。我以前上课的时候,锅铲子敲得很勤,因为小朋友一直要讲这个不对,因为我外婆讲不是这样做的,要不就是我妈妈说这个不可以。但现在不一样了,前几天一个小朋友的妈妈跟我分享说从女儿那里学到一招,就是怎么样能快速地炒一盘蛋炒饭,平时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如果有剩饭,倒掉可惜,吃下去又担心胖。我就会跟孩子们说,你可以把剩饭放在保鲜袋里放到冰箱冷冻,积攒了很多以后,假如来不及做饭,就可以拿出来,加一点辅料就能快速炒出蛋炒饭。
照片中这对母子,他们都是我的学生,严格上来讲,妈妈要叫儿子师哥,因为儿子早进师门,在我的学生中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而且多半都是这种形式。我记得妈妈刚来学厨艺的时候,完全是厨房小白,高筋、低筋、中筋面粉都分不清,到现在她生煎包信手拈来。妈妈很感动地说,这就是生活中的禅修,也是身体力行。
这幅字就是她儿子写的,他看到我发表在美食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一道菜:福袋,他创作了这幅字,妈妈羡慕嫉妒地说,处女秀给了老师,都不是亲妈。
这是我女儿,分享到这个环节,此时我很温暖,因为有在座朋友的陪伴与聆听,让我更深层次地感受到这些年做的这个事情多么有意义。我女儿今年12岁,一米七五。当她知道我要来分享的时候,她很替我开心,因为她经常参加演讲,也多次给我好的建议,还愿意做小白鼠,一遍一遍地听我讲。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她能跟我有这么好的互动,我想就是在我平时教她做饭的时候有很好的交流,她能做十几道家常菜能,我不在家的时候,她和她爸爸吃饱是没有问题的。
我想说的不是每个城市、每个学校都要有这样的课堂,但我给大家在食育方面的一个小建议。我们真的可以利用周末、假期,跟孩子、爱人到菜场去选一点食材,商量着大家一起做什么料理,不要计较那一个小时能做多少道奥数题,那个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常说家庭旺、事业旺、运气旺,如果一个家庭连火都不生,何旺之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68ztg6dw&width=500&height=375&auto=0张新宇,自然教育人
在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轴上,
古人是如何应季而食?
东西南北,美食乱象,
古人又如何应地而食?
图丨林琪、食话君的照相机
责任编辑丨潘潘
食话出品,转载请先至后台询问
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
文艺连萌丨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