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建造│教导孩子,从“心”开始
摘要:我们常常不能教育孩子从内心更正错误和遵守教导,我们更多地在行为上纠正他们,而不是去改变他们内心的想法。而内心,才是产生不好行为的源头。
最近,美国无线电器材公司(Radio Shack)在推销一种火柴盒大小的遥控汽车,“小孩在爷爷的家里玩这个小玩意儿倒是挺有趣的”我想。一个星期后,孩子们来到我家聚餐,我把遥控汽车拿出来,孩子们一起玩了起来。六个孩子,一个小汽车,瞧这当爷爷的是怎么想的。没一会儿我就发现,我的一个孙子在恳求他姐姐,“艾美莉,记得耶稣告诉我们要学会分享哦。记得他说的话吗,想要人怎么待我,也要怎么待人。你应该对我好点儿,让我玩一会儿。”
这些话说的也对。而且他没把她一把推倒,抢了玩具跑开。但就算最粗心的人也能看出来,这个四岁小男孩并不是真的关心姐姐的灵命成长,他可不在乎姐姐的行为是否像基督那样。他只想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
忽视心灵教导的危险
我们常常不能教育孩子从内心更正错误和遵守教导,我们更多地在行为上纠正他们,而不是去改变他们内心的想法。而内心,才是产生不好行为的源头。如果仅限于行为矫正,我们的反应会是这样:
“要和小朋友分享玩具。”
“别烦你姐姐。”
“不许这样!”
我们甚至经常忍不住要去控制孩子的行为,“你们有这么多好玩具还要抢,你们俩真应该感到羞愧;连我都替你们脸红。”
“你们要是老打架,我就把你们都关到自己屋里去。”
有些家长还想出了控制孩子的“聪明”办法。有个孩子的爸爸告诉我,他发明了一种“闭嘴瓶”。
“什么是‘闭嘴瓶’”?
“我真是受够了孩子们不停地说“闭嘴”,于是我告诉他们,以后不管谁再说闭嘴,就要往瓶子里放进一美元。”
“后来怎么样了呢?”
“两周之后,我们收集了一百美元!”
“一百美元,那真不少啊。”
“是不少,我妻子和我也往那瓶子里放了一些钱。”
“后来呢?”
“几周之后,没有人再在家里说‘闭嘴’了。所以我认为我们都上了一课,应该吸取教训了。一个周五晚上,我带着全家去吃披萨,看电影,吃冰激凌。我们把那一百美元差不多都花光了。”
“后来又怎么样了?”
“难以置信,两天之后,他们就又开始‘闭嘴闭嘴’地喊开了。”
一起想想这个情景吧。孩子们怎么了?他们体会到心灵上的改变了吗?没有,他们改变的仅仅是自己表面的行为。一旦撤去控制他们的外部约束(就像那一美元的闭嘴罚款),他们天性上要表现的行为就又复发了。这位爸爸只是暂时成功控制了孩子们的行为,但是他们的内心却丝毫没有朝爱上帝和他人的方向迈进半步。
想要从外部控制孩子行为的办法简直数不胜数。我们可以贿赂他们,威胁他们,让他们有负罪感,向他们做出许诺,与他们协商,表扬他们,或是奖励他们。所有这些努力都只是为了得到我们所期许的孩子们的行为结果。也有家长觉得,使用正面积极的鼓励措施比用负面的惩罚措施更好,但无论哪种,都有行为主义之嫌。
行为主义的评价
许多家长告诉我,“我是用一些行为主义的办法;先别忙说它不好,它确实管用啊。”那么,行为主义究竟有什么问题?
行为主义没有强调孩子们真正的需要。用耶稣的话来说,“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路加福音》 6:45) 只强调行为而不与孩子的心灵交流,会错失真正的心灵需求。就像用割草机去除杂草。尽管很快就能把杂草除掉,但不久你就会失望地看到,那些杂草又会长出来了。
行为主义为孩子们提供错误的道德伦理基础。行为主义的道德选择是以实用为基础的。父亲期望孩子有特定的行为结果,而孩子根据奖惩来选择行为表现。当上帝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反应时,他同样也会关心孩子们的表现,然而上帝更多关心的,是孩子的心理动机。
从圣经的角度来看,道德伦理选择的基础是,生命、存在和上帝的荣耀。圣经伦理的推论是:“上帝创造了我和万物。他告诉我该去做那些对自己有益,并能使上帝得荣耀的事情。”约束孩子外部行为的同时,我们也要教会他们,用比惩罚或奖励更深一层的东西去做决定。事实上,上帝已经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意志,这意志便是我们做出选择的基础。
行为主义以错误的方式训示心灵。心灵与行为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那些限制孩子行为的控制也会训示他的心灵。当用羞耻心去控制孩子,孩子就学会应对羞耻心。当用罪恶感作为动机,孩子长大后就可能成为一个负罪感很强的人。若以自尊为动机,孩子可能发展成为对人恐惧或是特别渴求别人认同的人。而在经常用暴力使家庭成员屈服的家庭里,孩子会成为易怒的人。
行为主义遮蔽了福音的信息。如果只重行为操控,福音绝不会成为影响纪律、矫正和动机的核心信息。父母使用羞愧感、罪恶感、威胁或贿赂等控制手段,说明他们根本没指望福音能改变孩子的生命。
行为主义显示了父母虚荣的一面。父母选择行为主义管理孩子,有很多原因——也许是出于自尊心,孩子毕竟是我们的脸面;也许仅仅是图省事;或许我们被控制他人的欲望驱使;又或许是怕人说——如果对孩子管教无方,我们会担心别人的看法。
内心的虚荣会破坏我们对孩子的干预。出于虚荣,我们管教孩子不是为他们健康成长,而是为自己的名誉。于是,教养儿女、矫正他们的行为,不再是为儿女的福祉,而是为自己的福祉。我们在教养孩子上表现得随心所欲。缺乏对儿女灵命成长的深切关怀。
父母的虚伪导致道德滑坡
行为控制会导致伪善,并拉开与子女的距离。我发现自己常这样说:“我真不敢相信你这样自私。你弟弟五分钟之后就会去午休。给他玩玩你的Tonka卡车(唐卡车),会要你的命啊?”
我承认,这样对待儿子是虚伪的。谁会比我更了解人心中的自私呢?如果这是事实,那我要写一本关于自私的书了。
你看我都做了些什么?因为我的伪善,我和儿子之间的距离拉远了。我以自身也有的粗鲁的自私去训斥孩子。我集中于约束他的行为而不是心灵。在如此虚伪的教导行为中,不会有福音,不会有希望,也没有恩典。
始终以福音真理为中心
对孩子的控制行为往往培养出伪善的人。如果以交心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我们之间就不再有疏远。我会和他并肩战斗,去战胜人性中的自私。我会拥抱他,并告诉他:“我理解你所经历的,我明白什么叫自私,爸爸我也在自私的问题上挣扎过。”
我并非认为这是可接受的行为,来为自己的自私找借口。我只是说,自私的挣扎是很常见的。我不仅了解这种挣扎,而且知道去哪里寻求帮助——我必须求耶稣基督的恩典,饶恕,帮助我胜过自私。
因为我受的试探,耶稣基督也受过(来4:14-16),只是他胜过了试探,而我面对各样试探,却常常失败,所以必须不断地从基督耶稣那里求得宽恕、重新得力。他会原谅我,洁净我的心灵(约1:9)。 他从不吝于宽恕我们过往的错误,赐予现时的恩惠并考虑我们将来的需求。
当我帮助孩子们克服自私的毛病时,我就像个经验丰富的老兵。我自己也曾长时期深陷于这种挣扎,在这类属灵争战中,有更多取胜经验。而孩子们可能才开始这种与人性罪恶的战斗。我要和他们并肩战斗,告诉他们去哪寻找赢得战斗的希望和力量。
作者:泰德/玛吉·特里普
节选于《教导孩子,从“心”做起》
以上内容来自“家庭生活(http://www.jiatingshenghuo.com/)”。家庭生活是由雷尼夫妇(丹尼斯和芭芭拉)创建,致力于推进合神心意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建设,改变世界从每个家庭开始!
|今天的帮助|明天的希望|
推荐书籍
《从灵开始做父母》不是教你成为完美的父母,而是唤醒你属灵父母的角色,和你一起探索如何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与神同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