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自耶稣爱的劝告:“你们心里不要忧愁”

2018-01-17 威尔斯比 八福伙伴陪你成长
点击“八福伙伴陪你成长”关注我们

小伴

读属灵文章是很好的,但是至好的还是神的话语,鼓励你可以打开约翰福音书,阅读13章36节-14章31节。下面的文章,是威尔斯比牧师对这段经文的解读。文章有点长,但是相信若你静下心来阅读,此文必会大大激励你~若当下没有时间阅读,欢迎转发或收藏,等有时间再细细看~

这段经文的开始和结束都有主慈爱的劝勉:“你们心里不要忧愁”(约十四1、27)。门徒心里忧愁,我们不必觉得奇怪。毕竟,耶稣宣告说他们中间有人要出卖他,随后又警告彼得说他会三次不认主。彼得很自负,他确信自己不仅会跟随主,甚至与他同死、为他而死都在所不惜。可惜的是,彼得不明白自己的心,我们也并不真的了解我们的心。但我们都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们的心很容易陷入忧愁。

 

对这些门徒而言,或许最沉重的打击就是知道耶稣要离开他们(约十三33)。他要去哪里?他们能否和他一起去?他们怎样才能去到他要去的那个地方?这些问题让门徒困惑不已,他们心里反复思量,在饭桌上问来问去。

 

耶稣怎么安慰他们忧愁的心呢?他给了他们六个奇妙的确据,要他们抓住。这些确据不仅是给他们的,也是给我们的。我们若抓住这些确据,就可以免除心里的忧愁。你若是耶稣基督的信徒,也可以支取这每一个确据。

1.你将会去到天堂(约十三36-十四6)

彼得问耶稣要去哪里,耶稣并没有因此责备他,但他的回答却有些神秘的意味。后来有一天,彼得真的“跟随”耶稣来到了十字架前(约二十一18-19;彼后一12-15);随后,他会跟随耶稣来到天堂。传统上说彼得是被钉十字架而死。他自认为不配和主一样被钉十字架,于是请求把他头朝下钉到十字架上。

 

彼得觉得自己俨然是个英雄了,正当此时,耶稣却宣告说不久彼得就会跌倒。这个信息不仅令彼得本人为之一惊,也使其他几位使徒目瞪口呆。毕竟,倘若连勇敢的彼得都否认主了,那其他人还有什么指望?到这时候,耶稣才开始讲这个信息,借此安慰他们忧愁的心。

 

根据耶稣的说法,天堂不是出于宗教情结的想象,也不是人心里构建出的思想,想要寻找“海市蜃楼”;它是真实存在的地方。天堂是神居住的地方,现在耶稣也在那里,坐在父的右边。天堂被描述成国度(彼后一11)、基业(彼前一4)、家乡(来十一16)、城(来十一16)和家(约十四2)。

 

在约翰福音十三章至十七章里,父这个词共出现了53次。天堂被神的儿子说成是“我父的家”。它也是神儿女的“家”!


几年前,伦敦的一家报社举办了一次竞赛,竞赛的目的就是为“家”找出一个最好的定义。最终获胜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家就是你得到最好的待遇,而你却抱怨得最多的地方。”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说,家就是你到的时候,那里的人必须接你进去的地方。这是很好的定义!

 

Monē这个希腊词在约翰福音十四章2节被译作“大厦”,而在十四章23节则被译作“住处”。它的意思是“房间、住所”,我们不要以为它就是豪华别墅。可叹的是,有些人以为忠心的基督徒会在荣耀中住进可爱的大厦,而属世的圣徒有小房子或小窝棚就该心满意足了。这是错误的说法,而有些不合乎圣经的歌曲还把这种错误延续下去。现在耶稣基督正在为所有的真信徒预备地方,每个地方都美丽异常。在世上时,耶稣是一位木匠(可六3)。现在他已经回到荣耀里,他正在地上建立教会,为她预备天家。

 

约翰福音十四章3节是再清楚不过的应许了,它应许主会再来接他的百姓。有些人要走过死荫的幽谷之后才会去到天堂,而耶稣再来的时候还活着的那些人将永远不会经历死亡(约十一25-26)。他们会变得与基督相似,并且去到天堂(帖前四13-18)。

 

天堂是父的家,所以那里一定是充满爱和喜乐的所在。使徒约翰在描写天堂的时候,几乎找不到更多的象征和比喻了(启二十一-二十二)!最后,他只好把天堂里没有的东西列了出来:死亡、悲哀、哭号、疼痛和黑夜等等。这是多么奇妙的家园啊!我们要永远住在那里!

 

多马的问题表明他多么渴望和耶稣在一起(见约十一16),他必须知道主要去哪里,他如何才能去到那里。主说得很清楚,他要到父那里去,而他也是到父那里去的唯一道路。天堂是真实的地方,是充满爱的地方,是专有的地方。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天堂,只有信靠耶稣基督的人才能去(见徒四12;提前二4-6)。

 

耶稣并不是仅仅教导或指出那条道路;他就是那条道路。实际上,“这道”是早期基督信仰的几个别名之一(徒九2,十九9、23,二十二4,二十四14、22)。主说,“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这句话排除了上天堂的其他所有途径——善行、宗教仪式、昂贵的供品等等。只有一条道路,就是耶稣基督。

 

他们将去到天堂,这个确据如何能帮助门徒平息心里的忧愁呢?


詹姆士·J.格雷多年前写过一首歌,歌中唱道:“我若知道路的尽头是家园,就不会在乎道路崎岖难行。”这句话很美地道出了其中的原委。生命之路的尽头是天家,这个确据可以使我们喜乐地承受一路上将要遇到的障碍和争战。我们的主也因这个确据而受到鼓舞,“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来十二2)。保罗也写道:“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罗八18)当他这样写的时候,心里必定想到了这个真理。


2.你们现在就可认识父(约十四7-11)

我们不必等到将来进了天堂才能认识父。我们现今就可以认识他,并且从他那里得到我们所需的属灵资源,使我们可以在艰难的日子坚持不懈。

 

“认识父”是什么意思呢?在约翰福音中,认识这个词共出现了141次,但这个词的意思不总是一样。实际上,在约翰看来,认识有四个不同的“层次”。最低的层次是仅仅知道事实。下一个层次是明白这事实背后的真理。然而,你知道了事实,也明白事实背后的真理,却仍可能迷失在罪中。第三个层次就要引入关系;“认识”意味着“信靠某个人并和他有关联”。这就是约翰福音十七章3节当中“认识”的用法。实际上,在圣经中,“认识”被用来描述夫妻间最为亲密的关系(创四1)。

 

“认识”的第四个层次就是“与某人有更深的关系,有更深的交融”。保罗写道,“使我认识基督”(腓三10),他指的就是这个层次。耶稣会在约翰福音十四章19至23节中描述这种更深的关系,在此我们不多谈,等我们讲到那里的时候再说。

 

耶稣说,认识他、看见他就等于认识父、看见父,他这样说就是在宣称自己是神。从这时起,他们对父会有越来越多的了解,尽管耶稣就要离开他们了。

 

我很欣赏腓力,因为他渴望认识父。自从耶稣遇见并呼召他的那一天以来(约一43-45),他已经和耶稣一起走过了很长的路。每位信徒都应该有一颗火热的心,渴望更好地认识神。我们研读神的真道,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真道中记载的那位神。

 

从希腊文的语法结构来看,约翰福音十四章10节的那个问题表明主期待腓力做出肯定的回答:他信耶稣在父里面,父在耶稣里面。这样一来,腓力就应该意识得到,耶稣所说的话、所做的工作都是从父那里来的,也把父显明出来。现今的信徒没有见过有血肉的主耶稣(彼前一8),然而我们却从圣经中看到了他和他的工作。约翰福音通篇都在强调,我们不能把基督的话语和工作分开。两者都是从父那里来的,也都启示了父。

 

在约翰福音十四章10节里,“信”这个动词是单数,因为耶稣是在对腓力说话;而在十四章11节里,这个动词却是复数,因为他是在向所有门徒说话。两个动词的时态都是进行时。让你的信心不断成长吧!

 

基督降生前四百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写道:“要发现这整个宇宙的父和创造者很困难,就算我们发现了他,也不可能向所有人谈起他。”但柏拉图错了!我们可以认识宇宙的父和创造者,因为耶稣基督将他向我们显明出来了。得知这宇宙的创造者和掌管者是我们自己的父,我们心里还有什么好忧愁的呢?

 

天地的主是我们的父(路十21)。我们心里不必忧愁,因他掌管万有。

3.你有祷告的特权(约十四12-15)

我在许多人家里见过一张牌匾,上面写了这样的问题:“在你还能忧虑的时候,为何要祷告?”而医治心里忧愁的最好药方就是祷告。

 

 多少平安我们坐失,

多少痛苦冤枉受;

都是因为未将万事,

带到耶稣座前求。

 

然而,要想神垂听我们的祷告,赐平安给我们,我们必须要满足某些条件才行。实际上,满足这些条件本身就是祝福!

 

我们必须凭信心祷告(约十四12)。这是我们可以支取的应许,而支取这个应许需要信心。耶稣“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让我们确知这是庄严的宣告。耶稣的确回到父那里去了,这个事实对我们而言是鼓励,因为他在父面前为我们代求。在后文的论述中,他会进一步谈到代求的工作。

 

“更大的事”一开始是应用在使徒的身上,主赐能力给他们,使他们能行特别的神迹,证明他们的使徒职分(罗十五18-19;来二3-4)。这些神迹从质上来说并不是“更大”的,因为“仆人不能大于主人”(约十三16),但从规模和数量上来说,这些神迹的确是“更大的”。彼得讲了一篇道,一天就有三千个罪人悔改归向主!普普通通的人行出了这样的奇事,它们就更显奇妙,给神带来极大的荣耀(徒五13-16)。

 

当然,不是信徒本人做了这些“更大的事”,而是神在信徒里面并透过他做工:“主和他们同工”(可十六20)。“因为……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腓二13)。信心和工作总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只有信心才能在我们生命中释放出神的能力。

 

出自信心的祷告是平复内心忧愁的良药。默想一下腓立比书四章6至7节,然后把这几节经文付诸实践!

 

我们必须奉基督的名祷告(约十四13-14)。这不是“神奇的配方”,我们若以为在祷告祈求之后加上这句话,神就一定会垂听,那就错了。奉耶稣的名向父做出任何祈求,都意味着我们应祈求耶稣所祈求的事、让耶稣喜悦的事,以及拓展他的工作从而给他带来荣耀的事。若有朋友对你说:“你可以用我的名!”他交托给你的就不只是一个特权,同时也是极大的责任。

 

约翰福音十四章13节中的“无论求什么”那句话,需要用神在他话语中启示的有关祷告的真理来规限。同样,约翰福音十四章14节所说的“什么”也是一样。神给我们的不是署名的空白纸,任我们填什么都行。“奉我的名”是控制一切的因素。认识神的名意味着认识到他的本性,认识到他是谁、他想做什么。神垂听祷告,是为了荣耀他自己的名,因此祷告一定要合乎他的旨意(约壹五14-15)。“主祷文”首先祈求的就是“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太六9)。无论是什么祈求,只要不荣耀神的名,就不该奉他的名求。

 

我们必须凭着爱心和顺服祷告(约十四15)。你若是爱一个人,就会尊重他的名,绝不会以令其蒙羞的方式来使用那个名字。在约翰福音中,爱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这个词的动词和名词形式在这卷福音书中共出现了56次。

 

有效的祷告离不开爱和顺服。“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诗六十六18)

 

我们若只是想要神垂听我们的祷告才顺服主,那就有些像是要过圣诞节的孩子。我们顺服他,是因为我们爱他;我们越多爱他,就越多经历他的爱。“遵守”他的命令意味着珍视它们,把它们看为至宝,守着它们,按它们行事。“我看重他口中的言语,过于我需用的饮食。”(伯二十三12)

 

4.我们有圣灵(约十四16-18)

耶稣在楼上的房间里讲了许多有关圣灵的真理。若没有神的灵的帮助,我们就无法按照神的心意活出基督徒的生命。对于圣灵是谁,圣灵是做什么的,以及他如何做事,我们不可不知。

 

我们的主用两个特别的名字来称呼圣灵:“另外一位保惠师”和“真理的圣灵”。译作“保惠师”的那个希腊词是paraklētos,在圣经的众多作者当中,只有约翰用了这个词(约十四16、26,十五26,十六7;约壹二1)。这个词的意思是“被召到身边来帮助”。圣灵来不是要代替我们做事,或越过我们做事,而是在我们里面并透过我们做事。

 

在英语中,comfort(安慰)一词来自两个拉丁词语,意思是“带着力量”。通常我们一想到comfort这个词,就会想到使某人平静下来或安慰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不错。但真正的安慰使我们有力量勇敢地面对人生,继续走下去。它不是要让我们不负责任,或让我们放弃努力还心安理得。有些译本把圣灵称作“鼓励者”,这种译法很好。


Paraklētos在约翰一书二章1节里被译作“中保”。你若在法庭受审,“中保”就是站在你旁边、代表你并为你辩护的那个人。

 

“真理的圣灵”这个称呼是与耶稣、真理以及神的道相关的,神的道本身就是真理(约十四6,十七17)。圣灵默示了神的道。当我们读神话语的时候,圣灵的光照也让我们明白神的话。后来,耶稣也解释了圣灵教导的工作。由于他是“真理的圣灵”,他不会撒谎,与谎言没有半点瓜葛。他绝不会领我们做出与神的道相悖的事情,因为神的道就是真理。

 

我们若想要圣灵在我们生命中做工,就必须寻求荣耀基督,也必须珍视神的道。如果把以弗所书五章18节至六章9节与歌罗西书三章16节至四章1节进行对比,就会看到两段经文描述了同样的基督徒生命——喜乐、感恩、顺服。被圣灵充满和被神的道掌管说的是一回事。真理的圣灵使用真理的道来带领我们进入神的旨意和工作。

 

圣灵住在信徒里面。他是父垂听子的祷告赐给我们的礼物。耶稣在世上服侍时,他引导、保护、教导门徒,但此刻耶稣就要离开他们了。神的灵将来到他们这里,住在他们里面,代替他们的主。耶稣称圣灵为“另外一位保惠师”,译为“另外一位”的那个希腊词意思是“同一种类的另外一个”。神的灵与神的儿子没有差别,两者都是神。神的灵借着耶稣基督的肉身与他们同在。此后,他要内住在他们里面。

 

当然,神的灵此前也在世上。他赐能力给旧约中的男男女女,使他们完成神的工作。不过,在旧约时代,神的灵降到人的身上,然后还会离开他。神的灵离开了扫罗王(撒上十六14,十八12)。大卫在认罪的时候,祈求神不要收回圣灵(诗五十一11)。五旬节圣灵降临的时候,神把圣灵赐给他的百姓,是要让圣灵永远留在他们中间。纵然我们会让圣灵担忧,他也不会离开我们。

 

我们怎样对待圣灵,就是怎样对待主耶稣基督。信徒的身体是圣灵的殿(林前六19-20),因此,信徒对自己的身体做什么,会影响到住在他里面的圣灵。圣灵写下了神的道,因而我们怎样对待圣经,就是怎样对待神的灵和神的圣子。

 

世人不能领受圣灵,因为他们是“凭眼见”,而不是凭信心生活。此外,世人也不认识耶稣基督;不认识圣子,也就不能认识圣灵。圣灵的临在实际上是对世人的控告,因为他们拒绝了耶稣基督。

 

耶稣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约十四18)。我们并不孤单,我们没有被遗弃,也不是没人帮助,或是没有指望!无论我们去到哪里,圣灵都和我们同在。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有孤儿心态呢?有神的灵住在我们里面,我们心里就不必忧愁!


5.我们享有父的爱(约十四19-24)

“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五5)。孤儿会觉得没人要他,没人爱他,但我们的父却跟我们分享他的爱。耶稣解释说,神的爱彰显在三个方面。

 

他过去曾向门徒彰显他的爱(约十四19-20)。约翰福音十四章19节专门谈到他的复活,以及他复活后向门徒和其他信徒显现。当约瑟和尼哥底母把他的身体从十字架上取下来并埋葬时,那是世人最后一次见到他。等到世人再见到他时,他将在能力和大荣耀中降临,审判失丧的罪人。

 

约翰福音十四章20节则是特别以五旬节圣灵降临,以及信徒与主合一为核心。耶稣回到天上,成为教会荣耀的头(弗一19-23)。然后他赐下圣灵,叫身体的各个肢体连于元首基督,成为有生命的一体。当然,现今的信徒没有在耶稣复活以后或升天的时候看到他,但借着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我们与他连为一体。

 

他当前向信徒彰显自己(约十四21、23-24)。请留意这几节经文反复用到爱这个词。我们若珍视并遵行他的道,父和子就会跟我们分享他们的爱,并住在我们里面。在约翰福音十四章23节里,“与他同住”意味着“以他为家”。这个词与约翰福音十四章2节里的“住处”相关。

 

罪人一旦信靠基督,他就重生了,圣灵马上进到他里面,见证他是神的儿女。圣灵此后会住在他里面,不会离开。我们信徒若降服天父、爱他的道、祷告并顺服他,我们与父、子、圣灵的关系就会更深。得救意味着我们将去到天国,而降服则意味着天国在我们心里!

 

创世记十八章和十九章记载的亚伯拉罕和罗得的经历,就是这个真理最好的例证。耶稣和两位天使来到亚伯拉罕的帐篷前,他们感觉像在家里一样。他们甚至吃了一顿饭,耶稣和亚伯拉罕还进行了一段私人会谈。但我们的主没有去所多玛找罗得,因为他觉得那里不是家;他只是差派了两位天使到那里。

 

我们对神的经历应该越来越深才对。我们若降服于真理的圣灵,容许他来教导并引领我们,这种经历就一定会越来越深。我们若爱神并顺服他,他就会每天越来越深地向我们显明他的爱。

 

耶稣基督再来的时候,他将要向我们显明他的爱(约十四19)。犹大(不是那位加略人犹大)记起耶稣曾说他不会向世人显现(约十四22)。但这话似乎与他说过的其他话相矛盾,比如马太福音二十四章30节所记载的那句话。他的问题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您不再向世人显现自己?”难道神的计划变了吗?

 

耶稣被自己的百姓弃绝,因此他不再向他们显现。实际上,他不向世人显现是出于他的怜悯。他若显现,那就意味着审判。他向教会显示自己,把教会留在世上,来见证神的爱。他在忍耐等候,让失丧的罪人有机会悔改得救(彼后三1-10)。总有一天,他会再来(启一7),世人都要看见他。

 

脱离忧愁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心沉浸在神的爱里。当你觉得自己像个孤儿一样,就要让神的灵更深地向你显露神的爱。查理·司布真曾说:“一点点的信心就可把你的心带到天国,但大的信心会把天国带到你的心中。”你与主相交,敬拜他,你的心就会经历到“在地如同在天”的感受。


6.你有神所赐的平安(约十四25-31)

沙龙——平安,对犹太人来说很宝贵。这个词不仅仅意味着没有战争、没有危难。沙龙意味着最好意义上的圆满、整全、健康、安全,甚至富庶。你若享受神的平安,就会有喜乐和满足。但是,神所赐的平安不像世人所赐的“平安”。

 

世人所赐的平安靠的是资源,神所赐的平安则有赖于关系。与神有正确的关系意味着享有神所赐的平安。世人靠的是个人能力,而基督徒靠的是他在基督里属灵的丰足。在世上,平安是你所盼望、要为之努力的;但对于基督徒而言,平安是我们可以凭信心从神那里领受到的奇妙恩赐。未得救的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可以享受到平安;基督徒却因为有圣灵所赐的能力,即或在试炼当中也可以享受到平安。

 

世人凭眼见行事,他们依赖外在的东西;然而基督徒却凭信心行事,他们依赖永恒的事物。神的灵把真道教导给我们,同时引领我们(不是拖着我们)进入真理。圣灵也随时提醒我们,使我们记起他曾教导给我们的真理,这样,我们在人生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依赖神的话语。圣灵也使用神的话把他的平安(约十四27)、他的爱(约十五9-10)和他的喜乐(约十五11)赐给我们。如果这一切还不能安慰忧愁的心,别的就更不能了!

 

耶稣再次让门徒确信,他们还会再见到他(约十四28)。为什么要因他回到父那里去而喜乐呢?因为他只有回到父那里去,才能作为天上的大祭司为我们代求,做成这奇妙的工作(来二17-18,四14-16)。我们里面有圣灵,上面有救主,前面有圣经!这一切都是我们得平安的资源,多么丰富啊!

 

在约翰福音十四章30至31节里,主提到了我们的两大属灵仇敌:世界和魔鬼。耶稣已胜过了世界和魔鬼(约十二31)。魔鬼在耶稣那里一无所有,甚至没有立锥之地。因为我们是“在基督里”,撒但在信徒生命中也没有立足之处,除非我们允许它。我们若靠着圣灵降服于“神所赐的平安”,撒但和世界都不能使我们的心忧愁。

 

耶稣说“父是比我大的”(约十四28),他这样说不是在否认自己的神性,也不是在否认他与神同等。因为那样一来,他就是自相矛盾了(约十30)。耶稣在世上时,他有着人的身体,必然要受限于肉体。他本可以独立行使他神的属性,但他却甘愿放弃,降服在父面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是比子大。当然,当子回到天上时,他放下的一切又都恢复给他了(约十七1、5)。

 

耶稣甘愿走向十字架,借此表明了他对父的爱(以及对世人的爱)。他没有躲避,也没有逃跑;他自愿舍命。到这时候,他和门徒或许已经离开了楼上的房间(约十四31)。因此,耶稣此后说的话都是在去客西马尼园的路上说的。亦或者,他们从餐桌旁站了起来,又在房间里停留了一会儿,门徒聆听了耶稣剩下的教导。我们可以想见,他们在夜色中穿过一片片的葡萄园向客西马尼园走去,而门徒则在听着耶稣讲葡萄树的比喻。

 

耶稣在危难面前有着完全的平安,这让我们确信,只有他能给我们真正的平安。无论何时,耶稣总能把握局面,我们若向他降服,接受他留给我们的平安,他也能使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有把握。


选自威尔斯比牧师所著的《约翰福音》解经书

想要了解更多嘛?

点击下图,进入课程

《约翰福音》威尔斯比解经有声书

收听整本约翰福音解经书



更多精彩文章

当你感到忧虑的时候要记得的三件事情

焦虑的真正根源

视频│如果你认识耶稣,你就不会孤独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八福课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