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博推荐 |“馆校合作”: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
签署仪式现场
这次合作是国博继与史家小学自2013年合作开发首个“国博课程”、《中华传统文化——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以及《“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博悟之旅》(可点击链接)之后,针对中学生群体、在传统文化“教与学”方面的新探索,进一步深化和延伸传统文化与日常教学的融合,使其成为一个完整链条贯穿于十二年的中小学基础教学中。对比同史家小学合作开发的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中学阶段的教材将增加文物门类和提高课程深度,力求多学科融合。
此次双方合作开发的课程内容依托国博的馆藏文物与北京地区中学课程所包括的各个学科,从综合实践的角度出发、贯穿全日制初中和高中阶段学习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之上,北京四中与国博还将共同编写并出版与课程配套使用的校本教材和教师用书,研发配合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教材APP课件。
国博黄振春副馆长和北京四中刘长铭校长签署合作协议
据国博社会教育宣传部主任黄琛介绍,本次课程合作开发计划预计于三年内完成,大致分为“师资培训”、“制作模课”和“定稿出版”三个阶段:第一年北京四中将派出老师在博物馆进行学习,之后和骨干教师合作尝试制作课样,最后一年将书稿交付印刷。
据了解,国博目前以馆藏文物资源为出发点,开发针对从4岁儿童开始的课程,采用“双师教学”,即授课老师分别来自学校和博物馆,学生除了在学校的课堂上接受博物馆教育,也有机会亲自去博物馆感受文物魅力、了解相关知识。国博结合传统文化和教育经验,计划在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打造一个完整的十二年博物馆课程。
国家博物馆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提供文化服务为核心的新国博公共服务体系,而和北京四中通过合作调动博物馆丰富的藏品资源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同时探索适合中学生博物馆学习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使传统文化真正走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感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并对其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和有力引导。
显而易见,通过“馆校合作”的方式能够产生对青少年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即向他们渗透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提升其文化素养。博物馆通过同学校合作开发博物馆系列课程,在保证内容的独创性前提下,补充、完善了青少年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了合作双方的优势、达到共赢。有迹象表明,目前以教师、实体教室、按年龄分级和核心课程为特征的“正式教育”时代已走向尾声,未来的教育时代将会以自我引导、体验、社交和分布式学习为特征,致力于培养批判思维、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创新、团队合作等21世纪的技能。在这样的未来图景下,博物馆可以发挥关键作用,既能为学习者提供资源。也能培训教师,分享他们在以往教学活动中的宝贵经验,而国博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博物馆教育模式方面的探索值得借鉴。
国博黄琛系列访谈1: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教育理论体系
国博黄琛系列访谈2:夯实基础工作 探索中国的博物馆教育模式
国博黄琛系列访谈3:国博公共教育如何从“教育活动”向“教育课程”转变
编辑: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