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弘博说 | 关于门票这件“小事”
博物馆门票看起来是件“小事”,却是博物馆参观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博物馆界,门票更是被长久争论的一个话题。博物馆应不应该收取门票、以何种形式收取门票、门票怎样定价都是博物馆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虽然我国自2008年以来陆续实行公立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许多博物馆目前可能已不需要考虑门票定价等问题。但世界范围内,收取门票的博物馆数量依然众多,许多馆将门票作为博物馆整体营销的一部分,利用灵活的门票定价、售卖方式改善博物馆服务质量。对于国内博物馆来说,了解有关门票的伦理论争以及门票营销思路对馆内的其他工作都有莫大帮助。 今天,小编就从相关论文里扒一扒博物馆门票那些事,看看前人对门票有怎样的讨论~
门票(admission),又称入场费(entry fee),是指博物馆向观众收取的入馆费用。 此处需要说明,博物馆常设展门票与特展门票的性质有所不同。许多特展成本较高,需要仰赖门票、衍生品等收回成本,因此特展门票方案的制订通常更加偏重市场取向。本篇文章主要讨论常设展门票,关于特展门票问题可回顾弘博网今年8月专文博物馆展览怎么就不能卖票了?
回顾博物馆学文献,围绕博物馆门票最核心的争论就是博物馆到底应不应该收门票。收门票,有可能会将弱势群体拒之门外;不收门票,又会损失部分收入,也不利管理,博物馆当真是左右为难。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收/不收门票的常见理由——
可见,博物馆界对于是否应收取门票并不存在主流意见。近年,英国、澳大利亚、丹麦、法国、韩国等国都开始实行国立博物馆免门票的政策,有学者因此将免票视为世界范围内的大趋势。但不得不说,收取门票的博物馆数量依然众多,对于是否收门票,博物馆肯定要从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考量。
如果博物馆收取门票,怎样定价就成为下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虽然多数国家的博物馆以公立为主,财务方面由政府主导,不一定有门票定价的自主权,但是门票定价理论仍可作为博物馆相关工作的参考。
根据营销学理论,博物馆门票定价策略通常可分为三种,分别是成本导向、需求导向和竞争者导向,门票价格可由几种导向综合而决定。
仅凭门票的定价导向并无法最终确定门票方案,那么当今的博物馆大多是如何处理门票问题的呢?不妨先看一看通行的博物馆门票方案。 从实际情况看,现今博物馆多采取“弹性价格策略”,即针对不同人群、或在不同时间采用不同票价。会员制、“促销定价”及“差别定价”都是广泛使用的做法。
其中对未成年人优惠是博物馆界的共识——因为未成年人自己没有经济来源,且国家应当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但对老年人的优惠目前尚存争议。反对向银发族提供特价票的一方认为老年人的状况并不单一,一些老年人有充裕的资金和时间,不需要特别照顾;而有一些则经济状况不佳,无心参观博物馆。
这一做法同样存在争议。赞成者认为本地区居民已通过缴税间接支持了博物馆,而且远道而来的观光客已经付出高额的旅行成本,不会因为门票昂贵而改变参观计划。反对者认为向观光客收取高价票会使博物馆形象受损,且观光客会将此不良印象传播到其他地区。
看到关于博物馆门票的文献之前,确实想不到门票背后还有这样多的争论与营销考量。比如在门票定价时需要考虑观众为得知展览信息所付出的脑力劳动、为理解展览内容所花费的精力,博物馆为老年观众、本地区民众提供门票优惠还会存在争议……
虽然目前许多博物馆已不需要考虑门票问题,但了解博物馆界关于门票的争论,尤其是了解有关门票的营销思路,对于博物馆的日常工作未尝不是一种帮助。 试想,如果将以上的门票定价策略及门票方案借鉴到博物馆其他的收费项目上,或是参照博物馆不收门票的理由(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让所有人有平等的机会享受文化服务),检视博物馆其他服务是否达到文化民主化的目的,那么博物馆整体服务质量也许会有积极转变。 小编觉得,无论免费开放与否,门票都不是一件小事。它有可能构成观众对博物馆的第一印象,也可能最终影响到参观满意度。虽然免费开放政策已出,但博物馆在门票上可做的事情可能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参考文献:
张婉真:《博物馆门票的定价策略与营运:以法国的经验为例》,《博物馆学季刊》2004年第2期
林玟伶、林咏能:《收费或不收费?国立博物馆门票政策探究》,《博物馆学季刊》2008年第3期
编辑:April
相关链接:
弘博网完成改版,全新上线!版块设置以博物馆业务部门为导向,新增展览、社教、文创、企业等,更重实操,欢迎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