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校+家庭”,博物馆如何做好青少年教育?
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30余家博物馆,以及鸦儿胡同小学、北京十三中分校等20余所学校的代表参会。
中国国家博物馆社教部主任黄琛作为首位发言人,提出了“博物馆+学校+家庭”的社会教育理念,同时还表示:“博物馆教育不应该简单的延续校园课堂,而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课堂存在。低龄学生理解古代文物有一定困难,那么与其给孩子灌输详细的知识,不如教给孩子良好的价值观。”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果美侠副主任也提到类似的理念:“博物馆教育不应该停留在组织手工制作活动,更不是学校带着学生来博物馆郊游,而是带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
关于博物馆教育的理念,科技类博物馆的代表则有相对不同的角度: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负责人表示应该充分利用展厅资源,给学生科普科学知识,并培养兴趣。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展了多样化的科普社交活动,除了多种形式的讲解(脱口秀、戏剧等形式),也给孩子们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比如观察微生物、探究水质变化等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反作用于学校课堂。
北京汽车博物馆则希望博物馆教育能给孩子带来启发性。他们在今年举办的Green Power汽车设计比赛,给孩子教授汽车原理,并以环保为主题制造自己的汽车。
孩子们在驾驶自己动手制造的环保汽车
有意思的是,同样的活动,不同的孩子却有不一样的收获:有的孩子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有的孩子爱上了汽车制造、有的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启发式的社教活动带给孩子无限的可能。
研讨会中,多位发言人都提到博物馆教育要更加“定制化”。其中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和首都博物馆都提到了如何通过“定制”展览更好的服务社会教育。
来自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的副馆长顾莹表示:“展览从策展之初就应该换位思考,并且定位明确。”以该馆举办的“戎刀燕币”展览来说,展览定位为面向青少年学生群体的科普展览。展览内容在制定初始就考虑到青少年的理解力,并在展厅设计中增加了互动的内容。
来自首都博物馆的负责人表示,细节决定一切。展览的一切设施都应该适应学生的需求,例如:说明标签的字数不超过140字,内容也尽量活泼易懂;展柜的高度要适合该年龄段的孩子(这一点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也有提及);此外,首都博物馆在展厅设计方面使用了更多鲜艳有吸引力的颜色,符合青少年的喜好。
会议中,多家博物馆都展示了展馆内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情况,来自青年湖小学的刘校长提出问题:“博物馆是否能够多走进校园?博物馆人力不够的情况下,能否通过科技手段,例如开发可以作为教具使用的衍生品。并表示,面对好的教件教具,学校‘不差钱!’愿意购买。”
这个问题得到了多位代表的解答:
全北京市各区、县的学校数量确实比较多,博物馆的数量、人力资源都有限,面面俱到确实有困难。但各家博物馆还是时常开展进校园的活动,包括到学校开展活动以及派出室资到校园开办选修课等。但对于历史类博物馆,文物还是展馆内观摩的效果最好。
博物馆的人力资源十分有限,小型博物馆的情况更加严重,且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希望各个学校的老师可以与博物馆合作。时下,多家博物馆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都专门撰写了针对中小学生的博物馆教材,以及教学课件。并不是只有博物馆工作人员才能做社教,校园老师也可以带给学生一样的课堂。
国家博物馆编撰的《中华传统文化——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
多位发言人也提到,低龄段学生出校门,辛苦的是老师,非常能理解老师们希望博物馆进校园的心。但也希望老师能发挥作用,让孩子多配合博物馆的社教活动,让“好不容易”的进博物馆活动能够有所成效。同时,老师们也可以鼓励家长利用周末带孩子到博物馆参加社交活动。
近年来确实有许多博物馆推出了自己的教育衍生品,其中也不乏精品。除此之外,包括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在内的多家博物馆都表示,与社会资源合作也是一种新方法,推动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延伸。
在最终的总结中,哈骏处长说:“北京的博物馆大多集中在三环以内,住在较远区县的学生如何也能够享受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的教育是否能够覆盖全年龄段的儿童,致力于教育平权,非常重要。”
参会的博物馆中不乏优秀的经验,例如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展了流动博物馆活动。将一些模型通过“科普车”送到博物馆之外,而且不仅能服务北京较远的区县,还曾到偏远地区,让当地的孩子享受与首都同样的博物馆资源。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流动展览馆
而在会议一开始,国家博物馆展示自己的社教成果中提及,2017年的收费教育项目已经销售一空。有提问者质疑这种收费教育项目是否会导致教育不公平。黄琛主任表示,实际上国博既有收费的订制课程,也有免费的公益课程。保证来自不同收入情况家庭的孩子都能享受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教育的持续性能够保证博物馆教育的效果。果美侠主任就表示,社教活动不能只是某一展览的衍生物,不能只在乎效果好不好看、领导喜不喜欢,而是长期的、成系统的教育活动,要持续并影响孩子的教育。
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开办了体验考古的社教活动,自开办以来已有12年历史,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挖出“宝贝”的那一刻,特别有成就感。更有当年的孩童在体验考古活动后爱上了考古,如今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考古工作者。
宋庆龄故居的“小先生活动”也有多年的活动历史,在西城区的小学中有着良好的影响力,不断有学生来到故居锻炼。宋庆龄故居作为经常接待外事的文博机构,“小先生”们常有机会展示自己。然而,对于“小先生”们来说,最大的收获并不是在外宾面前展示自己的瞬间,而是不断练习的过程。那些努力的瞬间,才真正影响他们一生。
“小先生”向来宾介绍宋庆龄生平
会议中段,宋庆龄故居的“时代小先生”们展示了中英文讲解,在庭院内开展知识竞答,并与与会代表共同放飞和平鸽。
孩子们参与抢答活动
与会代表与孩子们共同放飞和平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洪小宝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