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级大展”产业在台湾地区是如何发展的?

2017-02-05 April 弘博网



与商业活动联系紧密的“超级大展”(blockbuster exhibitions),虽然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却也被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接受,逐渐成为一种常规的展览形态。


如果以1993年台北故宫莫内展作为开端,超级大展在台湾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虽然展览形式仿效欧美,公私机构合作的运作模式源自日本,但不可否认,超级大展在台湾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


究竟超级大展在台湾有着怎样的发展与演变?其运作模式如何?存在哪些问题?现有文献对超级大展有怎样的分析与批判?在新近出版的《超越珍奇柜:博物馆研究的新视界》一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书籍封面


书籍目录


该书为论文集形式,内容包括博物馆与文化政策、博物馆与文化外交、超级大展在台湾的发展等,都是大陆学界较少探讨的题材。由于篇幅所限,小编选取第四章《由莫内到哆啦A梦:特展在台湾》做重点介绍。


该篇文章总结了近年台湾地区超级大展出现的变化,并将超级大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用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分析其竞争环境,因此不仅对博物馆有借鉴意义,对企业界也颇具参考价值。


1、“超级大展”定义


作者在文章开篇指出,“超级大展”(blockbuster exhibitions)一词在学术上并无严谨定义。blockbuster在大众文化中意指票房很好的电影,超级大展也是借用这层含义,指代高票房的展览。一般认为,超级大展起源于1976~1977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图坦卡蒙瑰宝展”(Treasures of Tutankhamun)


在图坦卡蒙展之前,博物馆发展史上并非没有人潮众多的展览,但是如果遵循电影票房的原意,则必须具备商业活动的参与才可称超级大展。因此,作者将超级大展的关键要素概括为:众多的参观人次、可观的门票与纪念品收入,以及企业赞助等经济活动。


近年,台湾地区开始用“特展”代替“超级大展”作为对此类展览的称谓,作者认为这可能由于展览的参观人数越来越不具备“超级”的规模。但是如果单纯采用“特展”一词,又无法和博物馆一般的特展相区别。因此,该篇文章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具备超级大展形式的特展,由私部门担任主办或是合办单位,而且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特展”。


注:“私部门”(private sector)指企业组织,与“公部门”(public sector)相对。



2、台湾地区超级大展的发展与演变


作者在文章前言中简要回顾了台湾超级大展的发展,指出超级大展虽然整体上一直延续公私机构合作的运作模式,但是在主办单位、展览主题、展览形式、参观人次等方面还是发生了许多转变。


主办单位更加多元


台湾的超级大展早期主要由大型公立博物馆与媒体集团共同主办,公立博物馆提供场地和其他配套的支援活动(如教育活动),媒体则负责借展以及相关的接洽和宣传工作。


近年,超级大展的主办单位更加多元,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加入这一产业,包括娱乐经纪公司、会展和文创公司等等。而提供场地的单位也不只限于博物馆,还扩展到商场、文创园区、会议中心等地。



作为超级大展举办场地的松山文创园区


展览主题娱乐化


超级大展最初的主题限于艺术类,如1993年台北故宫“莫内及印象派画作展”,1997年历史博物馆“黄金印象——奥赛美术馆名作特展”,2008年历史博物馆 “惊艳米勒——田园之美画展”等等。


近年,展览主题越发娱乐化,越来越多的动漫展或其他纯娱乐展览受到观众欢迎,如2013年松山文创园区“哆啦A梦诞生前100年特展”、2014年松山文创园区“迪士尼90周年特展”、2016年华山文创园区“吉卜力的动画世界”特展等等。而展出的作品自然也从真迹扩展到复制品,以及多媒体设备、造景、模型等。



“吉卜力的动画世界”特展海报


展览的社交功能增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将在展场拍摄的照片上传至社交媒体分享,原本参观者与展览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今变为参观者、展览以及某个社群之间的关系。特展的举办者也充分考虑这点,在展场设置诸多拍照区和造景,或是如2016年台北当代艺术馆的“蜷川实花展”一样,逐渐演变为“照相展”。如此一来,展览的社交性质越来越强,特展已经变成人们平日里讨论的时下热门议题。


蜷川实花展海报


蜷川实花展展场


参观人次减少


近年虽然娱乐展览收获大量人潮,但传统特展参观人次明显有下降趋势。2000年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兵马俑文化特展”,曾创下165万人次的参观记录,而近十年台湾已少有参观人次超过20万的传统特展


除此以外,超级大展在票价、宣传方式等方面也还有诸多改变。由此可见,台湾的超级大展已完全不同于其最初面貌。


3、超级大展的竞争环境


作者在文献回顾部分指出,欧美与台湾文献中都已有很多关于超级大展的讨论,其内容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1批判超级大展太过商业化

(2)分析超级大展如何影响了传统的策展方式

(3)分析超级大展是否有助于精英文化的普及


而此篇文章与前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将超级大展视为一个产业,分析其在台湾的发展。作者引用经济学及管理学理论(包括PEST分析、Michael Porter“五力模型”等),从“产品”、“制造商与供应商”、“客观环境”、“消费者”四个角度,探讨超级大展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是如何发展与演变的


产品


近年台湾超级大展的数量与种类增加,场地、主题都更加多元,反映出观众的多重需求。而展览主题的娱乐化倾向,又是台湾市场过于狭小的反应。由于艺术品真迹往往需要高额的借展费,而主办方无法从门票、纪念品等收入中收回成本,因此只能举办低成本的动漫、娱乐展。



“迪士尼90周年特展”海报


制造商与供应商


台湾的超级大展市场长期由《中国时报》《联合报》两大媒体集团操控,近年则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进入。中小企业的类型非常多样,例如“宽宏艺术”由音乐会起家,“新世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原本主要办理展会业务,曾主办蜡笔小新特展的“爱贝克斯公司”属于娱乐经济公司。


中小企业得以进入市场,主要是由于娱乐性展览对专业的要求较低,仅凭大众喜爱的展览主题即可吸引大批人潮。中小企业可以向资本市场集资,将各项工作外包给其他厂商,最终获得利润。


除中小企业进入市场外,台湾的特展产业还有另一个新现象,即基金会和第三部门的加入。特展票价偏高使弱势群体失去看展机会,第三部门则借机赞助,例如为中小学生提供门票,提供配合特展的艺术教育活动等。对于第三部门而言,是以低成本获得了免费宣传,同时也产生了社会效益



蜡笔小新特展展场


客观环境


由于市场消费能力、通讯及交通技术等的发展,台湾超级大展市场近年逐渐扩大到其他华人地区主办方获利的机会也随之提高。例如历史博物馆2014年“印象·经典莫内特展”,由台湾至上海K11购物中心展出,引来大批人潮。还有2016年在华山文创园区举办的“伊藤润二恐怖美学体验大展”,也分别到香港及上海展出。华人市场的语言和文化接近,将特展互相输入的边际成本较低,因此存在获利空间。



“印象·经典莫内特展”海报


消费者


超级大展的观众早已不只是传统上美术馆与博物馆的观众,而是更加多样。以娱乐为主题的特展,通常也会加入一些知识性、美学等的元素,这与传统博物馆中展示知识、美学的取向相似。娱乐展获得观众追捧,一定程度上说明观众希望以娱乐的方式获取知识与美学经验。因此,超级大展的观众比传统博物馆的观众更具开发潜力



“哆啦A梦诞生前100年特展”海报





小编后记


大陆地区的特展产业正在起步,有待完善。台湾地区的特展产业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可以提供一种经验,供后人参考。无论在欧美还是台湾,超级大展刚出现时都面临“过于商业化、玷污艺术”的指责,这是否与我们今天在大陆看到的情形相似?而在欧美与台湾都已出现的特展的娱乐化倾向,是否也是大陆地区今后的发展趋势?


从现有案例看,超级大展在大陆地区有旺盛的市场需求,然而如何能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如何建立公、私立机构良好的合作机制,也许还需要学界及业界的更多探索。


除有关超级大展的章节外,这本书的其他部分还探讨了台湾文创产业、英国博物馆发展、以及新加坡博物馆发展等问题。其中第一、三、五章曾发表于《博物馆学季刊》,第六章曾发表于《中国博物馆》,感兴趣的读者可由网络搜索全文,查找方式见台湾地区博物馆学期刊简介(含文献查找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

文/编辑:April


相关链接:

紧跟社会热点?特展也可以这么做!

又一个没有原作的梵高展要来中国 他真的禁得起这么玩?

朱扬明:谁应该掌握博物馆展览的话语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