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英博物馆的展览来到中国时,我们又是如何在英国办展的?
近期,“自然的吟唱:中国花鸟画艺术展”在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展出,来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60余件以花鸟为题材的明、清及近现代书画精品将带领英国观众走近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举办文化交流展览包含哪些流程、中英两方策展团队如何相互协作、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来看看来自馆方的展览侧记:
大卫安德森馆长在展览开幕致辞中说到:“很高兴我们能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继续保持友好合作关系,‘自然的吟唱:中国花鸟画艺术展’使英国观众有机会对中国灿烂的艺术瑰宝有更深的认识。”
布展记录
展品于1月9日安全抵达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此次展出的书画作品形制多样,包括立轴、手卷、扇面、成扇等。在无法提供书画陈列通柜的情况下,双方决定对立轴展品采取挂墙并加盖有机玻璃罩的方式展示。为避免粉尘影响展品和展厅环境,英方在展品到达之前就已提前完成墙上打孔的工作。我方布展工作组6人在与英方商定布展方案后,于10日正式进入布展阶段。
为保证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双方决定展品点交和展品陈列同时进行。展品开箱后,双方人员按工作任务分成了点交组和陈列组:
展品点交
第一组由双方的专业人员在铺有减震材料和无酸纸的点交桌上对展品进行逐一检查、拍照,并将每一件的现状详细记录在点交册上;
第二组由双方技术人员为完成点交的展品依次进行尺寸测量、挂钩固定、展品上陈、添加辅助支撑、加盖有机玻璃板等环节。与我们利用附加的挂画线来调节立轴展品高度的做法不同,在保持所有展品的画心处于同一水平线的基础上,英方人员通过展品尺寸和拉伸的自带挂绳与天杆间的距离来计算挂画钩的高度。这种做法虽稍显复杂,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展览的视觉美观。对于尺寸较大和轻微破损的立轴展品,英方在我方的要求下,为每一幅需要辅助支撑的展品量身定做了L型的亚克力支架以保障展品安全。
随后,我们对英方制作的展板和说明牌上的文字进行了仔细校对并按对应位置放好。至此,展品的点陈工作结束。
随展品一起漂洋过海而来的还有为展览中的“中国文人雅致生活”书房造景所准备的仿古家具和各种摆设。书房是一个设置在展厅中央的开放互动区域,英国观众可以走近甚至坐在书房中来直观感受中国古代文人写字作画的创作环境。
书房造景
在我们对书房进行布置的过程中,英方主动建议用油灰粘贴屏风、八宝架及架上摆设的底部加以固定,一方面可以防止观众随意移动书房内的展示物品,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家具倒塌或物品滑落带来的安全隐患。最后,双方技术人员对视频区的投影、显示屏进行安装、调试,布展工作即将进入尾声。
最后一个阶段是对展厅灯光和温湿度进行控制。此次展览采用了点光投射展品的照明模式,英方人员仔细地调节每一盏灯的位置、距离和角度,再通过电脑设备控制灯光的强度。经过两天的耐心调试,展品照明效果和展厅氛围在标准光照强度范围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展厅环境采用了整体控温控湿的方式。
施工完成后,英方利用通风系统对整个展厅进行空气循环,以尽快消除施工材料产生的刺鼻异味,避免对书画展品造成不利影响。经我方专业人员对光照强度、温湿度检测合格后,布展工作到此结束。
亮点与创新
为了让展览既能增进英国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又能符合其观展习惯,两馆早在办展之初就达成了合作策展的意愿,即双方各指定一名策展人、形式设计师和联络人来共同实现策展的模式。
展览内容上,英方基于西方观众对中国绘画的认识对我方提供的文本进行编译,我方再对反馈的文本把关,以保证展览信息和文化内涵能准确、充分地传达给观众;
展览设计上,双方形式设计师经过反复的沟通和讨论,展览的最终效果打破了书画展一贯的设计风格和空间布局,同时又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一方面,展览摒弃了书画展中常用的白、灰、蓝等沉稳的色调,大胆地使用了淡雅的浅紫色作为展板背景色,与花鸟的主题带有浪漫色彩的特点相呼应。另一方面,空间上未搭建展墙做隔断处理,而是利用了屏风、书房做视觉上的空间分割,使整个设计看上去简洁有序。
联络人则在整个策展过程中通过英文邮件来往扮演信息沟通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这种合作策展的模式不仅能帮助目标观众看懂展览、理解不同文化,也是合作双方创意与灵感的碰撞、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
对于国外观众而言,仅仅依靠展板和说明牌的文字来理解展览信息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展览特别设计了书房造景、视频播放区以及配套的中国画手工互动活动,以期通过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让英国观众切身体验中国传统书画的独特魅力。与以往单纯作为展示性的书房造景不同,此次设计让观众能走进书房、坐在书桌旁来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创作环境和书房生活。
在立轴造型的投影和书房旁的显示屏上播放着为此次展览拍摄的两部以中文配音、英语和威尔士语为字幕的视频:一部是对展览重点展品的赏析,另一部是对中国画和文房四宝的介绍,希望英国观众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解说对中国绘画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
在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区,有我们为此次展览配套设计手工体验活动,观众可以通过用毛笔、颜料在特别设计的团扇、书签和明信片上描绘填色来体验中国画的创作乐趣。
互动体验活动
为了让观众及时了解最新展览,英方针对不同的目标观众,依托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对展览进行宣传推广:
一是利用威尔士和中国都把龙作为传统文化象征这一共同点制作了展览宣传短片,同时在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网站、Youtube网站和Facebook社交平台上进行宣传;
二是在中国鸡年来临之际,应景地以展览中的“黄山寿仿宋人鸾凤图”为封面制作了宣传海报和免费发放的展览手册进行户外宣传;
三是把我们配合此次展览所开发设计的30余种文创产品独立放在文物商店最显眼的区域进行销售,既能让观众把中国文化带回家,又提升了我馆自身影响力;
四是展览开幕式当天邀请了当地数家平面、网络媒体前来参观,其中英国泰晤士报对此次展览进行了推介,约15家网络媒体报道了此次展览。
启示与建议
展览的布展工作是一项程序复杂、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此次布展过程中,英方专业的布展团队和施工设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布展的每一个环节对方都由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实施完成,按工作内容布展团队可分为施工组、灯控组、多媒体组等。由于熟悉并掌握各自的工作程序、技术规范和制作要求,每一个专业小组各司其职,通力协作,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保质的完成布展工作。
其次,布展团队还配备了叉车、升降台、热弯机、电脑灯控设备等专业设施,既确保了机械操作的安全性,又提高了布展工作效率,例如:当我们提出需要为几幅展品提供辅助支撑时,英方按要求在现场就用热弯机制作了亚克力L型支架,省去了委托第三方制作的费用和时间。
专业的布展团队和设备不仅在技术上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节约了制作成本,而且团队对自身展览设计的理解和诠释的准确性也保证了展览的预期效果和水平,这值得我们在日后的展览工作中学习和借鉴。
展览交流合作并不仅仅局限于展览本身,为了全面诠释展览内涵,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我们通过一个文物展览带出了一套社教活动,一批文创产品和一台传统文化表演。
文创产品销售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琴棋书画”四大“雅好”之首的古琴,被我们搬上了此次展览开幕式进行演奏,受到了现场外宾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在了解到我馆是目前国内外博物馆中馆藏古琴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博物馆之一时,大卫安德森馆长也表达了想下一步合作的意愿。整合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交流展览的文化宣传作用,既为未来的合作创造了机会,又打开了博物馆知名度,提升中国形象。
展览参观
此次与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的展览交流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这也是我馆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一直遵循的合作原则。两馆以此原则为商谈合作的前提,同时确立和筹备双方的展览交换项目,并按对等方式在展览协议中明确双方的责任承担和费用分摊,切实开展展览双向交流。此次展览即是作为2012年我馆引进对方“威尔士—红龙的故土”历史文化展的交换项目。在平等互惠的原则下开展合作办展,不仅促进馆际展览交流的实质性开展,而且增进相互信任和尊重,共同推进友好合作关系,实现双方互利互惠。
原标题:“自然的吟唱:中国花鸟画艺术展”赴英国威尔士办展侧记
作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汪静
编辑: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