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勿让博物馆成为“白字先生”

2017-03-09 弘博网

3月6日,一篇名为《我在西安博物院发现了几处错误》的文章在网络上传播并引起热议,文章指出该博物馆文物说明牌中的多处错误。西安博物院随后发表声明称立即改正。


文物说明牌存在多处明显错误


该篇文章指出,博物院区的负一层环形展厅集中展示古代的建筑构件及模型,其中尤以秦砖汉瓦最具地方特色,但却错误层出。


错误一

“佐弋”瓦当

“佐弋”瓦当是汉代的官署用瓦,西安博物院的说明牌上把“弋”字错译为了“义”字。



错误二

“长乐未央千秋万世昌”瓦当

汉代宫殿建筑用瓦“长乐未央千秋万世昌”属于九字长铭的吉语瓦当,说明牌上把“世”字错译为了“岁”字。



错误三

“将作官瓦”残片

秦代“将作官瓦”残片,因为有戳印的铭文而显得珍贵,是秦代陶文的重要实物资料。然而博物院工作人员却把与之风马牛不相及的“司空瓦残片”说明牌置于“将作官瓦残片”的正前方。



错误四

“昭礼官瓦”残片

“昭礼官瓦”残片,博物院的说明牌上出现了两处错误:一是把“官”字错译为了“宫”字;二是把“唐代”误定为了“汉代”。




博物院回应情况属实、全面排查


针对此事,西安博物院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此事已引起了院方的高度重视。经核查,文章反映问题属实。为此,西安博物院已责成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对标识牌进行更换,责令相关责任人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检讨。同时,组织相关专家和业务人员对博物院内展品标牌及全院标识系统进行全面排查,力求做到科学、严谨、准确。


相关负责人还表示,西安博物院欢迎社会各界继续监督批评,帮助他们查补漏洞,提高工作水平。从即日起,凡是在博物院内发现类似错误,一经核实,西安博物院将奖励小雁塔登塔票两张。院方也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提高公众服务水平和意识,更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博物馆成“白字先生”屡见不鲜



近些年,景区、文博单位被游客指出错别字、翻译错误等问题的报道并不少见:2015年某博物馆停车场提示牌86个字,被指有中英文错误6处;去年9月,有网友发布网帖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对话达•芬奇”特展上介绍达•芬奇生平年表的英文翻译存在10处错误;前不久宁波博物馆被一位热心观众指出展板英文翻译不准确。针对此类事件,很多网友表示不满,认为在国宝级文物旁边配上错别字,有损形象。


博物馆展牌晚餐的英文“supper”被误写成“super”(网络图)



文物牌上的错别字看似小错误,其实是个大问题。首先,它反映了博物院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敬业精神的缺失;其次,文物牌错误长达9年没有修改,反映了博物院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其三,博物院作为展示、研究、交流的地方,连基本的展示都没做好,怎么还能做好研究和交流,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最后,博物院作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对内展示的是西安市民的素养,对外展示的是西安乃至中国的历史文化,是游客了解西安文化、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一面镜子,更应该客观、真实的展现,而不是误导观众。

——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与现代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长寿


面对已经产生的错误,博物馆的处理方法以及态度也很重要,通常都会按照核实信息、查找原因、整改、致歉反思、加强监管、建立沟通渠道等步骤应对。而在上述案例中,博物馆也会对发现问题的这些热心观众给予一定奖励,如:免门票、邀请到馆参观、成为荣誉会员等等。这对于挽回和树立形象起到不小的作用。


即使博物馆道歉、整改,观众仍然对文化机构存在错别字这样的问题容忍度很低,博物馆作为提供知识文化的专业机构,出现错别字,不仅损害形象也会降低博物馆的权威度,应当努力避免。


弘博评

此类事件也预示着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博物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也有能力与博物馆互动,这不仅指向指出错别字这种行为,还渗透在展览、教育活动等环节中,博物馆也从过去的单向输送信息、知识到开始与观众双向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博物馆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接纳观众的质疑与批评,做好危机公关预案;也需要增加互动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公众需求,让更广泛的公众参与到博物馆的建设中去。


图片来源于“贞观”微信公众号

编辑:木子


相关链接:

博物馆如何拥有“高情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